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良性肿瘤目前仍以手术治疗为主,经典手术方法是保留面神经的腮腺浅叶或全叶加肿瘤切除术,但术后Frey综合征发生率较高,会造成严重后果,常给患者造成较大的精神痛苦,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为探讨如何预防、减少腮腺肿瘤术后Frey综合征的发生,本研究采用保留腮腺咬肌筋膜关闭腺体创面,预防Frey综合征,效果满意.
角化棘皮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表皮肿瘤,而耳廓角化棘皮瘤更为罕见[1].我院在1995年8月~2003年6月间,手术治疗耳廓角化棘皮瘤7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文报告其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以探讨耳廓角化棘皮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我院自1992至2002年,共收治11例鼻咽血管纤维瘤患者,均采用经硬腭途径手术切除,取得较好效果,报道如下.
急性喉梗阻病情凶险,必须迅速紧急开放气道改善呼吸才能缓解病情及挽救生命,如处理不及时或方法不当,患者可因缺氧窒息死亡.我院自1995年以来,因急性喉梗阻导致的窒息昏迷患者做紧急环甲膜切开术4例,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5 ~ 42岁,中位年龄34.7岁.4例除1例有精神病病史外,其余3例均平素健康.3例为急性会厌炎,l例为喉异物(馒头块样大小),均导致急性喉梗阻,突发窒息、昏迷,紧急行环甲膜切开手术.2例术前行气管插管失败,1例术前行环甲膜穿刺无效.术后均行胸外按压,3例同时使用简易呼吸器辅助呼吸.
喉返神经损伤是甲状腺手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但术中是否有必要常规行喉返神经探查一直存在争议.本文从探查方法、探查耗时、解剖特点及损伤情况等方面分析.
声带突肉芽肿是发生在声带突处的非特异性炎症增生组织,病因尚不明确,目前认为用嗓过度、胃食管反流及麻醉插管是引起该病的最主要因素.国内外针对该病的治疗尚无统一的诊治标准,目前国内针对该病以药物治疗为主,并辅以声休,但是药物治疗疗程较长,很难坚持,很多难治性复发性患者选择手术治疗,手术结合药物的综合治疗方法逐渐被接受.本文报道了我科治疗难治性复发性声带突肉芽肿的手术方法,为该病的手术治疗提供临床参考.现将我科收治的5例手术治疗声带突肉芽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分析报道如下.
泡状中鼻甲,又称中鼻甲气化,是中鼻甲常见的解剖变异之一.一般认为,如果泡状中鼻甲堵塞中鼻道或嗅裂,妨碍鼻窦引流或者引起嗅觉功能障碍者,均应当手术处理.我科自2009年7月~2012年6月采用黏膜下外侧壁切除术治疗泡状中鼻甲,并与单纯外侧壁切除术作比较研究,现回顾性分析并报道如下.
下鼻甲黏膜肥厚所致鼻腔阻塞是慢性肥厚性鼻炎的主要症状,治疗方法有:下鼻甲部分切除术、下鼻甲骨切除术(或部分切除术)、微波、激光、冷冻等,但疗效不一.近年来,我们对78例慢性肥厚性鼻炎鼻腔阻塞患者采用下鼻甲骨部分切除术,同时加微波辅助治疗,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茎突综合征是1937年Eagle提出的因茎突过长和(或)方位、形态异常导致的周围血管、神经或其他组织受刺激引起的咽部不适,包括咽部异物感、咽痛、反射性耳痛及头颈痛等症状的一组综合征[1].临床上由于茎突过长或者方位异常引起的茎突综合征并不少见,但由于茎突舌骨韧带骨化致茎突综合征并不多见,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共16例,其中女10例,男6例;年龄35~56岁,平均年龄49岁,病程1~10年.临床表现咽痛6例,咽部异物感4例,慢性咳嗽3例,颈部活动时针刺样疼痛2例,耳鸣伴眩晕1例.10例诊断"慢性咽炎",2例诊断"慢性咳嗽",1例诊断"舌骨综合征",1例诊断"舌咽神经痛",1例诊断"颈肩综合征",1例患者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神经性耳鸣".
良性对称性脂肪瘤(benign symmetric lipomatosis,BSL)是一种脂肪代谢障碍引起的脂肪组织弥漫性、对称性沉积于颈肩部皮下或深部软组织的良性疾病.我科自1993年以来收治20例,现报告如下.
鼻面部皮肤肿瘤为中老年人群的一种常见皮肤疾病,其中恶性肿瘤随年龄增加比例增大[1].在治疗上要获得恶性肿瘤切除的彻底性来降低术后复发率则与术后美容效果存在一定的矛盾性,故而医师在选择切除范围和术后修复时存在着矛盾,则在各种皮瓣修复上费尽心思,但也不可避免发生供区新创伤而带来的“次生灾害”和美容效果不甚满意的情况.为有效解决这一难题,我们在CO2激光切除鼻赘进行痂下愈合而获得满意疗效和美容效果[2]方法的启发下,对42例鼻面部皮肤肿瘤患者进行了免行整复术的鼻面部皮肤肿瘤等离子切除术,现报道如下.
腺淋巴瘤(adenolymphoma)也称为乳头状淋巴囊腺瘤(papillary cystadenomatosum或Warthin瘤).该病于1972年WHO涎腺肿瘤组织学分类中正式命名,是常见的涎腺良性肿瘤,绝大多数都发生在腮腺,极少数见于颌下腺.其发病率在腮腺肿瘤中仅次于腮腺混合瘤而居于第2位,约为14%~30%[1].该病以前主要收治于口腔颌面外科,随着耳鼻咽喉科治疗领域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发展,目前耳鼻咽喉科也逐渐开始腮腺疾病的治疗.本文收集了从2000年到2005年我院收治的48例腺淋巴瘤患者,并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腮腺肿块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诊治的常见疾病之一,临床实践不断探讨如何进一步规范各类腮腺肿块的诊治.2005年1月~2010年7月,我科共收治78例腮腺良性肿块,现报道如下.1 资料方法男性47例,女性31例,年龄17~70岁,平均41岁.自发现肿块到就诊时间1周~6年,平均1.5年.其中左侧33例,右侧45例.术前常规肿块B超及颈部增强CT检查,5例行增强MRI检查,常规术中冷冻并术后石蜡切片病理检查.所有病例均在全麻下手术,术式选择:浅叶部分切除伴(或不伴)面神经解剖术57例,浅叶切除伴面神经解剖术18例(直径>3 cm的肿瘤9例、血管瘤3例、错构瘤2例,多发肿瘤、复发肿瘤、腺内多发淋巴结炎及囊肿各1例),腮腺全切伴面神经解剖术3例(深叶3例).
我科于2000年1月~2005年12月采用鼻内镜下行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总结2004年1月~2007年,2月住院治疗的耳廓假性囊肿患者28例,均采用耳显微镜下手术切除,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耳廓假性囊肿患者28例,男24例,女4例,年龄32~70岁.平均49岁,病程3个月~5年,平均7个月.表现为耳廓前上侧局限性隆起包块,有胀痒感,有些患者有轻微疼痛感;19例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门诊多次行理疗、穿刺抽液包扎、腔内注射药物治疗后无效,9例为首诊患者.
耳廓假性囊肿是耳鼻咽喉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是发生于耳廓软骨夹层内的非化脓性浆液性渗出所致的囊肿样隆起.因囊壁表面没有上皮细胞结构,故称耳廓假性囊肿.多为单耳发病,常位于耳廓腹侧上半部,隆起处可触及波动感但无压痛,穿刺可见淡黄色清亮液体,送检细菌培养无细菌生长.目前耳廓假性囊肿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有学者认为可能与局部受到机械性刺激引起局部循环受阻所致[1].目前临床上治疗耳廓假性囊肿的方法较多,包括非手术与手术方法.理疗、穿刺抽液、局部加压包扎、囊腔内注射药物等,往往容易出现感染、局部增厚、复发等并发症及后遗症.目前认为手术效果相对较为理想.2012年11月~2017年11月我科收治60例耳廓假性囊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耳廓前壁软骨切除及耳廓后壁软骨切除两种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对比疗效.
2005年以来在我院门诊诊治耳廓假性囊肿患者81例(81耳),分别以手术开窗和石膏绷带固定进行治疗,现将治疗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2005年1月~2010年9月经治的耳廓假性囊肿患者81例,其中2005年1月~2008年10月以石膏固定治疗为主,共49例;2008年12月~2010年9月以局部手术开窗治疗为主,共32例.
1994~2005年我科共收治11例鼻腔及上颌寞出血坏死性息肉患者,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1例患者中男7例,女4例,年龄18~65岁,平均46.2岁.病程2个月~6年.
我科自2000年5月~2005年9月,在纤维喉镜及其影像系统下治疗声带息肉及小结196例,随访至今,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选择我科2002年8月~2010年11月收治的颈部异物患者17例,男9例,女8例,年龄2~86岁,就诊时间24 h至5年.颈部开放性外伤伴异物8例,口腔损伤伴异物2例,咽部损伤伴异物7例.异物性质:金属异物5例,木制物6例,鱼刺6例.主要临床表现及体征:局部疼痛17例伴1例活动性出血,4例合并周围组织感染,4例伴发音困难,2例有皮下气肿,1例Ⅰ度呼吸困难,8例吞咽疼痛.
耳廓假性囊肿指耳廓软骨夹层内的非化脓性浆液性囊肿,临床常见、多发.我科自2011年2月~2013年2月采用软骨部分切除治疗耳廓假性囊肿62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62例患者均为单耳发病,男46例,女16例.其中左耳39例,右耳23例.病程3~8个月.年龄18~53岁,平均年龄36.4岁.表现为耳廓外侧面局限性隆起,有胀感,无痛,有时有灼热和痒感.舟状窝42例,三角窝9例,耳甲腔11例.其中45例患者经多次穿刺抽液,注药治疗无效后,采用本方法.
我科地处西部,近年来逐步开展侧颅底手术,其中以听神经瘤发病率较高,较为多见.听神经瘤好发于内耳道、桥小脑角,多起源于前庭神经,生长速度较慢,手术仍是主要治疗手段.现将近3年来我科行9例听神经瘤切除术报道如下.
鼻咽血管纤维瘤为鼻咽部常见的良性肿瘤,常发生于10~25岁的男性青年,因肿瘤血管丰富,并可向颅底、颅内、眼眶、颞部和鼻窦等处侵犯扩展,手术切除困难.我科自1998~2002年共诊治45例,报告如下.
外耳道骨瘤患者临床少见,肿瘤生长缓慢,症状表现不典型,部分为体检时发现,病因尚不明确。我科自2004年1月~2015年6月共收治外耳道骨瘤患者17例,经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茎突过长综合征首次报道于1937年,又称Eagle综合征[1],是由于患者茎突长度过长,或是所在部位和形态异常,与邻近的神经及血管相靠近,进而抵触引起患者咽部异物感[2].临床表现为咽喉部疼痛、异物感,严重者放射到耳根,尤其在吞咽时加重,部分患者可并发头痛、颈痛、反射性耳痛、流涎等症状[3].我院自2005年1月~2010年1月共收治30例茎突综合征.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颈部血管丰富,异物损伤可引起严重并发症,异物取出的风险和难度也较大,自2006年以来我科治疗颈部异物21例,疗效良好,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颈部异物患者共21例均为男性,年龄20~55岁,平均35岁.受伤至就诊时间1 h~20 d.异物种类:枪钉帽3例,铁屑12例,鱼刺1例,玻璃5例.就诊时炎性包块形成1例,其余20例创面新鲜.以颈部解剖层次结构分类,异物位于颈浅筋膜2例,颈深筋膜浅层5例,颈深筋膜中层13例,颈深筋膜深层1例.
食管异物是耳鼻咽喉科常见急症之一,诊治不当常会延误病情,导致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本文回顾我院收治的食管异物患者331例,分析其临床资料.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08年1月~2013年l2月共331例食管异物患者,其中男199例,女132例;年龄最小10个月,最大89岁,异物停留时间1h~6d.异物种类为动物性异物158例(包括鱼刺、猪骨、鸡鸭骨、鳖壳、蟹壳等)、植物性异物78例(包括枣核、杨梅核、桃核等等)、金属类异物44例(包括硬币、铁片、铁钉、金属拉链头、食管支架等)、化学合成类异物51例(包括玻璃珠、义齿、塑料片等);异物位于食管上段264例、食管中段54例、食管下段13例.
近年来,鼻内镜下鼻中隔穿孔修补得到了广泛开展[1 ~5],其中,以穿孔上下边缘为轴的双蒂黏骨膜瓣翻转法更适合于大穿孔的修补[4,5].然而,在简化穿孔前后边缘处理,以及鼻中隔偏曲、慢性鼻窦炎的同期处理方面,仍有待进一步探讨.1 998年4月~2004年2月,收治4例鼻中隔穿孔伴慢性鼻窦炎或/和鼻中隔偏曲,均在鼻内镜下一期完成手术,报道如下.
2000年3月~2006年2月我院经鼻内镜行下鼻甲黏膜下部分切除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73例,现报道如下.
鼻硬结病(rhinoscleroma)是由鼻硬结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进行性肉芽肿性疾病.我们自2002年1月~2006年6月采取鼻内镜下手术联合药物治疗肉芽肿期鼻硬结病9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