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氏菌病】相关文献(1135)
  • 邹平县1997-2001年布鲁氏菌病监测结果分析

    《疾病监测》 CA 2003年3期

    为全面掌握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在我县的流行趋势,制定预防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自1997-2001年对该病进行了连续5年的监测.现将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邹平县 布鲁氏菌病 监测结果分析 预防措施 全面掌握 流行趋势 科学 布病
  • 通州市1990-2000年布鲁氏菌病监测分析

    《疾病监测》 CA 2002年1期

    通州市是全国15个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重点监测点之一,根据<布鲁氏菌病全国监测点监测工作试行方案>的要求,我市从1990年开始,每年开展监测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通州市 布鲁氏菌病 监测工作 监测点 布病 报告
  • 2005年深圳市宝安区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报告

    《疾病监测》 CSTPCD 2006年2期

    目的掌握深圳市宝安区布鲁氏菌病疫情动态,为预测布病流行趋势、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卫生部<全国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方案>要求,血清学结果和病例判定参照"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GB15988-1995)".结果 2005年9月宝安区共进行流行病学调查2092人,其中血清学监测476人,监测率22.75%,虎红平板试验阳性者5人,试管凝集试验在1:50~1:400之间,出现50%~100%凝集,均为公明玉律奶牛场工人,阳性率1.05%(5/476),患病率0.42%(2/476).结论宝安区人间布鲁氏菌病的危胁仍然存在,并且有扩散蔓延的趋势;今后应该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以控制人间布鲁氏菌病.

    布鲁氏菌病 疫情 监测
  • 定海区职业重点人群布鲁氏菌病调查情况分析

    《疾病监测》 CA 2005年3期

    目的了解畜牧业重点人群布鲁氏病感染情况和其危险因素,探索定海区布病防治对策.方法对1989年203名、2003年34名、2004年136名职业重点人群采用皮试变态反应、皮试阳性者血清作试管凝集试验进行检查.结果职业重点人群感染率介于0.49%~0.74%之间,试管凝集试验均为阴性.感染者职业均与猪饲养有关.结论(1)畜牧业重点人群存在布病感染的概率,猪应视为我区人间布病感染不可忽视的传染源;(2)建议加强布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抓好畜牧流通环节的监管和信息交流,落实病畜扑杀补助机制;扩大布病监测范围,把从事畜牧业职业人群作为我区今后人间布病监测的重点.

    职业人群 布鲁氏菌病 传染源
  • 山西省2002年128例布病患者流行病学分析

    《疾病监测》 CA 2004年6期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在山西省是一个重点防治的疾病.历史上全省90%以上的县区发生过布病疫情,2002年是山西省有记载以来布病流行最严重的一年.

    山西省 布病疫情 患者 流行病学分析 布鲁氏菌病 县区 历史 疾病 防治
  • 散发布鲁氏菌病个案病例调查分析

    《疾病监测》 CA 2004年5期

    2003年10月8日,承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知,围场县城子乡八顷村一居民王某经检查化验确诊为布病.接此通知后,县地方病防治所立即组织专业人员对其进行追踪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布鲁氏菌病 病例 调查分析 地方病防治 追踪调查 专业人员 通知 控制中心 疾病预防 调查结果 承德市 组织 县城 围场 居民 检查 布病 报告
  • 职业人群布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疾病监测》 CA 2002年10期

    布鲁氏菌病(下称布病)为人畜共患的传染性变态反应性疾病,也是我国<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的两种生物因素职业疾病之一.了解布病职业人群中的感染状况,对于制订保护从业人员身体健康相关措施,促进我省农牧业及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们选择了从事畜牧养殖、羊牛屠宰和皮毛加工的人群进行了布病感染状况调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职业人群 布病 流行病学 感染状况调查 变态反应性疾病 对外经济贸易 布鲁氏菌病 职业疾病 畜牧养殖 生物因素 身体健康 人畜共患 皮毛加工 从业人员 职业病 农牧业 防治法 传染性 选择 屠宰
  • 市场经济下布鲁氏菌病防治工作的新思路

    《疾病监测》 CA 2004年8期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属人畜共患传染病.在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存在人畜间布病流行,我国人、畜间布病也波及28个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人、畜布病流行不仅导致牲畜繁殖能力和出栏数下降,影响畜产品的生产、销售,而且还严重影响了农牧民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是导致农牧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主要疾病之一.

    市场经济 布鲁氏菌病 防治 畜间布病 人畜共患传染病 农牧民 因病致贫 生活质量 身心健康 繁殖能力 自治区 直辖市 畜产品 销售 牲畜 生产 疾病 国人 国家 地区
  • 山西省天镇县人畜布鲁氏菌病血清学监测分析

    《疾病监测》 CSTPCD CA 2008年3期

    目的 了解家畜布鲁氏菌病布病感染率与职业人群布病感染率的关系.方法 通过对天镇县6个自然村的人及家畜的布病血清学抽样调查,分析人布病感染率和家畜布病感染率的关系.结果 人布病感染率和家畜布病感染率呈直线正相关,统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884 25,P=0.0193<0.05),其直线回归方程为Y=9.866+18.54x.结论 家畜布病的血清学监测可以预测布病疫情,同时家畜感染率可以考虑作为预警指标;另外降低人布病感染率,首先应该控制家畜布病的流行.

    布鲁氏菌病 感染率 相关系数
  • 方城县独树镇人间布病流行情况调查报告

    《疾病监测》 CA 2003年4期

    方城县独树镇是我省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疫区之一,1987年已达到国家基本控制标准,但近些年疫情又有所回升.

    方城县 人间布病 流行情况 布鲁氏菌病 控制标准 疫区 疫情 国家
  • 斑点金免疫渗滤法在布鲁氏菌病监测地区的现场应用

    《疾病监测》 CA 2007年4期

    目的 验证斑点金免疫渗滤法(DIGFA)在布鲁氏菌病监测地区的现场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布鲁氏菌病监测地区重点人群和不同职业人群,采用DIGFA和试管凝集试验(SAT)检测布鲁氏菌病抗体.结果 重点人群两种方法检测抗体阳性符合率为96.66%,阴性符合率为99.92%;不同职业人群两种方法检测阳性符合率为96.36%,阴性符合率为99.92%,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IGFA与SAT同样具有敏感性强,特异性高等优点;此外,DIGFA还具有操作简便.快速,微量等优点,适合于布鲁氏菌病监测地区的现场应用.

    斑点金免疫渗滤法 布鲁氏菌病 监测地区 现场应用
  • 1996-2006年山西省布鲁氏菌病疫情分析

    《疾病监测》 CA 2007年7期

    目的 分析山西省1996-2006年布鲁氏菌病(布病)流行趋势及特点,为制定有效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山西省11年报告的布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1年共报告布病人数20 567人,1996年发病率1.02/10万,2006年发病率11.80/10万.目前山西省的流行菌株没有变化.结论 山西省布病疫情近年明显回升,大同市疫情增长很快.山西布病疫情受内蒙、河北影响较大,应采取3省联防控制布病疫情.

    布鲁氏菌病 疫情分析 联防
  • 2010-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结果分析

    《疾病监测》 CSTPCD 2016年11期

    目的 总结内蒙古自治区2010-2014年人间布鲁氏菌病(布病)监测开展情况,对布病疫情分布特点进行分析,为制定布病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以旗县为单位开展监测,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每个旗县抽取布病疫情轻、中、重3个乡镇,每年每个旗县不少于600人.抽样重点是从事畜牧业工作的高危人群.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被调查者有疑似布病症状者采血检测.用琥红平板试验法、试管凝集试验法或分离布病病原体进行确诊.结果 2010-2014年,累计在2181乡镇的17 145个嘎查村调查1 204 425人次,血检928 155份,阳性86 083份,阳性率9.27%,新发患者70 114例,其中主动监测发现病例为17 057例,高危人群发病率5.82%;全区12个盟市101个旗县均有布病流行;病例多为青壮年、男性和农牧民;在3个盟市患者标本共分离出羊3型布鲁氏菌98株,羊1型布鲁氏菌25株.结论 内蒙古布病流行强度大,波及范围广,有较高的疫情漏报率,对当地的人群身体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布鲁氏菌病 疫情 监测
  • 齐齐哈尔市梅里斯区布鲁氏菌病感染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疾病监测》 CSTPCD CA 2011年2期

    目的 调查布鲁氏菌病(布病)感染高发区的危险因素,分析与布病发生的关系.方法 2008年采用分层抽样方法,随机抽取高危人群开展布病流行病学调查问卷,对病例组53例,对照组342人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共调查2459人,发病7例,发病率为284.66/10万;养殖户的感染率大于非养殖户感染率;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齐齐哈尔市梅里斯区布病感染的危险因素是养羊数量、羊产羔数量、羊流产数量和羊羔在室内饲养数量、放牧、接羔、收拾家畜粪便、参加家畜免疫、剥皮、吃病畜肉、抱羊羔和抱牛犊.结论 齐齐哈尔市梅里斯区布病的传染源主要是感染布病的羊,布病牛占次要位置.应采取检疫、免疫、淘汰病畜等措施,提倡圈养,对广大群众加强布病防治健康教育,使农民在饲养、接羔、打扫圈舍和处理流产物时做好个人卫生防护,不吃生或未煮熟的牛羊肉,以降低人间布病的发生.

    布鲁氏菌病 发病率 养殖户 危险因素 病例对照研究
  • 2005-2015年浙江省绍兴市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分析

    《疾病监测》 CSTPCD 2017年8期

    目的 分析浙江省绍兴市布鲁氏菌病(布病)发病特征及流行规律,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根据绍兴市2005-2015年布病监测报告资料,收集确诊的布病病例个案调查表、年度报表等资料,对汇总的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5-2015年绍兴市共确诊报告布病病例132例,年报告发病率0.05/10万~0.54/10万之间,男性发病率显著高于女性(x2 =23.2,P<0.01);41 ~ 60岁组发病最多,为86例(占65.15%);职业以农民、民工等从事羊屠宰、交易、养殖、运输和加工类人员为主,占80.30%;3-8月是发病高峰季节,发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71.21%;地区分布以小越、甘霖和崧夏3乡镇为主,占总病例数的77.27%;患者从出现症状到明确诊断所需时间平均为(50.52±5.07)d.结论 绍兴市布病疫情呈上升趋势,应加大对传染源的控制,重点开展对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宣传.

    布鲁氏菌病 流行病学 监测
  • 201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阜康市布鲁氏菌血清检测结果分析

    《疾病监测》 CSTPCD CA 2011年10期

    目的 了解新疆阜康地区人群布鲁氏菌病(布病)的感染情况,调查人群布病的流行现状及特征,进一步控制布病疫情.方法 对当地村民分群抽样进行布病流行病学调查,采血做虎红平板凝集和试管凝集试验检测布鲁氏菌血清抗体,按照WS 269-2007,血清凝集滴度1:100(++)及以上者为阳性.结果 2010年阜康市检测665人,血清阳性率为1.65%( 11/665).不同性别和年龄布病检测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民族检测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当地人间布病感染风险较大,畜群患布病是人感染布病的危险因素.

    布鲁氏菌病 血清学 人间布病
  • 2006-2015年山西省布鲁氏菌病疫情分析

    《疾病监测》 CSTPCD 2016年12期

    目的 分析2006-2015年山西省布鲁氏菌病(布病)疫情特征,为开展布病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对山西省10年间报告的布病数据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10年间山西省共报告布病54 679例,呈逐年增加趋势,由2006年的3452例增至2015年的6997例,平均增幅为10.27%;病例波及全省11市119个县(市、区),2011-2015年扩散至山西省所有县(市、区),报告发病率介于10.26/10万~23.53/10万之间,平均发病率为15.51/10万;2014年发病数、发病率均达到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水平,大同市、朔州市、晋中市和忻州市共报告布病37 619例,占全省报告病例总数的68.80%.布病监测点共采集职业人群血清25 190份,阳性2068人,阳性率为8.21%.全省共分离到布鲁氏菌226株,羊种布鲁氏菌225株,布鲁氏菌非典型菌株1株,羊种3型布鲁氏菌225株,占总分离菌株数的99.56%.结论 山西省近年来布病发病呈快速上升趋势,大同市、朔州市和晋中市布病流行水平较高,运城市和临汾市疫情增长较快,呈明显的季节性高发特征.布鲁氏菌流行优势菌种是羊种3型,应进一步加强布病防治,控制布病疫情.

    布鲁氏菌病 疫情 分析
  • 2014年山东省青岛市布鲁氏菌病血清学检测结果分析

    《疾病监测》 CSTPCD CA 2015年8期

    目的 了解青岛市人间布鲁氏菌病(布病)感染情况及漏报情况,指导布病防控工作.方法 对2014年青岛各县(市、区)就诊的怀疑为布病的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患者血清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测布鲁氏菌抗体.结果 共检测508例,血清阳性率为35.43%,不同性别检测血清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40 ~60岁人群阳性率最高(53.89%);职业分布以羊只饲养人员最高(61.11%);平度市阳性率最高(34.44%).结论 青岛市存在布病流行,应加强防控,提高职业人群防范意识.

    青岛市 布鲁氏菌病 血清学
  • 2011年浙江省金华市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结果分析

    《疾病监测》 CSTPCD CA 2012年10期

    目的 了解浙江省金华市人间布鲁氏菌病(布病)发病情况及流行规律,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对从事牛、羊养殖、挤乳、屠宰、交易及兽医等布病重点职业人群进行血清学检测.结果 2011年全市共检测重点人群1387人,阳性49例,阳性率3.53%(49/1387),阳性者中患者8例,感染者41例,患者发现数为历年之最.结论 金华市布病疫情呈上升趋势,建议畜牧兽医部门采取有力措施严防病畜输入,对畜群进行整体免疫,卫生部门应加强布病监测、医务人员培训和健康教育等工作以有效控制疫情.

    布鲁氏菌病 疫情 监测
  • 2005-2009年浙江省人间布鲁氏菌病疫情监测分析

    《疾病监测》 CSTPCD CA 2011年2期

    目的 掌握浙江省人间布鲁氏菌病(布病)流行规律及分布状况,为今后制定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对全省涉及牛、羊畜交易、屠宰、养殖、挤乳、畜产品加工、海洋动物加工及兽医等重点职业人群进行血清学检测.结果 全省12个地市2005-2009年共监测重点人群26 980人,检出血清学阳性者535例,阳性率为2.0%,其中确诊新发病例143例,新感染者392例,监测点由2005年涉及50个县(区)增加到2009年的59个;绍兴市和金华市分别为检出病例及感染者数最高地区,分别占总病例数的41.3%(59/143)和总感染者数的40.8%(160/392);随着年份的增加,亚急性、慢性布病病例所占比例逐年下降(X<'2><,趋势>=10.04,P=0.002);主动检出病例数所占比例呈逐年增加趋势(X<'2><,趋势>=3.93,P=0.048).结论 近5年来,新的布病疫点不断出现,确诊的患者数及感染者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而且上升的速度很快.与多部门密切配合,加强牲畜流通环节的检疫和管理,做好重点羊交易市场人群布病的主动监测、健康教育等工作是今后布病防治工作的重点.

    布鲁氏菌病 人间疫情 血清学监测
  • 浙江省桐乡市首例布鲁氏菌病原学诊断病例调查

    《疾病监测》 CA 2013年1期

    目的 分离和鉴定布鲁氏菌,提高对布鲁氏菌病(布病)的认识,为病例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浙江省桐乡市疑似布病患者血液标本,进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ose-bengal plate agglutination test,RBPT)和试管凝集试验(standard tube agglutination test,SAT),血清学阳性者采血接种双相血培养瓶增菌培养,获得纯培养者进一步采用布鲁氏菌属特异性PCR(BCSP31-PCR)和布鲁氏菌种型特异性PCR(AMOS-PCR)进行属和种/型鉴定.对患者进行个案流行病学调查和规范治疗.结果 患者血清SAT为1:3200(++),从血液中分离出羊种布鲁氏菌3型.患者用利福平、多西环素等联合6周治疗后痊愈.结论 该病例为羊种布鲁氏菌实验室确诊病例,建议临床上对长期不明原因发热者应及时进行血培养,早发现并规范治疗.

    布鲁氏菌病 病原学诊断 羊种布鲁氏菌3型
  • 2005-2013年浙江省慈溪市职业人群布鲁氏菌病血清学检测结果分析

    《疾病监测》 CSTPCD CA 2014年7期

    目的 了解慈溪市职业人群布鲁氏菌病(布病)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虎红平板凝集和试管凝集试验对全市涉及牛羊养殖、屠宰、贩买、挤乳、兽医等职业人群进行血清学检测.结果 2005-2013年共监测职业人群4230人,检出血清学阳性56例,阳性率为1.32%,其中病例31例,感染者25例;患者和感染者主要分布在周巷镇和掌起镇;2013年发现布病感染者和病例最多,分别为11人和6人.患病与当地贩卖屠宰肉羊产业和奶牛饲养有关;高发与牛、羊输入来源地布病疫情高发有关;发病与确诊平均间隔时间为3.5个月.结论 慈溪市职业人群布病疫情呈逐年上升,应对职业人群综合防控,提高医务人员布病诊治水平.

    布鲁氏菌病 血清学监测 职业人群
  • 广西贺州市一起因食用未煮熟羊奶引起的布鲁氏菌病暴发疫情调查

    《疾病监测》 CSTPCD 2017年8期

    目的 调查一起由未经消毒的新鲜羊奶导致的布鲁氏菌病(布病)暴发的疫情,为布病疫情预防与控制提供借鉴.方法 制定个案调查表,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本起布病疫情共报告122例确诊病例和19例隐性感染者.分离出1株布鲁氏菌,经鉴定为羊种3型布鲁氏菌,MLVA8基因型为42.结论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流行病调查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该起布病暴发疫情是由饮用未经消毒的新鲜羊奶引起的.

    布鲁氏菌病 暴发 危险因素 食源性传染病
  • 2016年山东省一起活羊交易市场导致的人间布鲁氏菌病暴发疫情调查

    《疾病监测》 CSTPCD 2017年7期

    目的 了解2016年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人间布鲁氏菌病(布病)发病数异常升高的原因、感染来源、危险因素,及时采取针对性控制措施.方法 通过对医院、重点村庄进行主动搜索,检索医疗机构上报的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等方式获得该区的人间布病病例,采取重点村庄现场查看,当面访谈或电话调查的方式开展病例个案调查,同时完成病例标本实验室检测.结果 2016年共搜索到170例人间布病病例,58.24% (99/170)的病例集中发生在10-12月.76.47%(130/170)的病例居住在回民聚居地A镇Ⅰ村和B镇Ⅱ村.Ⅰ村和Ⅱ村之间有一个日交易量约1 000只的活羊交易市场,80.00%的羊购自布病高发省份.9月宰牲节期间,两村村民购买的羊数量为平时2倍,其间参与家庭内羊肉处理过程者罹患率和未参与者的罹患率分别是34.82%(122/3 504)和0.02%(1/3 6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4.782,P=0.001).14岁以上村民中,从事与羊接触工作(贩卖、屠宰、皮毛加工、养殖)的村民布病患病率为17.28%(108/625),未从事接触羊工作的14岁以上村民患病率为0.30%(15/5 065)(RR=58.349,95%CI:34.220~99.492).从事活羊贩卖、屠宰活动、皮毛加工和羊养殖的布病发病风险RR值(95% Cl)分别为84.417 (45.925~155.172)、80.604(45.209 ~ 143.713)、43.414(23.450~80.374)和40.098(20.757~77.459).在接触羊时,5.13%(8/156)的病例戴口罩,21.15%(33/156)戴毛线手套.结论 本次事件可能为一起因活羊交易市场输入染疫羊而接触者缺乏有效防护而引起的人间布病疫情.建议多省份和多部门联防联控,保证羊的输出、输入和交易均在动物卫生检疫指导下进行.此外,需要加强布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

    布鲁氏菌病 暴发 危险因素
  • 新疆沙湾县职业人群布鲁氏菌病预防知识知晓率调查

    《疾病监测》 CSTPCD CA 2016年4期

    目的 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沙湾县职业人群布鲁氏菌病(布病)预防知识的知晓情况.方法 根据《布鲁氏菌病监测方案》及沙湾县实际情况,编制布病预防知晓率调查问卷,随机选取沙湾县5个乡25个村,对村医、农牧民、屠宰工、畜产品经营者等4类人群进行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结果 共回收493份有效问卷,对布病预防知识的总知晓率为50.71%,村医知晓率最高,达到92.31%,农牧民知晓率最低,为42.62%;29岁以下年龄组知晓率最低,为30.86%;文盲文化程度知晓率最低,为18.18%.结论 沙湾县不同职业人群之间布病预防知识知晓率存在较大差异,提示应加强布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

    布鲁氏菌病 预防知识 知晓率
  • 不同年龄段人群布鲁氏菌病急性期临床特征分析

    《疾病监测》 CSTPCD 2018年9期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组布鲁氏菌病(布病)患者急性期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46例布病急性期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年龄分为婴幼儿组、学龄前组、青少年组、青年组、中老年组共5组.结果 不同年龄组布病患者的急性期临床特点存在差异,在临床症状体征中乏力(P=0.015)、多汗(P=0.048)、腰痛(P<0.001)、肝脾肿大(P=0.013)等方面存在差异;在实验室检查中白细胞(P=0.001)、中性粒细胞百分比(P<0.001)、淋巴细胞计数(P<0.001)、谷丙转氨酶(P=0.024)、谷草转氨酶(P<0.001)、白蛋白(P<0.001)、C反应蛋白(P<0.001)、红细胞沉降率(P<0.001)等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儿童患者发生乏力和多汗较成年患者少,更易发生肝功能损害出现肝脾肿大,而累及脊椎.临床表现为腰痛者以中老年患者最多,中老年患者组C反应蛋白和动态红细胞沉降率升高的发生率高于低年龄组.结论 不同年龄组布病患者有不同的临床差异性,临床诊治中需要注意其特点.

    布鲁氏菌病 布鲁氏菌 年龄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 2010-2017年河北省张家口市布鲁氏菌病流行趋势及控制效果分析

    《疾病监测》 CSTPCD 2018年6期

    目的 调查河北省张家口市布鲁氏菌病(布病)的流行状况及发展趋势,为布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0-2017年张家口市布病监测资料.采用Excel 2007软件录入数据,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布病病例的绝对增长量、发展速度和增长速度.结果 2010-2017年张家口市布病病例16 626例,其中2010-2014年发病率逐年上升,2015年呈下降趋势,2017年发病率最低;平均血清阳性率为16.61%,布病平均患病率为10.14%;流行菌株为羊种布鲁氏菌;发病率与周边地区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疫情发病呈西高东低分布;对高危人群采取干预措施有效降低了布病发病率.结论 采取重点人群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活动对该市布病疫情控制起一定作用,但张家口市及相邻地区布病仍在流行,今后仍需加强布病联防联控工作.

    布鲁氏菌病 流行趋势 控制效果
  • 2008年陕西省大荔县人间布鲁氏菌病调查分析

    《疾病监测》 CSTPCD CA 2009年4期

    目的 了解陕西省大荔县布鲁氏菌病(布病)的人间感染情况.方法 采用血清学与流行病学方法,对高危人群进行布病调查和检测.结果 血清学共检测380人,阳性者12例,阳性率3.16%;感染散在发生;男女性均可感染;感染者以从事畜牧养殖者居多;感染年龄在20~50岁.结论 应严密监测布病疫情,防止疫情扩大.

    布鲁氏菌病 高危人群 疫情 防治
  •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布鲁氏菌病疫情初探

    《疾病监测》 CSTPCD CA 2010年3期

    目的 了解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布鲁氏菌病(布病)流行现状.方法 对1956-2008年全市疫情资料、1996-2008年监测资料、疫苗接种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呼伦贝尔市是全国及全区的高发病地区,1956-2008年全市共发生布病13 457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2.62/10万.近15年疫情呈迅速上升趋势,新的疫区、疫点仍不断扩大;职业人群总阳性率为10.99%,阳性率波动在4.94%~18.84%之间,在全国和自治区仍处于高感染水平.结论 全市布病疫情正处于流行高峰期,应加强传染源的管理控制,综合防治布病.

    布鲁氏菌病 疫情 探索
  • 2004-2007年陕西省米脂县布鲁氏菌病疫情分析

    《疾病监测》 CSTPCD CA 2008年12期

    分析陕西省米脂县2004-2007年布鲁氏菌病(布病)流行趋势及特点.对米脂县4年报告及监测资料进行分析.4年共报告布病患者219例,发病呈上升趋势;共检疫羊、牛4800只,检出阳性109只,阳性率2.27%.陕西省米脂县2004-2007年布病流行趋势呈平稳态势.

    布鲁氏菌病 疫情分析 陕西
查看更多
爱学术网-期刊论文服务平台 2014-2022 爱学术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22 爱学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2020050931号 版权所有:南京传视绛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