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相关文献(5114)
  • 6大症状辨识川崎病

    《大众健康》 2011年12期

    珍珍又发烧了.这次与往常不同,烧了四天后,珍珍身上开始发小红疹子,密密麻麻一大片,眼睛发红.因为疹子的特征不明显,县医院的大夫一时难以辨识,在麻疹和其他病毒疹之间犹豫不决.着急的妈妈带珍珍来到北京儿童医院,大夫仔细观察和验血后诊断为川崎病.川崎病到底是怎么回事?

    症状 辨识 川崎病 儿童医院 县医院 诊断 眼睛 细观 特征 麻疹 红疹 发小 发烧 病毒 北京
  • 免疫窗麻风腮疫苗

    《大众健康》 2002年11期

    可预防的疾病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发病后除有高热、咳嗽、结膜充血、皮疹等症状外,还可并发肺炎、喉炎、中耳炎及脑炎,亦可发生罕见的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SPE).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感染后通常伴有皮疹及淋巴结肿大,少数患者可并发心肌炎、脑炎等.

    免疫 麻风 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淋巴结肿大 皮疹 麻疹 结膜充血 风疹病毒 并发肺炎 中耳炎 心肌炎 可预防 感染后 症状 咳嗽 疾病 患者 喉炎 高热
  • 从"盼望生病"到"珍惜生命"

    《大众健康》 2004年6期

    很小的时候,我得过一次"麻疹",妈妈就一直把我抱在怀里,用关切的目光看着我.这一切深深地留在我幼小的记忆里,于是我盼望自己能常常生病.

    生病 麻疹 记忆
  • 布莱尔为何发脾气

    《大众健康》 2002年4期

    据<健康报>2002年1月1日的报道,最近,英国首相布莱尔为其幼子是否接种过麻疹、腮腺炎和风疹三联疫苗(简称麻腮风)的事,向"挑衅"者发表声明说:"有关政府建议为孩子接种麻腮风疫苗,而我们因知道危险有意不给自己孩子接种的说法是令人作呕的."

    布莱尔 接种 三联疫苗 腮腺炎 政府 幼子 英国 危险 挑衅 首相 声明 麻疹 健康 风疹
  • 接种水痘疫苗后,为何反而生水痘?

    《大众健康》 2012年6期

    案例1:小健在学校加强接种了水痘疫苗,接种后一天,小健开始有发热的反应,浑身有小红包出现.父母带他到北京儿童医院看了晚间急诊,大夫确诊为水痘.小健和爸爸妈妈都不明白,水痘疫苗本来是预防生水痘的,可为什么反而引发了疾病的发生呢?案例2:可爱健康的东东在8个月的时候按照免疫规划注射了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3天后,东东发烧了.家里人猜测可能是感冒,可是东东除了发热没有任何别的症状.到医院验了血,白血球并不高,说明也不是细菌感染.又过了2天,东东开始浑身发疹子,密密麻麻越出越多.医院怀疑是婴儿急疹,可是1个月前,这病已经生过了.直到疹子出完、热也退了,家人也不知道到底是什么病.疹子退后,东东光滑的小身体上流下来一些肤色的小麻点.家人怀疑可能是疫苗引发的麻疹.他们的怀疑有道理吗?

    加强接种 水痘疫苗 儿童医院 减毒活疫苗 细菌感染 免疫规划 麻疹 家人 发热 案例 白血球 注射 症状 婴儿 学校 身体 麻点 健康 疾病 急诊
  • 济南市2016年报告本地和外地麻疹病例特征分析

    《国际病毒学杂志》 CSTPCD 2017年4期

    目的分析济南市报告本地和外地麻疹病例分布和就诊特征,为本市麻疹防控提供相应措施和建议.方法数据来源于“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2016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济南市医疗机构报告的所有麻疹病例,对本地和外地麻疹病例特征进行描述和比较分析.结果2016年济南市报告本地麻疹病例960例,占64.78%;外地麻疹病例522例,占35.22%.报告外地病例主要来自齐河县、高唐县和夏津县.报告外地病例出现高峰的时间早于本地病例.外地病例中0~6岁儿童占74.14%,本地病例以≥15岁成人为主,占52.40%.本地和外地病例发病前7~21 d有医院就诊史的比例分别为52.60%和52.11%,其中有市儿童医院就诊史的比例分别为38.02%和23.16%.病例报告医院主要是市传染病医院和市儿童医院.34.14%的病例发病后去过2家或多家医院就诊.本地和外地病例发病报告时间间隔均为5d,报告外地病例出疹后1d、2d、3d内来我市就诊的比例分别为70.73%、86.64%和92.34%,均高于本地病例(57.95%、76.63%和88.68%).结论大量外地麻疹病例来济南市就诊、部分病例多次就诊、本地病例就诊不及时等增加了本市麻疹疫情扩散的风险,医院内感染是麻疹传播的重要因素,应加强传染源管理,强化重点医疗机构院感防控工作.

    麻疹 医院感染 监测
  • 新疆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麻疹预警系统的建设研究

    《国际病毒学杂志》 CSTPCD 2012年3期

    目的 通过建立新疆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麻疹预警限,为全区麻疹疫情防控提供有效指导.方法 采用求和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建立独山子区麻疹预警限.结果 拟合了ARIMA(2,1,1)×(0,1,1)12模型,经回顾性验证该模型平均绝对误差为0.67.结论 求和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可以用于独山子区麻疹预警限的建立,将对该区麻疹防控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麻疹 模型 预警
  • 北京市西城区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调查

    《国际病毒学杂志》 CSTPCD 2014年3期

    目的 调查北京市西城区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为调整现有免疫策略、有效控制麻疹疫情,实现消除麻疹目标提供依据.方法 按容量比例概率抽样法(probability proportion to size,pps)抽样的方法,2012年在北京市西城区随机选择10个居委会,每个居委会随机抽取在京连续居住6个月以上的人员22名作为调查对象,共220名.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收集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含麻疹成分疫苗免疫史,并采集静脉血5ml.使用ELISA方法检测研究对象麻疹IgG抗体水平.结果 调查对象麻疹抗体阳性率为85.91%,抗体水平中位数为976 IU ·l-1.不同年龄组人群中,麻疹抗体阳性率和抗体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x2=42.39,P<0.01;H =38.84,P<0.01),其中8月龄以下儿童抗体阳性率和抗体水平最低,分别为21.43%、120 IU·l-1;1~4岁、5~9岁儿童及40岁以上成人较高,阳性率均达95.45%,抗体水平中位数分别为3059 IU ·l-1、2099 IU·l-1、2308 IU·l-1;其余年龄组人群抗体阳性率在72.73% ~ 95.45%之间,抗体水平在512 ~1679 IU·l-1之间.未接种过麻疹疫苗的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和抗体水平明显低于接种过疫苗和接种情况不详的人群(x2=28.73,P<0.01;H =1.56,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北京市西城区常住人口中,1~9岁儿童麻疹抗体水平较高,发生大范围麻疹暴发和流行的风险较小,<8月龄婴儿和15 ~ 40岁人群麻疹抗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麻疹 抗体 疫苗 免疫
  • 2014年大连市麻疹暴发疫情分析

    《国际病毒学杂志》 CSTPCD 2015年4期

    目的 分析大连市麻疹暴发疫情流行病学特点,评估暴发疫情处理效果,为调整麻疹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4年大连市麻疹暴发疫情开展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采用率和构成比对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4年大连市累计报告麻疹暴发疫情9起,分别发生在医院、企业、小学、家庭和派出所.病例发病时间集中在4-5月,罹患人群以18岁以上成年人为主(63.33%,19/30),成年麻疹病例无免疫接种史或接种史不详.<18岁患者仅27.27%(3/11)有接种史.结论 大连市成年麻疹发病率增加,在做好婴幼儿基础免疫的基础上,应在成年麻疹高危人群中积极推广麻疹疫苗预防接种,在人群中建立有效的免疫屏障.

    麻疹 暴发疫情 疾病控制
  • 不同因素下婴儿麻疹抗体水平检测及研究

    《国际病毒学杂志》 CSTPCD 2018年6期

    目的 分析不同因素下婴儿麻疹抗体水平,为制定麻疹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湖北省鄂州市出生且小于8月龄的婴儿作为调查对象,共216例.收集调查对象的一般人口学信息、出生信息及其母亲的年龄等,并采集其0、3、5和7月龄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麻疹IgG抗体的几何平均浓度;采用x2或x2趋势检验比较不同特征婴儿间血清麻疹IgG抗体阳性率及中高抗体比例的差异.结果 婴儿胎龄的中位数(P25,P75)为39(38,40)周,麻疹IgG抗体阳性率为74.1%.其中,母亲年龄为19~36岁和37~45岁婴儿的阳性率分别为71.9%和95.0%(P=0.025).自然分娩婴儿的阳性率为83.8%,高于剖宫产(52.9%,P<0.01),中高抗体比例为33.8%,也高于剖宫产新生儿(14.7%,P=0.004);胎龄为32~36周和37~41周婴儿麻疹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2.6%和78.7%(P=0.001);出生体重为1.9~2.9和3~4.5 kg婴儿的阳性率分别为59.3%和79.6%(P=0.002).出生时婴儿血清麻疹IgG抗体几何平均浓度为662.0 mIU/mL,而当3、5和7月龄时分别降至189.5、97.0、和53.1 mIU/mL.婴儿麻疹抗体阳性率随月龄增加呈下降趋势(P<0.01),其中0月龄婴儿最高,为74.1%,7月龄最低,为5.1%.结论 母亲更高年龄、自然分娩、足月、高出生体重、更低月龄因素下,婴儿麻疹抗体水平相对较高.

    麻疹 抗体 婴儿 因素
  • 2011—2016年北京市麻疹流行特征分析

    《国际病毒学杂志》 CSTPCD 2018年2期

    目的 分析2011—2016年北京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探寻麻疹防控重点.方法2011—2016年北京市麻疹病例报告资料来自北京市全部医疗机构报告,共报告麻疹病例5715例.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麻疹发病水平、地区分布、时间分布、人群分布特征,采用x2检验分析本市户籍人口和外省户籍人口发病情况差异. 结果 2011—2016年北京市年均发病率为4.50/10万,其中2012年最低(0.39/10万,80例),2014年最高(11.08/10万,2385例).每年发病主要集中在3—5月份,占总病例数的66.02%(3373/5715).除2012年以外,每年均为近郊区发病率最高,发病率在0.52/10万~12.61/10万之间(33~864例).外省户籍人口发病率(0.75/10万~16.59/10万,76~1332例)高于本市户籍人口(0.17/10万~8.03/10万,22~1053例),但发病率比逐年缩小,从2011年的6.35(1.08/0.17)下降到2016年的1.59(7.60/4.78).病例发病年龄呈双峰态,分别为1岁以下儿童(14.28/10万~297.02/10万,17~486例)和20~39岁成年人,成年人组峰值2011—2013年在20~29岁组(0.39/10万~3.29/10万,20~175例),2014—2016年在30~39岁组(8.14/10万~15.95/10万,300~578例).8月龄~6岁病例无疫苗免疫史的构成比为59.36%(501/844),本市户籍病例构成比为52.74%(183/347),外省户籍病例构成比为63.98%(318/497).职业分布中散居儿童比例从2011年的35.71%(35/98)降低到2016年的9.93%(125/1259),干部职员从2011年的5.10%(5/98)增加到2016年的28.28%(356/1259),餐饮、商业、家政服务人员从2011年的26.53%(26/98)增加到2016年的33.84%(426/1259).报告麻疹暴发疫情171起,疫情数量从2011年的2起增加到2016年的55起.结论 2011—2016年,北京市麻疹发病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建议继续加强现行消除麻疹免疫策略,提高满8月龄儿童疫苗接种及时性,鼓励儿童看护人与家庭成员接种含麻疹成分疫苗,扩大务工人员麻疹疫苗接种范围.

    麻疹 发病率 免疫 接种
  • 麻疹病毒受体研究进展

    麻疹由麻疹病毒(MV)感染引起,是主要的儿童疾病之一.世界上每年有4 000万急性感染病例,导致100万人死亡[1].MV感染可引起一系列的病理症状,如高热和皮疹;导致免疫抑制而继发细菌、霉菌和寄生虫的二次感染;MV还可引起一系列中枢神经系统(CNS)疾患.感染后脑炎(PIE)为MV感染较严重的疾病.MV感染CNS后的潜伏感染,极个别可出现进行性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SPE)[2].

    麻疹 病毒 感染后脑炎 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中枢神经系统 潜伏感染 免疫抑制 儿童疾病 感染病例 二次感染 病理症状 寄生虫 细菌 死亡 皮疹 霉菌 继发 高热
  • 泸州市1999年麻疹流行特点分析

    《疾病监测》 CSTPCD 2000年8期

    我市自1978年开展计划免疫活动以来,麻疹的发病大幅度下降并得到了有效控制.但近几年来由于一些县区常规免疫接种率出现滑坡,监测系统敏感性降低,致发病回升,个别县区甚至出现局部暴发.

    泸州市 敏感性降低 免疫接种率 县区 免疫活动 监测系统 发病 麻疹 控制 局部 滑坡
  • 强化免疫后一起麻疹暴发流行的调查分析

    《疾病监测》 CA 2001年2期

    2000年4月中旬至七月中旬,我市大竹乡大竹中.小学及幼儿园发生一起麻疹暴发流行,发病54例.对此,我们进行了流行病学和血清调查.

    强化免疫 麻疹 暴发流行 血清调查 流行病学 幼儿园 小学 发病
  • 2004年江西省麻疹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分析

    《疾病监测》 CA 2006年1期

    目的了解江西省麻疹流行特征及麻疹监测系统的运转情况.方法对江西省2004年常规传染病报告系统及麻疹监测报告系统报告的麻疹疑似病例进行分析.结果2004年麻疹监测系统共报告麻疹3300例,比常规传染病报告系统报告的病例少4.92%,无死亡病例,发病率为7.72/10万.麻疹病例分布广泛,流行模式为散发与暴发并存,局部麻疹暴发影响了全省麻疹发病强度.病例主要分布在全省10个市的92个县(区);发病季节主要集中在3~6月份,占全部发病数的53.82%;发病对象主要以学龄前儿童和小学生为主,占全部病例的77.61%;病例中有60.30%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且这部分人群中8月龄至15岁儿童占66.91%.结论加强江西省的麻疹常规免疫及复种工作,努力提高麻疹监测系统的监测质量是江西省今后加速麻疹控制工作的主要任务.

    麻疹 监测系统 流行病学
  • 郑州市2000-2001年麻疹确诊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疾病监测》 CA 2002年8期

    为了解郑州市麻疹发病状况,探索麻疹流行规律,以便更好地控制麻疹,对郑州市2000年和2001年经实验室确诊的麻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显示:两年共报告确诊麻疹病例601例,其中流动人口发病222例,占总病例数的36.94%,麻疹两年发病率分别为4.75/10万和4.83/10万.全市麻疹病例呈散发和暴发并存的状态,局部地区的暴发病例以及流动人口发病较多直接影响着全市的发病水平.2000年和2001年病例主要集中在7岁以下儿童,分别占79.53%和72.28%,以<1岁年龄组发病居多.如何降低<1岁组麻疹发病,也是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麻疹 确诊病例 流行病学
  • 江苏省653例发热出疹性疾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疾病监测》 CA 2000年10期

    发热出疹性疾病(RFIs)是以发热、出疹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江苏省自1998年开始对RFIs中的麻疹、风疹进行了实验室监测.1998和1999年共监测RFIs病例653例,最终实验室确诊麻疹348例、风疹66例.在348例确诊的麻疹病例中,≥20岁以上年龄的有112例,占了32.19%,表明江苏省麻疹流行有向大年龄组转移.

    发热出疹性疾病 麻疹 风疹
  • 莱芜市1954~2003年麻疹流行趋势

    《疾病监测》 CA 2005年2期

    目的分析莱芜市不同时期麻疹的流行特征,探讨加速麻疹控制的措施.方法对莱芜市1954~2003年麻疹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自然感染期(1954~1966年)麻疹发病、死亡均居各种传染病之首;流行周期1~2年;城市发病高于农村;发病高峰集中在春季,发病人群以学龄前儿童为主.计划免疫期(1979~2003年)麻疹发病、死亡明显下降,流行减少,以散发为主;农村发病高于城市;发病季节高峰后移,峰值削平;发病人群集中在学龄前儿童和成人.结论由于计划免疫的实施.莱芜市麻疹发病率大幅度下降,但仍有散在发生或流行.今后,应进一步健全麻疹监测系统,调整免疫策略,进一步提高免疫覆盖率,降低麻疹高发年龄段发病.

    麻疹 流行趋势 监测
  • 平果县实施计划免疫后麻疹流行特征分析

    《疾病监测》 CA 2000年4期

    平果县总人口44.7万人,实施计划免疫后,麻疹发病率已大幅度下降,但尚未能有效遏制麻疹流行.为了解我县麻疹流行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对实施计划免疫后的1988~1998年麻疹流行情况进行分析.

    平果县 计划免疫 麻疹 流行情况 控制措施 发病率 人口
  • 2000~2004年杭州市萧山区麻疹疫情流行病学分析

    《疾病监测》 CA 2006年8期

    目的 了解近几年杭州市萧山区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加速控制麻疹.方法 对2000~2004年麻疹临床和血清学诊断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萧山区麻疹疫情以散发为主,存在个别暴发点,流动人口比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发病高发季节为2~6月.本地病例以<1岁婴幼儿为主,5~9月龄病例占1岁以内病例的92.31%;流动人口以1岁以上低年龄儿童及学龄儿童为主.15岁以下(不包括不足8月龄婴幼儿)本地和流动人口病例中无免疫史者分别为39.19%、65.12%,本地病例明显低于流动人口.结论 继续加强常规免疫接种工作,保持高水平的实际免疫覆盖率和免疫成功率;加强流动儿童的免疫接种管理,消除流动人口的免疫空白,是萧山区控制和消除麻疹的重点.

    麻疹 流行病学 控制
  • 1986-2006年昭通市麻疹流行特征分析

    《疾病监测》 CSTPCD CA 2008年1期

    目的 探讨昭通市麻疹流行特征及发病原因.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1986-2006年昭通市麻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986-2006年昭通市麻疹病人27 57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8.26/10万,发病率波动在5.40/10万~72.20/10万之间.有明显的季节性,高峰在3~6月.以低年龄组儿童发病为主,0~14岁占总病例数94.56%,7岁以下占发病总数68.44%.局部低接种率及免疫空白是麻疹暴发的主要原因.结论 控制或消除麻疹的主要策略是提高常规麻疹减毒活疫苗免疫接种率,加强对麻疹流行病学和血清学监测,根据监测结果适时开展麻疹强化免疫,控制麻疹暴发.

    麻疹 流行病学特征 控制策略
  • 2000~2005年海盐县麻疹流行特征分析

    《疾病监测》 CA 2006年10期

    目的 了解海盐县麻疹流行特征,为制定控制对策,降低发病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0~2005年该县麻疹发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IgM抗体.结果 6年间,该县共报告麻疹513例,年均发病率为23.44/10万,2005年发病率为59.29/10万,是该县使用麻疹疫苗以来发病最高年.麻疹发病存在明显季节性.流动人口发病逐年上升,无免疫史者占85.31%,8起麻疹暴发均为流动人口.发病以20岁以上年龄组本地病例为主,占76.76%,流动人口以7岁以下儿童为主,占72.73%.结论 海盐县麻疹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发病模式以广泛散发与局部暴发并存.应在维持高水平的儿童麻疹疫苗基础免疫接种率的同时,做好儿童麻疹疫苗复种;实施补充性免疫措施,如强化免疫或"扫荡"式等,最大限度地减少免疫空白仍是今后进一步控制麻疹的关键之一.

    麻疹 流行特征 分析
  • 1995~2004年湖南省麻疹疫情分析

    《疾病监测》 CA 2006年1期

    目的了解湖南省麻疹流行特点,为控制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分析1995~2004年10年间湖南省麻疹疫情的特点,并对发病时间分布进行轮廓分析.结果10年间麻疹平均年发病率3.97/10万,张家界、怀化、湘西自治州平均发病率高;属小年龄发病模式,湖南省麻疹疫情与全国在时间分布上基本一致.结论应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的免疫工作并及时复种.

    麻疹 描述流行病学 流行特征
  • 浙江省某沿海城市麻疹疫情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疾病监测》 CA 2007年1期

    目的 调查和分析浙江省某市麻疹疫情流行特征,查明麻疹疫情流行的原因,探讨麻疹防治对策.方法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用血凝抑制(HI)法检测麻疹IgG抗体.结果 2004年1月至2005年2月28日,全市共报告麻疹病例599例,男性343例,女性256例.2004年11月麻疹疫情开始流行,12月至次年1月达到高峰,病例分布广泛,散发和局部暴发并存.病例中无免疫史的占62.02%,免疫史不详占22.11%.共采集育龄妇女血清样本109份,其中抗体阳性105份,阴性4份,阳性率为96.33%,几何平均滴度为1:8.0.结论 需要加强麻疹疫苗的常规免疫工作,同时要考虑对大年龄组人群接种麻疹疫苗,继续加强麻疹监测,探讨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管理模式.

    麻疹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 麻疹监测
  • 广西壮族自治区2004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疾病监测》 CA 2005年8期

    目的了解广西2004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总结麻疹控制经验.方法对广西2004年麻疹监测系统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4年麻疹发病率为2.91/10万,为历史最低水平.病例主要集中在农村,但城市存在病例高发区域,发病呈上升趋势.病例以低年龄为主,10岁以下病例占77.13%,0岁组发病率为34.63/10万,高于其他年龄组.暴发疫情造成的病例占22.22%.未接种麻疹疫苗是造成发病的主要原因.病例报告和调查比较及时,但血清学监测相关指标仍未达到要求.结论提高常规免疫接种率,及时对适龄儿童进行麻疹疫苗复种,并有计划地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消除免疫空白,是广西控制麻疹需要解决的问题.

    麻疹 流行病学分析 免疫空白
  • 2004年菏泽市麻疹流行特征分析及控制策略探讨

    《疾病监测》 CA 2006年2期

    目的了解2004年菏泽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根据菏泽市常规传染病报告系统和年度麻疹发病统计表,对2004年麻疹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4年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162例,确诊病例146例.麻疹发病呈散发和暴发并存的流行模式,个别高发县影响全市麻疹发病水平.麻疹发病以学龄前儿童和成人为主.确诊病例中有麻疹疫苗免疫史者占19.19%,无免疫史者占47.26%.免疫史不详者占33.55%.结论根据报告病例的年龄和免疫史状况表明,麻苗的常规免疫仍需加强,同时要考虑对大年龄组人群接种麻苗,继续加强麻疹监测.

    麻疹 流行病学分析 控制策略
  • 浙江省宁波市小月龄婴儿麻疹高发原因分析

    《疾病监测》 CSTPCD CA 2008年5期

    目的 了解宁波市小月龄婴儿麻疹高发成因,为探讨降低小月龄婴儿麻疹发病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4-2007年麻疹疫情资料并分析;同时采用血清流行病学方法进行麻疹母传抗体研究.结果 麻疹流行特征发生明显变化,出现周岁内婴儿和成人2个发病高峰,尤其是<8月龄及8月龄至1岁麻疹发病年龄构成比逐年上升.在调查的174例8月龄至1岁婴儿中,有146例未及时接种麻疹疫苗,占83.9%.0~8月龄婴儿麻疹抗体阳性率随着月龄的增长呈趋势性下降,6月龄和8月龄抗体阳性率分别只有4.1%和0.8%,几何平均滴度倒数(GMRT)分别为4.2和1.6.结论 麻疹母传抗体下降,6月龄和8月龄婴儿抗体阳性率很低,几乎无保护作用.麻疹疫苗接种不及时和免疫空白也是小月龄婴儿麻疹发病高发的原因.

    麻疹 婴儿 流行特征 母传抗体
  • 2004-2005年长沙市麻疹实验室确诊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疾病监测》 CA 2007年1期

    目的 了解麻疹实验室的监测状况和分析其监测结果.方法 对2004-2005年从长沙市各地收集到的187份疑似麻疹病例的血清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麻疹IgM体;并结合其个案调查资料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麻疹发病男女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例的发生呈明显的季节性,发病高峰为4~6月;70.1%的实验室确诊病例<15岁;68.8%的病例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1.9%的实验室确诊病例未表现出咳嗽、卡他性鼻炎、结膜充血这3种症状的其中之一.结论 加强麻疹实验室网络建设,提高麻疹实验室监测质量,同时应根据现实条件对预测的麻疹高危地区进行麻疹疫苗(MV)强化免疫,有效降低麻疹发病率.

    流行病学 麻疹 实验室确诊
  • 江门市2001~2003年麻疹免疫水平监测分析

    《疾病监测》 CA 2005年7期

    目的评价江门市麻疹疫苗(MV)基础免疫的效果及健康人群抗体水平.方法(1)对应该接受基础免疫的健康儿童按常规进行麻疹疫苗接种,并在免疫前和免疫后一个月内分别抽取外周血进行麻疹抗体检测;(2)对江门市部分健康人群抽取外周血进行麻疹抗体检测.结果(1)2001~2003年基础免疫前健康儿童麻疹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9.05%、17.57%和24.05%,麻疹抗体几何平均滴度倒数(GMRT)分别为3.38、2.93和3.06;基础免疫后一个月麻疹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8.26%、97.30%和96.20%,GMRT分别为465.59、803.53和578.10;(2)健康人群的麻疹抗体阳性率为93.47%,GMRT为687.07,各年龄组之间抗体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江门市麻疹整体初免抗体水平较高,基础免疫是预防控制麻疹流行的重要手段.

    麻疹 免疫水平 抗体
  • 信阳市1986-2001年麻疹发病趋势分析

    《疾病监测》 CA 2002年8期

    信阳市1979年开始实施计划免疫后,麻疹发病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发病率最高仅为1981年的123.22/10万.1986年冷链系统运转后,发病率(均在50/10万以下)呈现较大幅度下降,但在1988年有一个较小的流行高峰,之后又呈现下降趋势,2001年达到历史最低水平,发病率仅为0.68/10万.为研讨现阶段麻疹发病趋势及控制措施,现将信阳市1986-2001年麻疹发病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信阳市 麻疹 发病率 冷链系统 控制措施 计划免疫 分析报告 发病趋势 发病情况 历史
查看更多
爱学术网-期刊论文服务平台 2014-2022 爱学术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22 爱学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2020050931号 版权所有:南京传视绛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