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家多长寿.画家长期置身于大自然中,描绘大河山川,写意花木虫鸟、春光秋水、皓月清风,使他们心身在大自然中得到陶冶,在美感中获得创作的乐趣.因此画家们多潇洒倜傥,挥洒自如,他们的生理年龄、心理年龄也相应地延长了.书写像作画一样,要集中精神,摒弃杂念,意力并用,心平气和,犹如太极推手,动中求静、动静结合,式式均匀,连绵不断,生理和心理、兴奋和抑制得到了很好的协调和平衡.所以古今书法家寿星倍出.
郑板桥名叫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是清代著名的书画家、文学家.他的诗、书、画技艺精绝,旷世独立,世称“三绝”,尤其擅长画竹,是“扬州八怪”中最为著名,也最具个性的人物.郑板桥是康熙时的秀才、雍正时的举人、乾隆时的进士,曾在山东范县、潍县当过知县,因为刚正不阿、为民请命而被罢官,回到扬州以卖画为生.他长期生活穷困潦倒,却能够历经三朝,享年73岁,这在当时“人过七十古来稀”的年代里实在算得上高寿.郑板桥能够年逾古稀,他长寿的秘诀是什么呢?
郑板桥是清代著名的书画家 诗人 “扬州八怪 中的显赫人物,他一生坎坷,幼年丧母,中年丧妻,晚年丧子,经历过人生诸多不幸,却能活到73岁高龄,这与他善于养生是分不开的.郑板桥的养生秘笈概括起来有四个方面,即“喝茶、吃素、糊涂处世和寄情书画”.郑板桥坚持每天喝茶.他常常以茶代酒,以茶会友,抒情畅怀,自得其乐.喝茶本来就是风雅之事,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的偏好.茶独有的色、香、味、形带给人口腹的享受,而且静心享受饮茶的乐趣能使人从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将心放在闲处,保持心境的清纯和宁静,享受心灵舒展的惬意,自然有助于长寿.
清代著名的书画家郑板桥历经三代皇帝,享年73岁,算是那个时期的高寿之人.郑板桥做县令时,曾写了一封家书,把自己的养生要素归纳为五点:一黎明即起,吃白粥一碗,不用粥菜;二饭后散步,以千步为率;三默坐有定时,每日于散学后静坐片刻;四遇事勿恼怒;五睡后勿思想.这些即便是在现在看来也有不少值得借鉴的地方.
说来令人难以置信,一个人竟然对诗、书、画、印、长笛、洞箫、古琴、禅拳样样精通,先后赢得现当代文坛、书界贤达罗福颐、金禹民、沈从文、叶圣陶、张伯驹、夏承焘、徐邦达、康殷、张佛千等大家的赋诗、题词、撰文之赞誉,就连素以审美高、严著称的著名书画家范曾,也曾五次为其专著作序,称赞不已;单就其书画篆刻艺术作品,已在日本、美国、中国台湾及大陆等地举办了16次大展,有诸多作品为多国首脑、政要及著名博物馆、艺术馆收藏……而他却总以“艺无止境,我仍在学习之中”之态度待人、处事,治学,在其拥有日、中三个艺术馆、两个书画院、三大训练基地的基础上,又新开辟了三处教学点,以实现他重振中国传统书、画、印艺术雄风,为文明大国添彩之愿望.他是谁?他是如何获得“八艺”俱精之成就的?他又是怎样的德优业宏?
说起罗献诗能够走上书画艺术的道路,这里有两位重要人士不得不提到.一是她的母亲.母亲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过良好的教育,而且心灵手巧,剪纸、刺绣、女红等样样都能手到擒来.在这样一位母亲的熏陶下,罗献诗女士心底那天然的书画艺术细胞,近水楼台地得到了培养基,于是,很快地发育成形.母亲教她画画,没想她一接触上绘画,便痴迷上了,这一痴迷,就是几十年的光阴,这一痴迷,当代中国绘画艺术的天空就多了一颗闪烁的星星.二是她的父亲.为了培养她,还是在入学启蒙前,父亲便开始教她练毛笔字、打算盘了.没有钱买笔,父亲就用打绳用的麻线给她做了一支“毛笔”.
刘振江(易石),1952年生,山东滨州人,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专业.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榜书艺术研究会会员.刘振江先生曾先后获得1992年《全军书法篆刻大赛》二等奖,1999年《北京第三届文化艺术节》书法二等奖,2002年《中国西部风情书画展》优秀奖,2003年《携手共建和谐北京》书法三等奖,2003年《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40年全国书画大赛》铜奖,2004年曼谷《当代国际水墨名家墨迹作品展》银奖,2005年《首届中国书画家走进黄河口邀请展》优秀奖,2006年被批准为中国艺术品投资交易市场上市艺术家,2008年获中国力量时代优秀艺术家称号.2011年获“最具市场升值潜力十大书法家”称号,2011年《首届“毛公杯”东方红诗书画邀请展暨庆祝建党90周年书画展》一等奖,2013年被聘为中全联书画院一级美术师.
说来令人难以置信,一个人竟然对诗、书、画、印、长笛、洞箫、古琴、禅拳样样精通,先后赢得现当代文坛、书界贤达罗福颐、金禹民、沈从文、叶圣陶、张伯驹、夏承焘、徐邦达、康殷、张佛千等大家的赋诗、题词、撰文之赞誉,就连素以审美高、严著称的著名书画家范曾,也曾五次为其专著作序,称赞不已.单就其书画篆刻艺术,作品已在日本、美国、中国台湾及大陆等地举办了16次大展,有诸多作品为多国首脑、政要及著名博物馆、
五年前,我曾撰文说:林散之是座高峰,二百年内无人能超越.近年来很多妄为的书法家自诩已经"超林",这实为笑耳.目下的书坛真正能坐下来悄悄做点学问者甚微,举旗呐喊者倒是不少.有些人不择手段地择取书协主席、画院院长等职,这一现象南北书坛皆有.这些人的字,非霸气即悍气,或怪气或俗气,
有着纯朴、豪放性格的冰川先生让人很容易亲近,初次见面便倍觉亲切.室内墒上的梅花、墨竹等一系列国画作品陈列,加之浑厚的墨香,屋内氤氲的艺术气息扑面而来.闲谈之中,仔细欣赏冰川先生的书画作品,清新自然,独具一格.冰川先生一向以"高我者为师,同我者为友,大自然为道,心灵为门"的人生艺术追求为创意理念,亲近自然,深入生活,力求创出独特个性的艺术风格.冰川先生的大写意墨竹、草书用笔用墨淋漓尽致,挥洒自如,具有"笔落有飓风雨之气势,画成有惊天下之绝笔"的豪情,深受同行及收藏家的好评.
溥心畲生前常云: "与其称我为画家,不若称我为书法家;与其称我为书法家,不若称我为诗人;与其称我为诗人,不若称我为学者."然溥心畲能鸣于世者,乃画也.然则画家不如书家,书家不如诗人,诗人不如学者(画家有技巧,学者有学问),乃大书画家之共同心理也(小书画家反之).
酷爱书法、绘画艺术浑雄高亢的河北文化造就了苏新平的情趣、爱好和独特品格.古老的民族文化和纯朴的燕赵风土人情与民间艺术感染、熏陶、镌刻了他,使他自幼酷爱书法、绘画艺术.
档案:1953年:出生于北京;1959年:随父亲李祖孝先生(中国考古学者、书画家)学习书法诗文:1966年:拜师于著名书法篆刻大家康殷先生,开始中国传统师徒授业,临摹古玺秦汉印、碑版石刻、历代法帖;
浑雄高亢的河北文化造就了苏新平的情趣、爱好和独特品格.古老的民族文化和纯朴的燕赵风土人情与民间艺术感染、熏陶、镌刻了他,使他自幼酷爱书法、绘画艺术.
画家简介:
李小成,字越吉。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文化中心美术创作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书法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侨联艺术家联合会副会长。
李以英,字元启,号五味斋主。男,汉族,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人。1967年生。毕业于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国画受教于郭志光、杨耀、韩庆生诸先生,并得张一民导师亲教。现任教于山东省特殊教育学院。国画研习齐白石、吴昌硕、张大千风格,而形成了出神入画意境。重观化写生,足迹走遍祖国山河大川,并重读书养气。绘画讲重笔墨功力、趣味及内涵。山水画造景雄阔静谧、闲逸空灵,藉观照山川万物,抒人性之远寄超适。画风于豪放厚重中复述洒脱率真之意。作品追求隽永耐品的美学蕴涵。作品多次在《艺术博览》上刊登,并在《济南日报》专刊介绍。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第三届中国廉政文化书画展》,并获优秀奖。荣获“富达杯”中国大书法首届书画大奖赛优秀奖。参加由中央党校、人民日报社主办的《百年耀邦》书画展并入书出版。并参加中国国画院书画家学术精品展。
刘仁山,号仙洞山人。1958 年出生于广东丰顺。现任中国书画名家协会、中国艺术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研究院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现代文艺出版社、中国网教中心顾问; 香港文联书法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深圳市书协会员;深圳市书画家协会常务理事;加拿大中华文化研究院特邀书法家;世界华人美术家协会终生荣誉主席等职。
史乙成,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诗歌协会会员、青年书画家。在书法艺术道路上,曾受著名书法家的指教、点化,加之自身不懈的努力,成为当代书坛上具传统书法功底的实力派书法家。
初夏五月红似火,热情洋溢满鹰城。2015年5月24日,中国?民权冷谷红葡萄酒主题首届平顶山巡回书画展在平顶山市湛河大酒店隆重举行。平顶山市民权同乡会的130多位乡亲,河南省酒业协会及平顶山市酒业协会的领导,以及平顶山市30多位商家代表,民权县政府领导及部分书画家等,共计210多人参加了书画展会。
张诗德,山东人,多年以来致力于儒家文化事业和中国孔府书画院的书画公益事业,是美术教育家、国家一级书画师,中国孔府书画院院长法人代表张子良先生的入室弟子。
现任中国国际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国际艺术家协会高级书画师、中国国际艺术家协会终身艺术顾问。是中国书画家管理协会理事、山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杰出书画创新人物、感动中国中华杰出功勋书画家;《东方红中国书画名家作品典藏》编委、《八一之歌中国中老年书画名家红色艺术史籍》副主编、中国红色书画家、世界华人书画家优秀作品大联展“杰出华人书画家”、第九届国际书画名家;、北京华夏夕阳红书画艺术院签约书画家、北京九州国际书画艺术院签约画家。
侯海奎,男,河南省新密市人,中共党员,硕士学位。知名儒商,中国经济研究院院士、中国书画院院士,国家一级书法师、著名诗人。现任中国新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院长、中国书画家杂志社名誉社长、中国艺术书画家协会副会长、中国画院副院长、中国画院书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社会福利教育基金会玉观音慈善基金副理事长、中国网教中心艺术部客座教授、河南省书画专业研究会副会长、河南豫商文化协会副会长、河南炎黄书画院副院长、郑州聚贤书画院秘书长、新密市书法协会名誉主席、新密市诗词学会主席。
陈友,笔名紫禁遇人,1953年出生于江苏沭阳,法学硕士、作家.现为中国高级警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家研究会常务理事.他的书法作品被收入当代中国书画艺术家集邮作品中.
“坦白胸襟品最高,神寒骨重墨萧寥.朱文印小人千古,二十年前旧板桥.”这是著名书画家启功《论书绝句》中评价清代著名书画家郑板桥的诗句.郑板桥,原名郑燮,字克柔,号“板桥居士”,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生于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历经清代三朝,逝于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享年72岁.曾为官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深受当地人民爱戴.后罢官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是“扬州八怪”的重要代表人物.在“诗书画”三方面都深有造诣.
在北京书画界,有一位仙风道骨且鹤发童颜的人物,他就是因银髯飘拂,而被誉为"美髯公"的著名书画家傅耕野先生.傅先生名功赞,字耕野,号"京华髯翁",别号"长白布衣",祖籍吉林,满族正白旗人,父亲傅谦豫曾任清朝户部郎中,其后出任过驻法国的参赞和西班牙公使.值得一提的是傅廉豫先生极佳的文笔和在文史方面的造诣,都深深地影响着他的后人.
在绘本的故事里,人类至真至善的关爱总是发生在隔代的爷爷与孙子之间,外公的形象显得很模糊,英国著名童书画家约翰·伯宁罕颇为不平,他用画笔将儿童的视点聚焦到了外公身上,刻画出一段“老顽童”外公与“假小子”外孙女的故事,书名就叫《外公》。
北京阜成门内,坐落着一座建筑于上世纪70年代的白色五层小楼,既古朴典雅,又不失现代风格.一层门面上,赫然悬挂着一幅黑底金字的牌匾,上书"白塔寺药店"五个大字.这是老舍先生的夫人,著名书画家胡絮清女士1980年3月亲笔题写的."兄弟阅墙"各开张白塔寺药店是一家具有140年历史的老字号药店,始建于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因位邻阜成门内的妙应寺白塔而得其名.它的前身为旧北京的"琪卉堂"和"大和堂".关于二者的由来,还得从"千芝堂"说起.
福建汀州府的伊秉绶(1754-1815)是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进士,著名的书画家.他在广东惠州、江苏扬州任知府时,为官清廉,政绩优良.扬州百姓为他塑像奉祀于“三贤祠”.其隶书自出机杼,雅拙朴茂,奔放不羁,有汉简风韵和清人意趣.据说乾隆建成“承恩殿”,下诏群臣书写匾额.乾隆最终选中了伊秉绶书写的隶书.
自古以来,书画家多长寿.书画家为何能健康长寿?书画过程,实际上就是气功锻炼的过程.
书法绘画艺术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瑰宝.书画家们也是众寿星中的"团体冠军".书画家长寿,可以从历代书画家的寿命记载中得到证明:唐代欧阳询、虞世南、柳公权都活到80多岁,颜真卿被杀害时已76岁;明代的文征明90岁,文嘉、董其昌都高寿80岁以上;清代的"四王"平均84岁.
九旬高龄的启功先生慈祥和蔼,精神矍铄,满头银发.他在"北师大"的住所,会客室兼书房,又窄又小,没有时下的豪华装饰,是出人意料的俭朴.许多人都以为先生是著名的学者、书画家,又是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的主任委员、中央文史馆的馆长、全国政协常委,家藏定然会有许多珍贵的古玩之类的,其实不然,有是有些,但先生前几年全部捐赠给了辽宁省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