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了解云南省德宏州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中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病毒(HBV)合并感染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德宏州HIV感染者进行横断面调查,进行乙肝五项指标检测.结果 在进行乙肝五项指标检测的5732例HIV感染者中,共有486例(8.5%)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2737例(47.7%)乙肝表面抗体(HBsAb)阳性,102例(1.8%)乙肝e抗原(HBeAg)阳性,522例(9.1%)乙肝e抗体(HBeAb)阳性,3727例(65.0%)乙肝核心抗体(HBcAb)阳性,90例(1.6%)感染者为乙肝“大三阳”(HBsAg、HBeAg和HBcAb三项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18~29岁年龄组“大三阳”阳性率高于50岁以上年龄组(OR=3.04,95% CI:1.30~7.15);男性“大三阳”阳性率高于女性(OR=1.77,95% CI:1.06~2.95).结论 德宏州HIV感染者中存在一定比例的HBV合并感染者;不同特征HIV感染者,HBV合并感染率不同.
总结我院2001-2010年支气管囊肿35例,其中纵隔支气管囊肿19例,占54%.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9例中,男性13例,女性6例.年龄16~61岁,平均42.5岁.5例无症状,体检时发现;14例有症状,表现为胸痛2例、背痛1例、咳嗽5例、咯痰2例、气促4例、胸闷3例、间断呃逆1例、咽部异物感1例、吞咽不畅2例.病史2 d至6个月.上纵隔5例,前纵隔2例,中纵隔2例,后纵隔10例.右侧纵隔10例,左侧纵隔9例.气管旁型6例,隆突下型3例,肺门型4例,食管旁型1例,其他型5例,其中2例位于食管肌层.合并感染5例.
鼻前庭囊肿(nasal vestibular cyst)是指位于鼻前庭底部皮肤下,上颌骨牙槽突浅面软组织内的一种囊性肿块.其生长缓慢,早期无症状,随着囊肿增大可产生局部胀痛感,合并感染疼痛加重,囊肿生长迅速.可压迫上颌骨形成骨质缺损[1],临床治疗不同时期治疗方法不同.本研究结合相关文献对囊肿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并对微创手术理念下手术方法应用作了系统论证,现报告如下.
溃疡性结肠炎(UC)也称慢性非特异性UC ,是一种直肠和结肠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目前发病原因不明、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有久治不愈的特点。近年来,由于人们饮食习惯及生存环境的变化,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腹痛及黏液脓血便。目前临床上对UC没有特异性的治疗手段,而复发率高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难治性疾病之一,同时又是一种有大肠癌发展倾向的疾病(7~10年病史的患者称为高危人群)。笔者旨在探索一种较有效、便捷的治疗方法。基于本病自身免疫为主,合并感染等多发病因及黏膜炎症、溃疡出血等病理改变,本研究采用了中药康复新液保留灌肠联合西药疗法,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本文将1,6-二磷酸果糖(FDP)应用在预防合并感染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慢性呼吸衰竭中并发房性心律失常中的效果,报告如下.
目的:探讨头孢呋辛钠与清开灵联合使用治疗肺气肿并感染的老年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我院收治的肺气肿合并感染的老年患者1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头孢呋辛钠,观察组加用清开灵注射液,两组均以7d为一个疗效,比较两组患者的恢复、病情缓解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对照组经治疗后显效21例(28.4%),有效39例(52.7%),无效14例(18.9%),总有效率81.1%;观察组经治疗后显效28例(37.8%),有效41例(55.4%),无效5例(6.7%),总有效率93.4%.观察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较高,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发生1例皮疹,观察组发生3例不良反应,1例喉头水肿,1例药物性皮炎,1例为胃肠道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结论:头孢呋辛钠联合清开灵能够增强治疗效果,提高有效率,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较轻微,值得推广应用.
1 一般资料96例患者均为我院门诊和住院患者,符合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西医及中医诊断标准[2].其中:男63例,女33例,年龄16~70岁,平均52.3岁,原发病分别为慢性肾炎、糖尿病肾病、痛风性肾病、肾小动脉硬化、多囊肾、慢性肾盂肾炎及肾结石、系统性红斑狼疮.具备以下条件:(1)近期无肠道内及肛门周围出血;(2)无严重心力衰竭及其他合并感染;
目的:探讨慢性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时的最佳的治疗方法.方法:将2009年5月-2012年5月份140例慢性支气扩张合并急性感染时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病人的基础治疗方法相同,不同点是治疗组病人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加用盐酸溴已新片剂,每日3次,每次24mg口服,氯雷他定片剂每日2次,每次5mg口服,进行疗效对比.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显效率分为94.4%和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组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
肺结核患者通常营养情况差、细胞免疫功能降低、肺组织及支气管结构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呼吸系统防御功能降低,易受到各种致病因子的侵袭.不少结核病合并感染时,往往长时间应用广谱或多种抗生素,造成下呼吸道正常菌群紊乱,使得条件致病菌过旺生长,容易诱发真菌感染[1].
患者男性,25岁,军人.9个月前有阵发性咳嗽,咳少许黄色脓痰,伴盗汗,午后低热.求诊于驻军医院,拍胸片见左下肺片状阴影,拟诊"肺炎",抗炎治疗25天病情无缓解(药物不详),疑为"肺结核"转另一医院结核科,给予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治疗2个月,症状稍缓解,但多次痰集菌未找到抗酸杆菌,胸片复查左肺阴影无改变而疑为"肺隔离症",又转诊至中心医院及总医院,均以肺隔离症合并感染行抗炎及对症处理,效果差.
三、肺结核患者肺功能的特点肺结核患者肺功能的特点复杂多变,取决于病变的类型、范围及合并症等.1.肺通气功能:(1)浸润型肺结核:严碧涯等[5]对1221例浸润型肺结核患者的肺通气功能进行测定,发现:病变小于两个肺野的患者的VC%、MVV%和FEV1.0%在正常范围;病变在3~4肺野的患者的VC%、MVV%降低,FEV1.0%仍在正常范围;病变在4~6肺野的患者FEV1.0%降低,VC%、MVV%进一步降低.提示:①肺通气功能的改变与病变范围有关,小范围的病变,由于正常肺组织的代偿,使其肺功能可维持在正常范围.但当病变范围扩大超过健肺的代偿能力,就会显示出肺功能的异常.②浸润型肺结核患者肺功能早期改变为限制型通气功能障碍,系因其以浸润渗出为主的病变限制了病变肺泡的扩张能力.③随着病变范围的扩大,正常肺组织代偿性过度充气,甚至形成代偿性肺气肿,或患者反复合并感染,导致其支气管狭窄或阻塞,均可使患者出现混合型通气功能障碍.
[目的] 了解深圳口岸出入境人员中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HBV)和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HCV)感染及合并感染情况,为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用2种试剂检测出入境人员血清中的HBsAg和抗-HCV,2次检验结果均为阳性判定为肝炎病毒感染.[结果] 在32448名受检人员中,HBsAg和抗-HCV的阳性率分别为5.93%和0.21%.HBsAg阳性者中的男女性别比约为20:1;30~49岁年龄段阳性者占阳性者总数的70.67%;境外人员中的阳性者以商务人员(48.37%)为主.在抗-HCV阳性者中,男性64例,女性3例;年龄分布在21~59岁之间;境外人员中的阳性者以商务人员(32.26%)和交通员工(22.58%)为主.HBsAg阳性者中检测出9例抗-HCV同时阳性者,HBsAg阳性组与阴性组的抗-HCV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03,P<0.05).[结论] 应加强对深圳口岸出入境人员的HBsAg和抗-HCV感染的监测,并提供相应的卫生保健知识,采取积极措施防止HBV、HCV的合并感染及传播,保护人们身体健康.
资料:某女,34岁,因会阴切口胀痛6年余,进行性加重2年来本站求治.2000年患者在当地医院经会阴侧切术分娩一足月女婴,术后会阴切口无感染、红肿及脂肪液化,切口愈合良好,性生活无不适.约2年后感会阴切口处隐隐疼痛如针刺样,无规律,可耐受,未予处理,而后症状逐渐加重,坠胀感明显,经期前后明显,而后逐渐缓解.自行以高锰酸钾或洁尔阴、肤阴洁等洗液坐浴,口服抗生素,症状缓解不甚明显.
沙眼衣原体是一类在细胞内寄生的微生物,引起的泌尿生殖道感染已成为常见的性传播疾病.它可引起男性尿道炎、附睾炎,女性宫颈炎、盆腔炎、宫内感染等多种疾病,尤其是在与淋球菌等合并感染时可加重疾病的发展并引起其它并发症.孕妇生殖道感染沙眼衣原体可导致新生儿眼炎和肺炎,在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中进行淋球菌及沙眼衣原体检查,对预防新生儿疾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沙眼衣原体感染者中,有50%的男性和70%~80%的女性常表现为无临床症状,所以其实验室检查具有重要作用[1].沙眼衣原体实验室检查方法主要分3大类:①细胞培养法,检测过程类似病毒分离培养;②分子生物学方法,如PCR测DNA;③抗原检测方法,如免疫层析法测抗原.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检测对重型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5年8月收活的82例重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具有合并感染症状分为两组,其中合并感染的患者共41例,作为研究组;另外41例患者无合并感染症状,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的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及白细饱含量;同时在患者入院后的第1天、7天和14天检测降钙素原的含量.结果:研究组患者的降钙素原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随着住院时间的增加,研究组患者的降钙素原含量增加(P<0.05).结论:降钙素原的检测能够作为判断重型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的指标,有助于临床预防工作的开展.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之一.是由于体内胰岛素严重不足所致当患者胰岛素严重缺乏时,糖代谢紊乱急剧加重,这时机体不能利用葡萄糖,只好动用脂肪功能而脂肪燃烧不完全,因而出现继发性脂肪代谢紊乱.多发生年轻患者,其有糖尿病合并感染、创伤、手术、胰岛素治疗中断或突然减量、暴饮暴食等.初发时可无明显症状或表现乏力,头痛,头晕,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口渴,有的呼气有烂苹果气味.如不及时治疗可引起昏迷、休克、甚至死亡.立即应用胰岛素和给予静脉补液是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主要措施,良好的护理观察是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一个重要环节.
外科作为感染和术后并发症的诊断指标,也可以判断预后.一般情况下,患者行中、大手术后血清中CRP浓度在术后3-5小时开始上升,24~48小时达到高峰,而后渐渐下降,在第5~7天恢复正常.建议外科医生们对进行中、大手术的患者,在术前和术后3~7天各作常规检测1次,凡术后5~7天CRP仍持续高水平者,理应怀疑合并感染,并配合治疗作随访监测.
残余肾功能是指肾组织毁损后健存肾组织的滤过和内分泌功能.本文通过观察肾衰宁胶囊对维持性血透患者残余肾功能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资料与方法2009年5月~2012年3月收治维持性血透患者50例.纳入标准:维持性血透3个月以上、年龄18岁以上(包括18岁)且尿量> 400ml/日的尿毒症患者.排除标准:合并感染、出血、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老年痴呆及严重呕吐腹泻等.入选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观察男10例,女15例,年龄18~80岁,平均50.5岁;血透时间2~90个月,平均30.2个月;慢性肾小球肾炎8例,糖尿病肾病5例,高血压肾病3例,梗阻性肾病5例,多囊肾3例,其他1例.
资料与方法2005年5月~2009年5月收治老年患者2541例,其中65岁以上1000例,男880例,女120例;65~69岁(55.71%),70~74岁(29.53%),75岁以上(14.76%),年龄最大者91岁.老年病的特点:因老年人组织器官和内分泌功能衰退,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抗病力减弱,内外环境调节功能失衡,易产生各种疾病.且患病后多器官,多系统各种疾病并存,病情复杂,病程长,预后差,易合并感染,并发症和留有后遗症.
临床资料本组前列腺增生症患者130例,年龄57~83岁,平均71岁.主要临床表现:尿频、排尿困难,合并感染时则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现象.均行肛门指检及B超检查明确诊断,并经手术证实.入院时合并有慢性腺性膀胱炎及膀胱内残余尿者69例,尿潴留48例,氮质血症16例,老年习惯性便秘15例,高血压病29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3例,糖尿病12例,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7例,均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前列腺切除术,术后并发症5例,恢复良好,痊愈出院.
糖尿病患者因其自身疾病特征已成为尿路感染的高危人群.合并感染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常见危险因素之一,本文从糖尿病并发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对其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进行综述.
糖尿病足病变伤口为慢性伤口,其创面有以下特点:①创面多深在,合并感染多见;②动脉硬化多见,管壁增厚明显;③肉芽组织脆弱,生机低下;④瘢痕组织增生,时有骨化发生;⑤反复发作,迁延不愈.
导致全身性外科感染的原因是致病菌数量多、毒力强和(或)机体抗感染能力低下.它常继发于严重创伤后的感染和各种化脓性感染,如大面积烧伤创面感染、开放性骨折合并感染、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等.静脉导管感染:静脉留置导管、尤其是中心静脉置管,护理不慎或留置时间过长而污染,很易成为病原菌直接侵人血液的途径.如形成感染灶,可成为不断播散病菌或毒素的来源.肠源性感染:肠道是人体中最大的"储菌所"和"内毒素库".健康情况下,肠黏膜有严密的屏障功能.在严重创伤等危重的病人,肠黏膜屏障功能受损或衰竭时,肠内致病菌和内毒素可经肠道移位而导致肠源性感染.
目的 研究老年血液透析患者合并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制定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通过回顾性调查,对该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 共调查老年血液透析患者108例,合并感染41例(感染组),67例未发生感染(非感染组).感染组患者的年龄和透析时间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合并感染的部位居前2位的是呼吸道和血管通路感染,分别为41.17%和31.37%.结论 老年血液透析患者合并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是高龄和长期透析,针对此制定护理干预措施.
目的 了解静脉注射毒品人群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情况.方法 从四川、湖南、广西和新疆等地静脉注射毒品人群中采集血液样本2025份,应用酶联免疫试剂盒检测抗-HIV、抗-HCV抗体和HBsAg.结果 在静脉注射毒品人群中,抗-HIV、抗-HCV及HBsAg的阳性率分别为14.7%~30.4%、60.7%~85.5%和6.6%~22.4%,其HIV/HBV、HIV/HCV、HCV/HBV和HIV/HCV/HBV合并感染率分别为0%~0.4%、11.6%~27.2%、2.3%~14.3%和1.6%~4.8%.结论 静脉注射毒品人群中HIV、HBV和HCV的感染率均高于正常人群,其中HIV与HCV合并感染率最高.
目的 了解浙江省台州市2009-2012年新报告成年HIV感染者中合并感染HCV的情况,分析HIV/HCV合并感染者中血浆HCV病毒载量水平.方法 对2009-2012年浙江省台州市新报告的572例成年HIV感染者检测HCV抗体,并对HCV抗体阳性的标本进行HCVRNA定量检测.结果 共有42例HCV抗体检测阳性,HIV感染者中HCV合并感染率为7.3%(95%CI:5.2%~9.5%).46~ 86岁HIV感染者的HCV合并感染率显著低于18 ~ 45岁年龄组(OR=0.12,95%CI:0.02~0.58);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HIV感染者HCV合并感染率显著低于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者(OR=0.13,95%CI:0.02~ 0.78);经血传播HIV感染者HCV合并感染率显著高于异性传播HIV感染者(OR=49.46,95%CI:13.71~ 178.48);同性传播HIV感染者HCV合并感染率则低于异性传播HIV感染者(OR=0.11,95%CI:0.01~ 0.86).42例HIV/HCV合并感染者中33例(78.6%)血浆HCV病毒载量在检测限以上,HCV复制相对活跃,其中HBsAg阳性者血浆HCV RNA检出率(100%)显著高于HBsAg阴性者(75.7%)(P=0.002).9例(21.4%)血浆HCV病毒载量则低于检测下限(5.0×102 IU/ml),处于相对抑制状态.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未发现HIV/HCV合并感染者HCV相对抑制率与其社会人口学特征、HIV传播途径、CD4+T淋巴细胞计数等有关联.结论 浙江省台州市HIV感染者中HCV感染率较高,多数HIV/HCV合并感染者血浆HCV病毒载量也较高,其对病情进展影响有待持续观察.
目的 了解南京市男男性行为人群早期梅毒、HIV感染流行水平及变化趋势,为估计疫情进展,调整、制订控制策略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82013年自愿接受艾滋病、梅毒咨询检测的男男性行为者进行梅毒和HIV感染的血清学监测,对梅毒血清学试验阳性者进行性病诊疗转介,以明确其临床诊断和分期.分析被调查人群人口学特征及早期梅毒、HIV感染和合并HIV感染的早期梅毒流行状况及其变化趋势.结果 2008-2013年各年度分别监测1 004、1 218、1 236、748、1 019和1 420名男男性行为者.各年度早期梅毒的感染率分别为2.19%、2.71%、2.43%、1.74%、3.04%和2.32%,趋势检验P>0.05;HIV感染率分别为1.29%、2.63%、5.42%、8.82%、11.97%和10.42%,趋势检验P<0.01;合并HIV感染的早期梅毒感染率从2008年的0.20%上升至2013年的1.06%,趋势检验P<0.01;合并HIV感染的早期梅毒占早期梅毒的比例从2008年的9.09%上升至2013年的45.45%,趋势检验P<0.01.结论 南京市男男性行为人群早期梅毒的流行趋于平稳,HIV感染状况上升趋势明显,合并HIV感染的早期梅毒的流行呈上升趋势,其占早期梅毒的比例也呈逐年增长的态势.在男男性行为人群中需要采取持续有效的干预措施以应对梅毒及HIV感染的流行.
目的 了解HIV/HCV合并感染者中HCV主要亚型的流行分布特征,探讨HCV主要亚型分子传播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收集2016年新报告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德宏州)HIV/AIDS病例共1 112例,筛选出HIV/HCV合并感染且血浆量≥200μ1的318份样本,采用巢式PCR法扩增HCV的CE1和NS5B基因片段,采用ChromasPr0 1.5和BioEdit 7.0.9.0软件进行序列比对和基因型分析,采用Mega 7.0软件建立系统进化树和分子传播网络构建.结果 HIV/HCV合并感染且满足HCV基因亚型检测要求的样本有267份.HCV基因亚型呈多样化,主要有3b、6n、6u、1a、3a和其他亚型,构成比分别为32.6%(87/267)、18.4%(49/267)、15.7%(42/267)、13.1%(35/267)、11.2%(30/267)和9.0% (24/267).1a、3a、3b、6n和6u亚型分子传播簇的总成簇率为39.1%(95/243),1a的成簇率最高,为71.4%(25/3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除傣族和景颇族外的其他民族(与汉族相比,OR=0.17,95%CI:0.04~ 0.71)、已婚有配偶(与未婚相比,OR=0.42,95%CI:0.18~ 0.94),6n与3a亚型(与3b亚型相比,OR=0.34,95%CI:0.12~0.95;OR=0.22,95%CI:0.05~ 0.93)较难形成传播簇;6u和1a亚型(与3b亚型相比,OR=3.10,95%CI:1.21~7.94;OR=4.00,95%CI:1.32~12.11)较易形成传播簇.结论 德宏州HIV/HCV合并感染者的民族、婚姻状况、HCV基因亚型是HCV分子传播簇形成的关联因素.
目的 了解HIV感染者HBV合并感染现状,并探讨该人群合并HBV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CDC及宁明县CDC的艾滋病门诊作为研究现场,招募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为年龄≥18周岁并确诊为HIV感染者,面对面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吸毒史、性行为、乙型肝炎感染史等合并感染可能相关的因素.采集血样检测HBsAg.采用EpiData 3.0和SAS 9.4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运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HIV/HBV合并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HIV感染者合并感染HBV检出率为13.85%(113/816).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IV感染者合并感染HBV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25 ~45岁者比≥45岁者,OR=1.738,95%CI:1.031 ~ 2.931)、HBV感染家族史(有HBV感染家族史者比无HBV感染家族史者,0R=2.898,95%CI:1.678 ~ 5.005);无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史(无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史者比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史者,0R=1.744,95%CI:1.052~ 2.892).结论 HIV感染者合并感染HBV检出率较高.25 ~45岁、有HBV家族史者、无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史者的合并感染风险较高.建议针对HIV感染者加强HBV感染监测,控制合并感染.
目的 了解中国部分地区HIV-1和HCV合并感染人群中HCV基因亚型的流行、分布及其与HIV-1感染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 对186份获自河南、云南、新疆、吉林和辽宁省HIV-1/HCV合并感染人群标本(HCV病毒载量>1000 cop/ml),用反转录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扩增血浆HCV核心基因区并进行基因亚型分型,同时检测HIV-1和HCV载量以及CD4+T细胞计数.结果 (1)HCV不同基因亚型比例分别为1a(1.7%)、1b(39.9%)、2a(17.9%)、3a(10.4%)、3b(15.6%)、6a(1.2%)、6n(6.4%)和6型未鉴定亚型(7.5%).HCV 2a和1b主要流行于河南省既往有偿献血浆人员中;3a和3b亚型主要流行于新疆和云南静脉注射吸毒者(IDU)中;HCV6型主要流行于云南吸毒人员中.(2)1b亚型的HCVRNA水平显著高于非1b亚型,但在HIV-1载量和CD4+T细胞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a亚型的HIV-1 RNA和HCV RNA水平显著低于非2a亚型.结论 HIV-1/HCV合并感染人群中HCV基因亚型的流行和分布与流行地区和感染途径有关.新的HCV6型亚型病毒株已经在合并感染的IDU人群中流行.尚未发现HCV基因哑型与HIV感染疾病进展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