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关于用降压药这件事情上,很多老年病友都有自己的主张.医生告诉吃1片降压药,可自己总觉得用药过多有害处,于是便“看着血压计”吃药:血压不太高,就改吃半片;血压暂时正常,就干脆不吃了.或者抱有“降压药用一段时间就要换,否则就耐药”的想法.细细数来,误区不少,很多是病友中“口口相传”得来的“经验”.下面就结合两则在医院发生的故事来具体谈谈降压用药的误区.降压药,随便更换问题多
某日,我在老年病专家门诊值班.一位7旬左右的老人在亲人的搀扶下,一瘸一拐地走进了诊室.坐下后他说:"不知何故,走路时我常会突然感到小腿无力、酸胀,行走困难.大夫,我这是啥病?"我问:"这种现象有多长时间了?"老人答:"有四五年了,开始时不常发生,近一年来经常发生,几乎不敢一个人出门了."
人的一生,时刻都在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有的轻如鸿毛,有的重若泰山,有的愉人娱己,有的全意利他.如何平衡每个角色的分量,将其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不仅是人生追求的目标,更是生活教给我们的最重要的艺术课程.北大医院老年内科的刘梅林主任,便是成功把握人生的典范.同事眼中的刘梅林主任刘梅林主任系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老年病内科主任.1984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专业,后于1997赴香港葛量洪医院(Grantham Hospital)学习冠心病介入治疗技术,1999年赴瑞典乌普萨拉大学(Uppsala University)从事脂质代谢和抗氧化剂与心血管疾病临床及发病机制的研究,2002年12月获乌普萨拉大学医学博士学位.
南京虎踞关下,龙潭池畔,坐落着一座绿荫掩映的七层医院大楼."南京金陵老年病康复医院"几个镏金大字高悬其上.这座现代化的医院不仅设备先进、功能齐全,更开创了研究蚂蚁治疗类风湿病、乙肝、糖尿病之先河.
目的 临床观察保元丹对常见老年病的作用.方法 120例老年病患者在常规中西药治疗基础上分为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观察组加服保元丹2粒,3/d.观察两组初始期及服药1个月、2个月冠心病、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和虚弱症状各项指标.结果 服药2个月后,保元丹减轻冠心病心绞痛和心律不齐症状,评分对照组分别为3.80~0.65、2.10±0.40.观察组分别为1.89±1.10、0.89±0.28,P<0.01;改善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的咳、痰、喘症状,评分对照组为2.20±0.30,观察组为1.28±0.61,P<0.01;改善糖尿病的三多一少症状,评分对照组为1.00±0.25,观察组为0.95±0.31,P<0.01;降低老年病患者虚弱症状,评分对照组为9.10±1.80,观察组为5.60±2.30,P<0.01.结论 保元丹明显改善老年病一些常见症状,预防发病,健体强身,长期服用无不良反应,可做为老年人保健用药.
目的探讨保元丹对常见老年病患者的保健、康复作用.方法通过半定量化评分比较,观察80例常见老年病患者服用保元丹后临床表现的变化.结果保元丹对控制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恶性肿瘤等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其生活质量和精神状态都具有明显效果.结论保元丹对老年康复和保健具有重要价值.
目的 对老年住院皮肤病患者的患病情况及病种构成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期间380例≥60岁老年住院皮肤病患者病例资料,分析不同年龄组的皮肤病分布情况,并与同期进行治疗的45 ~ 59岁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本研究共分18类皮肤病,共59种,常见皮肤病共10种.其中老年组中,皮肤病由高到低依次为带状疱疹、湿疹、非特异性皮炎、药疹、银屑病、荨麻疹;对照组中患病率由高至低依次为带状疱疹、非特异性皮炎、湿疹、荨麻疹、银屑病.老年组中合并1种基础病或慢性系统疾病的占36.05%;合并2种基础病或慢性病的占32.11%;基础疾病中患病率由高到低分别为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肺病.老年组中,45例患者同时患有多种疾病,主要为手、足癣、皮炎、体癣、湿疹、银屑病、白癜风、寻常疣、单纯疱疹、阴虱病.结论 老年人是某些皮肤病如带状疱疹、瘙痒症、大疱性类天疱疮的高发人群,其年龄、性别与皮肤病患病率有较密切的关系.
随着年龄的老化,老年性痴呆病日趋增多,老年病的防治已成为我国十分紧迫的社会和医学问题,为了解脑血管病引起的多灶性梗塞性痴呆(MID)患病情况,我们对1210名离休干部进行了调查分析.
多数学者认为微循环检测是血瘀证在实验室诊断指标之一.老年病患者因其生理病理特点往往表现为血瘀证.YHG型微循环容积波仪采用现代光电检测技术,结合微电脑快速、准确、简便的特点对人体各部位微循环容积波(OPG)进行无损伤的动态观察,并记录该部位微循环状态.笔者自1997年8月~1999年12月应用该仪器观察了老年血瘀证患者微循环容积波特征并与中青年血瘀证及健康人对照.
为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海军中老年干部发病特点规律,加强军队干部医疗保健和老年病防治研究,进一步提高干部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我们对7360名中老年干部主要疾病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祖国医学认为年高之人,五脏六腑虚衰,真气耗伤,阴阳失去平衡,气血亏虚,精液不足.老年人为多虚之体,阳气虚于内,不能温运气血,充养脏腑;阳虚于外,不能卫外御邪,故易患病,且往往缠绵难愈.发病不论内因、外因,病多属虚多实少;或阴虚、阳虚、气虚、血虚,或气血双虚及精神皆少,或多种病兼见.
几千年来,中医中药在防病治病和医疗保健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预防和治疗某些疑难病症、慢性病和老年病等方面尤为见长,也是西医西药所不及的.西医、药虽然在手术及治疗细菌性传染病等方面有所表现以外,随着社会的发展,疾病谱的改变,对类似艾滋病、老年病、慢性病几乎是束手无策.伴随着药源性疾病普遍的增多及人们对西药的局限性和毒副作用的认识,就如何寻找高效安全的天然药物已成为世界医药界所关注的焦点.
骨质疏松为最常见的"老年病",原因为老年时钙吸收大大减少,而"骨溶出"使骨中钙大大丢失.医学研究表明:青年中许多饮食不节者的骨骼密度要远低于规律饮食骨骼密度,此为骨质疏松的先兆.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哪些饮食行为会导致青少年骨质疏松呢?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2年8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115例急性心肌梗死的老年患者,患者在入院经过检查并被确诊后,直接对其进行选择性冠脉造影术,采用标准方法对梗死相关动脉进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再将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其中.结果:左主干加3支血管病变5例,左主干加双支血管病变3例,3支血管病变34例,双支血管病变19例,单支血管病变54例.梗死相关动脉为右冠状动脉41例,回旋支24例,前降支50例.梗死相关动脉前向血液TIMI分级:0级64例,1级29例,2级22例.本组115例患者梗死相关动脉置入支架共133个,所有患者在术后皆未有亚急性或者急性血栓形成,均痊愈出院.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经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临床疗效好,并发症发生率低,有效的保障了老年人的生命安全.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2年8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115例急性心肌梗死的老年患者,患者在入院经过检查并被确诊后,直接对其进行选择性冠脉造影术,采用标准方法对梗死相关动脉进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再将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其中.结果:左主干加3支血管病变5例,左主干加双支血管病变3例,3支血管病变34例,双支血管病变19例,单支血管病变54例.梗死相关动脉为右冠状动脉41例,回旋支24例,前降支50例.梗死相关动脉前向血液TIMI分级:0级64例,1级29例,2级22例.本组115例患者梗死相关动脉置入支架共133个,所有患者在术后皆未有亚急性或者急性血栓形成,均痊愈出院.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经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临床疗效好,并发症发生率低,有效的保障了老年人的生命安全.
“三高一低”仍是我国高血压防治现状在现代医学领域中,仍有很多疾病的发病机制目前是无法明确的,但高血压病却是个例外.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已经明确,且精确的靶点已经找到,心、脑、肾已经成为高血压病侵犯的靶器官.这就意味着对于95%的高血压病患者来说,针对病因进行药物治疗,是可以有效控制高血压病的.
目的:探讨急性感染在老年病患者血栓性基本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2016年9月2日~2018年3月17日期间我院收治的74例老年病合并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又将观察组分为观察A组与观察B组,每组37例,前组采用基础病与抗感染联合治疗;后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另选择同期74例老年病未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比较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与观察A、B两组患者的血栓性疾病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血栓性疾病发生率12.16%显著高于对照组2.70%(P<0.05).观察A组血栓性疾病发生率18.92%;,显著高于观察B组5.40%(P<0.05).结论:合并急性感染的老年病患者是血栓性疾病的高发人群,采用基础病、抗感染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能够明显降低血栓性疾病发生率,值得推广.
目的:中医内科学中的"调脾胃"原理在老年病中的治疗应用探讨.方法:将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老年病患者进行探究,共有35例患者参与到此次研究,通过辩证的方式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35例患者都连续治疗一个月,对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患者接受治疗后,临床症状有了极大的改善,生命体征的各项指标都正常,经过半年的随访,患者没有复发.结论:在老年病的治疗中,采用中医脾胃调理,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慢性病的患病率逐渐上升,导致卧床患者日益增多[1].尤其是以老年慢性病的患病者居多.在患者卧床期间,大多会出现各种并发症,一般以下肢深静脉血栓形、压疮、泌尿系统感染、肺部感染等较为常见.通过相关部门的研究发现,恰当,规范的护理措施可以减少患者卧床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2].而我国现阶段,各医院在患者护理方面采用的方法和措施层次不齐,水平不一,为并发症的出现埋下了很大的隐患.
目的:分析探讨健康教育与管理对社区老年病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社区内老年病患者分类并进行健康教育与管理,对老年病各种危险因素进行监测并针对患者建立健康档案.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老年病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危害健康行为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同时实验组的药物治疗依从率和疾病控制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进行的健康教育与管理使老年病患者自觉的进行健康的行为及生活方式,对老年病患者的治疗、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2年8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115例急性心肌梗死的老年患者,患者在入院经过检查并被确诊后,直接对其进行选择性冠脉造影术,采用标准方法 对梗死相关动脉进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再将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其中.结果:左主干加3支血管病变5例,左主干加双支血管病变3例,3支血管病变34例,双支血管病变19例,单支血管病变54例.梗死相关动脉为右冠状动脉41例,回旋支24例,前降支50例.梗死相关动脉前向血液TIMI分级:0级64例,1级29例,2级22例.本组115例患者梗死相关动脉置入支架共133个,所有患者在术后皆未有亚急性或者急性血栓形成,均痊愈出院.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经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临床疗效好,并发症发生率低,有效的保障了老年人的生命安全.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病因及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分析2010年1月~2013年6月作者所在科室2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原因,多方面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及护理,结果:2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经过相应的治疗和护理,血糖均控制在理想范围且均未出现后遗症,结论:低血糖早期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预防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发生,并取得良好的疗效.
中青年时的过度消耗与透支,可使组织器官提前衰老,过早地发生老年病.养生要从中青年开始,因为此时人体各脏腑尚未衰老,只要养生得当,就可延缓衰老的到来,预防或延缓疾病的发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谁挂牌,谁尴尬?北京市第二医院是北京市西城区老年病医院,然而在该院的门诊楼前,记者并没有看到写有"老年病医院"字样的牌子.当来到离门诊部尚有一段距离的住院部,才见庐山真面目.该院负责人告诉记者,医院如今是"二极定位",门诊部主打社区服务,住院部向老年病医院发展.之所以不把老年病医院的牌子挂在门诊楼前,其中一个原因是,医院的儿科是长项,大家担心一旦把老年病医院的牌子挂在门诊楼前,会像其它突出老年病医院身份的医院一样,影响儿科、中青年患者前来就医.
随着医学社会化,生态伦理化和多元化的进一步加强,随着我国医学哲学的发展和医学文化现象研究的深入,同时由于技术医学面临着越来越多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人们开始了对医学更加深刻的反思.尽管从第一次卫生革命到第二次卫生革命的认识转变是一大飞跃,但在控制慢性病、老年病以及各种非感染性疾病方面仍成效甚微.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开始了对医学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探讨,于是出现了卫生文化的研究.本文从培育卫生文化的紧迫性和途径两方面浅抒己见.
家庭病床的患者多数患老年病、慢性病,他们因活动不便,生活不能完全自理,需靠家人扶持.
目的研究无创面罩正压通气(FMMV)与有创人工气道正压通气(ETMV)治疗老年病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将118例老年病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A组与B组,A组应用FMMV,B组应用ETMV,观察二者的血气、通气功能、血流动力学改变及预后.结果无创面罩正压通气与有创人工气道正压通气均能改善通气功能,血气变化.但应用无创面罩正压通气痛苦少,且经济、依从性高,故临床上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老年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至12月收治的160例老年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并分别为他们提供常规的临床护理和舒适护理两种不同类型的护理.结果:通过本研究发现,对照组80例对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工作责任心、护理技能等满意程度分别为71.25%、63.75%、67.5%,但是观察组在这几个方面却达到了91.25%、95%、97.5%.患者的满意度明显上升.同时,在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例数也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在老年病护理中采取舒适护理模式,对患者的康复、护理满意度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临床护理中值得推广使用.
目的:探讨对老年病诱发抑郁症患者行心理护理和精神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136例老年病诱发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原发病类型分为时照组和试验组,各68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试验组行心理护理和精神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护理前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均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完成后,试验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试验组护理满意度[64例(94.12%)]显著高于对照组[52例(76.47%)],对比后对照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病诱发抑郁症患者行心理护理和精神护理,能够在有效改善患者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况的同时,提高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目的观察老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与慢性消化道疾病的关系.方法对12例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中无明确消化道疾病的均给予胃镜或上消化道钡餐X线检查.结果本组12例病例,有明确诱因及消化道疾病者4例,其余8例无明显消化道疾病的均行胃镜或上消化道钡餐X线检查,其中慢性萎缩性胃炎4例,球部息肉伴食管憩室1例,出血性胃窦炎2例,残胃炎1例.结论老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主要是由慢性消化道疾病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