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充VC增健康美国、墨西哥大规模爆发流感时,超市中富含VC的天然纯果汁的销量猛增,许多消费者排起了长龙纷纷购买"抗流感"果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专家表示,预防流感可以通过补充VC提高免疫力来实现,其中纯果汁作为补充VC的重要手段应该受到公众的重视.
近些年,接连不断发生的“过劳死”事件使得公众对于这一现象虽然担忧却早已见怪不怪了.往远了说,2006年就有华为集团25岁的员工胡新宇因持续加班过度劳累导致全身多个脏器衰竭死亡的例子;往近了说,去年年底,大唐移动的23岁女职员方言因急性胃溃疡失血休克去世……这些年轻的生命匆匆离去着实让人心疼,也发人深省,到了该去重新审视我们的工作和生活的时候了.
乔任梁的去世,让网上疯传着和抑郁症有关的文章,各个公众号充斥着这个名字,从健身类到保险类,从心理科普到娱乐八卦.虽然众明星呼吁要让逝者安息,可是谁能告诉我,被各种消费和无端揣测死因的这个28岁男生如何才能安息?所以,现在即使我在这里码字,每一个字都在告诉自己要尽可能慎重,那不仅是对逝者的尊重,对所有“抑郁症”患者的尊重,也是对十年前自己喜欢的人的尊重.
2013年2月,一则有关名人之子涉嫌轮奸的消息在网络疯传.此事很快得到警方证实,并且一时间成为了新年开年以来第一条爆炸性新闻,被关注的程度远超过即将到来的元宵节晚会.不仅国内媒体频繁报道,美国《惠芬顿邮报》、葡萄牙《公众报》、法国国际广播电台等多家媒体都以《将军之子涉嫌轮奸》作出了相关报道,大多数都刊登在了亚洲版面的醒目位置.
我的微信公众号每天都会收到很多的咨询,其中一大半都是关于高血压.这一阵,我发现,不少高血压患者的岁数还都不大,从15、16一直到30、40岁,哪个年龄段都没落下.正好我的朋友圈子里一个18岁的小女孩也高血压,这么小开始我就给她每天维持用药,却一直也没有时间给她清清楚楚地讲一讲其中的道理.那么今天在这里,我来谈谈青少年高血压这件事.
6月,香港卫生署通报称,有市民在内地购入标志为"维C银翘片"的口服产品,服用后产生严重不良反应.该药品发现含两种未标志及已在香港禁用的西药成分"非那西丁"和"氨基比林".香港卫生署呼吁市民立即停止购买、使用该产品.近年来,维C银翘片已不止1次被曝安全问题.药品的安全性问题再次引起公众的关注.维C银翘片还能不能服用?药品的不良反应能否避免?怎样服用非处方用药物更安全?
2015年,WHO再次向全球发出警示:“由于使用不当,抗生素正在失去效力”.有患者就问,抗生素不就是咱们平时说的“消炎药”吗?就是什么阿奇霉素呀,头孢克肟呀,它们怎么会失去效力,值得世卫组织一而再地发出全球警示呢?经过调查我们得知,不光公众,甚至一些医务工作者也会混淆“抗生素”和“消炎药”.
前不久,由某些明星曾经代言、江西仁和药业生产的"妇炎洁"洗剂因其身份问题而备受公众质疑.因为它注册的是"消证字号",而不是"药准字号",所以,它不是药品,不能作为药用.妇科洗剂的使用误区对"妇炎洁"的质疑,问题不在于它的性质,而是在于药品"姓氏".因为,同是妇科洗剂的药品——"洁尔阴",无论其药物组成,还是其作用,都十分相似.那么,妇科炎症,可以使用"妇炎洁"吗?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是全世界范围内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类处方药,每天有超过3000万人服用.在我国,非甾体抗炎镇痛药是仅次于抗感染药物的第二大类药物.调查显示,服用非选择性NSAIDs的患者镜下溃疡发生率高达15%~25%,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增加可3.2倍,下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增加2.6倍,这充分说明非选择性NSAIDs对胃肠道的危害性.令人担忧的是,普通公众对于服用NSAIDs引起的胃肠道不良事件认识不足,对抗炎镇痛药的胃肠道九大高危因素缺乏了解,因此,在选择和使用时存在许多误区.
基本药物的由来早在20世纪7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了"基本药物"的理念,并由此制定了基本药物示范目录,以及标准治疗指南和处方集.其目的是促进和保证基本药物的公平可及、安全有效、合理使用.WHO将基本药物定义为:最重要的、基本的、不可缺少的、满足人民所必需的药品.公平可及、安全有效、合理使用是基本药物的三个基本目标.我国从1979年开始引入"基本药物"的概念.在我国,基本药物是指适应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型适宜,价格合理,能够保障供应,公众可公平获得的药品.目前,全世界已经有160多个国家制定了本国的《基本药物目录》,其中105个国家制定和颁布了国家基本药物政策.
护肤,是现代人一个永远不过时的话题.而皮肤的呵护不仅只有脸、颈、手等部位,还有一个非常重要却容易被人们忽视的位置——头皮.世界卫生组织的十条健康标准中,第九条就是头发有光泽,无头皮屑.头皮健康关系到身体健康.据调查,中国有一半以上的成年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头油、头痒、头屑多以及脱发等健康问题.公众对于头皮健康的认识不足以及不良的生活卫生习惯是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公众对手机的恐惧主要是手机的辐射是否导致身体健康问题.有人断言手机可以增加脑癌的患病风险,孕妇使用手机还可以使孩子出生后有不良的行为,甚至还有视频显示,两部手机放射的电波可以烹调一个鸡蛋(已有科学研究表明不足为信).
人类基因组全测序是一项很昂贵的服务,享受过的人不多.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者、诺贝尔奖获得者詹姆斯·沃森(James Watson)博士是最早为自己的基因组测序的名人,但他执意要求工作人员向他汇报结果的时候隐瞒5个字母.无独有偶,最早公布自己基因组全序列的科学界名人之一,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史蒂文·平克(Steven Pinker)也故意向公众隐瞒了这5个字母,这是怎么回事呢?
公众缺铁较为普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调查显示,我国儿童贫血患病率在25%左右,妇女贫血率达20%,老年人的贫血率更高.贫血是铁元素严重缺乏的表现,而实际铁缺乏的人数比贫血的人数高1倍.
根据药品不良反应评估结果,为进一步保障公众用药安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决定对茵栀黄注射液说明书增加“本品不良反应包括过敏性休克”的警示语,并首次明确“新生儿、婴幼儿禁用”.
医疗保健是老百姓关心的话题,也是媒体青睐的题材.但美国专家的最新调查却发现,即使是同行评议的学术期刊和专业学术会议上公布的医学研究成果,相当一部分也包含着误导或偏颇的成分.这给新闻从业人员报道医学研究成果、普通百姓解读医疗信息都提了个醒.
2000年10月19日,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的一个顾问委员会发出紧急建议,要求把PPA列为不安全类药物.随后,FDA于11月6日发布了停用含有PPA成分的感冒药的通知.因为研究表明,服用含有PPA成分的制剂容易引起过敏、心律失常、高血压、失眠等严重不良反应,甚至还可能引发心脏病和脑中风.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的这一决定,不仅在美国的众多药厂、药店以及公众中引起强烈反响,而且使这一禁药风波迅速波及到全世界.
冬季,是雾霾天气频繁出现的季节,细颗粒物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备受关注.室外活动时,如何科学选用口罩加强防护,公众依然还有许多疑问.口罩也已经从防寒保暖用品,转变成为兼具防止空气污染物吸入、阻挡细菌病毒传播的健康防护用品.
国家卫计委日前发布201 5年版健康素养66条,力图提高公民的健康素养,使公众具备甄别健康信息的能力.新版的健康素养66条涵盖了健康的理念、健康的知识和基本的健康技能三大部分:基本知识和理念1.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2.每个人都有维护自身和他人健康的责任,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够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
我国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为保障公众用药安全,面向社会公开发布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旨在提醒药品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医疗机构及广大公众注意药品存在的安全性隐患,尽量避免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
不久前,中国科协公布了第三次"中国公众对未知现象等有关问题看法的抽样调查报告".调查结果证实,全国有3亿人相信算命.这次调查是在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进行的.被调查的对象为18岁至69岁的成年人.
要想发动战争,你必须得有一个敌人.很多年以来,我们一直以各种方式——科学报告、记录片、政府工作报告和将近3000万Google搜索结果——向减肥发起挑战.但情况不容乐观.根据2012年国家健康和营养调查最近一次最全面的数据显示,大约6800万美国人过度肥胖,6500万美国人超重.最新的小型研究表明,这一数字没有减少,导致公众健康危机出现了.
有位大妈对记者说,她一直有个遗憾,那就是到现在还没做过CT;一位男孩脚扭伤了,须做X射线诊断,因片子不清楚重复拍了四次,他妈妈还对别人说,医生检查得可真仔细……从这些例子中可以看出,公众不太了解X射线对人体健康可能造成的危害,因此,有关专家呼吁,在全社会普及射线防护知识已刻不容缓.
"我的美国同胞们,最近我被告知,我也成为了全美几百万受阿尔茨海默病折磨的患者中的一员……我觉得与你们分享这一消息是重要的.通过敞开的胸怀,我们希望这将促进公众对这种疾病的认识.这或许同时也将鼓舞那些被阿尔茨海默病影响的个人与家庭."这段话摘自美国前总统罗纳德·里根于1994年11月5日发布的一封亲笔信.正如信中所说,里根此时已被确诊罹患阿尔茨海默病,他本人也十分清楚这将意味着什么,并希望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不会对家人造成过多困扰.十年后,93岁的里根死于该病的并发症.
"辐射"是一个让公众很恐慌的名词,所以"防辐射产品"自然也就具有了巨大的号召力.有白酒企业在其宣传资料中宣称:"看电视时喝一杯白酒,可以防辐射".这种"简单易行"、 "可操作性强"的推荐,有没有根据呢?
有人问,现在科技进步了、医疗卫生水平提高了,为什么肿瘤、糖尿病、心脑血管病还是这么多?殊不知,有的时候,得病恰恰是由于缺乏健康意识和健康知识导致的.2013年,WHO指出,提高公众健康素养是“公共卫生领域的当务之急”.社交媒体时代,我们应该怎样培养自己的健康素养?什么才是科学的健康观?本期我们就特别邀请了卫生领域专家、原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为大家谈谈提高健康素养、培育正确健康观的重要性.
近期各地出现多起教师虐待和残害儿童事件,手段残忍,性质恶劣,引发公众热议.而且,这些事件还在持续发酵.或许,从温暖环境中长大的80、90后幼师们的主观意识并非真想伤害幼童,但这种伤害对7岁以下孩子的人格成长危害之深、社会影响之大,都足以向全社会敲响震耳欲聋的警钟.虐童应承担怎样的民事、行政、刑事责任?
哈医大伤人事件过去已经两个月了.随着近期一起接着一起的病患故意伤害医生事件,媒体、公众和有关部门的关注点从医患关系到恶性伤人,并以在二级医院设立警务室告一段落.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似乎忽略了和事件关系密切的细节信息:结核病.让我们再回顾一下哈医大伤人事件:2012年3月23日下午16时30分左右,一名年轻男子突然闯入哈医大一院风湿免疫科,抡起手中的刀,砍向正在埋头工作的医务人员和实习学生,由于躲避不及,三名医务人员受伤,而那名已被香港中文大学录取为博士的实习医生却因此失去了他年轻的生命.
建国今年19岁,在去年的高考中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一所重点大学,正当他兴致勃勃地开始大学生活,憧憬美好的未来时,偶然的晕倒几乎将所有的一切断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