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2004年1月~2007年,2月住院治疗的耳廓假性囊肿患者28例,均采用耳显微镜下手术切除,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耳廓假性囊肿患者28例,男24例,女4例,年龄32~70岁.平均49岁,病程3个月~5年,平均7个月.表现为耳廓前上侧局限性隆起包块,有胀痒感,有些患者有轻微疼痛感;19例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门诊多次行理疗、穿刺抽液包扎、腔内注射药物治疗后无效,9例为首诊患者.
耳廓假性囊肿是耳鼻咽喉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是发生于耳廓软骨夹层内的非化脓性浆液性渗出所致的囊肿样隆起.因囊壁表面没有上皮细胞结构,故称耳廓假性囊肿.多为单耳发病,常位于耳廓腹侧上半部,隆起处可触及波动感但无压痛,穿刺可见淡黄色清亮液体,送检细菌培养无细菌生长.目前耳廓假性囊肿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有学者认为可能与局部受到机械性刺激引起局部循环受阻所致[1].目前临床上治疗耳廓假性囊肿的方法较多,包括非手术与手术方法.理疗、穿刺抽液、局部加压包扎、囊腔内注射药物等,往往容易出现感染、局部增厚、复发等并发症及后遗症.目前认为手术效果相对较为理想.2012年11月~2017年11月我科收治60例耳廓假性囊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耳廓前壁软骨切除及耳廓后壁软骨切除两种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对比疗效.
2005年以来在我院门诊诊治耳廓假性囊肿患者81例(81耳),分别以手术开窗和石膏绷带固定进行治疗,现将治疗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2005年1月~2010年9月经治的耳廓假性囊肿患者81例,其中2005年1月~2008年10月以石膏固定治疗为主,共49例;2008年12月~2010年9月以局部手术开窗治疗为主,共32例.
耳廓假性囊肿指耳廓软骨夹层内的非化脓性浆液性囊肿,临床常见、多发.我科自2011年2月~2013年2月采用软骨部分切除治疗耳廓假性囊肿62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62例患者均为单耳发病,男46例,女16例.其中左耳39例,右耳23例.病程3~8个月.年龄18~53岁,平均年龄36.4岁.表现为耳廓外侧面局限性隆起,有胀感,无痛,有时有灼热和痒感.舟状窝42例,三角窝9例,耳甲腔11例.其中45例患者经多次穿刺抽液,注药治疗无效后,采用本方法.
我科对耳廓假性囊肿采用前壁切除后局部打包加压治疗20例,现回顾总结其临床疗效,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我科2010年1月~2011年6月治疗耳廓假性囊肿20例(20耳),其中男18例,女2例;年龄27~69岁,平均43岁,病程2周~3个月,平均1个月.均为单耳发病,左耳9例,右耳11例.临床表现为患者无意中发现耳廓包块,按压有弹性,无红肿疼痛等.病变部位为耳舟状窝6例,三角窝"例,耳甲腔3例.包块最大直径1.5~3.5 cm,平均2,3 cm.1.2手术方法.患耳常规碘伏消毒,铺巾.1%利多卡因加0 1%肾上腺素稀释液(1∶10万)行囊肿周围局部浸润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