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性脑膜炎诊断】相关文献(5)
  • 异烟肼致银屑样皮疹一例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北大核心 CSTPCD CA CBST 2001年10期

    患者男性,61岁,因发热、头痛、呕吐半个月于1997年11月14日入院.体检:神清,颈部轻度抵抗感,克氏征(-),布氏征(+).脑脊液检查符合结核性脑膜炎诊断.既往无银屑病史.入院后抗结核治疗:异烟肼0.4 g,对氨基水杨酸钠8.O g,加入10%葡萄糖5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链霉素0.75 g,每日1次肌肉注射;吡嗪酰胺0.75 g,每日2次,治疗54 d症状好转出院.院外仍用上述药物,出院2个月后突然出现全身多发性帽针至扁豆大小的丘疹或斑丘疹,呈淡红色,痒,当地诊为银屑病.停用抗结核药,并应用环孢霉素、活性肽等药,住院治疗1个月,症状缓解出院.此后改用利福平、吡嗪酰胺、丙硫异烟胺、乙胺丁醇、氧氟沙星,疗程达1O个月,来我院复查后遵医嘱停药.病情一直较稳定.1年后,因受凉后发热、轻度头痛,疑结核性脑膜炎复发,自服异烟肼0.3 g,每日1次,2 d后全身出现红色斑丘疹,继之表面被覆银白色鳞屑,剥除磷屑则见小的出血点,痒,当地医院再次诊为银屑病,停用异烟肼,对症治疗,病损很快好转.10 d后再服异烟肼,皮损再次出现并加重.至此,为异烟肼致皮疹无疑.

    异烟肼 银屑病 结核性脑膜炎诊断 抗结核治疗 吡嗪酰胺 对氨基水杨酸钠 斑丘疹 脑脊液检查 丙硫异烟胺 住院治疗 症状缓解 乙胺丁醇 氧氟沙星 头痛 抗结核药 静脉滴注 肌肉注射 环孢霉素 红色 发热
  • INF-γ、ADA 和 ESAT-6在结核性脑膜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中国实验诊断学》 CSTPCD 2016年1期

    结核性脑膜炎(结脑)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脑膜非化脓性炎症,其临床症状不典型,但病情进展迅速,死亡率高,及时诊断和治疗是减轻后遗症和降低死亡率的关键所在。INF-γ、ADA 和 ESAT-6在结脑患者脑脊液中的异常表达对其诊断有辅助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结核性脑膜炎诊断 死亡率 辅助诊断价值 症状不典型 诊断和治疗 现报道如下 化脓性炎症 异常表达 结核杆菌 病情进展 脑脊液 后遗症 临床 患者
  • 结核性脑膜炎并发脑血栓形成1例报告

    《吉林医学》 2001年3期

    我院自1971年3月至1999年4月共收治脑血栓形成432例,其中结核性脑膜炎并发脑血栓形成1例,现报告如下。1 病历摘要 患者,女性,19岁,住院号21094,因发热、头痛伴呕吐3个月,失语、右侧肢体偏瘫1周于1999年4月1日入院。该患于1999年1月无明显诱因开始发热,体温波动在37.3℃~37.9℃之间,多于午后发热伴夜间盗汗,头痛,以后枕部明显。发病以来纳差,渐消瘦,近1周逐渐出现运动性失语,伴右侧上下肢乏力,偏瘫。该患于1a前曾患肺结核在家化疗6个月,病情稳定。查体:T 37.6,P 80,R 20,Bp 16.0/9.3,神志清楚,呈运动性失语,消瘦,营养差。皮肤粘膜未见黄染及出血点,表浅淋巴结未触及。双瞳孔等大同圆,对光反射存在,双侧外展运动轻度受限,无眼震,眼底所见:双侧视乳头边缘模糊,无出血及渗出,右侧鼻唇沟浅。伸舌偏右,项强阳性,下颌距前胸3横指。心肺查体未见明显异常,腹部平坦,柔软,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无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右侧上下肢肌力零级,腱反射右>左,右侧Chaddock征及Kernig征阳性,无感觉障碍。实验室检查:血WBC 6.8×109,No 84,Ly 16,脑脊液压力330cmH2O,呈无色透明,细胞总数77个/mm3,WBC33个/mm3,单核细胞26,多核粒细胞7,蛋白67mg,糖28mg,氯化物560mg。色氨酸试验阳性。胸部X线片:两上肺Ⅲ型结核,硬结钙化期。脑超声示供血不足,中线右移0.2cm。左颈动脉造影: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头部CT示左额下回后部脑梗塞。临床诊断:结核性脑膜炎并发血栓形成。2 讨论 该患为青年女性,1a前患肺结核,临床上有发热、盗汗、乏力、纳差、伴头痛、呕吐等结核中毒症状,查体体温高、消瘦、项强及克氏征阳性,脑脊液压力高、蛋白增多、糖和氯化物减少,色氨酸试验阳性。故该患结核性脑膜炎诊断成立。又近1周患者头痛加重,逐渐出现运动性失语,查体右上下肢肌力零级,右侧肢体偏瘫。左侧颈动脉造影左大脑中动脉闭塞。头部CT示左侧额下回后部脑梗塞。故左侧大脑中动脉血栓形成临床诊断亦可成立。结脑并发脑血栓临床少见,我院自1971年至1999年28a间共收治脑血栓形成432例,只有本例结脑并发脑血栓形成。一般地说导致脑血栓最常见的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结脑等为脑血栓形成的少见原因。本病以儿童和青年为多,且多发于结脑急性期或进展期。结脑并发脑血栓的机理:①患结脑时由于炎症渗出及增殖引起动脉内膜炎或全动脉炎,动脉内膜有大量纤维组织增殖,使动脉管腔变细变窄甚至闭塞;②由于炎症渗出粘连,脑细胞乏氧、水肿肿胀,导致颅内压增高,血管阻力增加,脑血流减少;③炎症的刺激反射性引起脑血管痉挛,致脑循环血流减慢及灌注不足。另外,亦与病人长期发热脱水及血液粘稠度增加使血流淤滞有关。

    结核性脑膜炎诊断 脑血栓形成 大脑中动脉 阳性 脑脊液压力 颈动脉造影 发热 运动性 上下肢 肢体偏瘫 炎症渗出 下肢肌力 细胞 头痛 失语 临床诊断 动脉内膜 动脉闭塞 查体 血流
  • 酶联免疫斑点法在结核性脑膜炎诊断中的应用

    《中华传染病杂志》 北大核心 CSTPCD CSCD CA CBST 2006年4期

    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作为一种新型的免疫酶技术为早期发现结核病(TB)提供了新的方向.

    酶联免疫斑点法 结核性脑膜炎诊断 免疫酶技术 早期发现 结核病
  • 24小时IgG鞘内合成率对结核性脑膜炎诊断价值探讨

    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近来不少学者对敏感的免疫学检验方法进行探索,但对于结脑的中枢神经系统免疫异常情况的实验室参数却少有涉及.为探讨结脑患者免疫学异常情况,我们对2005~2007年上半年在我院治疗的20例结脑患者进行了中枢神经系统24h鞘内IgG合成率(IgG-Syn)检测,报告分析如下.

    合成率 结核性脑膜炎诊断 中枢神经系统 免疫学 感染性疾病 免疫异常 检验方法 患者 报告分析 实验室 治疗 学者 检测 参数
没有更多内容啦~
爱学术网-期刊论文服务平台 2014-2022 爱学术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22 爱学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2020050931号 版权所有:南京传视绛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