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大家听说过阿尔茨海默病,但对于血管性痴呆,想必很多人都不太了解.今天,我们就跟随宣武医院神经内科魏翠柏主任,一起来了解一下这种疾病.什么是血管性痴呆我们都知道,以前通常说的“老年痴呆症”,学名是“阿尔茨海默病”.那么,血管性痴呆有没有什么学名呢?魏主任解释说,血管性痴呆本身就是个学名,它属于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的一部分.
目的测定血清维生素E(VE)、维生素C(VC)及血清丙二醛(MDA)血清水平,研究其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脑血栓)及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的关系.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四组,正常成人35例,健康老年人35例,老年脑血栓30例,老年脑血管性痴呆24例,在同样条件下分别测定其VE、VC、MDA水平并加以比较.结果与正常成人组比较:健康老年组VE、VC水平差别无统计学意义,MDA高于成人组有统计学意义;脑血栓患者VC、MDA水平差异非常显著,VE水平差异显著;痴呆组VE、VC、MDA水平有非常显著差异.与健康老年组比较:脑血栓组VC、MDA水平有统计学意义,VE则无统计学意义;痴呆组三者水平均有非常显著差异.结论MDA水平随年龄增长和病情变化而增高;老年人、脑血栓及痴呆患者VE、VC水平依次降低;脑血栓组的VE水平与健康老年人组比较无相关性,其余均有统计学意义.因此给有关患者适当补充VE、VC是必要的.
持续植物状态(PVS)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意识障碍,其特征为意识活动内容丧失而醒觉内容尚存.我院1990~2000年间收治老年血管性痴呆后PVS患者26例,现报告如下:
目的 结合临床实践探讨中医药、针灸、康复等治疗老年性痴呆认知障碍的作用.方法 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针对老年血管性痴呆认知障碍的中医生理、病理机制特点,结合临床观察与治疗疗效的体会,提出补肾填精,益气活血;涤痰化瘀、开窍醒神;针灸康复、养髓增智的重要治疗方法.结果 针对该病的生理、病理特点,采用中药、针灸、康复疗法的特长,进行有机的结合,多方面,多角度进行整体调节,其作用较单一治疗方法为优.结论 中药、针灸、康复训练方法,对于改善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记忆障碍,提高生活质量,增强记忆功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目的 探讨银杏达莫在治疗老年人血管性痴呆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符合DSM-Ⅳ标准的60例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银杏达莫联合胞二磷胆碱治疗,共4周;对照组单独应用胞二磷胆碱治疗,共4周.治疗前后分别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MMSE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ADL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1).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银杏达莫与胞二磷胆碱合用能明显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疗效确切,安全性良好.
老年期痴呆多为Alzheimer型痴呆和血管性痴呆,其它各种原因所致痴呆的发生率较低,现将老年期常见痴呆的病理和发病机制简述如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78岁,因血管性痴呆、2型糖尿病、多发性脑梗塞12年长期卧床,病情稳定.一周前,患者出现进行性言语减少、反应迟钝,经会诊,加服曲克芦丁(山西亚宝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H14022940)0.12,3/d,余治疗不变.
血管性痴呆(VD)是老年性痴呆的主要类型之一.本研究观察生物中药复方制剂复方天麻蜜环糖肽片(瑙珍)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系由脑血管因素导致脑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痴呆综合征.随着人口老龄化,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而伴随着脑血管疾病的增多,血管性痴呆的患病率逐年增加.我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65岁人群中VD患病率达13%.笔者采用经颅多普勒(TCD)和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对50例VD患者进行检查,旨在明确VD的经颅多普勒特点和认知功能损害程度,分析二者的关系,从而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血管性痴呆(VD)与老年抑郁症是临床上不同的两类疾病,也是老年人群常见的疾病,但两者的临床表现均具有神经心理活动的异常性,其中VD伴发抑郁的比例较高[1].早期诊断和治疗,有利于患者认知功能的保护,改善患者的预后[2].笔者对VD伴发抑郁患者进行了心理干预联合药物治疗,并对其结果进行评价,报告如下.
近年来随着CT及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的广泛应用,无症状性脑梗死(ACI)检出日益趋多.由于ACI无明显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临床上易漏诊而延误治疗.若不经治疗,ACI可发展为多灶性脑梗死、血管性痴呆,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故对ACI进行深入研究,及早采取防治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观察ACI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并探讨通心络胶囊的临床治疗作用.
[目的]观察七福饮加康复联合尼麦角林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96例住院VD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脑细胞代谢剂,尼麦角林,10mg/次,3次/d,口服.治疗组“例①七福饮(熟地黄25g,当归15g,人参18g,白术12g,甘草6g,远志15g,杏仁9g,杜仲、牛膝各15g),1剂/d,水煎400mL,早晚口服;兼肝肾阴虚,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去人参、白术,加生地、枸杞子、女贞子、首乌制;兼肾阳亏虚加附子、巴戢天、益智仁、仙灵脾、肉苁蓉;肾阴不足,水不制火加丹参、莲子心、石菖蒲.②康复治疗:目的是改善患者认知功能,主要进行记忆与思维训练、作业疗法,音乐疗法.尼麦角林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60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MMSE和ADL评分、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39例,有效2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12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68.7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MMSE和ADL评分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七福饮加康复治疗联合尼麦角林治疗血管性痴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老年性痴呆是一种多发于老年期的综合症,主要由阿尔茨海墨型老年痴呆(SDAT)和多发梗塞性痴呆(MID)或血管性痴呆二种组成,前者主要由脑细胞原发性退行性变所致,后者主要由多发性梗塞或其他卒中造成脑组织损害所致.我院自1996年1月~2000年¨月应用脑乐欣注射液治疗老年性痴呆12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目的:分析探讨血管性痴呆采取胞磷胆碱联合多奈哌齐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相关表现.方法:针对2017年2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血管性痴呆患者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多奈哌齐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胞磷胆碱治疗,评价两组患者CDR、MMSE情况,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CDR、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管性痴呆患者采取胞磷胆碱联合多奈哌齐治疗,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自身的认知能力,从而改善患者血管性痴呆症状,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目的:探讨中医药在血管性痴呆(VD)中的应用和实验研究.方法:从历代医家对痴呆病因病机的认识、中医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研究现状和实验研究三方面分析说明中医药在VD防治的研究中取得一定发展.结果:中药防治VD效果较好,副作用小,具有多途径,多靶点作用的优势,很有潜力.结论: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VD前景广阔,值得推广和实践.
目的:研究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清凋亡抑制蛋白抗体(Livin)、干扰素-γ(IFN-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期间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血管性痴呆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在本院健康体检者30例设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血清Livin、IFN-γ水平,参照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标准评定病情程度评定预后状况.结果:观察组血清Livin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IFN-γ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病情程度加重血清Livin水平呈逐渐降低的趋势(P<0.05),血清IFN-γ水平呈逐渐增高的趋势(P<0.05).结论: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清Livin明显降低,IFN-γ水平明显升高,且血清Livin、IFN-γ变化幅度确定病情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 探讨石杉碱甲片联合大自体血回输臭氧疗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效果及对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石杉碱甲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大自体血回输臭氧疗法.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应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老年性痴呆评定量表-认知分量表(ADAS-cog)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并观察同型半胱氨酸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智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与对照组比较,同型半胱氨酸降低明显(P<0.05).结论 石杉碱甲片联合大自体血回输臭氧疗法,可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治疗血管性痴呆效果显著.
目的 探讨喹硫平、血塞通联合治疗血管性痴呆精神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8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喹硫平,观察组患者则加用血塞通,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智力与抑郁程度、血管性症状与日常生活能力、不良反应等.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MMSE评分、ADCS-ADL评分、HAMD评分、HIS评分显著优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观察组MMSE评分、ADCS-ADL评分、HAMD评分、HI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喹硫平、血塞通联合治疗血管性痴呆精神症状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目的 探讨经颅磁刺激技术(TMS)联合尼莫地平和多奈哌齐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8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TMS联合药物治疗组(42例)与药物治疗组(3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药物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尼莫地平和多奈哌齐;TMS联合药物治疗组在在此基础上加用TMS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经3个月治疗后,TMS联合药物治疗组MMSE与ADL评分明显提高,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药物治疗组(P<0.05).结论 经颅磁刺激(TMS)联合尼莫地平和多奈哌齐治疗血管性痴呆,对患者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均有明显改善,值得临床应用.
目的 分析依那普利叶酸片对于血管性痴呆伴H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神经内科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90例血管性痴呆伴H型高血压患者纳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予以依那普利片口服治疗,观察组患者则予以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口服,两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检测并比较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血压(BP)及精神状态量表评分(MMSE).结果 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的血清Hcy、BP较治疗前降低,MMSE评分较治疗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只有BP的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血清Hcy水平较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P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MSE评分较高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血管性痴呆伴H型高血压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血清Hcy水平和血压,也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精神状态,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目的 分析血管性痴呆(VD)与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认知功能及精神行为症状,为临床鉴别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VD与AD患者各56例,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价患者认知功能,应用阿尔茨海默病病理行为评分量表(BEHAVE-AD)评价精神行为症状,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评价结果.结果 两组患者定向力、回忆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D组比较,VD组患者记忆力、语言能力更优,注意力和计算力损伤则更严重(P<0.05).两组患者妄想和偏执、焦虑和恐惧、幻觉、日夜节律紊乱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与AD组患者比较,VD组患者情感障碍发生率更高,攻击行为与行为紊乱发生率则更低(P<0.05).结论 VD与AD患者认知功能及精神行为症状特点存在一定的差异,临床诊治中具有参考价值.
目的 探讨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障碍采用舒血宁与吡拉西坦治疗对其MMSE及ADL评分的影响.方法 将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精神病科治疗的104例血管性痴呆伴有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单用吡拉西坦治疗,观察组采用舒血宁联合吡拉西坦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症状变化及生活能力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2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定向力、回忆能力、语言能力、MMSE总分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躯体生活自理能力、使用工具能力及ADL总分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障碍采用舒血宁与吡拉西坦治疗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变痴呆及认知功能障碍的症状,延缓患者的脑部功能衰退,改进日常生活的能力.
目的 分析多奈哌齐与尼莫地平联合应用于非重度血管性痴呆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90例非重度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考察组与试验组,各45例,考察组单独使用尼莫地平治疗,试验组使用多奈哌齐与尼莫地平联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考察组的7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活动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活动能力评分均改善,且试验组优于考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多奈哌齐与尼莫地平联合治疗非重度血管性痴呆患者,可显著提高临床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荐采纳.
目的研究尼莫通(Nimotop)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方法.方法选择40例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只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则加Nimotop治疗,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MMSE)和长谷川痴呆量表(HDS)对药物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改善症状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和44%(P<0.01),提高生活能力总有效率分别为74%和65.12%.治疗组前后MMSE为(13.8±2.5)分和(21.6±3.3)分(P<0.01),HDS为(14.2±3.8)分和(22.4±6.5)分(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MMSE和HDS虽有改善,但不显著(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MMSE和HDS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和P<0.05).结论 Nimotop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是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的有效药物之一.
目的:探究脑梗塞后血管性痴呆患者治疗中针灸结合通痹益脑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共计包含88例患者,所有患者均为我院2017年8月-2018年8月入院诊治的脑梗塞后血管性痴呆患者,将所有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研究组患者使用针灸结合通痹益脑汤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仅使用通痹益脑汤进行治疗,统计对比88例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所有患者分组对比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血流动力学、中医症状改善情况、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痴呆情况、智力状态以及日常生活能力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提升,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塞后血管性痴呆患者临床治疗中针灸结合通痹益脑汤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独使用通痹益脑汤,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目的 分析尼莫地平片联合舒血宁注射液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10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以及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采用尼莫地平片联合舒血宁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则单纯采用尼莫地平片治疗.两组疗效评定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以及简易智能量表(MMSE)进行评分.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率为86.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6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MMSE评分、ADL评分均明显提高,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尼莫地平片联合舒血宁注射液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具有良好的效果.
目的 观察多奈哌齐片联合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余干县中医院68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服用多奈哌齐片进行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注射奥拉西坦注射液进行治疗,对比两组在药物治疗后的治疗有效率和生命质量评分.结果 试验组的治疗有效率、生命质量评分及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多奈哌齐片联合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能够很好地改善生命质量,提高患者社会生活能力,并且减少血管性痴呆患者并发症的发生.
随着全球人口的老龄化,血管性痴呆的发病率日益增高,但临床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本文主要对血管性痴呆发病机制、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目的:分析探讨奥拉西坦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10月期间接收的血管性痴呆患者62例纳入本次研究,分为两组,甲组采用奥拉西坦注射液常规治疗,而乙组则在此基础上联用神经节苷脂治疗,比较组间疗效.结果:乙组MMSE评分明显优于甲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血管性痴呆患者中采用奥拉西坦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脑缺血状态,并促使其脑细胞物质代谢、能量代谢,让其认知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老年期痴呆的主要类型,仅次于Alzheimer's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常见痴呆,亚洲国家VD的患病率一直高于西方国家.在我国11个城市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发现VD占各类痴呆的首位,对患者的寿命影响更大,在高龄人群中,VD比AD患者有更高的死亡率[1].VD是由各种脑血管疾病引起脑功能障碍而导致的智能损害综合征,以认知、记忆、言语、情感、性格等方面的神精精神功能减退或消失为主要表现.发病年龄多在50~60岁以后.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及我国社会人口的老龄化趋势的进展,VD的患病率将明显上升,造成老年人生活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