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5月~2007年8月对我科25例先天性耳前瘘管感染伴脓肿形成患者,先行脓肿切开排脓,待感染区无明显脓液后,在显微镜下手术切除瘘管,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我院自2006年6月~2008年12月,开展小儿感染期先天性耳前瘘管的手术治疗共计32例(34耳),经半年以上的随访观察效果满意,无复发.
先天性耳前瘘管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先天性畸形疾病,尽管无症状者可不予处理,但部分患者因反复继发感染或感染蔓延到外耳道及耳后,严重影响正常生活而需要手术治疗.临床上有部分反复感染的患儿在感染期手术治疗后复发,为了确定耳前瘘管的最佳手术时机,对2006年1月~2008年6月间我科收治的316例先天性耳前瘘管患儿进行临床观察及随访.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气管切开术后感染临床常见,本文对我院近5年来气管切开术医院感染的有关因素进行分析.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77岁,于2013-01-09以右侧眼痛伴头痛5d,加重1d为主诉入院.既往糖尿病史3年.查体:右眼睑肿胀,右眼睁眼困难,右侧眼球突出,结膜水肿,角膜透明,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正常,眼球运动正常,右侧眼睑、眶周及面颊部肿胀,皮温高,触痛明显.外鼻无畸形,右侧副鼻窦区压痛明显.右侧鼻黏膜急性充血、糜烂,右侧中鼻甲溃烂,前1/3缺失,表面可见血痂,右侧下鼻甲肿胀,表面欠光滑.右侧中鼻道可见血痂,结构不清.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53岁,主因咽痛伴张口困难1周于2012-01-13入院.患者于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咽部疼痛,进行性加重,吞咽疼痛明显,并伴有张口困难,曾予静点头孢类抗生素等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而先后自行5次服用强的松(单次20μg)控制症状.既往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类风湿性关节炎10年,长期口服泼尼松片15mg,1次/d.查体:急性病容,张口困难,咽黏膜略充血,右侧扁桃体上极可见脓性分泌物.右侧咽侧壁充血肿胀向中线突出,颈前及颈侧部皮肤红肿,局部按压疼痛.双侧颌下区肿胀明显,触诊坚硬并有剧烈压痛.入院颈部CT检查示右侧咽旁间隙及下颌脂肪间隙不规则软组织影,其间可见散在气体密度影(图1A).颌下超声示颌下局部肿胀处皮肤软组织内未探及明显液性暗区(图1B).
对先天性耳前瘘管在感染期切除已有报道[1,2],本文对我院1995年3月至2000年5月56例感染期先天性耳前瘘管病人采用大梭形切口,切除瘘管并行整形术,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变应性鼻炎的发生是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Hygiene假说作为解释变应性鼻炎发病率增加重要的理论,其分子基础涉及Toll样受体及其相关的信号传递过程,这些研究将为进一步理解变应性鼻炎的发病过程、制定相应的治疗策略提供依据.
伴有糖尿病的咽喉部感染远较单纯咽喉部感染复杂,因为糖尿病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易发生严重的、快速发展型的感染,导致喉梗阻、窒息和死亡;同时感染可以加重糖代谢紊乱,诱发酮症酸中毒或非酮症高渗性昏迷等,增加糖尿病的病死率.
迷走神经病可以影响受其支配的循环、消化、呼吸等多个系统,其病因也比较多.本文总结的是由于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引起的迷走神经病在耳鼻咽喉科的表现.主要症状包括:声带麻痹,喉咽返流,慢性咳嗽、神经性疼痛和吞咽困难等,治疗主要强调了对症治疗.需要注意的是,病毒感染后迷走神经病是一个排除诊断,需要有明确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史,并且除外肿瘤、外伤、糖尿病、免疫系统疾病.同时病毒感染后迷走神经病主要症状表现在头颈部,而循环、消化系统的症状却没有报道.
一、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5岁,歼-8B飞行员,飞行时间2 200 h.2000年9月30日开始自觉低热,咽喉疼痛,左颈部不适,服感冒药症状加重,于2000年10月3日来本院检查:体温37.6℃,左甲状腺可触及约2.0 cm×2.5 cm肿物,质中等硬、光滑且活动度好,触及肿物吞咽时疼痛.
目前,有关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ation,CI)相关的文章很多,涉及面很广,由于手术精度要求高、费用昂贵及关键环节处理技巧高,所以临床医师必须掌握相应的耳科学、听力学和人工耳蜗知识、丰富的耳显微外科手术经验及具备良好心理素质.作者根据实践体会和复习文献,就10年来我院开展CI的几个问题进行再思考,并与同道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