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讨伤寒在我省的流行规律,制订有效的防制措施,同时也为卫生行政部门制订伤寒防制策略提供科学的依据,现根据我省历年伤寒疫情报告及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将1980~1998年江苏省伤寒发病资料汇总分析如下.
目的 了解2002-2005年浙江省台州市性病流行趋势.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台州市近4年性病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性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主要疾病构成是非淋菌性尿道炎、梅毒、淋病和尖锐湿疣,患者主要为本地居民,男女性别比为0.9:1,发病以20~40岁青壮年为主.职业分布以农民、工人和无待业居多,婚姻状况以已婚者居多,文化程度以中、小学文化程度居多.结论 台州市性病防治形势较为严峻,应结合艾滋病的防治,加强包括非淋菌性尿道炎、梅毒、淋病和尖锐湿疣等在内的所有性病的防治力度.
甲型肝炎(简称甲肝)是由甲肝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在许昌市常年呈散发状态.2002年5月下旬开始在禹州市农村出现了三个甲肝疫点,我们对这三个甲肝疫点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目的了解黔西南州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流行病学特征,找出薄弱环节,为消灭脊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年报告的AFP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4年黔西南州共报告AFP病例67例,其中20例被贵州省脊灰诊断小组和国家AFP专家诊断为非AFP病例,剩余47例AFP病例中有7例被诊断为临床符合病例,7例临床符合病例中有2例为VDPV病例;除合格便采集率外,其余各项指标均达标准;首诊报告率为55.32%,村级仅为25%;病例的发病时间和地区分布上在贞丰县有明显的聚集趋势;有40.43%的儿童未完成全程免疫,零剂次儿童占总病例的19.15%.结论黔西南州在接种率及县、乡医院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面存在较严重的问题.今后应加强计划免疫工作以提高脊灰疫苗的有效接种率;同时加强县、乡各级医务人员的业务技术培训、提高首诊报告率;在提高AFP监测敏感度的同时提高其特异性,有效防止VDPV病例的发生.
病毒性肝炎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传染病,罗山县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发病序位居法定报告传染病首位.为了解其流行特征,制定防制措施提供依据,现将罗山县1991-2002年病毒性肝炎流行状况分析如下.
目的分析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的流行规律、流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本次疫情所有病例进行个案调查,采用人工小时法对人房、畜房蚊媒密度及种类进行监测,急性期血清用ELISA法进行乙脑IgM抗体检测.结果本次暴发疫情病例共计40例,发病率为2.7/10万;死亡6例,病死率为15.0%;流行高峰在5月下旬和6月上旬,占发病总数75.0%;发病年龄均为8岁以下儿童,其中1~6岁占92.5%;所有病例均分布在农村地区,97.5%为散居儿童;85.0%的病例无乙脑疫苗接种史;临床表现主要为高热、抽搐、嗜睡、昏迷和脑膜刺激征阳性;蚊媒监测显示当地主要蚊种构成为三带喙库蚊和骚扰阿蚊,两者所占比例在86.3%以上;采用抗体捕获ELISA法对39例病例进行血清学检测,乙脑IgM抗体阳性37例.结论近10年,广西自治区乙脑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和流行,做好农村地区散居儿童乙脑疫苗的全程接种工作,是阻止广西区乙脑暴发流行的关键措施.
病毒性肝炎是我市常见的传染病之一,严重威胁和损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历年来在我市传染病发病中占重要地位,1996-2000年其发病占我市甲乙类传染病总发病数的38.0%-49.4%.为探讨我市病毒性肝炎流行趋势,掌握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分型情况,为制订有效的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广州市1996-2000年病毒性肝炎的流行趋势和流行病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目的了解杭州市西湖区1990~2004年甲、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情况.方法用Exce 12000对杭州市西湖区1990~2004年甲、乙型肝炎疫情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杭州市西湖区1990~2004年甲型肝炎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9.38/10万,死亡率为0.05/10万,病死率为0.16%,甲型肝炎发病呈明显下降趋势.乙型肝炎年均报告发病率为85.26/10万,死亡率为0.21/10万,病死率为0.24%,15年间呈缓慢下降趋势.结论1990~2004年西湖区病毒性肝炎发病总体呈下降趋势,影响该区病毒性肝炎发病高峰在1990年主要是甲型肝炎和乙型肝炎,在1991~2004年主要是乙型肝炎.甲肝疫苗和乙肝疫苗接种是降低病毒性肝炎发病率的主要手段.
目的探讨济宁市2001~2003年流行性腮腺炎(以下简称流腮)疫情动态,控制流腮传播蔓延.方法采用流行病学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济宁市3年流腮报告病例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2001~2003年全市共登记流腮病例1431例,占法定传染病报告数的12.70%.全年均有发病,以冬春为主,农村发病明显高于城市,城乡之比为0.41:1,在托儿园所、小学、中学时有多发、暴发疫情.1431例流腮病例中有发热病例1127例,腮腺肿大者1163例,颌下腺肿大者389例,并发症共665例,其中前3位为脑炎372例(55.94%),脑膜炎132例(19.85%),胰腺炎95例(14.29%);男性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2.59:1,以15岁以下儿童发病为主,占该病的96.09%,78.34%的病例集中在6~10岁年龄组,62.47%的患者是小学生.结论6~10岁学龄儿童及农村人口是实施免疫控制策略的重点.
夏津县1993-2001年新登记的肺结核病例共2 320例,现将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报告如下.全部病例资料来源于本县防疫站结防科1993-2001年中国肺结核控制项目登记的结核病病例,人口资料来源于县统计部门.
目的 了解重庆市万州区麻疹暴发特点,找出发病原因,为控制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4年万州区麻疹暴发特征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农村和小学为主要发生地,城区免疫工作薄弱地区也有麻疹暴发.属于小年龄发病模式.158例病例中,42.41%有确切免疫史.8月龄以下婴儿也有较多发病.结论 暴发主要原因为有效免疫接种率低和基层免疫工作疏于管理.应加强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的免疫工作.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在山西省是一个重点防治的疾病.历史上全省90%以上的县区发生过布病疫情,2002年是山西省有记载以来布病流行最严重的一年.
目的 了解浙江省温州市狂犬病的流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便采取更有针对性的防治对策和措施.方法 对报告的狂犬病病例做流行病学调查,在疫区对动物作尼氏小体检查.结果 2000-2004年共报告狂犬病病例26例,其中2004年发病最多.传染源为犬和猫.潜伏期为43 d.绝大部分患者未进行伤口处理或处理不规范.26例中20例在暴露后未接种疫苗,3例未全程接种.26例患者均未使用抗狂犬病血清.在疫区的犬中检出尼氏小体.结论 温州市是狂犬病新发疫源地.应提高群众的防范意识,一旦被动物抓伤、咬伤,应及时清洗创面,正确处理伤口,24 h内接种狂犬病疫苗和抗狂犬病血清.应进一步加强犬类等宿主动物的管理.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一种常见的肠道传染病,1990年以前菌痢发病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在我市传染病发病率中一直居于首位.
目的 分析2003~2005年婺城区城市居民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分布特征,为制定肿瘤防治规划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3~2005年该区城市居民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3~2005年恶性肿瘤发病854例,死亡828例.2003年发病率最高(202.73/10万),2004年最低(186.54/10万),年标化发病率均高于180/10万.年死亡率约170/10万~200/10万,标化死亡率约180/10万~190/10万.发病率和死亡率男性均高于女性.年龄别发病率和年龄别死亡率均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发病和死亡主要集中在40岁以上年龄组.男性恶性肿瘤以肺癌和消化系统肿瘤为主,女性以乳腺癌、肺癌和消化系统肿瘤为主,乳腺癌为女性首位发病肿瘤.结论 婺城区城市居民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均高,占死因首位.建议:制定肿瘤防制规划并由政府组织实施;开展恶性肿瘤等慢性病监测报告;对肺癌、乳腺癌、消化系统肿瘤予以重点防治;开展恶性肿瘤危险因素研究;普及防癌健康教育;开展社区恶性肿瘤综合预防工作.
目的了解绍兴市残留麻痹的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疾病谱.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绍兴市1991~2004年AFP专报系统的监测资料和个案调查材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91~2004年,共报告残留麻痹AFP病例32例,主要分布在嵊州市和绍兴县,6~10月发病较多,其中65.62%为4岁以下儿童,男女性别比为2.56:1.麻痹以单下肢为主,其次为双下肢,引起残留麻痹的主要疾病为外伤性神经炎.结论针对引起AFP病例致残的疾病谱,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同时进一步加强监测工作,及时发现和阻止脊髓灰质炎(脊灰)野病毒的传入和传播,巩固无脊灰成果.
目的了解广西2004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总结麻疹控制经验.方法对广西2004年麻疹监测系统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4年麻疹发病率为2.91/10万,为历史最低水平.病例主要集中在农村,但城市存在病例高发区域,发病呈上升趋势.病例以低年龄为主,10岁以下病例占77.13%,0岁组发病率为34.63/10万,高于其他年龄组.暴发疫情造成的病例占22.22%.未接种麻疹疫苗是造成发病的主要原因.病例报告和调查比较及时,但血清学监测相关指标仍未达到要求.结论提高常规免疫接种率,及时对适龄儿童进行麻疹疫苗复种,并有计划地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消除免疫空白,是广西控制麻疹需要解决的问题.
目的了解绍兴市新生儿破伤风(NT)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控制和消除该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绍兴市1999~2004年NT专报系统的监测资料和个案调查材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NT发病率波动在0.15‰~0.65‰之间,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2004年有2个县(区)发病率≥1‰.NT病死率波动在11.11%~37.50%之间.病例主要集中在经济相对发达的越城区和绍兴县,发病无明显季节性.78例确诊病例中流动人口占89.74%,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2.12∶1,发病日龄集中在5~8 d.在家分娩的占83.33%,接生员均未受过培训,所有母亲均无明确的破伤风类毒素(TT)接种史.结论旧法接生和产前未注射破伤风类毒素及人口流动是NT发病的主要因素.提高孕妇自我保健意识,推广住院分娩,对高危人群接种TT,加强新法接生培训,是消除NT的基本措施.
目的了解2004年菏泽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根据菏泽市常规传染病报告系统和年度麻疹发病统计表,对2004年麻疹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4年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162例,确诊病例146例.麻疹发病呈散发和暴发并存的流行模式,个别高发县影响全市麻疹发病水平.麻疹发病以学龄前儿童和成人为主.确诊病例中有麻疹疫苗免疫史者占19.19%,无免疫史者占47.26%.免疫史不详者占33.55%.结论根据报告病例的年龄和免疫史状况表明,麻苗的常规免疫仍需加强,同时要考虑对大年龄组人群接种麻苗,继续加强麻疹监测.
目的 分析1998~2005年广西传染病暴发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暴发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1998~2005年广西传染病暴发疫情进行分析.结果 1998~2005年广西传染病暴发疫情呈逐年上升趋势,高峰出现在4、5、9、10月,暴发疫情主要集中在农村,占报告起数的88.13%,病死率明显高于城市.甲类传染病暴发疫情逐年下降,乙类和丙类传染病逐年上升.结论 加强农村卫生防治工作,加大学校卫生的管理是有效控制疫情发生的主要措施.
目的了解金华市2005年春季流脑流行状况,探索流脑高发的原因,为制定控制流脑的有效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年1月1日至4月30日金华市的流脑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全市共报告流脑病例43例,报告发病率为0.81/10万,是继1996年以来发病率最高的一年;病例年龄构成以15岁以上人群为主;职业构成以外来民工和学生为主,儿童所占比例下降.结论2005年春季金华市流脑呈现高发态势.在民工中开展流脑疫苗接种,将A+C群流脑疫苗纳入常规免疫,预防性服药和有效的应急接种等是当前控制流脑发病的有效措施.
目的分析菏泽市近几年来艾滋病(AIDS)疫情监测情况,为制定菏泽市AIDS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血清学、流行病学监测,分析菏泽市AIDS流行特征,提出防制措施.结果截至2004年底共检出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及艾滋病人(AIDS)139例,其中,失访4例,死亡40例.以青壮年农民为主,男女性别比为1.24:1(77:62).感染途径以血液传播为主,占83.45%.结论需要加大防制力度,对有献血人员的村庄进行普查,控制AIDS在性病人群中扩散,遇制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蔓延的趋势.
目的研究乐山市性病流行趋势和特征,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乐山市1984~1993年与1994~2003年的性病疫情资料,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后10年发病率上升了8.14倍,病种由5种上升为8种,前后均以淋病和尖锐湿疣为主,但淋病构成比下降幅度较大,而尖锐湿疣则相反,男女性别比由2.46∶1降为1.25∶1,年龄构成前后均以20岁和30岁组最高,但20岁和15岁组呈下降趋势,文化构成前后均以中、小学为主,但小学和文盲呈下降趋势,职业构成前后均以工人、农民为主,但工人、农民构成比呈下降趋势.结论疫情仍然严峻,规范医疗机构对STD的诊疗行为和加强人们性病知识的宣传教育是关键.
我国消灭脊灰工作已进入最后阶段.我市自1991年11月建立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系统以来,已连续8年未发现脊灰野病毒病例.本文对我市1991-1999年的AFP病例进行了流行病学分析,以期对消灭脊灰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为了探索我县甲肝发病规律及流行趋势,为制订甲肝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现对1992~1998年我县甲肝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永吉县1998年总人口766 720人,其中农业人口占81.84%.在农村普遍存在粪便不经无害化处理就用于农田施肥的现象,并有吃生菜喝生水,河边洗衣的习惯.对于甲肝这种急性肠道传染病在人文、习俗,自然环境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发病条件和流行隐患.
自1983年以来,许昌市法定传染病的登记报告网络稳定,运转正常,各种疫情资料保存完整齐全.现将1983年以来连续21年的法定报告传染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为政府有关部门传染病防治决策提供依据.
为全面掌握我市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情况,为消灭脊髓灰质炎(以下简称脊灰)论证工作作好充分准备,现将我市1995-1999年AFP病例流行病学分析如下.
流脑是一种传染性较强的,以侵害儿童为主的急性呼吸道疾病.我省自1950年始有疫情记载,曾出现了1959、1967、1975年3次流行高峰,每次流行高峰间隔7-8年,高峰持续2-3年.
目的 了解浙江省金华市2000-2007年新生儿破伤风(NT)流行病学情况,探索NT高发的原因.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结果 全市共报告NT病例524例,发病率波动在谮0.07%-0.18%之间;病例分布在除磐安县以外的8个县(市、区);发病年龄以出生5-8 d发病最多(占66.60%);发病无明显季节性;以省外流动儿童为主,主要原因为在家土法接生引起.结论 2000-2007年金华市NT总体水平呈逐年增高态势;必须进一步加强NT监测;采取必要的健康教育干预,提高产妇自我保健意识、提高住院分娩率和实行新法接生等措施.
目前,性病在我国又死灰复燃,日益蔓延,为了制订有效的综合性防治措施,现将北京铁路局1996-2000年性病流行病学分析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