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血管纤维瘤(juvenile nasopharyngeal angiofibroma,JNA)是一高度血管化良性肿瘤.因其病变部位及性质特殊,选择合理的麻醉及控制性降压方法,术毕平稳清醒并拔除气管导管是影响手术效果的重要环节.
本文总结并分析了我科2000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分别在两种不同麻醉方式下,行鼻内镜手术治疗后术腔黏膜的转归情况,借以探讨不同类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鼻内镜手术的合适麻醉方式.
由于通气及气道控制等方面的特点,气管异物取出及金属气管镜检查的麻醉难度和风险较大,特别是三级支气管(段支气管)以下的异物取出术,因手术难度和操作时间的增加,使麻醉难度进一步扩大.现报告一例气管异物史28年,长时间全麻气管异物取出术的病例.
小儿是一个特殊年龄阶段的群体,而麻醉是一种特殊的医疗干预方式.由于小儿特殊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加之气道疾病所带来气道结构和病理生理改变,小儿气道手术给临床麻醉工作带来了非常特殊而又严峻地挑战.小儿围手术期呼吸道不良事件(perioperative respiratory adverse events,PRAE)发生率和危险因素的研究显示,小儿年龄每增加1岁其PRAE的发生率降低8%;非儿科麻醉医师实施小儿麻醉的PRAE发生率增高1.7倍;因婴幼儿气道疾病高发的特点,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与其他外科手术相比PRAE风险增高1.6倍.当缺乏儿科麻醉经验的医师行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手术麻醉时,这两个风险因素的叠加导致PRAE风险增高了2.7倍[1].
小儿上气道手术麻醉最大的特点是术者和麻醉医师共享气道,且麻醉医师处于远离患者头部的位置,气道管理难度较大,需要根据手术类型、患者的气道情况、麻醉和外科医师的经验、可用的设备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麻醉和通气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