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1月3日至11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农十师184团学校发生一起出疹性疾病,根据临床体征和流行病学调查,确定为一起水痘爆发,现报告如下.1基本情况2004年11月3日该校学前班出现首发病例至11月20日共发病65例,其中男生34例,女生31例,罹患率为4.40%,所有病例均有发热,腋下温度38℃左右,均有出疹,初起为头面部和躯干,以后波及四肢,呈向心性,初起呈红斑性丘疹,迅速发展成3~5 mm大小分散的水疱,水疱表浅而壁薄易破,周围有红晕,1~2 d后中心干枯,红晕消失并结痂,一周左右痂皮脱落,未能见留有瘢痕.
心包积液是临床体征,依据其量的大小及形成的速度,临床表现不一。大部分心包积液患者由于积液量少不出现临床症状,往往在行心脏彩超时发现,大量心包积液时表现出相应的临床表现。本文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237例心包积液的患者,以探讨心包积液病因分布特点,提高诊断率及治疗率。
胸腔积液是一种常见的临床体征,其形成原因比较复杂,可由多种疾病引起,包括结核、恶性肿瘤和细菌等.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有时相当困难,取得细胞学和病理学检查结果是诊断金指标,但阳性率低,不能满足临床需要.我们联合检测胸腔积液中的阿拉伯糖甘露糖脂抗体(lymphocyte associatedmolecule IgG,LAM-IgG、腺苷脱氨酶(adenosinedeaminase,ADA)、癌胚抗原(carcino embryonicantigen,CEA)3项指标,以期为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提供1个灵敏、特异又可靠的方法.
1 临床体征和实验室诊断病例1女,36岁,因口腔多发性、无痛性溃疡1月,外阴破溃1周于1999年8月就医.患者丈夫现症梅毒患者已进行正规驱毒治疗.患者与丈夫有多次口交史.
1临床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病例1女,28岁,因外阴破溃半月于1999年8月就医.查体:系统检查无异常所见.全身皮肤未见皮疹.右侧小阴唇下缘可见直径约1.0cm暗红色边缘较高、触之较硬的溃疡面,表面污秽.右侧腹股沟处可触及两个较硬、表面光滑、触痛明显的淋巴结.
目的 探讨Turner综合征患者主要临床体征与染色体核型.方法 取患者外周血,提取淋巴细胞进行常规培养制作染色体标本,在高倍显微镜下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67例Turner综合征患者染色体核心分别为:45,X,29例(43.22%);45,X/46,XX,11例(16.41%);46,XY,8例(11.94%);46,Xi(Xq),6(8.95%);46,X,del(X)(q22-qter)4例(5.97%);45,X/46,Xi(xq),4例(5.97%);47XXX,3例(4.47%);45,X/46,X,del(x)(q22-qter),1例(1.49%);45,X/4,X r(X)(p22q28),1例(1.49%).结论 Turner综合征患者的染色体有数目异常和结构畸变等多种核型,不同的核型临床表现存在一定的差异.
结合我院ICU 2年来对ICU基础护理质量进行了监控,经过对351例危重患者的基础护理措施的实施效果评价,认为ICU的基础护理质量管理应遵循的原则是:①制度化:明确基础护理质量标准;②针对性:评估临床体征,采取个体化的基础护理措施;③延续性:落实护嘱制度,保持高质量护理效果;④持续质量改进:不断评估基础护理效果,纠正错误,制定预防措施等.
临床体征:总体而言是机体对外科伤害性刺激的反应和麻醉药对那些反应的抑制效应的综合结果.自主神经系统反应如血压、心率等往往又是麻醉药、手术刺激、肌松药、原有疾病、其他用药、失血、输血和输液等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目的 分析神经根型颈椎病肌电图改变的临床价值,探讨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改变与神经根受损程度内在联系.方法 本组36例经机电图检测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男性27例,女性9例,肌电图检测有神经根损害的24例,占本组66.67%,其中男18例,女6例,比较为3:1.年龄段为27~68岁,27~30岁3例,30~40岁7例,40~50岁10例,50岁以上4例.年龄段为27~68岁,27~30岁3例,30~40岁7例,40~50岁10例,50岁以上4例.结果 肌电图检测有神经根损害的24例中,双侧受损6例,左、右侧受损各9例,其中C3~4、1例,4.167%,C4~5、8例,33.33%,C5~6、18例,75.00%,C6~7、3例,12.50%,C7~T1、2例,8.33%.结论 神经根型颈椎病可表现为一个或多个神经根分布区的病理改变,肌电图可检测出颈丛和臂丛神经根受损程度及范围,明确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诊断.
在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业中发生颈椎骨折,或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瘫痪病人中占一定比例.对这部分病人的处理,目前仍有很大争议,尤其对晚期脊髓损伤.我们对早期颈椎骨折或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瘫痪32例病人,根据损伤程度不同,临床体征不一,采取不同治疗方法,现报告如下.
腰痛是骨科常见疾患,腰痛、腰腿痛是腰椎管内病变中常见的症候群,臀上神经压迫试验,对判定腰脊神经根受累有明显的特异性,可作为诊断腰椎管内病变的一项临床体征,腰痛有时由于发病原因不清,主诉及症状不一,或有些医生过分依赖X线照片、CT、磁共振、实验室检查等,因此,很难一次做出确切诊断,故病史的详细耐心收集,认真仔细的体格检查,才是任何仪器不能替代的诊断腰痛的重要手段.
1983-2008年间,笔者以耳针配骆氏推拿法治疗胸部软组织损伤753例,现介绍如下.1 一般资料753例均是我院门诊患者,其中男652例,女101例;年龄19~59岁;病程1天~6个月.多因打球被撞击或运动不慎或搬抬重物"憋气"所致.临床体征:急性期为突发胸廓疼痛,活动时加重,以咳嗽或深呼吸时疼痛尤甚,甚者彻夜难眠;检查:胸廓对按试验阴性;X线片示胸、肋骨无病理性改变.慢性期为急性损伤半月后,疼痛时重时轻,痛处不定,呈游走性,常在上肢活动时突发放射性胀痛,痛苦感很强.
风湿痛(也称风湿症)是以关节痛、畏风寒为主症的一组极其常见的临床症候群.在风湿免疫科门诊就诊的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风湿痛患者.风湿痛的患病时间长短不等,数月或数年.患者大多长期就诊或自购药物.由于过服温补、辛燥之品,故而导致阴阳不调加重,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身体疲惫、精神不振等症状.风湿痛虽然不是重症或疑难杂症,却严重影响着病人的生活质量.风湿痛属于痹证(痹病或中医风湿病)范畴.其临床表现为:患者自觉关节疼痛,多呈游走性、间歇性,多因气候变化、寒凉潮湿等因素而诱发,并不同程度地感觉到"风"从体表进入体内,或"风"从体内外出,久病患者阴阳失调.但无发热、关节肿胀和屈伸不利等临床体征,其相关的风湿免疫疾病系统检查均无异常,可排除其他疾病.
1麻疹 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皮疹、发热(体温>38.5℃),其它三个临床体征包括咳嗽、结膜炎、伤风(流鼻涕),颊粘膜的科氏斑可在发病初期看到.
卵巢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瘤,是妇科常见疾病,主要发生于生育年龄,一般为单侧,少数为两侧,约有75%可恶变.以往诊断,主要依赖临床体征及腹腔检查,患者痛苦且操作复杂,经阴道超声检查,操作简便、迅速、可靠、安全,更有利于早期诊断,现报道如下.
目前,我国脑卒中的发生率呈不断增多的趋势,其中90%以上都留有不同的后遗症,上肢屈肌痉挛是最为常见且不易治疗的临床体征,缓解痉挛的常用方法有药物、运动疗法、理疗、局部神经阻滞术以及外科手术等[1].我院根据肌肉牵张可使亢进的牵张反射活动降低的原理,自行设计伸肘伸腕位矫形器,用于脑卒中后期偏瘫上肢痉挛患者,获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传统的临床麻醉深度监测主要是通过观察术中患者的自主神经反射和躯体运动来判断,临床上常被用于调控麻醉和镇静深度的自主神经反射主要有:心率和血压、呼吸频率、呼吸形式、节律和潮气量、瞳孔对光反射、眼球运动、发汗及流泪、唾液分泌等,躯体运动反射主要是骨骼肌运动。但现代麻醉中,由于患者术前用药以及术中骨骼肌松弛药和血管活性药的联合使用,使得全麻状态下的临床体征难以十分准确客观地用来评估麻醉深度。比如大量血管活性或抑制性药物的应用,特别是降压药的使用,表现为心率、血压的下降,骨骼肌松弛药的使用,导致患者对疼痛刺激引起的躯体运动反射的消失以及其他药物的使用,阻滞腺体的分泌等,从而使得全身麻醉的麻醉深度、意识状态的改变常被掩盖或难以判断。
肩袖损伤是引起慢性肩痛和冻结肩的主要原因,其发病率占肩关节疾患的17% ~41%[1] .冈上肌是最为重要,也最易损伤的肩袖肌结构[2] .肩袖损伤后冈上肌退变程度直接影响治疗方式选择和预后情况[3] ,因此,应用影像学检查技术对肩袖损伤后冈上肌退变进行评估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而目前尚缺乏有关影像学评估的详细描述,因而本文着重就肩袖损伤后冈上肌退变的解剖因素、发生机制及病理、临床体征和影像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浆细胞性乳腺炎(plasma cell mastitis.PCM)在病理学上属于乳腺瘤样病变,是一种好发于非哺乳期,以导管扩张和浆细胞浸润为病变基础的非感染性乳腺炎症.近年来在临床上有逐渐增多的趋势,因临床体征及X线钼靶表现与乳腺癌有相似之处,极易误诊.
目前,新一代心肌钙蛋白(cTn Ⅰ)的测定日益受到关注,对心肌细胞的损伤检测具有很高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可以观察到微小心肌的缺血性损伤.最新研究[1-2]表明,这种灵敏的低浓度的cTn Ⅰ检测与同期的心电图和患者的临床体征相比,更确切的提供有意义的临床实验诊断依据;不同的肌钙蛋白水平和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死亡风险之间存在着对应的定量关系.本试验通过研究不稳定性型心绞痛(UA)患者的血清cTn Ⅰ含量与其他临床及实验室资料,以评价UA患者低水平肌钙蛋白Ⅰ的临床特征及与严重心脏事件发生的危险性联系.
多发性硬化(MS)是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炎症性脱髓鞘疾病.目前诊断标准是:(1)临床过程表现为发病-缓解-复发的特点;(2)临床体征、诱发电位及影像检查证实有2个以上不同部位病变的证据;(3)脑脊液分析有脱髓鞘所致免疫学损害的证据[1].
原发性心脏肿瘤较为少见,尸检中发生率0.001 7%~0.27%,其中良性肿瘤占75%,而50%系黏液瘤,血管瘤仅占2.8%.1893年Uskoff首次报道心脏血管瘤,中英文文献报道不超过100例.现将我们发现的临床体征-外周性发绀及术后急性左心功能不全右心室血管瘤1例报道如下.
目的探讨未触及肿块的乳腺癌的临床诊断特点和方法.方法收集1998~2004年间共收治女性乳腺癌682例,其中38例未触及肿块.主要根据临床体征乳头溢液、腺体不均质增厚伴质韧、乳头糜烂或结痂、乳头回缩,以及乳腺钼钯,彩超检查发现,全部病例接受手术并进行病理学检查,71.05%为非浸润性癌及早期浸润性癌.结果38例中2 8例有临床症状,其阳性率73.6 8%;28例彩超检查中15例显示异常,阳性率53.57%;25例钼钯摄片中13例,阳性率52.0%.结论临床体征、乳腺钼钯及彩超检查有助于未触及肿块的乳腺癌的早期临床诊断,避免漏诊误治,提高治疗乳腺癌的生存率.
组织胞浆菌病(HP)是由荚膜组织胞浆菌(HC)引起的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系统性深部真菌病,常由呼吸道传染.该病临床表现多样,分为无症状型、急性肺型、播散型以及慢性肺型,极易误诊为结核、肺炎、结节病、败血症等.慢性肺型其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多痰、咯血、胸痛、呼吸困难、盗汗、消瘦,X线胸片常呈边缘清楚的肺实变,长期则为结节状影,部分患者在肺尖部形成空洞,这些表现很难与结核病区别.我国结核病患者中2/3的细菌学检查为阴性[1],主要根据临床体征与X线胸片来确诊,这些患者中部分可能系HP或同时患有两种疾病,因而实验室鉴别诊断尤为重要.
肝硬化是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种慢性进行性肝病,其常见并发症之一是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esophageal variceal bleeding,EVB).EVB是导致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其发生率为19%~40%,其中40%~70%患者因首次出血死亡[1].首次出血后1~2年内发生再出血的概率达70%~80%,再出血的病死率为25%~50%[2].因此,准确预测肝硬化EVB一直是困扰临床医生的难题,以下从临床体征、实验室检查、内镜检查及影像学检查方面对EVB相关预测因子进行综述.
小儿脑性瘫痪指在妊娠到新生儿期,由各种原因而致的脑的非进行性病变为基础,形成永久的但可以变化的运动和姿势异常[1].痉挛型偏瘫是指一侧上、下肢痉挛型瘫痪而另一侧上、下肢正常.临床体征主要表现为:患侧肌张力高,腱反射亢进,腕关节掌屈角、股角、足背屈角小于正常值.立位行走时常见肩胛带内收、肘关节屈曲、手掌屈、髋关节外展、外旋、膝反张、踝关节外旋、尖足等,步态常呈拖拽步态[2,3].
目的:分析牵引结合中药熏蒸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158例患者为我科2006年门诊治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给予牵引+中药熏蒸治疗)和观察组78例(仅给予牵引治疗).所有病例均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CT/MRl检查确诊,诊断符合第二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诊断标准.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方法如下:牵引:患者坐在牵引凳上,放松颈部及躯干肌肉,应用枕颌牵引带固定在枕部和下颌,根据病变节段调整角度在(0°~30°之间调整,病变部位越高牵引角度越小),牵引起始剂量4kg~6kg,终荆量≤15kg,根据患者耐受力适当增减;中药熏蒸:熏蒸器内放置中药制成的熏蒸药袋,熏蒸药袋水中浸泡12小时,接通电源加热,当蒸发器出现雾化蒸气时,让患者仰卧于熏蒸床上,裸露颈背治疗部位,并注意患者其他部位的保温.治疗中可随时调节加热温度,以患者自觉温热舒适为度(一般为450~480之间).评价标准:所有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均采用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评分进行疗效评定,包括主观症状(18分),生活、工作和社会适应能力(9分),临床体征(73分)3个部分,总分100分.改善率[改善率=(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正常评分-治疗前评分)×100%]反应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改善率达100%为治愈;99%~60%为显效;59%~50%为有效;<25%为无效.结果:采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处理.两组忠者治疗后CASCS评分比较(t检验):主观症状、临床体征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生活、工作和社会适应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疗效比较(X2检验):治疗组经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6.25%;对照组经治疗后总有效率82.05%,两组总有效率经X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牵引结合中药熏蒸治疗在改善各型颈椎病患者疗效确切.
1应重视脊柱侧凸的病因诊断脊柱侧凸系一临床体征或主诉,其原因有多种.因此在诊断时除注意多见的特发性和先天性脊柱侧凸外,还应从这些患儿中仔细检出可能并发脊柱侧凸的各种综合征,如马凡综合征、短颈综合征(Klip-pel-Feil)等.这样才能避免疏漏,使治疗的针对性更强,对家长介绍病情更为主动,以争取更好地合作.
目的:分析不同病原体感染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体征及机体免疫状况。方法98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根据粪便核酸检测的结果将所有患儿分为EV71阳性组(79例)与CoxA16阳性组(19例),比较分析两组患儿入院后的临床体征及实验室指标。结果 EV71阳性组与CoxA16阳性组患儿最高体温、血糖、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EV71阳性组患儿肢体抖动的发生率显著高于CoxA16阳性组(χ2=13.846,P <0.05)。EV71阳性组与CoxA16阳性组患儿IgG、IgA和IgM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EV71阳性组与CoxA16阳性组患儿的T细胞、CD8+CD3+T细胞、CD4+CD3+T及B细胞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EV71阳性组患儿NK细胞百分比显著低于CoxA16阳性组(t=3.721,P<0.05)。结论肢体抖动可作为EV71感染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鉴别诊断的指标之一,且此类患儿的NK细胞水平较低,需及时监测。
近些年来,皮肤科医生及化妆品科学家常用"敏感性皮肤"(sensitive skin)描述某种皮肤状态.处于这种状态的皮肤比正常人的皮肤有较高的敏感性,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刺痛、烧灼、紧绷、瘙痒等感觉,可伴有或不伴有临床体征.经调查发现,有近40 %的人认为自己是敏感性皮肤[1].Frosch和Kligman[2]认为,皮肤外观正常的人中14 %是高敏感性皮肤,25 %是低敏感性皮肤,61 %是正常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