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前病变是指一类比正常黏膜更易发生癌变的疾病,包括喉角化病、声带白斑、成人喉乳头状瘤等,对此类患者应积极干预治疗,阻止癌变的发生[1].1 资料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06年1月~2012年1月应用超脉冲CO2激光治疗42例癌前病变患者,其中声带白斑28例,喉乳头状瘤14例,男34例,女8例,年龄20~80岁,平均51.29岁.单侧发病30例,双侧发病1 2例,所有患者均有声嘶症状,发病1~20年不等,伴咽异物感27例,伴不同程度咽干35例.1.2治疗方法.患者全身麻醉,支撑喉镜及显微镜下完全暴露声门,钳取部分病变组织留作病理标本,盐水纱条放于声门下及对侧声、室带,以保护气管插管及正常组织,CO2激光藕和在显微镜下使用超脉冲,脉率500~700 Hz,脉宽250~400 ms,将病变组织汽化切除,如术中冰冻报告为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则用激光再次将基底及周围部分组织汽化切除,安全界>3 mm,手术范围在声带黏膜及黏膜下层,不损伤声带肌,查无残留及活动性出血,用生理盐水冲洗手术创缘、取出纱条.
外耳道乳头状瘤是耳鼻咽喉科的一种常见肿瘤,如果治疗不当,容易造成复发或者外耳道狭窄闭锁.我科自2003~2010年在耳内镜下应用半导体激光治疗外耳道乳头状瘤43例(45耳),整体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1 临床资料.患者43例(45耳),男38例(40耳),女5例(5耳),年龄36~75岁,其中大于60岁30例(32耳).
喉癌与喉乳头状瘤是喉部最常见的良、恶性肿瘤.肿瘤抑制基因(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 deleteted on chromosome ten,PTEN)是迄今发现的第一个具有磷酸酶活性的抑癌基因,它在多种肿瘤中存在异常表达.本研究采用流式细胞测定技术分析喉良恶性肿瘤中PTEN蛋白表达和细胞周期变化,从而为喉部肿瘤的发生发展变化及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我科于2000年1月~2005年12月采用鼻内镜下行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儿童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状瘤病(juvenile onset recurrent respjratory papillomatosjs,JORRP)年发病率为3.6/10万~4.3/10万[1],由于其易复发,常需多次手术,目前临床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为探讨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现将我科1999年1月~2002年7月收治的37例JORRP患儿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喉乳头状瘤是喉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儿童喉乳头状瘤主要是由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6型和11型感染引起[1,2].病毒残存于体内是乳头状瘤复发的原因,特别是5岁以下患儿,喉乳头状瘤快速增生,复发率高.临床随访证实,乳头状瘤以喉为中心,向上、下扩展.1995年至2004年我们对30例儿童喉乳头状瘤患者采用联合疗法治疗,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患儿,女,2岁5个月.20天前因发烧、咽痛,悬雍垂处有肿块,用先锋霉素、病毒唑等药物治疗,体温恢复正常,咽痛消退,但咽部肿块未见缩小.咽部检查发现软腭悬雍垂稍偏左侧、内下缘处可见约10 mm×12 mm×6 mm大小新生物,淡红色,呈桑椹状,初步诊断为咽乳头状瘤.
1 临床资料患儿,男,5岁,因喉气管乳头状瘤激光术后4天症状无缓解急诊入院.查体:双相呼吸困难Ⅱ~Ⅲ度,坐位,套管下方见大量瘤体,纤维气管镜不能进入,主气管内情况不明.
1临床资料患儿,男,12岁.因"喉乳头状瘤术后复发,严重呼吸困难三天"入院.患儿自6岁发病,曾行喉乳头状瘤手术二十余次.术前检查:意识尚清,但烦躁不安,不能入睡,端坐呼吸,R28~32次/分,Ⅲ°双相呼吸困难;血常规:WBC12.6×109/L,N 84.7%.入手术室SpO280%,持续面罩吸入纯氧可达99%,BP116/85 mmHg,HR110~120次/分.因患儿肥胖(身高145 cm,体重62公斤),静脉开放困难,静脉穿刺过程中患儿烦躁,大汗,两次出现双眼上翻、吐舌、意识消失,纯氧辅助通气1~2分钟后意识恢复.开放静脉后,给予阿托品0.5 mg,地塞米松10 mg,氯胺酮60 mg.
小儿喉乳头状瘤是一种常见的喉部良性肿瘤,80%发病于7岁前,且容易复发,随着年龄增长有自限趋势.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我科自1993年3月至2002年6月共收治15例,分别行支撑喉镜加激光切除、鼻内镜联合支撑喉镜加激光喉乳头状瘤切除术,现报告如下.
喉癌前病变(laryngeal precancer)并非少见,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声嘶,因其喉部体征不同,常易忽视而延误治疗,部分患者可导致癌变,故应引以重视.作者收集1988年~2002年经病理确诊为喉癌前病变患者57例,以手术治疗为主,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幼年型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状瘤病(juvenile onset recurrent respiratory papillomatosis,JO-RRP)是幼儿常见的喉良性肿瘤.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6、11型感染是其直接原因,病变的侵袭性和复发性是其突出的特点.目前尚缺乏预测个体JO-RRP转归的有效指标[1].p53基因蛋白在上呼吸道肿瘤中的表达得到广泛研究,p53在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状瘤病的发病机理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47例JO-RRP病变中p53表达和细胞增殖同侵袭复发联系起来,以探讨p53在JO-RRP预后诊断中的价值.
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状瘤是发生于人类喉部的常见肿瘤,其发生与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免疫系统紊乱有关.本文将从复发性喉乳头状瘤的发病感染相关人乳头状瘤病毒亚型与自身因素进行阐述.
幼儿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状瘤是幼儿头颈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它具有高度的复发性及侵袭性,各方面的研究表明它是由于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引起.目前对于本病的治疗临床上仍主要依靠反复手术切除病变,但辅助药物的治疗也在广泛地开展,多种药物进行了动物实验和小范围的临床试验,初步检测了安全及可靠性.在这方面也有大量的此类报道,其中主要包括西多福韦,干扰素α-2a,3-甲基吲哚/二吲哚甲烷,维甲酸,HPV6b L1病毒样颗粒疫苗,腮腺炎疫苗,HspE7疫苗,H2受体阻滞剂,5-氟脲嘧啶(5-FU)及个别报道以中药作为辅助性药物等.本文对此作一综述.
儿童喉乳头状瘤的发病与人乳头状瘤病毒6、11型感染密切相关,具有高度的复发性、侵袭性和自限性.本文就儿童喉乳头状瘤的发病机制与治疗方法的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了综述.
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状瘤是喉部上皮组织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以反复复发为特征,其发病机制与宿主易感基因及宿主免疫状态相关.找出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状瘤确切的发病机制,寻找对因的治疗手段迫在眉睫.本文就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状瘤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状瘤是高发于呼吸道的良性肿瘤,手术为其主要治疗方式,但不能根治,常联合辅助药物治疗.本文概述了目前治疗复发性喉乳头状瘤的主要方式,并通过与国内外知名医疗机构关于治疗该病的基本手术量、手术次数、手术间隔、主要手段进行比较,并对于国外研究人类乳头状瘤病毒作用机制及疫苗的最新进展进行简要介绍.
HLA是迄今已知基因中等位基因多态性最高的基因复合体,其多态性与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状瘤病(recurrent respiratory papillomatosis,RRP)的遗传易感性有明显关系.同时影响RRP发生发展的相关因素还包括:HPV基因型及HPV病毒载量,发病人群所属种族,HLA在体内的单倍体频率、纯合型/杂合型,以及HLA相关复合物等.个体表达不同的HLA等位基因,可能影响他们处理HPV衍生肽的能力,从而影响着HPV感染的结果.本综述试图通过对RRP患者的HLA多态性研究,得出对RRP表现为保护性或易感性的HLA等位基因.
西多福韦作为抗病毒药物是目前治疗喉乳头状瘤最常用的辅助手段,但对其疗效仍有争议。本文围绕西多福韦的临床疗效从正反两方面进行比较,论述其在喉乳头状瘤治疗上的应用进展,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状瘤是好发于呼吸道的良性肿瘤,手术为其主要治疗方式,但不能根治,常联合辅助药物治疗.目前认为西多福韦可以减少手术次数,延长手术间隔时间.本文从安全性、有效性等方面对西多福韦辅助治疗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状瘤的进展做一综述.
本文就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状瘤病(RRP)在分型、病原学与发病机制、病理学、复发和恶变机制及诊断、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儿童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状瘤病(juvenile onset current respiratory papillomatosis,JORRP)是指在患儿12岁以前确诊的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状瘤病.其病变部位主要在喉部,也可波及到整个呼吸道,可引起声音嘶哑和呼吸困难,特别容易发生进行性的病变,大部分严重病例都见于3岁以前.JORRP目前还没有一个彻底有效的根治手段,患儿常需多次手术以保持呼吸和发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