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科地处西部,近年来逐步开展侧颅底手术,其中以听神经瘤发病率较高,较为多见.听神经瘤好发于内耳道、桥小脑角,多起源于前庭神经,生长速度较慢,手术仍是主要治疗手段.现将近3年来我科行9例听神经瘤切除术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患者女,56岁,因突发性左耳鸣2周于2004年4月16日急诊入院.自觉不伴听力下降,无视物旋转,无头昏、头痛、恶心及呕吐,无视力改变,无同侧面部麻木感,无面瘫,无饮水呛咳、吞咽困难及声嘶.曾自行在外院行高压氧舱治疗2天无明显效果.体格检查:血压150/90 mmHg,肢体活动自如,无步履蹒跚.眼球活动正常,无自发性眼震.
妊娠期突发性聋是妊娠期发生的突发性听力下降,临床相对少见,目前认为其可能是由于妊娠期激素水平变化导致耳蜗微循环障碍所致,虽然目前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案,但相关的一些研究,特别是关于雌激素对听力影响方面的研究有值得临床医师学习和借鉴的价值.
鼻声反射测量是一种利用声波反射的原理评估鼻腔气道的客观检查方法,可通过描述鼻腔的最小截面积和距鼻孔一定距离的鼻腔容积来描述鼻腔的形状,是快速无创的检查方法,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经常被用于鼻科学的临床和科研中,来评价鼻腔的几何形状和黏膜的充血状态.
鼻通气功能障碍是鼻疾病的最常见症状之一,评价鼻塞的程度有主观评估法和客观测定法.目前临床最常用的客观评价鼻腔通气状况的方法是鼻阻力测压(nasal resistance,NR)和鼻声反射测定.NR是一种快速、无创的检查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常被用于临床和科研中来评价鼻腔的通畅程度.本文将着重就鼻阻力的测压技术做一综述.
鼻腔通气动力检查法是定量测量鼻腔通气程度的方法,在指导相关疾病的诊治及疗效上意义重大,因而对其的研究一直是热点.目前,鼻声反射和鼻测压法是测量鼻腔通气程度的主流方法.除此之外,鼻腔计算机流体力学模拟、鼻吸气流峰计、Odiosoft-Rhino、光学鼻腔测量及Airway Clear等也正在普及应用中.
听神经瘤系源于第Ⅷ颅神经鞘膜上的肿瘤,属良性肿瘤,但因其发病部位若任肿瘤生长可危及生命.目前,临床上对听神经瘤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和实施存在一定争议,因此,对听神经瘤生物学行为的研究有助于深化对本病发病规律的认识.本文将近年来有关听神经瘤生物学特性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一种严重的睡眠呼吸障碍,近年来有逐渐上升的趋势,主要治疗方法是通过手术治疗,术前确定上气道的阻塞部位对手术指导尤为重要.在多道睡眠图(PSG)监测确诊为OSAHS的基础上,可以利用X线头影测量、CT及MRI检查、纤维喉镜结合Müller检查、上气道测压系统、鼻声反射测量进行上气道阻塞部位确定及横截面积的测量.本文将国内外关于这几种方法的研究进行综述,并评价其优缺点.
鼻声反射测量(acoustic rhinometry,AR)又称声反射测量,是一种检测鼻腔几何形态及鼻气道阻力的方法,具有检查迅速、灵敏性较强、无痛无创、操作简便等优点.近年来,AR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中已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及基础研究.本文就AR在OSAHS中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听神经瘤是桥脑小脑区最常见肿瘤,是目前耳外科研究的重点.听神经瘤治疗方案主要包括随诊观察、放射治疗和中颅窝入路、乙状窦后入路和经迷路入路等手术治疗方式.如何针对性选择合适治疗方案达到个体化治疗的日的是听神经瘤研究的热点.本文就听神经瘤治疗现状,各种治疗方案的适应证及优、缺点进行概述.
听神经瘤是一种良性肿瘤,通过有效的药物靶向性治疗听神经瘤,除了能控制肿瘤生长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外,还能避免手术带来的面神经损伤等不良预后.本文就听神经瘤发展的生物学机制以及药物靶向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以期探讨可能的药物干预靶点,并为后续科学研究和临床试验提供依据.
人工耳蜗是重度、极重度及全聋患者恢复或获得听力的一种电子装置.多道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ation,CI)是我国近年来开展的新技术,1995年在国内实施首例CI.目前,CI已被公认为全聋患者恢复听觉的唯一有效方法.近几十年,随着人们对CI相关理论、技术认识的加深及临床经验的不断积累,CI适应证明显拓宽,接受治疗的患者数量与日俱增,大大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使他们重新融入主流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