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耳道成形术是为了恢复外耳道正常宽度和轮廓而采取的措施,包括以正常健康皮肤替代病变的外耳道皮肤.虽然该术式在耳外科治疗中应用广泛,但处理不当仍会出现面神经瘫痪、外耳道再次狭窄、闭锁等严重并发症[1],本文分析52耳外耳道成形术的手术方式及术后处理.
我院自2006年6月~2008年12月,开展小儿感染期先天性耳前瘘管的手术治疗共计32例(34耳),经半年以上的随访观察效果满意,无复发.
高压氧对微循环障碍性疾病的治疗应用越来越广泛,然而应用不当可引起中耳并发症,为阐明高压氧治疗对中耳的影响,我们对6年来接受高压氧治疗的85例患者进行了耳部检查和鼓室压图测试.
耳廓作为外耳裸露于颅骨外部,缺乏有效的防护,是耳廓易遭受外部创伤的解剖原因.在损伤类型中以挫伤和断裂伤多见.我科2000~2003年共收治耳廓外伤28例,其中17例有条件进行了断耳再植吻合术,现报告如下.
显微外科技术是外科医师借助手术显微镜的放大作用,使用精细的显微手术器械及缝合材料,对细小的组织进行精细手术的一项专门外科技术.这项技术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应用历史悠久,以中耳乳突和支撑喉镜声带显微手术最具代表性.但由于传统习惯的影响,有些同样需要这项技术的疾病尚未普遍受益,先天性耳前瘘管就是很突出的实例.我科2001年~2013年4月期间,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各病程的先天性耳前瘘管94例,效果满意,总结报道如下.
我院自2006年以来运用穿刺抽液射频治疗耳廓假性囊肿3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38例中,男32例,女6例,年龄25~60岁,平均年龄45岁.右耳24例,左耳,4例.囊肿位于舟状窝18例,三角窝11例,耳甲艇5例,耳甲腔4例.囊肿直径0.7~3.5 cm,发病初诊时间3 d~2个月.
外耳道阻塞性疾病主要包括外耳道耵聍栓塞、外耳道异物和外耳道胆脂瘤.2008年3月~2008年9月我科门诊经耳内镜或直视下诊治外耳道耵聍栓塞256例(302耳),外耳道异物29例,外耳道胆脂瘤13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耳廓假性囊肿是耳科常见病,目前病因尚未明确,现临床上治疗方法很多,疗效不一.我科自2002年2月~2004年2月将电离子手术治疗机用于开窗治疗耳廓假性囊肿2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耳廓假性囊肿通常表现为耳廓凹面上局限性、无痛性肿胀隆起,为耳廓软骨的非感染性炎症,内有液体渗出形成囊肿样隆起,由于不存在真正病理学概念上的囊肿壁组织,故称为假性囊肿.虽然耳廓假性囊肿并非一种严重疾病,但如果得不到有效治疗,则容易复发或耳廓畸形.我科1996年3月~2009年9月采用持续负压引流治疗耳廓假性囊肿68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总结2004年1月~2007年,2月住院治疗的耳廓假性囊肿患者28例,均采用耳显微镜下手术切除,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耳廓假性囊肿患者28例,男24例,女4例,年龄32~70岁.平均49岁,病程3个月~5年,平均7个月.表现为耳廓前上侧局限性隆起包块,有胀痒感,有些患者有轻微疼痛感;19例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门诊多次行理疗、穿刺抽液包扎、腔内注射药物治疗后无效,9例为首诊患者.
耳廓假性囊肿是耳鼻咽喉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是发生于耳廓软骨夹层内的非化脓性浆液性渗出所致的囊肿样隆起.因囊壁表面没有上皮细胞结构,故称耳廓假性囊肿.多为单耳发病,常位于耳廓腹侧上半部,隆起处可触及波动感但无压痛,穿刺可见淡黄色清亮液体,送检细菌培养无细菌生长.目前耳廓假性囊肿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有学者认为可能与局部受到机械性刺激引起局部循环受阻所致[1].目前临床上治疗耳廓假性囊肿的方法较多,包括非手术与手术方法.理疗、穿刺抽液、局部加压包扎、囊腔内注射药物等,往往容易出现感染、局部增厚、复发等并发症及后遗症.目前认为手术效果相对较为理想.2012年11月~2017年11月我科收治60例耳廓假性囊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耳廓前壁软骨切除及耳廓后壁软骨切除两种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对比疗效.
2005年以来在我院门诊诊治耳廓假性囊肿患者81例(81耳),分别以手术开窗和石膏绷带固定进行治疗,现将治疗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2005年1月~2010年9月经治的耳廓假性囊肿患者81例,其中2005年1月~2008年10月以石膏固定治疗为主,共49例;2008年12月~2010年9月以局部手术开窗治疗为主,共32例.
耳廓假性囊肿指耳廓软骨夹层内的非化脓性浆液性囊肿,临床常见、多发.我科自2011年2月~2013年2月采用软骨部分切除治疗耳廓假性囊肿62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62例患者均为单耳发病,男46例,女16例.其中左耳39例,右耳23例.病程3~8个月.年龄18~53岁,平均年龄36.4岁.表现为耳廓外侧面局限性隆起,有胀感,无痛,有时有灼热和痒感.舟状窝42例,三角窝9例,耳甲腔11例.其中45例患者经多次穿刺抽液,注药治疗无效后,采用本方法.
先天性耳前瘘管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先天性畸形疾病,尽管无症状者可不予处理,但部分患者因反复继发感染或感染蔓延到外耳道及耳后,严重影响正常生活而需要手术治疗.临床上有部分反复感染的患儿在感染期手术治疗后复发,为了确定耳前瘘管的最佳手术时机,对2006年1月~2008年6月间我科收治的316例先天性耳前瘘管患儿进行临床观察及随访.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耳廓假性囊肿是指耳廓软骨夹层内的非化脓性浆液性囊肿,男性多于女性,多发于20~50岁的成年人.该病治疗方法多样,效果不一,多年来,我科应用了多种方法进行耳廓假性囊肿的治疗,经对比认为应用穿刺抽液曲安奈德囊内注药临床治疗效果良好,对患者刺激及不良反应小,可作为治疗耳廓假性囊肿的首选或初选.现将自2001年来我科应用穿刺抽液曲安奈德囊内注药治疗耳廓假性囊肿112例病例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耳廓假性囊肿患者112例,男78例,女34例,均为单耳患病,年龄为25~54岁,平均年龄43岁,病程1周~3个月.病变均位于耳廓腹侧面,呈局部半球形隆起,直径平均14.1 mm,界限清楚,皮肤色泽正常,有波动感,无触痛.
耳廓假性囊肿是耳廓软骨间的无菌性浆液性渗出性炎症,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目前对耳廓假性囊肿的临床治疗方法多样,缺乏统一,且多数疗效不佳,复发率高,遗留有耳廓增厚,变形等后遗症[1].本研究首先对耳廓假性囊肿穿刺抽液,然后采用高分子石膏加压外同定治疗耳廓假性囊肿66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耳廓假性囊肿治疗方法很多,如手术开窗、插管引流、囊肿抽吸加压、囊内药物注射、微波治疗等,但若处理不当,易反复发作或引起耳廓感染、软骨坏死等后果.
介绍一种治疗耳廓假性囊肿的方法,以负压吸引器代替加压外固定,以5-氟脲嘧啶(5-fluorouracil,5-FU)做为刺激软骨层粘连药物,不易复发.
后天性外耳道闭锁发病率逐渐增高,多因外伤,烧伤,放疗等原因引起.治疗比较棘手,我科采用耳甲腔转移皮瓣治疗后天性外耳道闭锁13例,报道如下.
耳廓假性囊肿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局限于耳廓软骨内的浆液性渗出性炎症[l],是耳鼻咽喉科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对于此病的治疗方法多样,效果均较好.我科选择穿刺抽液曲安奈德囊内注射与穿刺抽液地塞米松和庆大霉素囊内注射两种治疗方法,经对比发现两种方法临床治疗效果均取得满意疗效,但更应注重包扎的手法和力度.现将自2008年来我科应用两种治疗方法所做的对比研究总结如下.
我科自1991年始行手术显微镜下耳前瘘管切除术,至2004年2月共完成145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耳廓假性囊肿是指耳廓外侧面出现一个半球形的无痛性囊性隆起,有张力,有透光性,穿刺抽取物常为淡黄色清液,囊肿可大可小,光镜下软骨层厚薄不一,囊大者软骨层薄,甚至不完整,间断处由纤维组织取代;囊小者,软骨层完整,软骨层内面被覆一层浆液纤维素,其上无上皮细胞结构,称假性囊肿,实为软骨间积液[1].总结我院自2014年3月~2017年1月采用等离子辅助耳廓假性囊肿切除术36例,效果满意.
目前外耳道狭窄以手术治疗为主.对于外耳道成形术后及慢性中耳炎术后瘢痕形成初期(术后2~4周)和继发于外耳道炎症、肉芽组织增生所致的狭窄,我们用膨胀海绵配合地塞米松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儿,男,11岁.因反复脑膜炎发现右耳聋5年,于2004-12-04以右内耳畸形(Mondini型)入院.
1临床资料患儿男,8个月,出生后面部发育不对称,右耳廓畸形耳道闭锁,口角向左歪斜.7个月前发现患儿双侧颈部有花生米大小肿瘤,皮表红肿,数天后肿瘤破溃溢液,左侧有黏液性分泌物间断流出,每于哭闹时溢出较多.
先天性耳颈瘘管是胚胎发育过程中,咽沟闭合受阻留有残余的上皮组织所形成的瘘管,属第一腮裂发育畸形,我院收治3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例1患者男性,19岁,左下颌角颈部反复溢脓2年,2010-03-12收入我科.专科检查:左侧外耳道干燥,外耳道口下方见一针尖样的小瘘口,左下颔角颈部见一针尖样小瘘口,周围皮肤红肿,有脓性分泌物溢出.X线片示:碘油自左下颌角向上延伸至左乳突下方,未见明显分支,直径0.3 cm,长约6.5 cm,入院后给予抗生素:青霉素钠960万U加入0.9%生理盐水500 ml静脉点滴,甲硝唑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点滴,每日1次,治疗5d,继发感染消失,左下颌角颈部瘘口无溢脓,周围皮肤无红肿、硬结及压痛,于局部麻醉及强化麻醉下行左侧先天性耳颈瘘管分段剥离术,完整摘除耳颈瘘管7 cm长.术后病理检查符合瘘管.颈部、耳后切口一期愈合,经随访6个月未见复发.
1临床资料患儿,女,1岁,出生后发现右侧口角裂开,耳屏前有一耳状畸形物(图1).患儿为第二孕第二胎,足月生产,其母否认在妊娠期间服用过药物,未患过风疹及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无烟酒嗜好.家族中无类似畸形及其他先天性疾患.体格检查:全身发育良好,右侧口角裂开,达瞳孔中心垂线与口角水平线交点外1.5 cm,下唇向外下歪斜,患侧面颊较对侧稍塌陷.右侧正常耳屏前可见耳廓样突起移行至颊部,长约3.5 cm,质地同正常耳廓,其下端与面横裂之间皮肤薄弱色白(图1).X线片检查见下颌骨两侧基本对称,无畸形.
1临床资料 1997~2001年我们对100例耳廓假性囊肿,用石膏模具加压的方法,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局部无感染者男62例,女38例,年龄24~55岁,其中左耳54例,右耳41例,双耳5例.病变分别位于三角窝、舟状窝、耳甲艇、耳甲腔.穿刺抽吸尽淡黄清液体68例,淡红色液体32例.显微镜下检查:无炎性细胞.细菌培养:无细菌生长.操作方法:在严格无菌的条件下取囊肿最底处,用空注射器刺入囊内吸尽液体,覆盖碘伏棉球,将石膏粉调成糊状,涂抹在耳廓外面及背部,待凝固后用敷料包扎.术后口服抗生素,预防感染.一周后轻柔去除石膏模具,切勿损伤耳廓.结果100例患者1周后去除石膏模具,局部无隆起,追踪观察8~12个月以上无复发.
我科对耳廓假性囊肿采用前壁切除后局部打包加压治疗20例,现回顾总结其临床疗效,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我科2010年1月~2011年6月治疗耳廓假性囊肿20例(20耳),其中男18例,女2例;年龄27~69岁,平均43岁,病程2周~3个月,平均1个月.均为单耳发病,左耳9例,右耳11例.临床表现为患者无意中发现耳廓包块,按压有弹性,无红肿疼痛等.病变部位为耳舟状窝6例,三角窝"例,耳甲腔3例.包块最大直径1.5~3.5 cm,平均2,3 cm.1.2手术方法.患耳常规碘伏消毒,铺巾.1%利多卡因加0 1%肾上腺素稀释液(1∶10万)行囊肿周围局部浸润麻醉.
目的:探讨外耳道胆脂瘤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引起临床医生对该病的关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16例外耳道胆脂瘤的临床表现、手术治疗及效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病变范围小,骨质破坏较轻者5例;虽有骨质破坏,但未进入乳突及上鼓室者6例;侵入上鼓室2例;侵入乳突者3例,并有外耳道后壁-乳突腔瘘形成.结论:外耳道胆脂瘤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它和外耳道栓塞性角化病是两种不同的疾病,治疗的关键是彻底清除胆脂瘤囊袋和死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