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1998年7月至2005年6月共收治喉、气管及支气管特殊异物38例,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对于烧伤患者,特别是呼吸道严重烧伤的患者,吸入性损伤是热力和烟雾引起的呼吸道和肺实质的损害,是目前烧伤死亡的三大原因之一,对这类患者保持呼吸道通畅尤为重要.而气管切开是临床上抢救烧伤患者、解除呼吸道梗阻、保持呼吸道通畅的关键措施,套管滑脱是气管切开术后常见并发症[1].
目的:总结呼吸系统过敏反应急救的经验.方法:回顾2例呼吸系统过敏反应和1例类过敏反应抢救的过程,分析成功和失败的原因.结果:本组3例中2例抢救成功,1例死亡.结论:呼吸系统过敏反应发病突然,发展很快.其分二种类型:上气道梗阻和下气道弥漫性支气管痉挛,抢救措施有很大差别.首先要皮下注射肾上腺素.上气道梗阻要作气管插管或紧急气管切开,保证通气.第二种类型则吸入β-2拟交感神经药物,或注射氨茶碱,并吸氧;呼吸道分泌物及时有效的清除尤为重要,否则,瞬间肺的气体交换被完全阻断.强调变应原试验室和常规注射室除准备必要的抢救药物外,还应准备吸痰器、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等器械.
中耳腔和咽鼓管的上皮及呼吸道上皮在发生学上是同源的,目前文献报道的水通道蛋白(AQPS)在中耳腔和呼吸道上皮细胞中的分布具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本文通过对中耳和呼吸系统的AQPS的研究进行比较,进而对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机制进行阐述.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是生物体内重要的信号传导通路之一,p38MAPK是MAPK家族中最重要的信号分子.在信号通路水平阻断和调控p38MAPK的表达和活性可能成为治疗呼吸道变应性疾病的一个新途径,本文就其参与炎症反应的机制及其与呼吸道变应性疾病关系做一综述.
儿童气道软化(airway malacia)涉及咽部、喉部和气管支气管,分别称之为咽软化症(pharyngomalacia)、喉软化症(laryngomalacia)和气管支气管软化症(tracheomalacia andbronchomalacia,TBM).可单独存在或与其他气道畸形联合发生,表现出复杂的症状.对该类疾病特征的了解,有助于提高诊断和临床治疗水平.本文对气道软化症诊断与治疗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以期进一步理解和认识该类疾病.
呼吸道异物指喉、气管和支气管异物,是耳鼻咽喉科常见急重症之一,多发生于儿童,尤以1~5岁为常见,3岁以下者更为多见.其严重程度取决于异物的性质和造成气道阻塞的程度,轻者可造成肺部损害,重者为猝死的原因之一.因此,防止和妥善处理其并发症,一直为耳鼻咽喉科医务人员所重视.
小儿上气道手术麻醉最大的特点是术者和麻醉医师共享气道,且麻醉医师处于远离患者头部的位置,气道管理难度较大,需要根据手术类型、患者的气道情况、麻醉和外科医师的经验、可用的设备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麻醉和通气方式.
儿童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状瘤病(juvenile onset current respiratory papillomatosis,JORRP)是指在患儿12岁以前确诊的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状瘤病.其病变部位主要在喉部,也可波及到整个呼吸道,可引起声音嘶哑和呼吸困难,特别容易发生进行性的病变,大部分严重病例都见于3岁以前.JORRP目前还没有一个彻底有效的根治手段,患儿常需多次手术以保持呼吸和发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