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标志物对肿瘤的辅助诊断价值已受到临床的广泛重视,但是肿瘤标志物用于人群肿瘤筛查却遇到了灵敏度不高、特异性不强、漏诊等问题[1-2].联合检测有利于提高检测灵敏度.本文应用AFP、CEA、CA19-9和CA72-4四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消化道良性疾病患者和健康对照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分析及评价四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筛查价值.
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甲胎蛋白(AFP)是诊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辅助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两个重要的实验室指标.我国某些地区的肝癌90%是从肝硬化发展而来,每年有3%~7%的肝硬化病人发展为肝癌.AFP大于400μg/L的患者多数伴有乙型肝炎,说明乙肝病毒与AFP升高关系较密切[1].AFP对肝癌的早期辅助诊断价值已被公认.而检测AFP对判断慢性肝炎病人是否继发原发性肝癌有帮助.因此在临床上,对于许多被怀疑患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或原发性肝癌的病人,常常需要同时测定其HBsAg和AFP.在我国,肝癌的人群普查均同时测定HBsAg和AFP两个指标.因而,快速准确地同时检测、普查HBsAg和AFP对于HBsAg阳性的肝癌高危对象预防、诊断和治疗,具有极大的实用价值,为此我们研究建立了简单、快速同时检测HBsAg和AFP胶体金免疫层析方法.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脑膜炎包括病毒性脑膜炎、细菌性脑膜炎和结核性脑膜炎,是临床常见的儿童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早期确诊和及时正确地治疗是降低病死率和后遗症发生率的关键.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的生化酶学检查对各类脑膜炎的早期诊断有重要的辅助诊断价值[1].脑膜感染或脑组织受损时,引起CSF中某些酶浓度升高[2].CSF白蛋白/血清白蛋白比值(CSF白蛋白指数)升高可提示血脑屏障障碍及受损程度.本文研究通过分析我院脑膜炎患儿CSF酶类及白蛋白指数变化,探讨其在儿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中的意义,报告如下.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对异位妊娠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二维超声技术对子宫和附件及腹腔进行扫查.结果:二维超声诊断为异位妊娠94例中,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异位妊娠79例,符合率为84%;超声误诊15例,误诊率为16%.结论:二维超声技术对早期诊断异位妊娠具有一定辅助诊断价值.
目的:检测p21WAF1/CIP1与PCNA在肝脏各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布情况,探讨P21WAF1/CIP1与PCNA在肝细胞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在肝良性与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Dako EnVision Systems)结合组织病理学观察,检测了36例慢性肝炎、28例不典型增生、52例肝细胞癌组织中的P21WAF1/CIP1与PCNA的表达与分布情况.结果:在慢性肝炎、不典型增生和肝细胞癌组织中,P21WAF1/CIP1阳性检出率明显下降,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2.2%(26/36),53.6%(15/28)和26.99%(14/52);三种病变组织中PCNA标记指数明显增加,分别为24.2±6.5%,55.6±7.2%和76.9±10.4%.P21WAF1/CIPI与PCNA的表达在三者之间均存在着显著的差别(P<0.05),明P21WAF1/CIP1与PCNA的表达均与组织分化程度相关,即组织分化程度高,P21WAF1/CIP1表达多;组织分化程度低,P21WAF1/CIP1表达少或不表达;PCNA的表达则相反.结论:在肝细胞癌发病过程中,P21WAF1/CIP1与PCNA的表达均有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检测P21AF1/CIP1与PCNA的表达、分布情况,在肝癌患者预后判断中具有辅助诊断价值.
目前诊断移植后排斥反应的金标准是移植活检,但活检不仅有创而且在评估亚临应排斥反应方面存在局限性.
心电图检查在较为广泛的临床领域内,具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在一些心脏疾病中,根据心电图的特征性改变,可以提供病因学诊断的参考.有时,不同的心脏疾病,可以有某些相同的心电图改变,因此,要明确诊断,还应密切结合其他临床资料.
β2一微球蛋白(β2一Microglobulim,β2一MG)由10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分子量为11 800Doltons,人体内几乎所有的有核细胞均能合成.β2一MG广泛分布于血、尿、脑脊液、初乳、羊水、精液中.β2一MG测定对恶性血液病有一定辅助诊断价值[1].现就有关文献介绍其在血液系统疾病诊疗中的临床意义.
黑热病是杜氏利什曼原虫(黑热病原虫)所引起的慢性地方性传染病,传染源是病人和病犬通过白蛉传播,每年5 ~8月为白蛉活动季节,白蛉吸吮患者的血液时,原虫便进入白蛉体内,发育繁殖成鞭毛体,白蛉再次叮蛟人体时,将鞭毛体注入,即可引起感染.原虫主要生活在患者的血液、肝、脾、骨髓和淋巴结中.利什曼原虫检出是确诊依据,血清免疫学循环抗原或抗体检出有辅助诊断价值[1].
外周神经损伤后,早期诊断有助于选择最佳的治疗时机及方案,从而最大限度地恢复神经功能[1].本研究将高频超声诊断技术用于外周神经损伤病例,发现其对神经损伤的诊断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并能指导治疗及随访术后患者以评价手术效果.资料与方法一、研究对象2009年5月至2011年3月行超声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资料完整的外周神经损伤患者45例,男36例,女9例,年龄11~63岁,平均(33±2)岁,病程7d至4年.损伤原因:创伤性损伤27例(其中锐器切割伤23例,钝器挫裂伤4例),卡压性损伤12例,神经肿瘤源性损伤3例,神经离断3例.
旋毛虫病(trichinosis)是一种严重危害健康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血清酶的实验室检查对旋毛虫病有很重要的辅助诊断价值,特别是肌酸激酶(CK),醛缩酶(ALD),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等五种血清酶的辅助诊断价值较大,其它血清酶则相对价值较小.
目的:探讨脑脊液中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检测数值在颅内转移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66例颅内转移瘤患者的脑脊液生化检测中的AST数值资料。结果颅内转移瘤的患者AST升高所占比例在65%。结论脑脊液生化检测中的 AST数值对颅内转移瘤有很高的辅助诊断价值。
C-反应蛋白(CRP)是1930年Tillett等在急性大叶性肺炎患者的血清中发现的[1].它是一种急性时相蛋白,已广泛地应用于炎症性疾病的诊断,但用于妇科恶性肿瘤的诊断报道尚少.本文测定了32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血清CRP的含量,发现其含量增高明显,对妇科恶性肿瘤有辅助诊断价值.
末端补体复合物(terminalcomplement complex,TCC)是补体系统活化后C5-C9形成的,结合在细胞膜上的称为膜攻击复合物(MAC),而存在于血浆中的为SC5b-9.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发现,未端补体复合物SCSb-9与自身免疫疾病密切相关[1].白于补体系统在肾病患者免疫学研究中所处的地位重要,故此,我科于1997年12月~1999年1月应用ELISA方法测定103例患者血浆SCSb-9的浓度,旨在探讨其在肾小球疾病中的辅助诊断价值.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病理性乳头溢液多由乳腺导管内肿瘤性病变引起,临床上定性比较困难。早期乳腺癌在乳管镜下检查常常不典型,使单独应用纤维乳管镜检查有一定的假阴性率[1]。糖链抗原(C A )153和癌胚抗原(CEA )检测在乳腺癌的临床应用较为广泛,对乳腺癌具有良好的辅助诊断价值。我们在乳管镜直视下对128例乳头溢液乳腺导管异常部位进行直视诊断及灌洗,并收集128例乳头溢液的导管灌洗液进行CA153、CEA检测,探讨乳管镜检联合乳管内灌洗液CA153、CEA 检测值对乳腺导管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的意义。
梅毒是一种慢性多阶段性疾病, 通常由性接触或先天性感染而传播. 其传染性强,危害性大,感染后通常可以引起全身多组织器官的系统性损伤[1]. 在过去的20多年里,全世界每年估计有超过1 200万的新发病例, 且近年来的发病率依然呈明显的上升趋势[2]. 为控制梅毒的蔓延趋势,对其进行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显得至关重要. 目前,实验室常用的梅毒检测方法主要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学试验(TRUST)以及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等. 本研究通过对近5年阳性数据的回顾性分析,进一步探讨此3种不同检测方法对梅毒的辅助诊断价值.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在我国,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我国哮喘病患者占全世界哮喘的10%[1],而儿童患病率也高达3.3%[2],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3],因此,应及早正确诊断该疾病并进行规范治疗.尽管目前支气管哮喘的病理机制不甚明确,但普遍认为气道慢性炎症学说是较为公认的[4],且已有研究证实血清白介素-16(IL-16)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中表达水平高[5],为确定IL-16是否具有辅助诊断价值,我院对支气管哮喘儿童患者进行IL-16检测,分析其临床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
结核性脑膜炎(结脑)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脑膜非化脓性炎症,其临床症状不典型,但病情进展迅速,死亡率高,及时诊断和治疗是减轻后遗症和降低死亡率的关键所在。INF-γ、ADA 和 ESAT-6在结脑患者脑脊液中的异常表达对其诊断有辅助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Stroop色词测验(Stroop color-word Test,CWT)是1935年Stroop首先使用的[1].国内已经有研究证实中文版CWT能有效地识别轻度痴呆患者[2],对轻度认知损害(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也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我们采用CWT评估不同严重度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ementia,AD)患者,分析CWT对于AD严重度的判断作用.
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ety sedimentation rate 简称ESR或血沉)是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的沉降速度,该结果 的变化对临床患者的诊断、治疗以及预后观察某些疾病的活动情况等具有重要的辅助诊断价值.魏氏法为传统的血沉测定方法 ,简便实用, 国际血液学标准委员会(ICSH)推荐该法为血沉测定的标准方法 ,但质量控制难以保证,受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为了提高血沉检验的工作效率,保证检验结果 的稳定性及准确性,近几年来国内不断生产和引进了各种型号的血沉测定分析仪,同时通过血沉仪的动态分析图也为临床提供了新的辅助检测数据.笔者就自动血沉仪分析法与魏氏法检测的血沉结果 作一比较,旨在对自动分析法检测血沉的实用价值作初步探讨.
2009年12月14日,原国家卫生部印发了《医学检验所基本标准(试行)》,在医疗机构类别中增设医学检验所,正式将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纳入到医疗机构管理范畴,对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的准入设立了一定的准入要求和规范。医学检验所是指对取自人体的标本进行临床检验,并出具检验结果的医疗机构。随着医疗制度改革的深入,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的发展逐渐成为医疗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地优化医疗资源,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近几年来,医学检验所的数量迅速增加,其提供的临床诊断信息对临床医疗工作的辅助诊断价值不容忽视。国外第三方实验室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不断的兼并重组,已有一套完善的监督管理体制并形成一定的规模[1]。我国第三方医学检验(现称医学检验所)的发展起步较晚,作为一类新型医疗机构,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管理和监管中的缺陷与问题。建立适合医学检验所的监管模式,促进其行业自律,营造健康有序的第三方检验服务市场刻不容缓。为此,通过进行回顾性调查,以了解上海市医学检验所的执业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并提出监管对策。
结核病的细菌学检查目前是结核病实验室诊断的金标准.由于痰涂片阳性率较低,镜检需要经验,难以区分环境分枝杆菌造成的假阳性;痰培养需时太长,因此细菌学检查对结核病的诊断价值有限.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用高度敏感的方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简称结核杆菌)及其特异性DNA片段,如聚合酶链反应(PCR)、生物探针和基因芯片等,需要相应的检测设备和检测费用高而未能广泛推广.血清学诊断技术有其固有的优势,如操作简便、快速、便于推广、无需特殊精密仪器,已有多种纯化的特异性抗原可采用,可以发展成自动化检测,尤其是对痰培养阴性和肺外结核病有较为重要的辅助诊断价值而受到广泛的重视.本文从靶抗原的选择和检测技术的改进等方面综述了结核病血清学诊断的现状和进展.
为探讨病毒性心肌炎患儿QT离散度(QTd)的临床意义,我们对心肌炎患儿和正常儿童各50例的心电图进行了两医师重复测量及研究。心肌炎组符合:①1994年威海修订的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②起病半月后心电图有可精确测量的QT≥8个导联;③无房扑、房颤或室内传导阻滞;④无电解质紊乱或使用影响QT的药物。对照组的性别、年龄及心率构成与心肌炎组相似。测量每份心电图的QT、JT、RR和QTp(从QRS波起点到T波顶点)间期,每导联除第1个心动周期外,测3个连续心动周期,取均值。将各指标的最大值减最小值得出QTd、JTd及QTpd;QT和JT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经心率校正后相减即为QTcd及JTcd。结果:50例心肌炎与50例正常儿比较,QTd、QTcd、JTd及JTcd分别增加69%、52%、73%及64%,t检验P均<0.05;QTp及QTpd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直线相关分析显示,50例心肌炎患儿QTd、JTd与左室舒张末径、射血分数、缩短分数及血清CK-MB无关。虽然在心肌炎组与对照组之间QTd和JTd都有较大重迭,但本研究中的50例正常儿最大QTd和JTd均≤45ms,而5岁以上心肌炎组(35例)QTd和JTd均值都≥50ms;1岁~4.5岁心肌炎组QTd均值为49ms、JTd均值为42ms,可能由于大部分患儿系未成熟心肌,加之该年龄幼儿室壁较薄,心室周径也较小。所以QTd和JTd在部分患儿可间接反映心肌炎引起的心室肌复极的不均匀性加大。故在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诊断中,QTd的测量可作为一种具有辅助诊断价值的、无创、简便而价廉的检查方法。
我市3家医院1995年~1998年住院的45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男21例,女24例;年龄3岁~14岁;23例在起病1月内入院,均符合1983年九省市心肌炎协作组修订的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非心肌炎对照组41例,男22例,女19例;年龄2.5岁~14岁.采用上海长征医学科学有限公司的CK-MB试剂,由自动生化分析仪在30℃测定,以血清CK-MB>16U/L为阳性.所有研究对象均有ECG、Hoher、超声心动图、胸片及相关化验资料.结果CK-MB增高在病毒性心肌炎组有19例,而对照组仅2例轻度升高,其敏感度为42.2%,特异度95.1%,准确度67.4%,漏诊率57.8%,假阳性4.9%.心肌炎组与对照组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显著,x2=9.035,P<0.01.23例1月内起病的心肌炎患儿,阳性13例,敏感度为56.5%,22例超过1月的患儿,6例阳性,敏感度为27.3%,两组敏感度差异显著,x2=3.943,P<0.05.对150例(包括疑似心肌炎和以上病例)儿童血清CK-MB与CK值的直线回归分析显示,两者的相关性仅为0.33,并且CK-MB与心脏各房室的大小、左室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心脏指数及心律失常亦无显著相关.总之,血清CK-MB对病毒性心肌炎的敏感度有限,但特异度高,无论起病长短,它都具有较高的辅助诊断价值.
本文检测急性阑尾炎患者血浆降钙素原(PCT)浓度,探讨其对急性阑尾炎的辅助诊断价值.
本文检测急性胆囊炎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CRP)浓度,旨在揭示其对急性胆囊炎的辅助诊断价值.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文分设胆囊炎组和正常对照组.
结核分枝杆菌抗体(IgG)是结核病病人血清中重要的标志性抗体之一,检测此抗体对于鉴别活动性结核病和既往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患者具有辅助诊断价值.本文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与胶体金法结核分枝杆菌抗体诊断检测试剂盒,对320例病人血清标本进行了结核分枝杆菌抗体(IgG)水平表达检测分析,以评价其在结核病人诊治中的临床应用,现报道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对象 2011年4月~2012年1月收集病人血清标本320例,分别来自我们医院呼吸科、肾内科、血液科、血液透析科门诊及住院疑似结核病灶患者,无特殊年龄和性别要求.抽取空腹静脉血3ml,置37℃水温箱30min,以3500r/min离心5min分离血清待检.
临床资料 一、研究对象 1.癌性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34~92岁,平均年龄60.92±16.23岁。其中腺癌16例,鳞癌2例,小细胞未分化癌2例,未分型5例。左侧胸腔积液9例,右侧胸腔积液16例。大量胸腔积液5例,中等量积液15例,少量胸腔积液5例。 2.对照组:男17例,女3例。年龄23~84岁,平均年龄54.10±18.05岁。左侧胸腔积液7例,右侧胸腔积液13例。大量胸腔积液3例,中等量积液12例,少量积液5例。所有20例患者均为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均按结核性胸膜炎治疗后缓解出院。 二、研究方法 根据入院后胸水细胞学检查、胸膜活检、经纤维支气管镜对支气管及肺部病灶的活检或锁骨上窝肿大淋巴结活检的结果,将45例患者分为癌性组和对照组。对所有患者的胸水用上海肿瘤研究所提供的包括肺小细胞癌、腺癌、鳞癌等多株肺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按说明书介绍的金标免疫斑点法检测胸液中的LCA。以斑点反应板上的固相抗体与胸水标本中的LCA结合成复合物,胶体金标记的另一组抗体再与复合物结合,形成肉眼可见的红色圆斑为阳性。未形成红色圆斑者为阴性。根据胸水LCA的检测结果,分别对恶性胸腔积液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正确性进行分析。 敏感性(%)=(真阳性数)/(真阳性数+假阴性数)×100% 特异性(%)=(真阴性数)/(真阴性数+假阳性数)×100% 正确性(%)=(真阳性数)/(真阳性数+假阳性数)×100% 三、结果 癌性组LCA阳性21例,假阴性4例。对照组LCA阴性18例,假阳性2例。以LCA阳性作为癌性胸腔积液的诊断标准,敏感性为84%,特异性为90%,正确性为91.3%。讨论 恶性肿瘤的胸膜转移为产生癌性胸腔积液的原因之一,故可用特异性肺癌抗体测定胸水中脱落的肿瘤细胞的相应抗原来诊断癌性胸腔积液。本研究结果显示用多株肺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与金标免疫斑点法检测胸水LCA对癌性胸腔积液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正确性。由于有10%的假阳性结果,因此,LCA阳性不能作为诊断癌性胸腔积液可靠的诊断依据。若与患者的临床情况相结合,则LCA阳性对癌性胸腔积液有很高的辅助诊断价值。
目的 通过对肺癌患者血小板数量、血液流变学的观察,评估血小板升高,血粘度增高对肺癌诊断和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 分析106例肺癌患者的血小板数量、血液流变学变化的情况.结果 肺癌患者中有35~67%的血小板升高,在血小板增高的46例中有42例是肺癌Ⅲ、Ⅳ期病例,且血粘度均升高,并死亡21例.结论 血小板升高、高粘状态可作为肺癌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一项有意义的指标,对肺癌具有辅助诊断价值.
自从Fahreacus氏1918年创立红细胞沉降率检测至今,血沉(特别是魏氏法血沉)一直应用于临床,具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但长久以来由于检测方法无大的改进,故其应用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为此,本科引进天津双达公司研制生产的电脑动态血沉仪,它能自动测量并记录血沉的动态过程,并打印出Vm,Tm,ESR60min值及H-T曲线。现就血沉仪的临床应用以及与传统魏氏法的比较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标本来源结核病患者138例,均经临床诊断及各项检查证实。其中男102例;女36例,年龄11~74岁。1.2 仪器 XCY-3A型电脑动态血沉仪,一次性涂硅软管,魏氏血沉架,玻璃血沉管。上述规格标准均符合IC-SH1973年提出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