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系由脑血管因素导致脑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痴呆综合征.随着人口老龄化,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而伴随着脑血管疾病的增多,血管性痴呆的患病率逐年增加.我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65岁人群中VD患病率达13%.笔者采用经颅多普勒(TCD)和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对50例VD患者进行检查,旨在明确VD的经颅多普勒特点和认知功能损害程度,分析二者的关系,从而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扩张型心肌病(DCM)发病可在任何年龄,中年最常见,男性多于女性.DCM左心室和右心室损害程度不等,以左心室首先受累居多.早期心排血量尚可维持,晚期患者常出现严重双心室功能衰竭.近年来,我们在治疗DCM性心力衰竭中突破了传统观念,强调了预防和及时纠正低钠低氯血症,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急性面神经炎是小儿常见病,病因尚不明确,不少人认为本病大多是由病毒引起的.其中有些病毒可侵犯心脏而引起病毒性心肌炎、可疑病毒性心肌炎或心肌轻微损害.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或心肌损害发病急、病情重,患儿2~3 d出现重度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及多脏器功能衰竭,心肌酶谱增高.为了解面神经炎对心肌损害程度及持续时间,进而指导治疗及改善预后,本研究对1999年11至12月间17例患急性面神经炎患儿观测心电图、心肌酶谱变化,评价其临床意义.
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寄生曲霉等产生的代谢产物,对人,畜肝脏的损害程度为所有生物毒素之首,其中黄曲霉毒素B1的毒性是剧毒化学药品氰化钾的10倍以上,具有很强的致癌性,在1988年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为1级致癌物.黄曲霉毒素容易污染花生、玉米、大米、小麦、豆类、坚果类、肉类,乳及乳制品,水产品等食品,其中花生和玉米最容易受到污染.此外,家庭自制发酵食品也能检出黄曲霉毒素;而高温高湿地区的粮油及粮食制品中黄曲霉毒素含量更高.
动态应血压监测(ABPM)自1962年SOKOIO W发明以来,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动态血压监测不仅真实、全面、详细反映了各时间点的血压差状况,而且揭示高血压波动特点和昼夜的变化规律.较诊室血压有诸多优点,有助于诊断"白大衣性高血压"、"隐匿性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青春性高血压"、"孤立收缩性高血压"、"孤立舒张性高血压"等.预测靶器官的损害程度,评价药物的疗效,根据谷峰值的时段,确定给药时间,指导合理的降压,避免治疗过度和不及,更好地保护靶器官.ABPM目前在欧洲和美国已经被认为是高血压诊治的理想选择.
毛细支气管炎是一种病毒所致的婴儿特殊类型的肺部感染,2岁以下小儿易患本病,6个月内发病者病情较重,严重时可导致多种器官功能损害,尤其以心肌损害为多见.2010年10月~2012年2月对88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进行心肌酶谱测定分析,以探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心肌损害程度及与临床的关系,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T淋巴细胞亚群分析在艾滋病感染者及患者的免疫功能监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确定艾滋病免疫损害程度、判断抗病毒治疗开展最佳时期的重要指标.为了建立山东省健康成年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正常参考值范围,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免疫监测、患者抗病毒治疗时机的判断及预防机会性感染等提供依据,2006年5月至7月我们对山东省360名15~59岁健康成年人的外周静脉血进行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确定了正常参考值范围.
痔疮与肠肿瘤是两种对人体健康损害程度截然不同的常见病,它们均表现有大便带血,临床上经常有肠肿瘤被误诊为痔疮,进而延误有利治疗时机的惨痛实例发生.其实,通过大便带血、大便习惯改变的具体情况,可以将痔疮与肠肿瘤进行初步判断.便血颜色不同或可简单分辨是痔疮还是肠肿瘤痔疮:引起便血一般发生在排便后,呈滴血或喷射状,血色鲜红,血与粪便不混合;痔疮引起便血的出血量多少不一,有的间断大便出血,严重者可每次大便时都出血.
认知功能损害是老年性抑郁症的主要临床特征,尤其表现在记忆力降低和注意力难以集中上.在对老年性抑郁症的治疗过程中,应用舒肝解郁胶囊,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P300可较好判断患者认知功能、记忆反映程度[1-2],特别是对注意和记忆的加工.N2、P300为ERP的内源性成分,波形的幅度反映老年性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的损害程度.我们采用舒肝解郁胶囊治疗老年性抑郁症,并与氟西汀胶囊做对照,观察舒肝解郁胶囊对老年性抑郁症认知功能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眼底出血是常见的眼底疾病,因出血发生的部位不同,对视力的损害程度也不一样.根据眼底出血对视力的损伤情况,中医将眼底出血称为"暴盲"、"视瞻昏渺"、"云雾移睛"等,但这种粗略的分类方法并不能满足临床诊治的需要.西医根据眼底出血发生的机理,可分为血管阻塞、血管通透性的改变、外力的损伤等方面.结合本人的实践,对近年相关报道进行分析、综述,得出以下结论.
白细胞介素6(IL-6) 、肿瘤坏死因子(TNF-α)是单核细胞产生的在免疫应答中起重要作用的细胞因子,层粘蛋白(LN)参与形成基底膜的骨架,调节细胞的生长和分化,本文对145例不同类型肝病患者血清IL-6、TNF-α及LN的水平进行检测,旨在了解不同类型肝病患者血清IL-6、TNF-α及LN的水平及其与肝脏损害程度之间的关系.
有资料表明[1],有机磷化合物对心脏的毒性损害可能是发生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及早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患者心脏损害程度作出诊断,有效地防止心力衰竭尤为重要.为此,我们特地对心肌损害标志物肌钙蛋白I(cTnl)在AOPP后患者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进行探讨,并与几种血清心肌酶作比较研究.
慢性肺心病患者在心、肺功能失代偿时常伴有肾功能损害,如不及时治疗,可致不可逆的肾功能损害.本文采用生化及放射免疫法检测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血、尿β2-微球蛋白(β2-MG)、血尿素氮(BUN)、肌酐(Cr)水平,探讨其水平与肾功能损害程度之间的关系.
肠道是与外界相通的器官,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证实肠道除了消化吸收作用外,还具有屏障功能(barrier func-tion).D-乳酸是细菌发酵的代谢产物,肠道多种细菌均可产生,从食物中摄取后,正常情况下很少被吸收,并且哺乳动物不具备将其快速降解的酶系统.当肠黏膜通透性增加时,肠道中细菌产生的大量D-乳酸通过受损黏膜入血,使血浆D-乳酸水平升高,故监测血中D-乳酸水平可及时反映肠黏膜损害程度和通透性变化[1].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肠道屏障功能检测方法的报道及其进展,并就D-乳酸的检测手段和临床价值进行了全面评估.
目的:本文通过对肝脏弥漫性病变患者门静脉、肝静脉的超声多普勒频谱分析,以确定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将其作为肝弥漫性病变的定量性检测指标,并对比分析肝脏血流多普勒检查对肝脏弥漫性损害程度的诊断意义.方法: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116例肝弥漫性病变者与33例正常人肝静脉和门静脉血流频谱的检测以分析其相关性.结果:正常人肝静脉呈双向三峰型,门静脉流速<0.15cm/s,正向平直血流.急性肝炎组肝静脉与门静脉多普勒频谱与正常人无显著性差异.脂肪肝、慢性肝炎与肝硬化组肝静脉血流波形分为三种双向三峰型、平直型、单向双峰或单向波峰减低型.门静脉频谱可分为正向流速正常、正向流速减慢、双向流速减慢、离肝负向减慢血流.肝静脉、门静脉频谱的变化与肝弥漫性病变分类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结论:对肝静脉门静脉超声多普勒血流检测可以作为肝弥漫性病变诊断的一项定量性检测手段.
近3年来,我们通过1000例血吸虫病患者的肝脏损害程度追踪观察,发现肝脏声像图变化与感染次数、病程长短、治疗情况有着密切关系,因而对估计病情与预后、诊断与治疗、鉴别诊断均有较大的帮助,特别是流行区更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参考价值.
1 等速肌肉测试的临床应用1.1 等速肌肉测试的适应证和禁忌证等速肌肉测试主要应用于:①了解肌肉或神经肌肉功能损害程度;②确立基础值,帮助评价损伤的程度,作为制定康复治疗方案的参考依据;③作为康复治疗疗效的评价和判断的重要定量指标.
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于1985年开始应用于临床诊断,后用于精神疾病的治疗.虽然脑卒中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发病率高[1],有较高的进展为血管性痴呆的风险,认知功能损害程度与患者预后有明显的相关性[2],但至今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目前对于rTMS主要集中于抑郁症及卒中后神经功能康复的研究,而对于认知功能治疗作用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采用5 Hz rTMS联合药物治疗脑梗死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以探讨rTMS与药物治疗是否有协同作用,及其安全性.
精神疾病患者需要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为了探讨抗精神病药物对肝脏损害程度,我院对住院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450名患者进行了超声检查并分析,现报道如下.
长期大量饮酒,会导致慢性酒精中毒,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严重损害,继而出现一系列中毒症状,诱发脑电波的异常.通过对37例慢性酒精中毒伴发癫痫的脑电地形图(BEAM)进行分析,发现BEAM的异常程度与酒精中毒对脑功能的损害程度有相关性,结果报告如下.
洗眼是眼科最常用的护理操作之一,特别是在眼睛受到化学药剂伤害时,需要反复进行眼部清洗,以稀释化学药剂的浓度,降低对眼的损害程度.洗眼时需要用受水器盛接冲洗液.目前临床中使用的用搪瓷或硬塑料制作的漏斗式受水器对体位要求严格,患者需取仰卧位或坐位,头靠椅枕,略向患侧歪头,并由患者或其家属手扶受水器,紧贴在一侧面颊部.由于受水器开口不能紧贴面部,常常使冲洗液流入患者的耳、口和颈等部位,使患者感到不适,并且患者常常质疑其是否洁净.为克服上述弊端,我们设计了一种新型洗眼受水器,介绍如下.
认知功能评定不仅可筛查认知损害、鉴别痴呆亚型,还能评估疾病严重程度及疾病的进展[1] .另外,它还有规范化和数量化的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痴呆测查.目前常用的评定工具大多简便易行,但不能全面评估认知功能,且存在许多不足:如简易智力状况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对轻度受损易出现天花板效应;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不适用于相对较低文化水平的老年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评定量表认知分量表(the cognitive subscale of the Alzheimer′s disease assessment scale,ADAS-cog)对于早期AD 缺乏敏感性;世界卫生组织老年认知功能评价成套神经心理(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battery of cognitive assessment instruments for elderly ,WHO-BCAI)对初中和高中人群敏感性不够;而成套神经心理测验(neuropsychological test battery,NTB)虽然耗时相对较长(约40 min),但能全面评估认知功能及其损害程度,且无以上不足[2] .该测验在国外得到较广泛应用,目前国内尚未引进.
血压水平在昼夜节律的基础上受各种生理、精神因素影响产生明显波动,即产生血压变异.在24h内血压变异程度最大的时间段在清晨,即从睡眠状态转为清醒并开始活动时,血压从相对较低的水平在短时间内迅速上升到较高的水平,甚至达到一天内最高的水平,这种清晨血压急剧上升现象称为血压晨峰.对血压晨峰现象的深入认识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以往曾有资料证实血压变异增强独立于血压平均水平,明显地加重了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程度并恶化预后.本研究旨在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晨峰现象与其发生左心室肥厚的关系.
Stevens-Johnson综合征是一种累及皮肤黏膜的急性炎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率约为(0.4~1)/100万[1].本病死亡率较高,主要取决于皮肤损害程度,面积小于10%,死亡率为1%~5%,达30%时病死率为20%~25%.重者可达50%[2],早期诊断和避免某些特殊药物应用对预后十分重要[3].
内生肌酐清除率(CCr)一直被认为是评价肾小球滤过率(GFR)较可靠的方法之一,而被广泛用于临床并制定了正常参考范围、判断肾功能损害程度的医学决定水平和指导治疗原则.校正CCr值常规要求按受试者体表面积、身高(H)、体重(W)计算.手工计算校正CCr值比较烦琐,易出现错误或不准确.当前计算机在医院实验室的普及应用,采用Microsoft Excel建立计算模板文件,可解决手工计算存在的问题,现介绍如下,供同道参考.
血清α-L-岩藻糖苷酶(AFU)对原发性肝癌(PHC)诊断的较好敏感性和特异性,已受到临床的广泛重视[1].最近发现重型肝炎患者的病情的变化和死亡率与AFU活性变化也有密切关系[2].我们通过对59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AFU的酶活性检测,发现AFU的酶活性与慢性乙型肝炎的肝脏损害程度亦有关,现报告如下.
目的:探讨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肿瘤抗原CA125水平与肝损害的关系.方法:肝硬化患者132例,男108例,女24例,年龄51±n岁.肝炎后肝硬化132例中合并酒精性肝硬化26例,child-pugh A级69例,B级38例,C级25例,设立健康对照组35例.用ELISA法检测血清CA125水平.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清CA125显著高于对照组(r=0.513,P<0.01),并随肝硬化程度加重而进行性增加,经过治疗后A、B级患者血清CA125水平显著下降,而C级血清CA125水平无明显改善.肝硬化患者血清CA125水平与总胆红素呈显著正相关(r=0.637,P<0.01),与白蛋白及凝血酶原活动度Pa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724,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血清CA125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升高,血清CA125水平可作为反映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损害程度的指标之一.
目的:了解曼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肝脂肪变性的组织学特点.方法:回顾性观察652例CHB肝活检组织,就脂肪变性的程度、类型与肝组织炎性活动及纤维化Ishak计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652例CHB肝组织并发肝脂方变性的有125例(19.2%).脂肪变性细胞以肝腺泡Ⅲ带分布为主者占93.6%(117/125).肝脂肪变性轻、中、重度患者,小泡性脂肪变的构成比分别为80.3%(53/66)、71.1%(27/38)、52.4%(11/21),三者差异显著(x2=6.36,P<0.05).肝组织炎性活动及纤维化Ishak计分在肝脂肪变性无、及轻、中、重患者之间无显著差异(F分别为1.61、0.75,P均>0.05),而小泡性患者较大泡性显著升高(t分别为2.48、2.43,P均<0.05).结论:CHB肝脂肪变性发生率近20%,脂肪变性细胞主要分布在肝腺泡Ⅲ带.脂肪变性类型以小泡性为主小泡性脂肪变可能为大泡性脂肪变的早期表现.肝组织病理损害程度与肝脂肪变性的类型密切相关,而与肝脂肪变性的程度无关.
目的:探讨钙通道阻滞剂(CCB)对重症急性胰腺炎(CCB)大鼠氧自由基的影响以及胰腺病理学改变.方法:Wistar大鼠45只,随机分为三组.A组,假手术组;B组,SAP组;C组,SAP+CCB治疗组.分别观察各组动物血浆及胰腺组织中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及胰腺病理学变化.结果:CCB治疗组血浆MDA为1.32±0.16nmol/ml,胰腺组织中MDA为2.35±0.24nmol/g,均较SAP组显著降低(P<0.05);胰腺组织SOD含量438.7±35.2 u/g,较SAP组升高(P<0.05);CCB治疗组胰腺病理损害程度显著减轻(P<0.05).结论:CCB可抑制SAP氧自由基的生成,减轻胰腺病理损害,对SAP大鼠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目的:13C-美沙西丁(methacetine)呼气试验评价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细胞损害程度的方法及意义.方法:自行设计大鼠13C-美沙西丁呼气试验检测程序与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方法建立脂肪肝模型;Wistar♂大鼠40只,重量200±20 g,随机分为高脂饲料喂养组(试验组)及普通饲料喂养组(正常对照组).于实验的2,4,6,8 wk分别对二组大鼠进行肝穿,观察其病理改变,根据Brunt积分系统评分;同时应用红外线能谱分析仪(IRIS)进行13C-美沙西丁呼气试验检测,观察呼气峰值(DOB)、达峰时间(T)和60 min累积呼气量(CU 60 min)各参数的动态变化,并结合动物的生理学特征分析;观察呼气试验中各参数的动态变化与病理变化的相关性.结果:试验组,对照组实验前的DOB分别为34.9±3.9‰和35.4±3.8‰,试验组2,4,6,8 wk的DOB分别为32.2±3.0%0,21.0±2.5%0,16.1±2.8%o和11.6±2.2%o,对照组2,4,6,8 wk的DOB分别为34.7±3.8‰,35.3±3.7%0,35.1±4.3%0和35.0±3.5‰;试验组各时间段之间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0,P<0.01);与同期正常对照组大鼠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而正常对照组各时间段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呼气试验结果(DOB)与同期的病理积分负相关(r=0.89,P=0.00,P<0.01).结论:13C-美沙西丁呼气试验有可能作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变程度无创性评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