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1月~2004年1月7年间收治声带息肉482例,其中12例息肉位于声带的前联合或前1/3处,支撑喉镜难以暴露病变部位,造成手术困难.
在发声障碍中,以声带息肉、任克水肿、声带囊肿、声带小结等喉良性增生性病变最常见,干扰正常工作与生活.微瓣技术完整切除病变同时,尽可能保留正常结构,最大可能恢复正常发音功能.
自2003年6月开展支撑喉镜电视显示系统下喉显微外科手术,用于治疗咽喉反应敏感患者的喉部良性病变,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环甲膜穿刺术与环甲膜切开术是耳鼻咽喉科医师必须掌握的技能.作者曾多次利用环甲膜穿刺术、环甲膜切开术抢救不同原因造成的急性喉阻塞合并Ⅳ度呼吸困难病例,获得成功,兹介绍如下.
声带小结和息肉是引起儿童声音嘶哑的常见病,这与儿童的年龄、性别、性格及发音习惯等诸多因素有关.我院自2005年10月至2006年12月开展支撑喉镜电视监视系统下喉显微外科手术,用于治疗保守治疗无效的儿童声带小结和息肉,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患者女,50岁,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声音嘶哑,呈持续性,无咽痛发热,无呼吸及吞咽困难.自服抗生素药物治疗效果不好,近2月以来声嘶加重,去当地医院就诊行纤维喉镜检查示左室带后部光滑新生物,并取活检,病理报告黏膜慢性炎症可疑喉淀粉样变,为求进一步诊治遂于2004-04-20来我院就诊.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好,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腹无异常.间接喉镜下见左侧室带水平杓会厌皱襞内侧新生物,直径约2.0cm,色暗红,表面光滑,向内遮盖左侧声带,双侧声带活动好.
1临床资料患者男,19岁,2001-09-18入院.患者出生时家人即发现其声音嘶哑,一直持续不愈,但无呼吸困难.近3天因"感冒"声嘶加重,伴轻度呼吸困难,来我院就诊.入院时体温36.8℃,平静时无呼吸困难及三凹征现象,无喉鸣及吞咽困难.查体:咽部未见异常,扁桃体充血肿大,纤维喉镜检查见声带前约1/2处内侧缘有蹼状物将双侧声带连接,声带运动尚可.诊断:先天性喉蹼.于2001-9-28在常规气管切开后于全身麻醉下置支撑喉镜,于手术显微镜下行喉蹼切除、喉硅胶膜植入术.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79岁.主因发现右颈部肿块10余年,间断性肿胀伴疼痛6个月,于2011-08-29就诊.10余年前,家属无意中发现患者右颈部有一包块,约"枣"大小,无声音嘶哑及其他不适,未予以诊治.10余年来肿块逐渐增大,且于咳嗽或用力屏气时肿块变大,不伴有咳嗽、声音嘶哑及呼吸困难.6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颈部肿块肿胀疼痛,在外院予抗生素静点治疗1周,疗效欠佳,按"颈部表皮样囊肿合并感染"行颈部肿块切除术,术后肿胀、疼痛症状好转,但肿块未彻底消退,未进一步治疗.
目的:提高临床上对喉结核的认识.方法:对52例喉结核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征.结果:仅13例有活动性肺结核,73.7%的病例首次就诊时误诊为急性会厌炎、急性喉炎或慢性喉炎,4例误诊为喉恶性肿瘤,全部病例经正规抗结核药物治疗后痊愈.结论:了解近年来喉结核的病理变化以及加强临床医师对本病的重视可以减少喉结核的误诊.
咽、喉结核病常继发于肺部结核,原发者较少见.据我科不完全统计资料表明,近10余年来其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咽、喉结核病临床症状大多轻微,缺乏特征性表现,为提高早期诊断率,应及时行X线胸片检查、局部活检及痰液涂片检查,且应以活检及病理检查结果为确诊依据.本文对该病的治疗进行讨论.
为提高喉 Reinke's 水肿的诊断水平和手术治疗效果,本文对1991~1997年间的33例喉Reinke's水肿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喉Reinke's水肿的病因、命名、诊断和手术疗效进行了进一步探讨.
喉癌前病变(laryngeal precancer)并非少见,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声嘶,因其喉部体征不同,常易忽视而延误治疗,部分患者可导致癌变,故应引以重视.作者收集1988年~2002年经病理确诊为喉癌前病变患者57例,以手术治疗为主,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目的:研究成人咽喉部良、恶性病变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斑点杂交技术,对55例咽喉不同病变的新鲜组织标本进行HPV6,11,16,18,33共5型HPV-DNA感染的检测.结果:在咽乳头状瘤组HPV感染率为60%(6/10),喉乳头状瘤组为70%(7/10),喉鳞状上皮非典型增生组为20%(1/5),声带息肉组为20%(1/5),喉癌组为20%(1/5),声带小结组为0(0/10).HPV-DNA型别分布在咽喉良性病变中以HPV6,11型为主,喉癌中以HPV16为主.结论:本地区成人咽喉良、恶性病变的发生与HPV感染密切相关.PCR结合核酸斑点杂交法检测HPV,具有灵敏性高、特异性强的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喉癌前病变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阻止其进一步癌变的关键.目前对于喉癌前病变治疗尚无统一标准.本文就喉癌前病变的组织病理学和分类,对其不同的处理方式及疗效进行了综述.
喉白斑病是指喉黏膜上皮角化增生性病变,因其具有一定的恶变倾向而被认为是喉癌的一种癌前病变.目前对癌前病变的筛查已成为临床上降低喉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有效方法,但关于喉白斑病的组织学诊断标准及其治疗与随诊策略尚存较大争议,这给喉癌的早期发现、早期干预造成了一定困难.随着对喉白斑病的组织学和细胞学的深入研究,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可能.本文就喉白斑病的病理组织学和细胞形态学研究进行综述.
随着人们对言语交流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嗓音显微外科治疗的精度及广度不断拓宽,本文对嗓音显微外科的诞生、发展及嗓音显微外科技术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旨在促进此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喉结核是呼吸系统结核病中最常见的肺外结核,也是目前喉部发病率最高的肉芽肿性疾病之一.近年来该病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且其临床特征较过去发生很大改变,临床上易被漏诊、误诊,本文就喉结核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喉淀粉样变性病是一种病理性蛋白质在不同组织细胞间沉积.本文综述喉淀粉样变性病的发病机制、分类、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认为Symmers分类方法具有临床价值.刚果红染色呈棕红色,是经典的、最特异的组织化学实验,偏光显微镜下呈双折光和绿荧光的特殊形态也是诊断、鉴别诊断的依据,当诊断不能确定时,电镜可以确诊.喉淀粉样变性确诊后,必须排除全身性、继发性淀粉样变性及多发性浆细胞瘤,虽然这些疾病不常见.处理依赖每个病人的严重程度,某些病人可以保守观察,如疾病引起显者症状或面积增大,必须外科切除.此病可能复发,必须长期随访.
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的医学应用已有30余年的历史,自美国FDA于1998年批准RFA用于上呼吸道阻塞性睡眠呼吸疾病的治疗以来,RFA相继应用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舌体肥大的减容,肥厚软腭的减容,肥厚下鼻甲的减容等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领域.
小儿喉气管占位性病变是发病率比较低的一类疾病,但它是引起小儿先天性喉喘鸣第二大类因素.由于婴幼儿的喉腔狭小,一旦有占位性病变,很容易发生喉气管阻塞,导致窒息、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