进入夏季,很多家长又开始发愁,一顿饭下来,孩子没吃几口.家长用了各种方法威逼利诱,效果了了.除了生病、偏食、饮食习惯不好等原因外,夏季天干物燥、暑热湿重以致孩子胃肠呆滞,往往是孩子们不喜欢吃饭的原因.这个时候,您可以试试中医小儿推拿.
甘肃是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多民族省分,它的饮食习惯属于西北风格,以面食和肉类为主.而省会兰州,自古以来就是南来北往东去西来的交通要道,融汇了全国各地及多个民族的饮食特色,形成了丰富的且极具当地特色的饮食文化.
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俗称“三高”),很大程度上是生活方式疾病,大多数“三高”人士尤其是年轻的“三高”人士,往往是吃出来的.单纯的药物治疗难以有效,药物治疗是治表的必要手段,而通过调整膳食结构、改变饮食习惯等营养干预手段和适量运动,控制体重,才是从根本上解决“三高”病症的基础.
提起内蒙古,便想到了辽阔的草原和高远的天空,这里造就了蒙古人豪爽奔放的性格,也造就了内蒙美食豪放粗犷的风格.内蒙古的饮食习惯就如同在这里生活的人们那样质朴简单,没有复杂的工艺,没有细致讲究的搭配,呈现给人们的完全是食物的"本色演出",大口喝酒、大口吃肉,这里的食物同人们一样,热情、淳朴、奔放,没有矫揉的造作,没有文绉绉的仪态,在这里,彻彻底底的能够感受到天性所带来的魅力.
西藏,那是一片距离我们很远的土地.在那片土地上,一切都是那么陌生和不同,不同的气候,不同的风景,不同的生活习惯,不同的宗教信仰,甚至不同的衣着打扮.没错,那是一片有着深厚文化底蕴并富有独特魅力的地方,吸引着无数人们想身临其境去感受这份神秘.西藏的饮食文化也同样深厚且神秘着,特殊的地域和气候造就了截然不同的饮食习惯,不同的语言使得我们想要念出某些食物名称都要费些周折,这些不正是吸引我们的地方吗?
倒退十几年在我们为温饱而奔波时,极少有人能将吃喝与健康相联系.现在不同了,当一家人围坐开饭时,总会听到这个要少吃,那个不能沾的提醒,而且说话的多半是老年人,他们一改过去的饮食习惯,不仅总是抱有挑剔怀疑的心理,严重的更要求单独进餐甚至是单独起火.这就是健康饮食痴迷症的典型表现.据调查,城市居民中有13.8%的老人患有此症.它是饮食失调症的延伸和发展,显然超越了为追求某种目的而长期改变自己的饮食习惯的做法.突出表现为,随时处于健康饮食的搜觅试验状态,一旦自己认为有效果,便立即变得偏执痴迷.不光自己尝试,还不辞辛苦地积极向别人推荐,并以此为乐,全然不顾自己能否适应及给健康造成的负面影响.暴食症与厌食症之间的区别在于所吃食物的数量,而健康饮食痴迷症的饮食与数量无关,他们追求的是所谓"纯天然"、"无污染".
初春气候变暖,各种细菌、病毒大量繁殖,传染病进入了多发的季节.此时的天气忽冷忽热,人的抵抗力减弱,容易被病毒侵袭.特别是流感病毒,每年到了这个季节,医院都是人满为患.在流感的高发季节,做好预防是关键,少服用抗生素,养成合理的生活习惯及饮食习惯很重要.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个预防流感的好帮手“春蒜”.
宾朋相聚,或是举家团圆时,许多人通常都会脱口而出"趁热吃",这早已成为了居家生活中的一种饮食习惯.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主任杜立阳教授提醒:
虫草、蛋白粉、雪蛤、胎盘粉……随着人们对癌症的重视,许多“聪明人”都在琢摩着吃什么能远离癌症.每天吃这些东西真能抗癌?抗癌饮食作用到底有多大?“防癌,首要的是改变一些饮食习惯,不吃什么,而不是要吃什么.”
每天500克蔬菜、600克谷类、5种水果、90克红肉、6克食盐……这是福州市李泰良老人收集多年的抗癌食谱.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癌症的重视,渐渐地出现了许多"数字式"抗癌食谱.不吃什么,而不是要吃什么"癌症是一个细胞增殖和凋亡的过程,饮食往往是一个诱发过程."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肿瘤科主任欧阳学农主任医师介绍说,约有1/3的癌症与饮食有关,主动控制摄食成分和改变饮食习惯,在抗癌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何为反式脂肪酸?食用油的主要成分是脂肪酸.脂肪酸又分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动物油脂含饱和脂肪酸较多,植物油含不饱和脂肪酸较多.我们接触到的反式脂肪酸多是不饱和脂肪酸发生氢化反应产生的.氢化植物油与普通植物油相比更加稳定,呈固体,可以使食品外观更好看,口感松软.氢化植物油技术刚出现的时候,被认为是一项技术革新,受到消费者们的广泛欢迎.脂肪酸的"顺式"、 "反式"是指分子结构形式.人摄入过量的反式脂肪酸将会威胁身体健康.反式脂肪酸有哪些危害?降低记忆力研究认为,青壮年时期饮食习惯不好的人,老年时患阿尔兹海默症(老年痴呆症)的比例更大,促进人类记忆力的胆固醇遇到反式脂肪酸会被抵制.
致癌类谣言标题举例:“某食物吃了这么久,竟不知道它会致癌”、 “黑龙江人习惯的炒菜方式竟然会致癌”、 “女性经期洗头会致癌”、 “植物油炒菜会致癌”、 “常喝豆浆会得乳腺癌”等.分析:某东西致癌的谣言在朋友圈流传最广.根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致癌物分为四类:Ⅰ类,对人类致癌;Ⅱ类包含对人类很可能致癌的ⅡA类和对人类可能致癌的ⅡB类;Ⅲ类,可疑对人致癌;Ⅳ类,对人类很可能不致癌.致癌物是有分类的,而且要经过严格的毒理学实验和流行病学实验.不是你想着某食物致癌它就致癌,癌症的发生有很多因素,可能是环境因素、职业因素、饮食习惯和遗传等.
我们每个人都对自己有不满的地方.有可能是外貌,也有可能是性格、能力.如果让这些"不满"放大到人际交往中,我们就会以为"别人也这样看我",其实这只是自己照镜子,以为镜子里的世界就是真实的.这个时候我们要做的,其实只有一件——"拿开镜子,让真实的自己面对真实的世界".快乐是一种能力.所谓能力,就是说,如果你不练习,它就弱,如果你练习,它就强.怎样才能永远幸福?社交广泛,有很多朋友;和相爱的人结婚;赚很多钱;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经常锻炼身体.这些是通常意义的幸福法则.你同意吗?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习惯的不断改变,近几年使糖尿病患者的比例突飞猛进.糖尿病会伴随患者朋友们终生,而且非有效的控制血糖还会伤及身体的各个部位,也就是我们说的并发症.为了大家更好的生活,不发生或延缓发生并发症,减少糖尿病对身体的伤害,需要患者及时了解自身的血糖情况.此外,糖尿病患者对控制血糖采取的任何措施,比如调整用药、控制饮食和使用胰岛素等,也必须通过检测血糖才可以做到心中有数.
胰岛素剂量不可自行调整绝大多数注射剂都是在医生和护士的操作下使用,因此剂量、用法都有人把关.但是胰岛素这一特殊的注射剂,常常需要糖尿病患者在家中自行注射.胰岛素剂量的确定和调整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患者不可自行调整用量.为了避免胰岛素所引起的低血糖反应,患者必须保持每天规律、定量、定时的饮食习惯,并坚持正常、规律的活动.未开封的胰岛素,应尽可能放在温度2℃至8℃的冷藏室储存,但在注射前,最好先放在常温下30分钟让胰岛素回暖,这样可以减少注射时的不舒适感.开封后的重组人胰岛素可阴凉处保存4周,超过4周不可再用.
你的身边有这样的情况吗?一个家庭中,丈夫(或妻子)得了一种病,还没等治好呢,妻子(丈夫)身上又检查出同样一种病.在现代医学中,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作"夫妻病".夫妻在一起生活时间长了,相貌会越来越相似,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夫妻相".而夫妻朝夕相处在一起,共同生活的时间长了,饮食习惯相同、生活方式相近,很多疾病也会同时感染,这就是"夫妻病"产生的原因."夫妻病"的概念,最早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初,由美国著名性学权威马斯特和约翰逊夫妇提出.但在当时,人们对"夫妻病"的了解还仅限于性传播疾病及性功能障碍等.2002年,英国诺丁汉大学的茱莉亚·考克斯教授在《英国医学杂志》上发表了首篇详细阐述"夫妻病"的文章.她发现,从糖尿病、高血压到缺血性心脏病、哮喘、肾病、抑郁等,如果夫妻一方患病,另一方的患病率就会提高很多.
饮食和健康关系密切,这个自不必多说.科学的发展让很多过去习以为常的食品现了原形,改变了人类的饮食习惯.如果评选最近这1 00年里人类饮食习惯的3大改变,盐、脂肪和糖这3样东西几乎肯定会被选上.先说盐.盐是餐桌上最重要的调味剂,但自从科学家发现吃盐过多会导致高血压后,各国卫生部门都逐步更新了饮食指南,大大降低了盐的建议摄入量.
在我国食管癌高发区河南林县、山西阳城,都发现一些集中发生食管癌的家族,被当地人称为"癌户".而在同一环境中生活的不少居民,虽然饮食习惯、生活条件与"癌户"们惊人地相似,却不患食管癌.
一项对北京330万居民饮食习惯的调查表明,20多年来,北京居民总的膳食结构中,粮食、薯类及豆类所占的比例,已经从过去的2/3下降到现在的1/3,而动物性脂肪及油脂的摄入量上升了近10倍.大量摄入这些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食物的结果是,体内产生过量的酸性物质.当这些酸性物质的含量超过人体调节能力时,人体的内环境就开始恶化,出现"酸性体质"."酸性体质"导致的后果是,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动脉硬化、痛风等疾病的发病率上升.
目前,胰腺癌已成为我国肿瘤发病率升高最明显的恶性肿瘤.40岁以上,有吸烟、高脂饮食习惯的男性为发病的高危人群.胰腺癌与肝癌并称为"癌中之王".传统治疗胰腺癌的方法,如手术、放疗、化疗等效果均不理想,而且这几种方法在切除或杀灭癌细胞的同时,对机体正常组织会带来一定的损伤.近几年,一种既能杀灭癌细胞又不损伤正常组织的新技术已开始应用于临床,这就是高能聚焦超声刀(简称超声刀)技术.
当今世界,尽管人们的文化背景、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居住环境和死亡原因千差万别,而有一件事却是相同的--那就是:总体来说,女性比男性长寿.
法国人虽然与英美人的饮食习惯相仿,脂肪和热量的摄入较高,但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却很低,冠心病的死亡率仅是英美人的三分之一.究其原因,有关专家普遍认为,是法国人通过喝葡萄酒摄入的白藜芦醇发挥了重要作用.
国内外学者认为,患癌与饮食有密切关系.现就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利于防癌,促进身体健康.
老话说:生一个孩子丢一颗牙,意思是说怀孕可能会对孕妇的牙齿产生不良影响.的确,妊娠期是女性的一个特殊的生理时期,由于内分泌和饮食习惯发生变化,体能消耗增加等原因,往往容易引起牙龈肿胀、牙龈出血、蛀牙等口腔疾病,所以说,孕妇更应重视口腔卫生.那么如何做好孕期的口腔保健呢?
倒退十几年在我们为温饱而奔波时,极少有人能将吃喝与健康相联系.现在不同了,当一家人围坐开饭时,总会听到这个要少吃,那个不能沾的提醒,而且说话的多半是老年人,他们一改过去的饮食习惯,不仅总是抱有挑剔怀疑的心理,严重的则要求单独进餐甚至是单独起火.这就是"健康饮食痴迷症"的典型表现.据调查城市居民中有13.8%的老人患有此症.
在衣食不缺的年代,减肥是永恒的话题.据说,自从英国麦克尔·莫斯利医学博士Dr.Michael Mosley,[英]咪咪·史宾赛Mimi Spencer所著的《轻断食》一书出版以来,轻断食成为正在横扫全球的一场瘦身革命.有关轻断食的宣传是这么说的:轻断食只是要你回归最自然的饮食状态:每周5天正常饮食,只需2天稍加控制,就能坐享减肥奇迹!轻断食不仅改变饮食习惯,也改造你的心智,最终超越减肥,变成你的生活方式,让你的心灵也能达到历史上断食修行者那样的生命境界.这就是轻断食的根本力量.
目的 了解干休所80岁以上老人饮食习惯,并探讨其与循环系统疾病的关系.方法 采取横断面调查的研究方法,利用自制的调查表对北京132个干休所80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饮食习惯方面的问卷调查.研究对象循环系统疾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结果 共纳入5 530名高龄老年人,年龄80~104岁,平均年龄(87.1±3.9)岁.饮食无特殊嗜好的高龄老年人占42.1%,约有26.8%和15.1%的高龄老年人食肉和蛋少于2次/周,约有半数高龄老年人食鱼少于2次/周,近60.0%的高龄老年人每日饮奶在一袋以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口味偏咸、就餐人数和每日饮奶量与循环系统疾病患病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调整了性别、年龄、婚姻状况、体质量指数等因素后,饮食口味偏咸是高龄老年人循环系统疾病患病的危险因素,其OR值为1.09(95%CI:1.02~1.19);膳食均衡是高龄老年人循环系统患病的保护因素,其OR值为0.91(95%CI:0.79~ 0.99).随着就餐人数和每日饮奶量的增加,高龄老年人循环系统疾病患病率逐渐增加,2人就餐和≥3人一起就餐的高龄老年人循环系统疾病患病率是单独就餐者的1.35(95%CI:1.06~1.71)和1.60(95%CI:1.25~2.06)倍.每日饮奶量1~ 220 ml和>220 ml的高龄老年人其循环系统疾病患病率是不饮奶者的1.32(95%CI:1.11~1.57)和2.49(95%CI:2.06~3.00)倍.结论 高龄老年人群饮食习惯相对健康,不良饮食习惯与循环系统疾病密切相关,应注重对高龄老年人群合理饮食的健康教育与促进,以减少其循环系统疾病的发生.
食管异物是小儿常见的急症之一,它的发生与年龄、性别、饮食习惯、进食方式、食管有无病变、神志状态等诸多因素有关.儿童中多为口含玩物不良习惯引起.食管异物种类繁多,我们2001-2004年共收治38例,现报告如下.
"趁热吃"一向是中国人待客的一句客套话,不过,这种礼节似乎应该改改了.尤其是麻辣烫、火锅都是时下青年人的最爱,更有很多的中小学生,围在麻辣烫锅旁,烫得呲牙咧嘴的往嘴里塞,更是让人揪心.趁热吃,能在第一时间享受到热气腾腾的美味.因此,生活中许多年轻人夹着一块热气腾腾的食物就急吼吼地往嘴里送,殊不知,这种常年累月的、不正确的饮食习惯,将大大地增加罹患食道癌的风险.
国人的饮食习惯决定了食用油在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几乎为每天必吃的重要食物.但许多人未必选对了食用油,吃什么油直接关系到我们的身体健康.但如今市面上食用油种类繁多,加上商家对各种概念油的炒作,使多数人在购买食用油时显得不知所措,更别提弄清楚食用油的不同构成对人体的不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