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十万只英国的火鸡突然死亡,罪魁祸首就是吃了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花生粕饲料,至此,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的代谢产物黄曲霉毒素进入了食品安全监控的范畴,被广泛关注.目前发现的1 8种黄曲霉毒素中,黄曲霉素B1毒性最强,氰化钾稍逊一筹,砒霜和亚硝胺更是望尘莫及.1993年黄曲霉毒素被世界卫生组织的癌症研究机构划定为Ⅰ类致癌物,也就是致癌性最强污染物之列.目前估算,近一半亚洲罹患肝细胞癌者由黄曲霉毒素引起,黄曲霉毒素还可以和乙肝病毒协同增效,导致乙肝病人肝癌风险几率较之正常人增加数十倍之多.
前不久热映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勾起了无数国人的美食记忆,催热了不少地方美食的网购热潮,各大旅行社也趁机推出了多条美食旅行线路,使众多美食爱好者蠢蠢欲动.可美食虽好,却也暗藏危机.在近期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中,不乏牛奶、黄酒、血燕等含有致癌物的报道.享受美食是人类的一大乐趣,在美食的诱惑面前,怎样做才能既满足味蕾的要求,又能把好人口关,做好防癌必修课?
致癌类谣言标题举例:“某食物吃了这么久,竟不知道它会致癌”、 “黑龙江人习惯的炒菜方式竟然会致癌”、 “女性经期洗头会致癌”、 “植物油炒菜会致癌”、 “常喝豆浆会得乳腺癌”等.分析:某东西致癌的谣言在朋友圈流传最广.根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致癌物分为四类:Ⅰ类,对人类致癌;Ⅱ类包含对人类很可能致癌的ⅡA类和对人类可能致癌的ⅡB类;Ⅲ类,可疑对人致癌;Ⅳ类,对人类很可能不致癌.致癌物是有分类的,而且要经过严格的毒理学实验和流行病学实验.不是你想着某食物致癌它就致癌,癌症的发生有很多因素,可能是环境因素、职业因素、饮食习惯和遗传等.
前段时间,世卫组织旗下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报告,将培根、火腿、香肠等加工肉制品列为1A级“一类致癌物”,而牛肉、羊肉、猪肉等红肉被列入2A级“致癌可能性较高”名单.这一消息发布后,立即引发了全球公众的特别关注,我们今后是否不能再吃牛排、红烧肉了?我们之前吃了那么多年香肠、火腿,是不是很危险了呢?更有专家要求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撤回本次报告,一时之间纷争四起.
有环保组织在美国公布可口可乐及百事可乐产品中焦糖色素的测试结果,结果显示,该组织在美国加州以外购买的10瓶百事可乐中,焦糖色素含量均高于加州要求安全范围的4~8倍.尽管百事可乐方面宣称其产品是安全的,但消费者对可乐还是产生了一些畏惧,对焦糖色素还是有很多疑问.什么是焦糖色素?焦糖色素是用蔗糖、饴糖、淀粉等,在高温下分解、聚合而成的聚合物.分不加胺盐生产和加胺盐生产两类,主要有普通焦糖色素、苛性亚硫酸盐焦糖色素、氨法焦糖色素和亚硫酸铵焦糖色素4种.不加胺盐生产的焦糖色素又称为普通焦糖色素,其安全性高.而加入胺盐生产的焦碳色素则含有致癌物4-甲基咪唑,需要严格限制使用范围和使用量.
任何年龄阶段的人都有可能患癌症,我们怎样才能知道自己是不是具有患癌症的高危风险呢?医学家经过多年研究,认为以下人群易患癌症:1.经常熬夜者睡眠不好是诱发癌症的一个危险因素.因为癌细胞是在正常细胞裂变过程中发生突变而形成的,而夜间又是细胞裂变最旺盛的时期.睡眠不好,则人体很难控制细胞的变化.同时,熬夜者为提神而吸烟、喝咖啡,也会使更多的致癌物侵入体内.
近日,一则汉森制药的主导产品四磨汤口服液中含有致癌物槟榔的报道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其实,早在2003年就被世界卫生组织的国际癌症研究中心认定为"一级致癌物",其定义为"对人体有明确致癌性的物质或混合物",且近年来的众多研究也证明,槟榔对人体致癌在流行病学上有充分证据.一石激起千层浪,人们开始搜索含有槟榔成分的中成药,并对槟榔能否作为中药饮片入药产生质疑.
有什么因素能诱发癌症呢?你会想到核辐射、抽烟或吃下了含致癌物的食品.但很少人知道病菌、病毒感染也能诱发癌症.至少有20%的癌症是由于感染了某种病原体导致的.但是,要知道哪种癌症是由哪种病原体导致的,并不容易.这是因为能导致癌症的那些病菌、病毒,在许多人身上都能找到,而它们在多数情况下并不导致癌症.即使导致了癌症,从感染到病发,往往要经过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等发现得了癌症时要再去找出病因就不容易了.
癌症是称霸20世纪的顽症,治愈率低,痛苦大,死亡率高,因而直到现在从医生到病人都是谈癌色变.我们人人似乎都明显地感觉到,我国近几十年的癌症患者急剧增加,但人们往往把它们归因于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和食物中残留致癌物的不断增加,很少想到药物也可致癌.事实上,许多药物都是"双刃剑",它们既能治疗某些疾病,也能导致另外一些疾病,其中就包括癌症.不信请看——
近年来,工农业生产向环境中排放的大量化学物质污染问题已引起各国政府的重视和全社会的关注.如何对不同形态环境致癌物进行敏感、准确、快速的检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目前国内外环境致癌物的体外真核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
丙烯酰胺是工业生产聚丙烯酰胺的原料,聚丙烯酰胺主要用于污水净化等.高碳水化合物食物在高温(> 120℃)烹调如油煎和烧烤时容易产生丙烯酰胺.动物试验结果显示,丙烯酰胺是一种致癌物.我国居民食用油炸食品较多,丙烯酰胺的暴露量较大,长期低剂量接触有潜在危害.建议尽可能避免过多地食用油炸和高脂肪食品,减少因丙烯酰胺可能导致的健康危害.
对癌症的认识,多数人仅止于雾里看花,长久以来,“癌症是不是绝症?”这个问题困扰了许多人.在医学日益进步的今天,我们可以肯定地说,癌症当然不是绝症!只要早预防、早发现,绝大多数癌症并非那么可怕.慢跑能防癌专家研究测定慢跑能防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慢跑时,人吸入的氧气比平常状态多几倍甚至几十倍而氧气可防癌.2慢跑时,人的排汗量增加,可将体内的铜锶等致癌物排出.3临床观察,3/5的癌症患者是由于精神受创伤或情绪受到压抑而发病的而慢跑可改善人的情绪.
20多岁的小朱已被确诊为胃癌.他平时酷爱吃麻辣烫,吃麻辣烫、火锅时,汤底会一直处于沸腾状态,而汤底长时间沸腾、反复煮会产生亚硝酸盐,是致癌物.另外,很多人都有一种误区,认为麻辣烫、火锅等一定要趁热吃才好.其实,人的口腔、食道和胃黏膜一般最高只能耐受50~60℃的温度,太烫的食物会损伤到人的口腔黏膜、食管黏膜和胃黏膜.这些黏膜受伤后会自行修复,而反复修复就会变成慢性炎症,黏膜细胞就会发生改变,进而癌变.尤其是现代人不规范的饮食规律和营养搭配不良的饮食习惯,确实让19~35岁年轻人胃癌发病率比30年前翻了一番,而且发病恶性程度高,治疗效果差,生存期非常短.
当我们从新闻中听到毒胶囊事件的报道,又联想到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蒙牛致癌物、瘦肉精、地沟油,以及"小悦悦"事件的时候,我们似乎有点"麻木"了.当然,人们有谴责,有痛惜.此时,我在想为什么这样的事件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呢?很多人在说,法律呢?没有法律就赶快立法呀!但是,人们却忽略了,法律和制度从来不是万能的,不能涵盖一切.再说,如果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切问题都以法律界定准则,那绝对是一种文明的退化,人性的悲哀.再说,社会的发展就像人走路一样,从来都是靠道德和法律两条腿前进.
敲响警钟,地沟油对人体危害极大地沟油,泛指在生活中存在的各类劣质油,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劣质油脂过氧化值、酸价、水分严重超标,甚至有毒有害,反复使用的地沟油,还会发生受热分解,产生致癌物,一旦食用,会破坏白血球和消化道黏膜,引起食物中毒,长期食用还可能会引发癌症,对人体的危害极大.
黄曲霉毒素基本概述黄曲霉毒素(AF)是一类结构和理化性质相似的真菌次级代谢物,是自然界中已经发现的理化性质最稳定的一类霉菌毒素.黄曲霉毒素是一类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等霉菌代谢产生的生物毒素,具有十分强力的毒性,尤其是人的肝脏和肾脏会有比较大的损害.由于黄曲霉毒素可以在农作物生长、收获、晾干、加工和储藏的任何环节,因此极易污染花生、玉米、大米、大豆、食用植物油等农产品,并由此直接进入食物链.常见的几种AF的毒性按大小顺序排列依次为B1、M1、G1、B2和G2.B1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确定为I类致癌物.
黄曲霉毒素M1(Aflatoxin M1,AFM1)是黄曲霉毒素中一种二氢呋喃杂萘邻酮衍生物,主要是由于奶牛食用了被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污染的饲料后,AFB1在奶牛体内代谢产生的羟基化代谢物,转化反应式如图1.AFM1毒性强、对人体危害大,1993年WHO将AFM1归为对人类Ⅱ类致癌物,其毒性是氰化钾的10倍,砒霜的68倍,主要危害的部位在肝脏.
为降低香草提取的成本,一些制造商使用合成或人工香料替代更为昂贵的纯香草。很多时候,这些便宜的替代品包含合成成分,例如乙基香草醛。但某些提取物含有潜在危害性掺杂物,其中包括香豆素,即零陵香豆散发出的香味。这种特殊的掺杂物是一种可疑致癌物,可以与血液稀释药物发生反应。在美国,香豆素已被禁止用做食品成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针对近年来其在香草提取物中的滥用发出了消费者警告。
初级芳香胺(PAA)可用于生产多种产品,例如药品、农药、炸药、环氧聚合物、橡胶、芳香族聚氨酯和偶氮染料。它们可能由于不完全反应或是作为杂质、副产品或降解产物存在于最终产物中。许多PA A是可疑致癌物,潜在多种健康风险,因此在世界范围内对其进行了严格规定。分析实验室需要精确、耐用的技术以确保可靠性和多样性,同时满足法规要求。配备ACQUITY? QDaTM质谱检测器的Waters? ACQUITY UPLC? H-Class系统便是针对此行业而设计的解决方案。
正常情况下,自然界的矿泉水中溴酸盐的含量几乎为零,但是因其富含矿物离子的原因,溴离子(Br-)却是普遍都含有。在使用臭氧对含有溴化物的矿泉水进行杀菌消毒时,溴化物容易与臭氧发生反应,被氧化成为溴酸盐,并以Br03-的形式存在于水中。由于国家饮用水标准对菌落数量的要求非常严格,不少饮用水厂家采用O3对其水产品开展杀菌消毒的工作以降低菌落数量,由此也就顺理成章地产生出了溴酸盐这类毒副产物。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做了与溴酸盐之一的溴酸钾(KBrO3)的相关实验,并且证实其对于实验动物产生了致癌作用,但就目前而言,世界上还未曾发现任何一例人因为溴酸盐而患上癌症的医学事实,因此,国际上一般把溴酸盐列为2B级潜在致癌物。
火腿培根算致癌物?世卫否认发布消息如果如此"定级",不仅将改变人们的饮食习惯,还冲击肉类加工和销售.世界卫生组织下属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定于26日发布报告,评估部分肉类食品的致癌风险.英国媒体提前披露,报告将把火腿、培根等加工肉制品列为"致癌物",并把新鲜牛羊肉等红肉的致癌风险定为仅次于加工肉制品的"第二等级".
10月26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发布消息,其下属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将加工肉制品列入致癌食物名单--“一类致癌物”,而且红肉本身也属于可能致癌食物--“二类致癌物”,该报告由来自10个国家的22名专家在分析了800多份有关肉类饮食与癌症相关联的研究后得出相关结论。消息一经公布,立刻引起了广泛关注,人们纷纷追问:加工肉制品、红肉和癌症到底有什么关系?
10月26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发布消息,其下属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将加工肉制品列入致癌食物名单--“一类致癌物”,而且红肉本身也属于可能致癌食物--“二类致癌物”,该报告由来自10个国家的22名专家在分析了800多份有关肉类饮食与癌症相关联的研究后得出相关结论。消息一经公布,立刻引起了广泛关注,人们纷纷追问:加工肉制品、红肉和癌症到底有什么关系?
10月26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发布消息,其下属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将加工肉制品列入致癌食物名单--“一类致癌物”,而且红肉本身也属于可能致癌食物--“二类致癌物”,该报告由来自10个国家的22名专家在分析了800多份有关肉类饮食与癌症相关联的研究后得出相关结论。消息一经公布,立刻引起了广泛关注,人们纷纷追问:加工肉制品、红肉和癌症到底有什么关系?
今年7月14日,央视报道的“槟榔为一级致癌物”的新闻引起人们的关注.有专家指出:口腔癌有60%左右的患者都和吃槟榔有关.早在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就认定槟榔为一级致癌物,但是由于相关标准的缺失,槟榔在我国依然是作为食品销售.那么如何看待及利用槟榔?有专家提出,要区别对待咀嚼槟榔和药用槟榔.二者在原材料采收、加工方式、用法、用量等多方面都有很大差异.药用槟榔经过中药严格规范的炮制、加工、提取、除杂等处理,已达到减毒、去毒效果.
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寄生曲霉等产生的代谢产物,对人,畜肝脏的损害程度为所有生物毒素之首,其中黄曲霉毒素B1的毒性是剧毒化学药品氰化钾的10倍以上,具有很强的致癌性,在1988年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为1级致癌物.黄曲霉毒素容易污染花生、玉米、大米、小麦、豆类、坚果类、肉类,乳及乳制品,水产品等食品,其中花生和玉米最容易受到污染.此外,家庭自制发酵食品也能检出黄曲霉毒素;而高温高湿地区的粮油及粮食制品中黄曲霉毒素含量更高.
黄曲霉毒素是一种广泛污染食品的剧毒化合物,严重威胁着人类和动物的生命健康,在1993年被划分为I类致癌物。近年来,食品中黄曲霉毒素污染事件时有发生,主要出现在坚果类、粮油制品、乳制品等食品中。本文对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污染现状进行介绍,并分析目前常用的黄曲霉毒素检测技术方法。
2003年,"安徽阜阳假奶粉"事件使大头娃娃成为最让中国人揪心的话题;2005年,致癌物"苏丹红"成为社会焦点:2009年,"三聚氰胺"的曝出,全国乃至全世界为之震惊……一起又一起食品安全事件,向我们敲响了食品安全的警钟,也反映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本文拟对我国食品安全的监管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供业内学者共同探讨.
膳食和营养与包括癌症在内的许多慢性病有重要关系,合理选择可以预防危险因素。各种致癌物在膳食中会经常出现,如烧烤、腌制等食品,如果动物或食物的蛋白质、葡萄糖等其中某一种营养素或一部分营养素长期高于UL或低于RNI,会在人体内经过生物化学的作用下产生癌症。如果平时从情绪、营养免疫和营养食疗等方面去调节体内微环境,可以最大限度预防癌症等慢性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