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位于我国西南云贵高原上,那是一个山川秀丽,气候宜人的地方.而辣香,是贵州小吃的标志之一,是贵州饮食鲜明的地方特色.享有盛名的肠旺面,以色、香、味"三绝"而著称,是辣香系小吃的代表.肠旺面又称肠益面, "肠"就是猪大肠, "旺"也叫血旺,就是猪血,再加上面条和应季的蔬菜,便是肠旺面.肠旺面血嫩、臊脆、辣香、汤鲜,而且具有油而不腻、脆而不生的风味和口感. "肠旺"也是"常旺"的谐音,被人们寓意为吉祥顺利.
田海蓉在上海赶拍连续剧<反串>,非常疲惫,等她赶到<浪漫女孩>剧组,已连续赶了10多天夜戏,身体严重透支.赶到贵州次日,剧组将她带到了险峻的"一线天".按剧情需要,她在一个长镜头里要从陡峭山坡上一口气奔上来,云贵高原的山区海拔很高,这个镜头连续拍了三条后,她就因大脑缺氧处于昏迷状态,大家在惊慌中马上把她送到医院吸氧.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全省辖9个市(州、地)、88个县(市、区),国土面积17.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 798万,有49个民族,18个世居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37.9%.“十一五”期间,全省着力创新体制机制,采取强有力措施,紧紧依靠科技进步提升整体服务水平,步入标准化建设、人性化服务、精细化管理新阶段,推动了人口计生事业跨越发展.
一、贵州民族药的发展优势1.贵州民族药资源丰富贵州地处云贵高原,其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湿润、温暖的气候,对中药材的生长极为有利,享有"黔地无闲草,夜郎多灵药"和"川广云贵,地道药材"之美誉.全省中药品种有4294种,居全国第4位,在全国重点普查的365个重要中药品种中,贵州有326种,占总量的89.8%,贵州民族药有1500余种,常用的约500余种.随着贵州民族药业的发展,民族药材的种植开始引起人们的重视,人工驯化民族药材最近几年已取得突破性进展,这些为贵州民族药业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物质保障.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历史上就与"落后、贫穷"联系在一起.今天,当医疗体制改革的东风席卷全国时,这块土地上的卫生工作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带着这一疑问,记者走进了贵州省卫生厅党组书记、厅长何崇远的办公室.
目的 分析2005-2012年我国云贵高原(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云南省)临床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分离株分子分型和群体结构.方法 收集2005-2012年我国三个伤寒副伤寒高发省份分离自临床的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分离株145株.采用两种酶切(XbaI和SpeI)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 phoresis,PFGE)分型分析.分析描述我国云贵高原近8年来的甲型副伤寒沙门菌优势克隆群及克隆群变迁.结果 145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采用XbaI酶切可以得到38个PFGE型;采用SpeI酶切可以得到42个PFGE型;利用两种酶切结果联合分析,可以得到71个型别,其中2个型别所含菌数均超过10株.结论 有些型别仅分布于某个省份某一年份,有些型别却可以在某一省份长期存在并逐年传播,成为优势型别.不同省份间优势型别有所不同,呈现一定的地域差异.
高原在地理学上的定义是指海拔高度一般在1000米以上,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比较完整的大面积隆起地区.它是在长期连续的大面积的地壳抬升运动中形成的.高原最本质的特征是地势相对高差低而海拔相当高.我国的主要高原有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等.山地在地质学上的定义是指海拔在500米以上的高地,地形起伏很大,坡度陡峻,沟谷幽深,一般多呈脉状分布.
前言云贵高原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省境内,海拔1000 ~ 2000m,是中国的第四大高原.在云南省境内,以哀牢山为界,大体上可分为东、西两个部分,哀牢山之西为著名的横断山脉地区,哀牢山之东即为云南高原.云南高原的地形地势特点为:自北向南和自西向东逐渐降低,高原中央的海拔高度一般在2000m左右.云南高原的地理纬度偏南,具有低纬度亚热带气候特色,但由于海拔高度较高,云南又不完全属于亚热带气候.
1 何首乌何首乌又叫首乌,以块根入药,为常用中药材,生用具有解毒、消肿、润肠通便的功能;熟制后则具有补肝、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的功能.广西是何首乌的主要产区之一,分布于云贵高原余脉的桂西山区田林、西林、凌云、乐业、百色等县市.贵州、云南两省产的何首乌每年也有一定数量进入到广西市场,因此广西市场何首乌的年销量为25万kg左右.自1998年以来,何首乌一直是广西市场的畅销货,价格也不断在上扬,1997年产地市场销价5.5~6元,1998年升至6~6.5元,1999、2000年的两年里上升至7~8.5元,进入2001年,走势加快,价格续升至9~10元,升幅为25%~29.6%.缘何广西市场上的何首乌连续多年销势保持畅态,而价格不断上扬呢?据笔者调查所掌握的有关资料和信息,经综合的分析是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促成的.
抱茎獐牙菜Swertia franchetiana H.Smith为龙胆科獐牙菜属植物,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1].獐牙菜苦苷是其主要有效成分,有解痉、镇痛作用,还用于脱毛症和皮肤美容,为常用藏药[2].有报道獐牙菜属植物中獐牙菜苦苷含量的HPLC测定方法[3].本试验采用HPLC对不同海拔地区、不同生长期、野生与栽培的抱茎獐芽菜中獐牙菜苦苷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和比较.
云南省位于云贵高原,"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地理位置形成了疟疾传播媒介的多样化,嗜人按蚊是滇东北地区的主要传疟媒介,而云南大部分地区的主要传疟媒介是微小按蚊,嗜人按蚊的生态习性与其完全不同,在防治上存在很大的差异.为了进一步地了解嗜人按蚊的分布范围及其特征,为云南省开展疟疾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家卫生部组织的我国"嗜人按蚊分布区疟疾防治对策研究"协作组的研究计划,结合云南省的疟疾流行现状,作者等于1998~2001年开展了此项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湖北省位于长江中、上游,地处我国地形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西部、西南及西北属云贵高原一部分或秦岭山脉的延伸,属第二级阶梯边缘,中部江汉平原、东北、东南低山丘陵是第三级阶梯的一部分.全省地形复杂,水系繁多,大小河流纵横交错,湖泊水库星罗棋布,月平均气温在16C以上的月份有5~7个月,全年降雨量在800~1 600 mm,属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适宜蚊媒孳生和疟疾传播.1疟疾流行与防治概况
百色系多民族聚居市,地处广西边陲,为黔、滇、桂三省(区)交通枢纽,南昆线的开 通,使百色的交通更加便利,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显得更为重要。因而加强百色铁路地区鼠形 动物及其体外寄生蚤监测,为控制鼠源性疾病的传播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重要意义,于1998年 10月至1999年12月结合鼠疫监测工作进行了调查。1 自然概况 百色地处云贵高原边缘,西北、西南地势高,东 南低,自西北向东南倾斜。百色铁路地区位于百色市东南部。该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 均温度22.2℃,夏长冬短,春秋相似,年降雨量1 000~2 000mm。2 调查方法 选取铁路地区的食堂、医院、沿街门 面、车站等单位作为调查点,分别于1998年10月、1999年5月和12月用鼠笼(240mm×100mm ×110mm)捕捉鼠形动物,室内每间1笼,室外每5m 1笼,以新鲜油条为诱饵,晚放晨收。将 捕获动物单笼放入布袋内带回实验室,用乙醚麻醉至濒死状态,检取体表寄生蚤,分类计数 ,鉴定统计。3 结果3.1 鼠形动物种类组成及分布 共布鼠笼1 556笼次,捕鼠形动物252只,分属2目2科4 属6种,其中啮齿目鼠科5种,食虫目NFDA6NFDA5科1种。由附表可见,本地区优势 种为褐家鼠和黄胸鼠,分别占捕获数的40.48%(102/252)和27.78%(78/252);小家鼠 数量最低,仅占3.17%(8/252);板齿鼠均在靠近稻田的医院周围捕获,而其他5种鼠形动 物在各种生境均有捕获。3.2 染蚤情况 经检查252只
贵阳市地处云贵高原,气候温暖、潮湿,城区内旧房占1/2以上,基础设施条件差,商业、饮食、娱乐中心多集中于市区且发展迅速,下水道、管网纵横,为鼠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也给灭鼠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为控制鼠害,巩固灭鼠达标成果,1996~1997年对大面积灭鼠时使用溴敌隆的技术、方法[1]进行了研究.
城市灭鼠达标难,巩固达标成果更难.面对这样一个新课题,我们作了多年探索,并总结出一套综合防制措施,有效地巩固了灭鼠成果.1 基本情况贵阳市位于贵州省中部,辖1市3县6区,总面积2 408 km2,城区占地面积158 km2.地处云贵高原,位于东经106°42′,北纬26°55′,海拔1 000~1 200 m,年平均温度15℃,年降雨量1 075.8 mm,年日照总时数947 h.市区内旧房、平房占1/3以上,商业、娱乐、饮食、服务行业90%以上集中于市区,地下管网纵横,温暖潮湿的自然条件使鼠类全年均可繁殖.复杂的环境、丰富的食源为鼠类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因而长期以来,鼠害极为严重.1987年以前,鼠密度达23%,从而导致鼠传疾病如钩端螺旋体病等发病率较高,由鼠造成的严重经济损失的事故也时有发生.为控制鼠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1987年贵阳市开展灭鼠达标活动,市政府亲自挂帅各部门通力合作,群众积极参与,技术部门严密部署,使鼠密度由灭鼠前的23.38%,降至灭后的0.43%,灭鼠率达98.16%.1990年顺利通过了全国爱卫会专家组的考核验收,获得了"全国灭鼠达标先进城市"称号.为了巩固灭鼠成果,控制鼠害,11年来在市领导的支持下,经过不懈的努力,不断总结经验教训,逐步健全和完善了灭鼠工作的各项组织管理和技术措施.从治本着手,严密组织,技术部门调查研究认真指导,不断地学习和领会全国爱卫会有关文件标准、要求,提高技术水平,从而使我市灭鼠工作科学、正常、有序地进行,鼠害得到控制.1998年5月,经全国爱卫会专家组的复查鼠密度为0,鼠迹率6.28%,重点单位防鼠设施合格率为95.5%,再次荣获"全国灭鼠达标先进城市"称号.
前不久,赴黔参加一学术会议,此行不仅使我感受了黔人的热情好客,领略了云贵高原的风光名胜,也品尝了那里的名吃,大饱了口福,而其中的"一品大包"、"破酥包子"至今令我难以忘怀.
在云贵高原的群山峡谷中,有一个百户人家的村寨,从20世纪50年代起发现一种怪病.不少人感觉头疼,失眠,多梦,易激动,无力,牙齿松动,牙龈出血,手抖,运动欠佳,上肢粗大,震颤.开始人们以为是一种流行病,流行过后可解.但此病一直未解,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医师诊断后也束手无策,神秘的灾难一直困扰着他们.
地处我国云贵高原南缘的桂西北山区里,有一个默默无闻的长寿之乡.它就是前不久在日本东京举行的日本国国际自然医学会第十三次年会上和红十字确认的"世界第五个长寿之乡"--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
我国是世界上四十二个缺硒国家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疾病与环境因素图集>揭示,从东三省至云贵高原我国国土面积72%地区存在一条低硒地带,其中30%的地区严重缺硒.目前我国人群食物含硒量中尚达不到每天每人40微克以上的补硒要求,而若长期低于每日50微克,就容易引起包括癌症在内的多种疾病.
目的:观察云贵高原地区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 ACOS )患者42例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4年7月-2016年4月该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经肺功能检测确诊的ACOS患者42例(即ACOS组)和43例单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即单纯慢阻肺组)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FEV1/FVC比例、FEV1/预计值比例、人均住院费用及人均住院天数。结果2组患者人均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OS组FEV1/FVC、FEV1/预计值均低于单纯慢阻肺组,人均住院费用高于单纯慢阻肺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云贵高原地区ACOS患者较单纯慢阻肺患者呼吸道气流受限更重,临床治疗费用更高,ACOS成为制约云贵高原地区居民健康水平及经济水平的一种重要疾病。
云南省临沧市镇康县位于云贵高原西南边缘,与缅甸掸帮接壤,无天然屏障.全县国境线总长96.358公里.辖区内有1个省级口岸,5个边民互市点,37个主要进出通道.边民风俗习惯及生产生活方式大体相同,有相同语言文字.改革开放以来,边境贸易日趋繁荣,人员物资流动日益增多,边民往来更加频繁,出现互婚、互市等现象,在经济繁荣的同时,也带来许多公共卫生问题.
织金县位于贵州省中部偏西,地处云贵高原乌蒙山系东侧,为全国特贫困县之一,经济文化十分落后.1994年~1998年织金县发生11起霍乱疫情,波及11个乡的12个村寨,发病52例,死亡3例.
西秀区位于云贵高原,外环境缺碘,属于碘缺乏病(IDD)的中度流行区.为准确地掌握全区IDD的消长动态,为今后持续消除IDD工作提供依据,根据全国IDD监测方案要求,对该区进行了连续4年IDD病情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土豆,学名马铃薯,是茄科茄属一年生植物,原产于拉丁美洲山区,于17世纪20年代传人我国.先在西北黄土高原、西南云贵高原和东南沿海栽培,现已发展到北起黑龙江畔,南至南海诸岛,东抵沿海之滨,西至青藏高原,都有栽培.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位于云贵高原贵州南部,是少数民族聚居地,为了解当地蠕形螨的感染流行情况,探索防治对策,作者于1994年3月至1999年7月对该地区蠕形螨在人群中的感染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采用螨克欣作治疗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贵州省地处我国西南部,云贵高原东部,地层以沉积岩为主,是一个典型的亚热带岩溶化高原,地势自东向西逐渐升高,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年降雨量在1 000mm以上,地下水和矿产资源十分丰富[1] .
1基本情况吉首市位于湖南省西部,是湘西自治州州府.地处东经109.30°~110.04°,北纬28.68°~28.29°.年平均气温16~17℃,年平均降雨量1 400~1 800mm,相对湿度80%,属亚热带气候.全市辖14个乡镇、4个办事处、192个行政村、20个居委会.总人口265 042人,居住有土家族、苗族、汉族等民族.文化经济落后,卫生防病意识淡薄.系云贵高原的尾脉,地理位置、气候、生活习俗适宜麻风病的流行.
第一站:中国巴马长寿秘诀:环境宜人,空气清新,饮食合理,性格开朗.巴马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盆地和云贵高原的斜坡地带,这里有多位老寿星达到了110岁以上,而且长寿老人还在不断增加.这里空气清新怡人,每立方米负氧离子含量高达2 000~5 000个,被称为"天然氧吧".负氧离子有"空气维生素"之称,除了能清新空气,还能净化血液,改善呼吸机能,促进新陈代谢,消除疲劳,稳定血压,调节内分泌,清除电荷对人体的不良刺激.
广西百色隆林县地处云贵高原东南部,少数民族占总人口79.41%.总面积3 543 km2,辖16个乡(镇),179个行政村,2 619个自然村屯,目前全县总人口39万多.隆林历史上是多种疟疾流行的高发区,1987年通过了考核验收,达到了卫生部颁布的基本消灭疟疾的标准[1],1995年以来疟疾在人群中的发病率持续控制在1/万以下,这与全国的疟疾年发病率一致[2],从2001年至今全县在当地居民中仅发现1例疟疾病例[3].该县山多地少,农业基础薄弱,改革开放后,大量民工外出务工,流动人口日益加大,而人群的流动和聚集是引起疟疾扩散(输入或输出)和暴发流行的重要成因.为防止输入性疟疾的扩散,巩固灭疟成果提供参考,现将该县近16年的流动人口疟疾发病特点分析如下.
不花钱运动见效快又好袁隆平一生都俭朴节约,就连体育锻炼,都是"怎么不花钱怎么来".尽管每天行程安排得很紧,可袁隆平每天早晨7点半起床做广播体操雷打不动.游泳是袁隆平最喜欢的体育项目,每年湖南省农业科学院举行游泳比世界长寿之乡--巴马人的长寿秘诀巴马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西北部.距广西首府南宁约320公里,隶属于河池市.全县有25万人口,1971平方公里土地,属云贵高原东端边缘地带,全县平均海拔700米~10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