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廓假性囊肿又名耳廓浆液性软骨膜炎,病因不明,可能与机械损伤和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有关,因囊肿内表面富有纤维素而非上皮细胞而与真性囊肿相区别[1].近5年来,我科应用软骨部分切除术治疗60例耳廓假性囊肿患者,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耳廓作为外耳裸露于颅骨外部,缺乏有效的防护,是耳廓易遭受外部创伤的解剖原因.在损伤类型中以挫伤和断裂伤多见.我科2000~2003年共收治耳廓外伤28例,其中17例有条件进行了断耳再植吻合术,现报告如下.
耳廓假性囊肿指耳廓软骨夹层内的非化脓性浆液性囊肿,临床常见、多发.我科自2011年2月~2013年2月采用软骨部分切除治疗耳廓假性囊肿62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62例患者均为单耳发病,男46例,女16例.其中左耳39例,右耳23例.病程3~8个月.年龄18~53岁,平均年龄36.4岁.表现为耳廓外侧面局限性隆起,有胀感,无痛,有时有灼热和痒感.舟状窝42例,三角窝9例,耳甲腔11例.其中45例患者经多次穿刺抽液,注药治疗无效后,采用本方法.
耳廓断离多由车祸伤、撞伤、咬伤等因素造成,断离耳廓伤口易造成不同程度的感染,处理治疗均需引起重视.
临床上耳廓创伤以撕裂、断离、缺损、畸形为常见.文献报道,常采用修复[1]、再植[2]、畸形矫正、辅以药物及高压氧治疗[3].我科对耳廓皮肤大面积缺损及软骨缺损采用耳前三角皮瓣转移和半层皮软骨瓣转移方法手术,成功治愈耳廓损伤、耳廓缺损2例患者.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耳廓假性囊肿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疾病,又名耳廓浆液性软骨膜炎,是耳廓软骨夹层内的非化脓性浆液性囊肿.2009年6月至2011年10月,我科采用前壁切除后局部打包加压治疗耳廓假性囊肿患者13例,效果良好,现回顾其临床疗效,并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我科治疗耳廓假性囊肿患者13例(13耳),其中,男性10例,女性3例;年龄25~60岁,平均41岁,病程1周~6个月,平均1个月.均为单耳发病,左耳6例,右耳7例.临床表现为患者无意中发现耳廓包块,按压有弹性,无红肿疼痛等.病变部位为耳舟状窝3例,三角窝9例,耳甲腔1例.包块最大直径1.2~3.4cm,平均2.1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