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考核是一种现代管理手段,利用系统的理论和方法评估工作行为的效果.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绩效评价是组织控制的手段、人事决策的依据、绩效改进的动力、公平创造的杠杆,也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途径[1].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和护理事业的发展,建立全面完整、充分量化、科学系统的护理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已成为现代护理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现将近年来国内护理绩效考核体系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规章制度的制定与实施、健全与完善是医院管理工作的任务之一.1 护理管理制度的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规定了一定的行为模式,传播一定的信息和价值观,在群体行为中提倡什么、反对什么、禁止什么,使人们明确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护理工作涉及的面广,内容多,知识的整体性强.完整系统的护理规章制度应该覆盖从个人行为到医院的基本制度,从技术要求到业务规程,包括全院所有层面和所有环节.
护理程序是以恢复或增进服务对象的健康为目标,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提供全面、整体、连贯、系统的护理全过程.我科在2002年9月对1例依赖呼吸机支持维持呼吸的患者,经过全面综合评估病情,明确护理诊断为:呼吸机依赖,与患者对脱机缺乏自信和恐惧有关;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患者不了解每日营养需要量、食物营养成分及偏食有关;知识缺乏,缺乏呼吸机脱机相关知识.据此制定切合实际的护理目标,通过实施相关护理措施,患者在使用呼吸机23d后顺利脱机.
目的:总结主动脉血管置换术后患者发生截瘫的护理要点,使截瘫对患者造成的伤害减小到最低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方法:3例患者分别为:男性2例,女1例,胸主动脉血管置换1例,胸腹主动脉血管置换2例;术后均发生腰部以下感觉及活动障碍,1例患者在术后早期意识清醒后,下肢有感觉及肢体活动,拔出气管插管后第2天发生下肢截瘫,2例患者在术后第一日麻醉清醒后下肢即无感觉及运动功能;经治疗及护理后2例患者有感觉功能(包括足尖),1例患者恢复感觉及部分运动功能,下肢接受刺激后有肌肉的收缩反射,及能在床面做轻微活动。在护理上我们要重点关注:⑴早期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监测,注意瞳孔及意识的变化。(2)脊髓神经功能恢复的观察:观察下肢供血,感知下肢皮肤温度及颜色,及四肢血压监测,注意观察患者下肢感觉平面的恢复及变化。(3)泌尿及胃肠系统的护理,定时听诊肠鸣音,测量腹围,给予腹部按摩,配合胃肠动力药促进胃肠功能恢复。(4)减轻脑及脊髓水肿,给予甘露醇脱水及其他营养神经系统的药物。(5)抗凝治疗,防止下肢血栓的形成,及微血栓运行至肋间动脉进一步加重脊髓缺血。同时注意防止抗凝过度。(6)术后早期从4~5腰椎放置脑脊液引流管能减轻脑部及脊髓水肿,增加供血,注意脑脊液引流观察及护理。(6)基础护理,注意营养预防压疮发生。(7)康复功能的锻炼:每日两次做肌肉按摩和关节活动,,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固定畸形。足部用软枕支垫是踝关节保持90度。
关节镜手术是国内近年来逐渐广泛开展起来的微创手术,是骨科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微创骨科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常见膝关节病有骨性关节炎、半月板损伤、关节游离体、滑膜炎等,多数膝关节的伤病都适合关节镜手术.这种手术创伤小,瘢痕少,术后康复快,且并发症少,已逐渐成为治疗膝关节疾病的主要方法[1].但其术后护理目前尚无固定的程序或模式,规范系统的护理对疾病的恢复具有重要的作用,我院自2008年以来对92例住院病人进行了膝关节镜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严重的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病人晚期膝关节遭到严重病损,造成病人剧烈疼痛,畸形,关节活动障碍,病人痛苦至极.人工膝关节置换术能有效地改善膝关节的功能,矫正畸形,减轻病人的疼痛,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我科2002年9月到2006年5月对26例病人进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为了更好地促进病人的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我们对病人采取了科学系统的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利用人工材料将人体的股骨头和髋臼置换,具有解除疼痛,保持关节活动度,保持关节稳定性和不影响或修复肢体长度的综合优点【1】。我科自2012年6月~2013年6月对38例全髋关节置换病人实施了系统的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38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61.7岁。其中股骨头坏死20例,股骨颈骨折1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8例,38例全部单侧全髋关节置换。
随着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HR)的广泛应用和迅速发展,其围手术期的护理受到重视.笔者对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20例进行了系统的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术后未发生护理并发症.
二十一世纪,一项新技术传人国内,使得我们终于有一种方法能够突破黄斑中心凹的"禁区"--用维替泊芬行光动力疗法(PDT)治疗中心凹下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包括老年性黄斑变性、病理性近视(PM)、中心性渗出性视网膜病变(CEC)及脉络膜血管瘤等.由于,该技术价格昂贵,药物性质特殊等因素,给围术期护理提出较高的要求.我院自2005年1月开展了PDT治疗,通过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给予科学系统的护理,获得了满意的效果,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随着显微外科的日新月异,断指再植技术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也给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对24例进行断指再植术的患者进行了系统的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随着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临床广泛开展,对患者进行规范、系统的护理健康教育指导,帮助患者了解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相关健康知识,最大程度的配合冠状动脉介入新技术的开展,提高健康教育质量,深化整体护理[1] ,使患者早日康复成为可能.为提高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健康教育,根据院里开展多种健康教育形式的理念,本科制定了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护理健康教育指导内容及相关的标准,并进行持续性调整和修正.下面就执行中的体会总结如下.
随着关节手术技术的提高,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而充分的术前准备、米后早期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及并发症的预防也给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对36例行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进行系统的护理,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统计糖尿病目前已列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三大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对糖尿病患者实施系统的护理,十分的重要,回顾分析我院2004年4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33例糖尿病患者,给予系统的护理,取得满意效果,故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近年来,随着我国妇产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医学模式的不断变化,全面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也被迅速提上议程,并引起了医学界和众多家庭的广泛关注。分娩是人类繁衍的重要阶段,产妇也会因此出现各种各样的生理状况和心理变化,我们护理人员在产前、产时做好人性化服务一切以孕妇的身心健康为中心,让更多的孕妇尝试开展护理干预,有效的提升了正常分娩人次从而降低剖宫产率,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4月在我院产科住院分娩的产妇92例产妇中,年龄20-36岁,平均年龄(24.42±4.15)岁,孕周37-40周,无内外科合并症,随机将产妇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6例。2组基本情况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放射性药物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131 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已有60多年历史.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最佳治疗方法是外科手术切除、131 I治疗与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从而降低复发率及病死率[1] .我院在2009年-2011年的45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进行了系统的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P T C A及支架植入患者术后需绝对平卧12h。由于手术及心理等因素,常导致患者术后排尿不畅排尿困难、尿潴留,造成患者腹部胀痛难忍,增加痛苦并加重心理焦虑。为了减少患者痛苦,降低导尿率,我科2011年1月-2012年6月对80例行PTCA及支架植入术后患者采取了综合,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目前髋关节病比较常见,而且多为老年病人,对患者的身心影响较大,影响到患者的生活。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有效缓解关节疼痛及畸形、改善关节功能、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等特点,成为目前治疗髋关节疾病最有效的方法[1]。但是由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术中创伤大,失血多,尤其是高龄患者多合并高血压病、心脏病、糖尿病、肺通气障碍等基础疾病,增加了手术难度。故此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护理十分重要,我们从2005~2014年,我院对68例T H A病人进行系统的护理及康复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病情危重,认真、耐心的护理对其康复程度密切相关。1 临床资料 近2年来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28例,男23例,女5例,平均年龄45岁。广泛脑挫裂伤14例,颅内血肿10例,脑干损伤4例。格拉斯哥昏迷分级(GCS)平均3~7分。2 护理体会2.1 严密观察伤情演变 重型颅脑损伤的病理变化复杂,症状与体征随之演变。如观察病情不仔细,容易造成病情延误,产生严重不良后果。在就诊后24~72h应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呼吸、脉搏、血压等,有利于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以便及时处理。2.2 体位及呼吸系统的护理重 型颅脑外伤患者常取头高足低平卧位,以减少头部出血及减轻颅内压增高,对呕吐不止的患者采用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以防止窒息或引起吸入性肺炎,对呼吸不畅者应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防止窒息。昏迷超过24h的患者应及早行气管切开。呼吸中枢障碍所致呼吸减弱者,在应用呼吸兴奋剂的同时,可用呼吸机辅助呼吸。2.3 消化系统的护理 本组患者并发胃肠道应激性溃疡者占总数的75%。胃肠减压管的留置有利于观察有无上消化道出血,必要时应给予冰盐水或云南白药止血。如出血得以控制,可经胃管注入饮食,以维持营养及水电解质平衡。2.4 泌尿系统的护理 长期留置导尿管可引起逆行性泌尿系感染。每d应冲洗膀胱1~2次,每周更换1次导尿管。3~4h间歇放尿可预防膀胱挛缩。2.5 高热的护理 除输液反应、感染等,应考虑中枢性高热。其特点,体温高达到41℃以上,持续时间长。处理应以物理降温为主。
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脑血管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且发病急骤、病情危重,是人类死亡及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对脑血管病人进行及时有效系统的护理是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关键,现讨论如下:
心血管科呼吸、心跳骤停是临床常见的最紧急的危症.目前抢救成功率仍然很低,尤其是脑复苏的成功率更令人失望,如何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实施全面系统的护理,提高脑复苏的成功率,是临床护理面临的难题.需要层次理论作为护理学的基本理论,不仅帮助护理人员观察、识别患者未满足需要的性质及对患者所造成的影响,确定应优先解决的健康问题,同时帮助护理人员预测患者未感觉到或未意识到的需要[1],从而指导护理人员对患者实施系统的整体护理.我科自2002年引入需要层次理论指导脑复苏,收到较好的效果.现将1例典型病例分析报告如下.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方法[1].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老年股骨头置换的患者也不断增多,若术后护理不当易发生各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我科对2003年-2008年收治的老年人工股骨头置换患者56例实施精心系统的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
随着医疗模式的转变,整体护理的不断深入,手术室将整体化、人性化的观念融入了护理工作,从单纯的手术室内工作扩展至术前访问、术中护理、术后随访三个方面.我科从2007年开始,又将择期手术病人的术前访视、术后随访体现在一张护理记录单上,由一组护士负责到底,使每一位手术病人都能够得到全面、系统的护理.通过近一年的护理实践,形成了具有我院特色的规范化文字访视内容,并制定了手术室访视制度,加上不定期抽查,促使访视人员都能认真地做好每一位择期手术病人的访视工作,真正起到整体护理的作用.现将实施过程和体会报告如下.
髌骨粉碎性骨折占髌骨骨折的三分之一左右,以往治疗方法包括管形石膏外固定、抱膝圈外固定、髌骨切除术等,效果并不理想.我科自2002年1月-2005年10月,采取关节镜探针克氏针撬拔复位,经皮可吸收缝线张力带固定术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25例,术后对病人进行了系统的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护理方法报道如下.
责任制整体护理是一项新型的临床护理制度和工作模式,是护理工作的一个重大改革.责任制整体护理是一种"以病人为中心",除了应加强对病人自身的关注外,还需要把注意力放到病人所处的环境、心理状态、物理因素等对疾病康复的影响因素上,对病人全身心健康给予全面、系统的护理.责任护士不仅对病人的机体进行护理,还对病人的心理、社会关系和家庭生活状况等进行全面了解,配合病人康复需要,给予最佳的护理.
外伤性截瘫病人由于排尿困难、尿潴留、残余尿、留置导尿、长期卧床等多种原因极易引起泌尿系统感染或形成结石.本文对外伤性截瘫泌尿系统的护理进行了总结.现报道如下.
随着关节手术技术的提高,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术后系统的护理和康复训练,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肌力,改善关节功能.而对病人进行体位护理及居家指导,则能更好地保证手术质量,防止并发症,提高病人的满意度和生活质量.2002年7月-2004年12月,我科对52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病人进行正确的体位护理及居家指导,获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STORZ椎间盘镜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通过特制的微型工作通道和光导系统,直接去除突出破坏的椎间盘和其他粘连致压物,扩大椎管、神经根管,以解除对脊髓和神经根的压迫刺激,因其创伤小,痛苦小,效果可靠,受到许多病人青睐,而如何对病人进行系统的整体护理,尽快恢复健康,也给护理人员提出新的要求.2006年6月-2007年6月对本科65例行STORZ椎间盘镜手术的病人进行了系统的护理,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关节损伤的手术由传统手术延伸到了人工关节置换临床新领域.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为严重膝骨关节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有效方法.自2006年12月一2008年12月实施人工膝关节置换术5例,通过术前、术后全面系统的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在对23 例连枷胸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不行任何内、外固定,而是围绕呼吸道的管理,采取各种措施,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加强胸腔闭式引流系统的护理,及时引流积血积气,并在此过程中加强心理护理和基础护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