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喉阻塞为耳鼻咽喉科常见急症之一,可危及患者生命,气管切开术为主要的治疗方法,但一些特殊情况下常来不及或不便做常规气管切开术.此时采用环甲膜切开术能迅速开放气道,挽救患者生命.我科自1997年11月~2012年7月完成环甲膜切开术6例,均获成功.
围手术期发生困难气道,通气无法维持,短时间内就可因缺氧而导致心跳骤停、大脑损害,甚至死亡.各种口、面、头颈部解剖结构异常所致的困难气道在围手术期困难气道患者中占相当高的比例.本文针对头颈外科患者围手术期困难气道的识别与处理以及气道管理做一综述.
本文就儿童鼻阻塞的病因、鼻呼吸功能的客观评估方法、鼻气道阻塞对颌面发育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进行了综述.
多种方法可以定位诊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上气道阻塞部位.本文分析阻塞定位手段在预测上气道重建手术疗效中的价值,总结各种定位手段的单独及综合应用对适应证选择的指导作用.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是一种发病率高,并发症多,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疾病.患者存在单个或多个上气道阻塞平面,因此在判断病情的轻重及确定上气道阻塞平面后,选择最优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尤为重要.本文将对国内外关于本病的治疗方法做一综述.
术前上气道狭窄的准确定位有助于提高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的手术疗效.然而目前仍缺乏有效的确定阻塞性呼吸事件时上呼吸道阻塞平面的标准评估方法和技术.因此,需要进一步改进和验证现有的方法或者寻找新的技术,以便选择恰当、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本文对目前判定OSAHS患者上呼吸道狭窄的方法进行综述,并比较其优缺点.
小儿喉气管占位性病变是发病率比较低的一类疾病,但它是引起小儿先天性喉喘鸣第二大类因素.由于婴幼儿的喉腔狭小,一旦有占位性病变,很容易发生喉气管阻塞,导致窒息、死亡.
1942年、Jackson首先描述了一组吸气时声门上组织向内塌陷的临床病理生理现象,提出喉软化症(laryngomalacia)的命名.半个多世纪的研究逐渐揭示了这一组疾病的临床特征及其可能的病理生理机制和病因.本病是一种婴幼儿常见的疾病,偶可见于较大的儿童或迟发性喉软化症,由于喉肌组织功能障碍所致[1],约占喉先天性畸形的5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