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煮开的水(千滚水)会变得非常不健康,不能饮用,因为其中亚硝酸盐含量大增."这条生活常识是如此普及,甚至写进了中学教科书.有些媒体也以此大做文章,矛头直指很多企事业单位、家庭使用的电加热饮水器.大量摄入亚硝酸盐会造成急性中毒,长期少量摄入则有致癌风险.如此严重的后果不由得让人担心.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首先让我们了解几点基本事实:亚硝酸盐不会凭空产生,一般是由水中原有的硝酸盐在一定条件下转化而来.合格饮用水中硝酸盐很少,但如果水源被含氮有机物污染(所谓富营养化),则其中硝酸盐含量大增.在此基础上,饮水中亚硝酸盐增加的可能来源主要有三个:其一,反复煮开的水蒸发浓缩,亚硝酸盐浓度增加(但总量并不增加);其二,开水放置较长时间并被细菌污染,细菌使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但这显然与反复煮开无关);其三,硝酸盐受热能分解成亚硝酸盐和氧气(但只有某些种类的硝酸盐能受热分解,另外一些则不能).
以盐酸萘乙二胺与亚硝酸盐的显色作用为原理对火腿肠中的亚硝酸盐含量进行测定,快速检测仪法测定和分光光度法测定原理及步骤的比较。分光光度计法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方法,也是食品中亚硝酸盐的测定第一法,内含标准曲线法的应用。亚硝酸盐快速检测法简单、方便、快速,可直接显示测定结果。两者对火腿肠中亚硝酸盐的检测均有重要意义。
MA4210型尿液分析仪是医院广泛应用的仪器.该仪器使用专用的试剂带,利用球积分式双波长反射光度计,测量试剂带上每块"色斑"的反射光比率,并与标准"色斑"进行比较,从而达到测量尿液中亚硝酸盐、PH值,葡萄糖、蛋白质、隐血、酮体、胆红素、尿胆素原八项化学成分之目的.
肉制品是一类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食品,在其生产过程中多采用亚硝酸盐作为发色剂,它不仅能使肉制品保持良好的色泽,还能抑制肉毒梭状芽孢杆菌,保证肉制品的后熟风味.但近年来由于亚硝酸盐摄入量过多引起的食物中毒时有发生,且加硝处理过的肉制品中的亚硝酸盐可与胺类生成强致癌物亚硝胺,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的危害.为此,我们于1998年3月至5月对天津市市内六区所售的肉制品中亚硝酸盐的残留量进行了一次调查分析.
亚硝酸盐是合成致癌性亚硝基化合物的前体物质之一,也是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人体接触亚硝基化合物的多少,主要取决于前体物质(主要为亚硝酸盐)在人体内所合成的亚硝基化合物的量.而饮食是人体内亚硝酸盐的一个基本来源.在癌症的防治工作中,人们已将阻断体内亚硝基化合物的合成作为一项重要的防治措施.
现在的生活节奏快,由于时间紧迫,很多人都是在前一天晚上准备好第二天中午要带的饭菜,但剩菜是不能经常吃的.这是因为剩菜中亚硝酸盐的缘故.亚硝酸盐具有一定的毒性,会阻断血红细胞运输氧气的作用,从而导致组织细胞缺氧.如果亚硝酸盐的数量比较大,还会导致亚硝酸盐中毒.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
硝酸盐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在食物和水中都含有一定数量的硝酸盐,而硝酸盐在细菌硝基还原酶的作用下,可转变为亚硝酸盐,此外亚硝酸盐加入到肉制品中,使肉色鲜美,当人摄入大量亚硝酸盐后可使血红蛋白失去携氧能力,引起中毒.亚硝酸盐在一定条件下,可形成具有致癌作用的亚硝胺类化合物,亚硝酸盐浓度越高,产生亚硝胺量就越多,因此在肉制品的测定中亚硝酸盐作为食品的卫生指标具有重要意义.常用的亚硝酸盐测定方法是比色法.
大石桥市官屯镇在2004年12月6日,发生一起四月龄的双胞胎婴儿中毒,并死亡1例的事件,经流行病学调查确定系冲奶粉用水中亚硝酸盐所致,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在我国<饮用天然矿泉水>GB8537-95中规定,亚硝酸盐含量(以NO2计)≤0.005 mg/L.近年来我们对矿泉水产品卫生质量检验时,发现某厂产品中亚硝酸盐含量经常超标.经各环节调查检验后发现,水源水未受污染,水质合格,属含锶重碳酸钙镁型矿泉水,矿化度为350 mg/L,亚硝酸盐0.003 mg/L,硝酸盐(以NO3-计)4.5 mg/L,铵盐未检出.
2007年7月起我国开始实施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新标准中增加了亚硝酸盐的参考限值.由于水处理工艺不同,各种饮用水中亚硝酸盐含量各不相同.在测定过程中发现,某些水样中亚硝酸盐因为含量较高,GB5750.5-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中的无机非金属指标检测方法的检测范围有限,只适用于亚硝酸盐含量较低水样的直接测定,而浓度较高的水样,需要稀释后测定,加大了工作量.
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广泛存在于土壤、水域及植物中,如绿色蔬菜中的甜菜、莴苣、菠菜、芹菜及萝卜等硝酸盐含量较高,硝酸盐在某些细菌的还原作用下可变成亚硝酸盐.目前广泛采用的含氮农药、化学氮肥及含氮工业废水、废渣对环境土壤和水造成污染,使蔬菜中亚硝酸盐含量不断增加.而土壤则是水体、植物性食品亚硝酸盐的主要来源.
亚硝酸盐作为国家允许限量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在熟肉制品制作过程中,起到肉色鲜艳、易烂等作用.近几年,我县时有亚硝酸盐引起的食物中毒事故发生.为掌握我县熟肉制品中亚硝酸盐的添加情况,我们对县城、乡镇驻地制作、销售熟肉制品业户60户进行了采样检测.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亚硝酸盐在食品加工业中,由于其能改善产品的感官,而被广泛使用,但是当亚硝酸盐加入数量过多时,就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出现亚硝酸盐中毒症状.亚硝酸盐与食品中固有的胺类化合物是产生致癌物亚硝胺的前体物质.因此,有必要控制食品中的亚硝酸盐含量,才能确保安全的食品进入市场.我国食品卫生标准中对肉制品中亚硝酸盐的限量已有严格规定.其规定为:肉灌肠类亚硝酸盐含量≤30mg/kg,肴肉类亚硝酸盐含量≤30mg/kg,腊肉类亚硝酸盐含量≤20mg/kg,火腿类亚硝酸盐含量≤20mg/kg.根据食品卫生标准的要求,在近几年监测中,对我市市属熟食制品加工业的肉制品中亚硝酸盐含量监测情况如下.
为切实执行<食品卫生法>和<肉与肉制品卫生管理办法>,掌握肉制品及煮肉老汤中亚硝酸盐使用后的残留量,加强肉制品的卫生监督管理,控制亚硝酸盐食物中毒的发生,我们于近几年对济宁市和兖州铁路沿线站点的312份肉类制品及煮肉老汤进行了亚硝酸盐含量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蔬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食品.由于我国在蔬菜栽培过程中过多用氮肥,而蔬菜又是一种极易富集硝酸盐的植物性食品.所以我国栽培的蔬菜中硝酸盐含量较高.抗坏血酸是人体必需的维生素之一,但在一些人群中容易缺乏.抗坏血酸能够阻断N-亚硝基化合物的形成,减弱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对人体的危害[1].本文通过检测蔬菜在贮存过程中亚硝酸盐和抗坏血酸的含量,了解其变化规律,为保障蔬菜营养及安全性提供科学依据.
检测亚硝酸盐方法常用分光光度法、热焓法、电化学法、催化光度法、传感器法等,上述方法只适用于实验室,并且工作量大,消耗试剂多,操作时间长等,而本法克服了以上方法的不足,并且解决了在现场分离蛋白质这一难题,整个检测时间只需5min.将该方法与实验室方法进行了对比实验,P>0.05无显著性差异.现介绍如下.
为了解酱卤肉类亚硝酸盐含量,笔者对吉林市部分加工酱卤肉类的熟食店进行了抽样检测.1 材料和方法1.1 样品:酱卤肉及煮肉老汤随机采自吉林市4个区的16家熟食店,老汤26份,酱卤肉类制品18份.
为了解廊坊市熟肉制品亚硝酸盐含量,笔者于1999~2001年对本市熟肉制品进行了抽样调查.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污水已成为城市内河的主要污染源,含氮有机物在水中分解的产物(亚硝酸盐,可疑致癌物亚硝胺的前体物质)对人体危害的程度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净水工艺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较大,笔者就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
大蒜 大蒜是人们公认的防癌食物,有明显的抗癌功效。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食用生大蒜的人群,胃癌的发病率非常低,原因是大蒜能显著降低胃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减少亚硝酸胺的合成,从而起到防癌的效果.洋葱 吃洋葱能降低胃中亚硝酸盐的含量。这是因为洋葱中含有栎皮素,这是一种天然的抗癌物质。研究显示,经常吃洋葱的人,胃癌的发病率比少吃或不吃洋葱的人低25%,患胃癌的致命率也会降低30%。
在我国居民的膳食结构中,咸菜是不可缺少的.在农村尤为突出.秋季腌菜也是北方居民贮菜的一种方式,新鲜蔬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因蔬菜品种而不同,而蔬菜在腌制发酵过程中在细菌还原酶的作用下,大量的硝酸盐被还原为亚硝酸盐.
目前我国食品中亚硝酸盐标准检验方法主要采用格里斯试剂比色法,但该法实验步骤较多,试剂用量大,操作时间长,不适宜大批样品的测定.本文提出的改进方法简便实用、灵敏度高、精密度、准确度及线性关系良好.
2006年7月9日,本中心接到南汇区朝阳水厂电话,称其供水范围内上海某乳业公司怀疑自来水中亚硝酸盐超标,引起其生产的牛奶亚硝酸盐超标.为确认事故发生原因,我中心立即组织人员奔赴现场进行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水中亚硝酸盐氮含量的多少是了解水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况且亚硝酸盐氮被公认为是潜在的致癌物质,人体摄入过高可使血液中的变性蛋白增加.在<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中亚硝酸盐氮被列为常规检测项目.因此,在日常水质亚硝酸盐氮的检测中,其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解腌制咸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嵊州市卫生监督所对市售的腌制咸菜进行采样检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亚硝酸盐是一种有毒物质,过量摄入可引起急性中毒.另外,它在适宜条件下与伯胺仲胺等结合,生成N一亚硝基化合物.N一亚硝基化合物具有强烈的致癌性,已知可使多种动物,多种器官组织产生肿瘤;少量多次长期摄入或一次冲击量均可致癌.至今尚未发现有一种动物对N一亚硝基化合物的致癌作用有抵抗力.尽管目前对N一亚硝基化合物是否对人类有致癌性尚无定论,但对某些地区与国家的流行病学资料的分析,表明人类某些癌症可能与之有关[1].因此,食物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已引起食品卫生界的广泛重视,为观测蔬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变化,我们以青菜、芹菜为对象进行了实验,报告如下.
瓶装饮用天然矿泉水作为一种有利健康、携带方便的饮料被广大消费者所接受.然而由于各种因素导致一些矿泉水的卫生指标不符合国家标准[1],合格率较低.除了微生物指标超标外,亚硝酸盐超标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在日常检测中我们发现有的瓶装矿泉水开始检测时是合格的,可放置一段时间后亚硝酸盐超标,前后变化较大,给卫生监督工作带来一定难度.为此,我们就亚硝酸盐变化的因素作了初步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根据2000年供水行业技术进步规划,亚硝酸盐不属于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35项中要求监控的指标.但对于水厂来说,可以通过检测水中亚硝酸盐了解水被污染程度.当人体摄入过量的亚硝酸盐后,会引起高铁血蛋白症,同时与人体中的氨类化合物作用形成亚硝氨,此类物质具有强烈致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