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气候变暖,各种细菌、病毒大量繁殖,传染病进入了多发的季节.此时的天气忽冷忽热,人的抵抗力减弱,容易被病毒侵袭.特别是流感病毒,每年到了这个季节,医院都是人满为患.在流感的高发季节,做好预防是关键,少服用抗生素,养成合理的生活习惯及饮食习惯很重要.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个预防流感的好帮手“春蒜”.
达菲(Tamiflu)是化合物奥司他韦(Oseltamivir)的商品名.Tamiflu在香港音译为"特敏福",在台湾意译为"克流感".这是一种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抑制剂,通过作用于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抑制成熟的流感病毒脱离宿主细胞,从而抑制流感病毒在人体内的传播以起到预防和治疗甲型和乙型流感的作用,是公认的抗禽流感、甲型H1N1病毒最有效的药物之一.继2003年SARS和2005年的H5N1禽流感爆发后,今年春天的H7N9禽流感又再次将达菲推到了疫情暴发时的"一线"药品行列.可以说,达菲的故事也是春天流感的故事,这个故事的闪光点映射出药物开发人员的学识智慧和制药大亨们的坚毅果断.
事件中的“病毒灵”到底是什么药?病毒灵,药品通用名为盐酸吗啉胍,主要用于流感病毒及疱疹病毒感染.对多种病毒(包括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鼻病毒等)有抑制作用.吗啉胍真的有效吗?吗啉胍在上个世纪50年代被研制出来.据文献记载,吗啉胍曾于1960~1985年在欧洲的部分地区使用过一段时间,但抗感冒病毒的疗效并未被确切证实.
夏季,人们不仅应重视相关疾病的预防,还应在家庭小药箱中准备一些常用药,以备不时之需.夏季常见的疾病主要有风热感冒、中暑、细菌性腹泻、蚊虫叮咬等.针对这些疾病,我们应该准备哪些药物,在使用这些药物时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呢?夏季感冒用药夏季多见风热感冒.因天气炎热,人们喜欢将空调温度调得较低.室内外温差过大,常会引发感冒,也就是老百姓俗称的热伤风.西药:从西医的角度来说,普通感冒是由鼻病毒、冠状病毒及副流感病毒等引起的,而这些病毒具有自限性,一般经过一周可自行痊愈.因此治疗感冒的西药多为对症治疗,缓解发热、鼻塞、流涕等带来的不适,对病程并没有缩短的作用.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虽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流感算不上很严重的疾病,但对于老年人和儿童以及免疫力低下的人来说,流感却是严重的甚至可以威胁生命的,因此对于流感我们必须小心对待.流感的特点是突然发生、发病率高、迅速蔓延、流行过程短且能多次反复.流感的主要传染源是患者,排毒时间约7天,以病初2~3天传染性最强,但患者体温恢复正常后则很少再排毒.病毒存在于病人的鼻涕、痰液中,随咳嗽、喷嚏等排出体外.还有一些人感染后不发病,却可以传播病毒,在医学上被称为隐性感染者.
什么是流感流感是流行性感冒的简称,它不是一般的感冒,是由流感病毒经呼吸道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分甲、乙、丙三型,其中甲型流感病毒易变异,常引起大范围甚至世界性的暴发流行.流感的临床表现比普通感冒重,病毒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因而传播速度极快,在短时间内会出现大批病人.
芳芳今年读高三,正值高考复习的紧张阶段.天气转凉,又到了流感高发季,芳芳从小就体质较弱,像每次换季时一样,流感病毒再次"光临"了她的上呼吸道.
流行性感冒是常见病,因此它的威胁往往被人们忽视.在加拿大,每年都有600万人患流感,2000人因流感及其并发症而死亡.但这只是年年冬天都会出现的、每个人都会遇上流感病毒的一般性传播.世界卫生组织和各国专家们密切关注的是,下一次的流感暴发性大规模流行会发生在何时、何地.
今年4月,5岁的埃德加在墨西哥被确诊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他成为全球第一例确诊感染者,经过一周多的普通治疗后奇迹般康复,媒体为他取了一个别名叫做"奇迹男孩".
柬埔寨乡下有个10岁大的女孩开始发烧.过了5天,她被送往医院,在重症监护中熬过两天之后,不治身亡.这个女孩是死于流感病毒H5N1的最新一起在案病例.这种病毒最早出现在1997年,间隔6年后在2003年重新爆发,迄今已造成人类感染的病例达606起,并导致357人死亡.
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可怕的生物病毒是什么?“可怕”的程度或许可以对应为生物性危害等级.美国的疾病管制中心(CDC)将生物性危害分为四个等级,从一级到四级危害性依次增加.像引起水痘的带状疱疹病毒属于一级;乙肝病毒、流感病毒属于二级;天花等属于三级;四级,也就是危害最大的一级,主要包括埃博拉病毒和马尔堡病毒等.人类往往对生物危害四级的病毒无能为力,比如埃博拉病毒,具有50% ~ 90%的致死率,致死原因主要为中风、心肌梗塞、低血容量性休克或多发性器官衰竭.
墨西哥甲型H1N1流感癌情在数日内向国内迅速蔓延,仅墨西哥截止4月27日因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死亡人数达149人,全国已有2000人因感染该病毒而入院治疗.为避免疫情进一步扩散,墨西哥政府决定全国所有学校停课至5月6日.鉴于美国、欧洲和韩国相继发现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例,世卫组织果断将流感大流行警告级别从3级提高到5级.各国政府几乎同时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制定应急方案和对策,以便将损失减到最低.
这个冬天,天气特别寒冷,许多地区气温持续偏低.冬季以来,全国的平均气温达到近27年来最低值.受极寒天气影响,2012年12月以来,我国北方省份进入了流感的流行季节,医院中流感样病例占门急诊病例总数的比例,和流感病毒检测的阳性率,都高于201 1年的同期水平.北京和北方的个别省份,如山东,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比例在逐步上升,并且成为优势的毒株.截至发稿,北京已有三例患者因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而死亡.
目的 通过对北京市房山区2014-2015年流感病原学的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房山区流感病毒的流行特征.方法 采集房山区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的咽拭子标本1 339份,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核酸及亚型,同时进行流感病毒分离及血凝实验(HA)检测.结果 2014年1月6日-2015年12月28日,共采集1 339份流感样病例咽拭子,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核酸阳性数为215例(阳性率为16.06%),其中甲型H1N1流感病毒32株,甲型H3N2流感病毒107株,乙型流感病毒76株.病毒分离阳性数为148例(阳性分离率为11.05%).本年度第2-6周和第48-52周流感阳性率较高,且第2-6周以甲型H1N1和乙型流感病毒为主,第48-52周以甲型H3N2流感病毒为主.结论 房山区2014-2015年流感高发季节为第2-6周和第48-52周,上半年致病病原体以甲型HIN1流感病毒和乙型流感病毒为主,下半年以H3N2流感病毒为主,不同性别之间各亚型流感病毒的阳性率构成比无统计学差异(P> 0.05).
目的 在流感流行季节对流感样病例进行流感病毒筛查,分析影响流感病毒阳性检测结果的相关因素,提高流感的阳性检测率.方法 选取发热门诊就诊的流感样病例,采集鼻咽拭子,应用胶体金抗原快速检测法与巢氏PCR法进行流感病毒的检测并对比结果.分析患者就诊时间、临床症状及检测方法、采样部位等因素对阳性率的影响.结果 研究发现年龄>60岁、体温在38.0℃~38.9℃之间、发热2 d就诊的患者,流感病毒阳性检出率高于其他组;鼻拭子及咽拭子流感病毒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不同检测方法,流感病毒胶体金抗原快速检测法阳性检出率为17.6%,核酸PCR阳性检出率为3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流感病毒胶体金抗原快速检测法的敏感性27.6%,特异性86.9%,阳性预测值48.8%,阴性预测值72.8%,与PCR的一致性为68.6%.结论 发病早期就诊的流感样病例,流感病毒阳性检出率偏高;不同标本采样部位流感病毒检出率差别不大.虽然流感病毒胶体金抗原快速检测法操作简单、方便快捷,但其敏感性偏低,且存在一定假阴性结果,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较高,但实验要求高,操作过程复杂.
目的 了解2009-2014年深圳市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系统进化及分子变异情况.方法 选取深圳市2009-2014年间分离的41株甲型H1N1流感病毒毒株,提取核酸后利用RT-PCR对其HA基因进行扩增,测序后利用ClustalW 2和MEGA 5.2软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2009-2014年深圳市分离毒株出现了多个遗传分支,其中2011年同时出现了2个分支.2014年分支与疫苗株"A/California/7/2009"在进化树上相距较远,HA1片段出现了多个氨基酸位点的变异,但变异的位置较为散乱,在抗原决定簇区域内只有N125S、K163T/N/Q、S185T、S203T四个变异,在受体结合区222位的D出现了与重症相关联的N/G/E多元突变.结论 随着年份的递增,甲型H1 N1流感病毒在不断的变异,未来很可能会进化形成一个新的优势流行株.
目的 分析并比较儿童甲型H1N1流感和季节性流感患者咽拭子标本的病毒载量及相关临床症状.方法 应用荧光PCR方法对采集的咽拭子标本进行检测,并通过建立核酸标准品,绘制标准曲线,测定标本中的病毒载量,同时结合所收集的患者临床症状数据资料应用随机区组方差和卡方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年9月至2010年9月期间收集的1,040份咽拭子标本中,共检出甲型H1N1流感病毒阳性标本120份,甲型H3N2流感病毒阳性标本61份,乙型流感病毒阳性标本99份;对收集的流感阳性标本病毒载量测定结果显示:不同型别,不同发病时间流感患者咽拭子标本的病毒载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型H1N1流感、季节性流感感染者的性别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甲型H1N1流感感染者出现咳嗽,流涕临床症状者明显高于与乙型流感感染者.结论 甲型H1N1流感患者咳嗽,流涕症状比季节性乙型流感患者多见,而甲型H1N1流感和季节性流感患者咽拭子标本的病毒载量无显著性差异.
目的 建立A/FM/1/47/(H1N1)流感病毒感染诱导的小鼠急性肺损伤模型,并使用利巴韦林对其进行治疗,观察其保护机制.方法 将30只13-15g的昆明(KM)小鼠随机分为三组(正常组、模型组和利巴韦林组),每组10只,模型组与利巴韦林组采用H1N1流感病毒经鼻腔接种,利巴韦林组小鼠配以药物治疗,定时称量各组小鼠的体质量、观察记录小鼠存活状态,连续观察15d;另取36只13-15g的KM小鼠,如上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2只,模型组与利巴韦林组采用H1N1流感病毒经鼻腔接种,利巴韦林组小鼠配以药物治疗,感染后第6d测量肺系数、肺湿/干重比、观察肺病理组织学变化、动脉血气分析、血清细胞因子含量和肺部病毒载量.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流感病毒滴鼻感染可诱发小鼠病毒性肺损伤.利巴韦林可延长感染小鼠生存时间,降低肺水肿,改善低氧血症,抑制炎性细胞的分泌,抑制病毒在体内的复制.结论 本研究利用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的病毒性肺损伤,分析了利巴韦林对流感病毒诱发的病毒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该模型对进一步开发抑制流感病毒性肺损伤的新药有重要意义.
目的 分析流感哨点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感染疾病科流感样病例数和流感抗原快速检测结果,探索本地区流感病原学变化规律,为流感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0-2013年该院发热门诊上报的流感样病例数、同期门诊量,以及流感病原快速检测结果进行统计,Spearman等级相关用来分析两变量相关关系的密切程度.结果 发热门诊2010-2013年门诊量累计为137 033人次,上报流感样病例22 851人次,流感样病例就诊比例为16.88%,16-24岁组7422例(32.48%),25至59岁组12 827例(56.13%),60岁以上组2702例(11.82%).2010-2013年的每年冬春季节为流感样病例高峰,2012年夏季出现另一个高峰.2010年11月-2013年12月进行流感病原快速检测,共检测6727例,检测出甲型流感2020例,乙型流感907例,阳性检出率43.51%.按月比较,病原阳性检出率与流感样病例构成比有相关性(r=0.497,p=0.002).结论 发热门诊流感样病例数和构成比的变化是流感活跃程度的参考指标.应重视和加强每年冬春季节及夏季流感的防控.
目的 了解用不同来源MDCK细胞分离H3N2流感病毒时,HA和NA片段氨基酸变异情况.方法 选取H3N2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的咽拭子标本13份,分别在三种不同来源的MDCK细胞中传5代.对标本中病毒及细胞传代的病毒进行HA和NA基因序列测定,分析病毒传代后HA和NA片段变异情况.结果 与咽拭子中的病毒序列相比,MDCK 5代病毒和MDCK-parent 5代病毒均发生了HA和/或NA的突变.9株MDCK 5代病毒HA发生了P221L/P/H突变;8株病毒发生了NA片段的148位或151位的突变.2株MDCK-parent 5代病毒HA221位为多态性.13株病毒MDCK-parent传代后均发生了NA多态性,大多发生在151位.在MDCK-SIAT传5代后的病毒HA均无突变,3株有NA突变.结论 在对流感病毒进行抗原性分析前对病毒进行细胞传代会发生病毒的适应性突变.H3N2流感病毒在MDCK、MDCK-parent中传代后,会引起HA和/或NA突变;MDCK-SIAT传代,病毒变异明显减少.
目的 分析2009-2015年河北省儿童流感样病例(influenza like illness,ILI)流感病原学特征,为河北省儿童流感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河北省流感监测哨点医院就诊的儿童ILI咽拭子标本,采用RT-PCR方法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共采集咽拭子标本28 932例,检出流感病毒阳性标本5057例(阳性率为17.48%).按年度分析,6个年度流感病毒检出率依次为32.56%、9.53%、15.07%、12.29%、11.32%和18.81%,2009-2010年度显著高于其他年度(P<0.05).以B型流感病毒为优势型的年度有两个(2011-2012、2013-2014年度),其他年度为甲型H1N1和季节性H3N2流感交替流行或共同流行.年龄分布中,1岁以下年龄组检出率最低(7.74%),7-14岁年龄组最高(26.01%),检出率随年龄的增大而增高.季节分布显示,河北省流感为冬春季流行,呈单峰型,A型流行形成的峰时间靠前.结论 2009-2015年度河北省儿童中存在甲型H1N1、B型和季节性H3N2流感病毒的流行,不同年度有不同的流行优势型和流行特征.
目的 研究呼吸道病毒在儿童和成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ma,CAP)病例中的分布情况.方法 收集2015-2017年在北京市海淀医院就诊的450例CAP病例的呼吸道标本,采用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对多种呼吸道病毒进行检测,分析儿童和成年人CAP病例中呼吸道病毒的分布情况.结果 450例CAP病例的呼吸道标本中病毒检出率为32.4%(146/450).其中儿童(<14岁)CAP病例病毒检出率为40.8% (78/191),经检测,副流感病毒占12.0%(23/191),鼻病毒占9.4%(18/191),呼吸道合胞病毒占7.9%(15/191),流感病毒占4.2%(8/191);成年人(≥14岁)CAP病例中呼吸道病毒的检出率为26.3%(68/259),其中流感病毒占8.9%(23/259),鼻病毒占5.4% (14/259),冠状病毒占3.9%(10/259),副流感病毒占3.5%(9/259).结论 北京市CAP病例中,病毒性肺炎所占比例较高,且病毒分布与年龄相关.
目的 探讨巨噬细胞SIRT1-NF-κB信号转导途径在流感病毒感染小鼠体内的调节机制.方法 用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HA)和核衣壳蛋白(NP)蛋白免疫小鼠,取小鼠腹腔巨噬细胞,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促炎症因子IL-1β、IL-6、IL-1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内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NF-κB、IL-1β、IL-6、IL-18以及TNF-α的基因表达.结果 两组蛋白初次免疫后巨噬细胞分泌的各因子及其mRNA表达水平均无明显变化.二次免疫后,HA蛋白组仅TNF-α、IL-6蛋白表达水平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P蛋白组IL-1β、IL-6、IL-18和TNF-α蛋白表达水平均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蛋白刺激后巨噬细胞TNF-α、IL-6 mRNA均表达上调,SIRT1 mRNA均表达下调,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流感病毒可能通过所表达的HA、NP等蛋白影响SIRT1的活性,从而解除SIRT1对NF-κB的抑制作用,激活NF-κB信号通路调节的炎症反应或免疫应答.
目的 流感病毒鸡胚高产母本株A/PR8/34株和X-157株灭活条件的研究.方法 应用改良后的β-丙内酯灭活法对流感病毒鸡胚高产母本株进行灭活.经试验证明,0.5‰β-丙内酯在37℃水浴,pH值范围在7.4-8.0之间条件下作用2h.补加0.5‰β-丙内酯,pH值为9,温度为4℃条件下过夜,能彻底灭活且保证流感病毒表面主要抗原的完整性.结果 采用改良后的β-丙内酯灭活法对流感病毒鸡胚高产母本株A/PR8/34株和X-157株灭活效果良好,鸡胚3代安检合格.灭活前后病毒血凝滴度不变.结论 改良后的β-丙内酯灭活法可用于流感病毒鸡胚高产母本株的灭活.
目的 了解甲型流感病毒气溶胶在医院环境中的存在情况,分析甲型流感病毒的HA基因变异特征. 方法 选择江苏省淮安市综合性医院(医院A)及儿童专科医院(医院B)各1家,利用BIO Capturer-5仪采集医院门诊输液中心4个位点(入口、出口、中央走廊、输液台附近)的环境气溶胶;医院A和医院B分别采集气溶胶样本16份,共计采集32份;并分别采集到发热门诊就诊的7份病人咽拭子标本,共计14份.以实时荧光RT-PCR及巢式RT-PCR法分别进行流感病毒的快速检测及甲型流感病毒HA基因扩增、测序及构建系统发生树并进行HA基因特征分析. 结果 医院A环境中检测到1份H3N2流感病毒气溶胶,在病人咽拭子中检测到6份H3N2流感病毒和1份甲型H1N1流感病毒;医院B环境中检测到1份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气溶胶,在病人咽拭子中检测到3份H3N2流感病毒和2份甲型H1N1流感病毒.H3N2流感病毒气溶胶样本A/Environment-air/Huai'an/A1/2017与咽拭子样本A/Huai'an/TA1/2017的核苷酸同源性最高,为99.8%;甲型H1N1流感病毒气溶胶样本A/Environment-air/Huai'an/B1/2017与咽拭子样本A/Huai'an/TA7/2017的核苷酸同源性最高,为100.0%. 结论 医院环境中易存在甲型流感病毒污染,对医院环境中气溶胶进行流感病毒监测有助于了解流感病毒在人群中的流行情况;与甲型H1N1流感病毒相比,H3N2流感病毒分离株的HA基因存在基因多样性.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病毒传播的主要手段.本文主要针对流感的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以哺乳动物细胞为基质的流感疫苗、DNA疫苗和反向遗传学技术在研究开发流感疫苗上的应用进行综述.
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IFV)引起流行性感冒,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目前没有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系统的研究IFV的关键环节是动物试验,国内外用于人IFV感染的动物主要有小鼠、大鼠、地鼠、雪貂和猴等,每种动物模型都有其优缺点和使用范围,应该依据研究目的进行选择.本文就近几年人IFV感染动物模型相关研究做文献综述.
流行性感冒(influenza)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禽、畜共患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能在短期内突然发生,迅速蔓延,造成不同程度的流行,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人畜的发病和死亡.历史上,流感曾多次爆发:1918年"西班牙流感(H1N1型)",1957年"亚洲流感(H2N2型)",1968年"香港流感(H3N2型)"以及1977年"俄罗斯流感(H1N1型)"使许多人丧失了生命[1].
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为单股、负链、分节段RNA病毒.根据核蛋白(nucleocapside protein,NP)和基质蛋白(matrix protein,MP)的不同分为甲(A)、乙(B)、丙(C)三型,根据甲型流感病毒血凝素抗原(hemagglutinin,HA)和神经氨酸酶抗原(neuraminidase,NA)的结构及基因特性的不同,又可分为若干亚型,至今已发现甲型流感病毒的HA有16个亚型(H1~H16),NA有9个亚型(N1~N9)L,这是流感病毒在自然界中发生基因重组和抗原漂移的巨大资源库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