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自1992至2002年,共收治11例鼻咽血管纤维瘤患者,均采用经硬腭途径手术切除,取得较好效果,报道如下.
鼻咽血管纤维瘤为鼻咽部常见的良性肿瘤,常发生于10~25岁的男性青年,因肿瘤血管丰富,并可向颅底、颅内、眼眶、颞部和鼻窦等处侵犯扩展,手术切除困难.我科自1998~2002年共诊治45例,报告如下.
青少年鼻咽血管纤维瘤(juvenile nasopharyngeal angiofibroma,JNA)的起源部位深在、血管供血丰富、周围解剖关系复杂,一度被视为鼻内镜手术的禁忌.而随着鼻内镜外科技术的成熟和影像介入技术的广泛开展,鼻内镜下切除鼻咽血管纤维瘤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1,2].自2004年6月~2006年2月我科开展4例经鼻内镜鼻咽血管纤维瘤切除手术,获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纤维血管瘤在耳鼻咽喉科多发生于鼻咽部,其发生在上颌窦者很少,近期我科室诊治上颌窦纤维血管瘤1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35岁.因左面部肿胀感7个月余, 2016年10月8日于我科门诊就诊,门诊医师查体见左侧鼻腔新生组织,触之易出血,行鼻窦冠状位CT检查示左上颌窦、筛窦软组织影(图1A),诊断为鼻腔鼻窦肿物(左),建议入院治疗.入院行常规查体,并行鼻窦MRI检查示左侧上颌窦窦腔扩大,内可见片状混杂信号改变,T1W1上呈低高混杂信号,T2WL上呈低高混杂信号,窦壁呈膨胀性改变.左侧鼻腔内可见片状异常信号改变,T2WL上呈低高混杂信号.左侧额窦、筛窦内可见片状长T2异常信号改变(图 1B).初步诊断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部分恶变(左)?追问病史,患者3个月前曾有数次痰中带血、涕中带血,无大量出血,未行治疗,痰中及涕中带血症状消失.后取鼻腔肿物给予行活检,操作过程中出血较多,给予棉片压迫后出血停止,病理回报鼻息肉.于2016-10-24全身麻醉下行鼻内镜下左鼻腔左上颌窦肿物摘除,术中见肿物呈暗黄色, 1: 1000肾上腺素加利多卡因20 ml反复做鼻腔及肿物表面黏膜收缩,操作时出血少,行上颌窦中鼻道开窗,见肿物来源于上颌窦口内下侧,上颌窦黏膜光滑,术后病理:可见增生血管及纤维性间质伴胶原化提示为纤维血管瘤并纤维素性坏死(图1C).术后2周复查见术腔少量痂皮,术后3个月复查鼻窦冠状位CT示鼻窦黏膜增厚,未见新生组织及骨质破坏(图1D).患者未出现涕中带血及痰中带血症状.
鼻咽纤维血管瘤(juvenile Nasopharyngeal Angiofibroma,JNA)是一种发病率低、高度血管化的良性肿瘤,主要受累人群为青春期前及青春期男性.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反复性鼻出血和进行性鼻塞,随着肿瘤进展还可出现面部肿胀、复视、眼球运动异常以及其他颅神经受压迫的表现.目前,局限病灶的治疗以手术为主,效果佳;而侵犯范围较广的晚期JNA的最佳治疗方案还存有争议.本文主要就近年国内外有关晚期JNA各种治疗方式的效果进行文献归纳与分析.
鼻咽纤维血管瘤是一种好发于10~25岁青年男性、富含血管的良性肿瘤,但由于侵犯周围组织能力较强,可敛严重并发症.目前该病仍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难度大,术中出血量多,易残留致复发.因此术前、术中采取减少出血的措施,以及选择合适的术式非常重要.现就鼻咽纤维血管瘤的手术治疗及相关问题进行综述.
鼻咽纤维血管瘤是一种组织学良性的肿瘤,但在局部有沿孔道生长的恶性生长方式,且具有肿瘤解剖位置深在、易出血及复发率高的特点.随着影像检查方法的进步,肿瘤的起源及生长路线逐渐清晰,加之鼻内镜技术的应用和术者经验的提高使得特定的解剖区域更易暴露,复发率下降.两方面因素的作用使鼻咽纤维血管瘤分期系统的内容近30年中一直在变化.本文主要对其分期系统的演变和相关内镜技术方面的进展做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