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去棉衣伤肺气:从中医学的角度来说,春季是由冬寒向夏热的过渡时节,阴消阳长,容易发生春瘟(如流脑)和风瘟(如流感、肺炎等),人体处于阳气生发的状态,如果这时不保暖护阳,外感风寒,就会伤及胃表,伤害肺气,从而发生扁桃体炎、肺炎、支气管炎等疾病,因此不可顿去棉衣.
据北京天坛医院的医生介绍,该院在今年3月的近2周的时间内,收治了13名流脑患者,他们大多数是外地民工.四川籍的小伙子小崔在建筑部门找到工作后不久,就开始发热、呕吐,几小时后,开始出现神志不清和躁动,病情十分危险.
可预防的疾病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临床表现为突发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颈项强直、烦躁等症状,进而出现皮肤黏膜出血点或瘀斑,婴幼儿常有囟门隆起,严重者可有败血症休克及脑实质损害.
板兰根是十字花科菘蓝属二年生植物菘蓝的根茎部分,其叶又称大青叶,同属清热解毒药.板兰根含有多种药用成分,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化瘀之功效,对多种细菌性、病毒性疾病,如流感、流脑、腮腺炎、钩端螺旋体病、肺炎、肝炎等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为了进一步了解我省流脑流行特征及脑膜炎奈瑟氏菌(Nm)流行菌群的变迁情况,选择我省具有代表性的雨城区、夹江县、蓬安县作为监测点,在2000年12月至2001年5月开展流脑监测工作.
为了解我省健康人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免疫现状,加强流脑流行病学监测,为今后流脑疫情预测、预报建立相关的科学数据,2001-2002年我们在省内建立了监测点,对流脑流行前期健康人群血清学和病原学进行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是一种经呼吸道传播的主要危害儿童健康的传染病.2004年1月28日至3月27日,东阳市共发生流脑12例,发病率为1.53/10万,死亡4例,病死率为33.33%,现将流行病学调查情况分析如下.
流脑是一种传染性较强的,以侵害儿童为主的急性呼吸道疾病.我省自1950年始有疫情记载,曾出现了1959、1967、1975年3次流行高峰,每次流行高峰间隔7-8年,高峰持续2-3年.
1999年2月17日至3月23日布拖县交际河区包谷坪乡1村1、3、4社同时暴发流行伤寒、流脑两种传染病,发病34例,死亡4例.
2002年4月6-30日,龙里县摆省乡暴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例24例,经流行病学调查,证实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暴发流行,现报告如下.
广东省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的发病率虽然已降到最低水平,但是散发病例还时有发生,现对1997年我省番禺市流脑疫情调查处理情况报告如下.
为了了解我区校园人群的流行性脑膜炎球菌的携带状况,以及接种A群流脑粘多糖菌苗等于预手段对流脑的防制的效果,以便提供更有效的预防控制流脑感染、发病的措施,我们于2001年春季,对我区城乡结合部的2所学校4个不同职业的健康人群的流行性脑膜炎球菌携带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和卫生部关于救灾防病工作的指示精神,力争大灾之后不出现大疫情,湖北省开展了灾区重点传染病的监测,流脑被列为重点监测的疾病之一.遵照卫生部和我院要求,我们于1999年4月12~17日,对该省流脑流行病学监测情况进行了重点考察,现报告如下.
目的 了解2006年浙江省流脑流行病学特征及流脑菌株的药物敏感性特点.方法 对2006年全省上报的流脑病例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设立3个监测点进行健康人群抗体水平和带菌率检测,并对分离到的流脑菌株进行抗生素的耐药性检测.结果 2006年浙江省流脑发病率为0.16/10万,病例以A群为主,同时存在C群和B群病例.健康人群中A群抗体保护率(70.65%)远远高于C群(6.52%),流脑菌株带菌率为1.71%,B群占62.50%.所有菌株均对青霉素、氯霉素等9种抗生素敏感,部分菌株对复方新诺明、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耐药,且不同血清群、不同来源菌株的耐药程度不同.结论 浙江省流脑病例以A群为主,C群比例有上升趋势.流脑菌株对一些抗生素具有耐药性,需全面监测病例和健康带菌者流脑菌株的耐药性特征.
近年来,石家庄市流脑发病一直处于高度散发状态,发病率一直波动在0.11/10万-0.68/10万之间,但健康人群带菌率较高.为防止因人口流动和菌群变迁造成流脑流行,为进一步摸清流脑发病特点,为消除流脑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2000年度开展了流脑病原学监测,并将近8年来的流脑疫情资料进行了分析,并对今明两年的疫情进行了预测.
2002年1-3月份,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县良塘乡发生流脑流行,共发现流脑病人15例,死亡3例.从暴发点患者血液中分离出一株病原菌.
2002年2月8-27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罗城县小长安镇和东门镇发生一起成人流脑暴发流行,现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患者的病死率可达到10%,幸存者中,大约有10%~15%的人伴有长期的后遗症.鼻咽部携带的脑膜炎奈瑟菌是流脑的前兆,但大部分携带者并不发病.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Nm)感染人体所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24],起病急,病情发展快,如不及时治疗,病死率高,部分存活病人主要留下神经系统的后遗症.
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氏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Nm)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此病起病急,病情发展快,病死率高,可以引起大流行,危害极其严重.过去在我国此病的发病率很高,曾发生几次周期性大流行,夺取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最近16年来我国流脑发病率不断下降,未出现全国性流行,但是此病在其他国家仍然肆虐流行,我国尚存在一些与此病流行相关的因素,防治措施亦不完善,对它的预防不可放松.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通过呼吸道传播的化脓性脑膜炎,常在冬春季节引起发病与流行.20世纪80年代中期紫云县流脑发病率为33.14/10万,病死率为9.59%,后期在儿童中展开A群流脑疫苗接种后,发病率大幅度下降,发病率控制在0~3.06/10万之间,但近几年仍有不同程度的病例报告.2004年3月1日猫营镇牛角村下巴郎组报告发生3例病例.为了解人群中流脑带菌状况,为流脑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贵州省疾控中心和紫云县疾控中心随即对该组158名健康人群开展带菌调查.
近年来,集中度(向量合成表示法)被应用于流行病学季节性分布研究.为了观察计划免疫(下称"计免")前后相关传染病发病时间聚集性的变化,我们采用集中度对本市1970~1998 年麻疹、百日咳、白喉、脊髓灰质炎(下称"脊灰")、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下称"流脑")、流行性乙型脑炎(下称"乙脑")六种疾病的发病时间聚集性按不同年代进行对比分析.
本文提出的应用余弦模型对流脑月、年发病数进行的预测是定量预测方法,结果较为准确,有一定应用价值.为使预测值>0,在r≤0.5时,可直接计算,r>0.5时,需把原始数据转换成对数后再进行计算.同时,对在应用中应注意的其它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流脑在汕头市流行曾十分猖獗,最高年份的发病率达到1036.61/10万,80年代应用流脑A群多糖菌苗进行轮种免疫之后至今,疫情一直处于散发流行状态,为探讨汕头市流脑的流行动态,科学地评价防治措施效果,本文借助圆形分布法和集中度两种统计方法对其前后42年流脑流行的5种流行模式的季节分布、高峰期和高峰时点变化的规律进行分析.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感染人体后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该病传染性强,人群中隐性感染多.患者主要为15岁以下的少年儿童.近年来,临床上也屡现成年人发病,且病死率高.流脑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周期性,冬春季发病率高.一般每年从11~12月开始进入流行季节,在次年2~4月达到高峰.临床主要表现为起病急、病情重,发热、头痛、呕吐、皮肤出血点及脑膜刺激征阳性.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氏球菌引起的、以突发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粘膜瘀点和脑膜刺激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经呼吸道传播的一种化脓性脑膜炎,发病率居化脓性脑膜炎的首位.
为贯彻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提出的"扩大国家免疫规划范围,将甲肝、流脑等15种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有效预防的传染病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精神,落实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目标和任务,规范和指导各地科学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有效预防和控制相关传染病,制订本方案.
1983-2002二十年间,我国发现了大约十种新发传染病,包括莱姆病、军团菌肺炎、小肠结肠耶尔森氏菌感染、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成人轮状病毒、肾综合征出血热、C型肝炎、空肠弯曲菌感染、HIV、O139霍乱等[1].2003-2015年间,我国发现了大约12种新发突发传染病,包括SARS、H5N1禽流感、H7N9禽流感、H1N1流感、人粒细胞无形体病、序列7型猪链球菌感染、C群流脑、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福氏志贺氏菌XV血清型感染,MERS(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手足口,登革热等[2,3].
流脑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简称,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乙脑为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简称,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一种蚊虫媒介传染病.两病除症状相似外,还有很多不同之处.
春季防流脑流脑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简称,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发生于6个月至2岁的婴儿,流脑发病高峰季节为2至4月份,空气流通不畅、居住拥挤致使抵抗力下降可让人染病在身.流脑临床上可分为普通型、暴发型、慢性败血症型.普通型早期表现为发热、咽痛、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1至2天后患者体温升高达39℃至40℃,伴有头痛、食欲下降、神志淡漠,这时约70%的患者皮肤出现大小不一的出血点、出血斑,病情迅速进展,频繁恶心、呕吐,剧烈头痛,伴有意识障碍、多语、躁动或昏迷,这时如果不及时治疗,可出现呼吸和循环衰竭.而暴发型病情更凶险,如果患者在发病24小时内就出现血压下降,皮肤可见大片出血斑并伴有坏死,这是休克型的表现.流脑的病菌平时寄生于病人咽喉或鼻腔内,打喷嚏、高声谈笑可通过飞沫传播给免疫力低下的人,病菌最怕紫外线,阳光一分钟可灭菌.衣被等常晒太阳,每天常开窗通风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