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浅析外科护理潜在的护理风险以及采取的对应措施。方法:选取在外科接受治疗的患者,将患者平均分为两个组,每组患者均为1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常见风险实施风险管理措施,并观察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整体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护理中只有及时识别各种护理风险,合理评价护理效果,从而采取综合处理方案,才能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
结直肠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消化道肿瘤之一,国内发病率为3.4%~11.8%[1]。手术是临床治疗结直肠癌较为常用的手段,但手术创伤会引发术后炎性应激及免疫损伤,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延长术后恢复时间。癌因性疲乏是由癌症本身、临床治疗及并发症的因素引起的主观性、持续性的疲倦体验,若未得到有效改善,不仅会导致身体机能减退,还易滋生消极情绪,影响临床治疗。手术室系统化管理是一种现代化护理理念,护理内容涉及证实有效的围手术期管理、术中微创技术等,有利于缩短术后恢复时间。本文分析了手术室系统管理对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后恢复时间、癌因性疲乏、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的影响,探讨临床护理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总结了48例登革热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重点介绍了心理护理,帮助患者认识本病,了解每项检查、治疗、护理的目的;重视发热期间的护理,以物理降温为主;保持皮肤清洁,做好皮疹的护理,防止继发感染;对于出血的患者加强巡视,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同时注意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认真做好卫生宣教和出院指导.
在临床护理中护患关系是"医疗人际关系中"的关键问题,是医学社会学中最重要的课题之一.著名医史学家西格里斯曾经精辟地论说道:"医学的目的是社会的,它的目的不仅是治疗疾病,使某个机体康复;它的目的是使人调整以适应它的环境,作为一个有用的社会成员.每一个医学行动始终涉及两类当事人:医护人员和病人,或者更广泛地说,医学团体和社会,医学无非是这两群人之间多方面的关系."这里,把医护人员与病人(患者)的关系,看成是整个最本质的东西,可以说是高度地评价了医患关系的重要性.
酮症酸中毒(DKA)是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常因感染、胰岛素停用或剂量不足、饮食过量或创伤等诱发.一旦发生,应积极治疗,早期采用合理的治疗措施及严密的监测是抢救成功、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目的:通过探讨我科收治的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护理对策.以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方法:收集我科2006年1月至2006年11月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病历,通过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通过积极与医生进行配合抢救,针对各种症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成功率达90%.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是严重危害人们生命的疾病之一.只有及时有效地采取急救护理措施,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合理使用药物,完全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抢救成功率.
传统的医学模式是"生物医学模式",其重点是对某一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而不太重视与疾病有关的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但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生物医学模式已日益显示出它的局限性.现代医学显示,心理因素、社会因素是决定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那些家庭稳定,婚姻美满、人际关系和谐、具有真正可信赖亲友的人,其患病的发病率大大少于生活孤独者、心理压力重的人.一些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的疾病,如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意外伤害等,当其心理社会因素恶劣时,其死亡率也显著升高.
目的:探讨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的特点及临床护理.方法:选取136例内科老年住院患者,依据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在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临床护理和用药护理.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了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患者和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率达93%.结论:在临床护理中采用综合护理措施可产生满意的效果.
建立良好的护患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解除心理压力,在医疗护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怎样维护良好的护患关系,减少护患纠纷,以便更好的开展护理工作,完善护理服务,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在护理工作中越来越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如何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谈几点体会.
由于车祸日渐增多,多处骨折的病人呈增多趋势,由于多处骨折病情重,并发症多,临床护理难度大,应重点加强以下护理.
目的:通过分析老年患者的生理、心理特点,探讨人文关怀在老年患者临床护理中的主要体现,以指导临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在老年患者中实施人文关怀的主要体现.结果:人文关怀在老年患者临床护理中主要体现在温馨化护理、人性化护理、个体化护理、个性化护理以及非人性化的管理中.结论:老年患者护理中,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和"人文关怀"的理念,旨在更好地做好老年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
上消化道出血一般是指食管、胃、十二指肠和空肠出血,常见于溃疡性疾病(胃、十二指肠溃疡多见)、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胃癌、胆道出血等.其临床上以呕血及黑便为主要特征.而临床护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病人的康复和愈后.现将其护理简介如下.
目的:观察用消炎痛灌肠降温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3例不同疾病的发热患者采用消炎痛灌肠降温.结果:灌肠一次体温降至正常者58例,占92%;灌肠2次体温降至正常者4例,占6.3%;总有效率为98.4%.结论:此法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及痛苦小、吸收快、见效迅速等特点,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降温方法.
目的:本研究主要就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的临床监护以及护理情况展开分析讨论,以此来为此类患者的临床护理与监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外科2012年4月-2013年4月所收治的76例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监护以及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对患者进行适当的监护以及护理后,有13例患者痊愈,52例患者出现了明显好转的情况,10例患者死亡,1例患者以植物状态存活.结论:由于神经外科患者具有病情变化快、危重等特点,患者在发病时通常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合并其他脏器损伤.因此,在对此类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必须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严密的观察,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作出有效、正确、及时的处理,以此来降低患者出现后遗症以及并发症的情况,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其生存质量.
本文主要研讨了护理诊断的应用对内科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的影响作用.我们以试验的形式对某医院的内科患者临床护理进行了对比试验.即将200例内科病患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只对其进行常规的临床护理,并不做其他另外的照顾措施.而对实验组的患者除了进行日常常规的护理之外,还要求护理人员进行相应的护理诊断工作.试验的时间持续了8个月,在试验结床后对所有患者进行了调查统计.并将其治疗状况做了总结分析,最后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采取护理诊断措施的内科患者恢复速度更快,且病情复发率较低,患者对于医院的护理服务更为满意.试验证明,采用护理诊断的护理形式是值得在医院大力推行的.以下本文就来详细分析本次试验的具体过程.
尿路感染简称尿感,是由于各种病原微生物感染所引起的尿路急、慢性炎症.多见于育龄女性、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和尿路畸形者.根据感染发生的部位,可分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上尿路感染主要是肾盂肾炎,下尿路感染主要是膀胱炎.1 临床表现1.1膀胱炎即下尿路感染,约占尿路感染的60%以上.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屎痛、排尿不适及下腹部疼痛等.一般无全身的毒血症状.常有白细胞尿,约30%出现血尿,偶有肉眼血尿.
目的:探讨骨折后关节僵硬的临床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骨折患者90例,给予患者心理护理、术后基础护理和关节功能锻炼护理.结果:患者护理后关节活动度改善情况、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护理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骨折后关节僵硬患者心理护理、术后基础护理和关节功能锻炼等优质临床护理,能够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目的:研究探讨采用连续护理模式对肝癌介入术后患者进行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30例肝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1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连续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通过采用连续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的术后疼痛、高热、恶心呕吐、排尿困难等现象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护理模式应用于肝癌介入术后患者的护理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护理效果,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目的:研究阑尾炎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临床护理以及观察效果.方法:选取某医院自2013年6月~2013年12月进行阑尾炎手术患者90例,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为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采用常规护理基础加入系统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主要包含下床活动时间、肛门初次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项目.结果:经治疗之后,对照组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为(28.88±4.99)h,肛门初次排气时间为(43.11±5.32)h,住院时间为(11.22±2.77)d;观察组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为(12.48±4.69)h,肛门初次排气时间为(23.11±6.32)h,住院时间为(5.23±3.77)d,两组患者在下床活动时间、肛门初次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的比较中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研究发现,采用常规护理联合系统护理可以有效的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同时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值得科学的研究以及临床的推广.
目的:探究康复护理在神经内科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意义,证实康复护理在临床治疗中的重要作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0月间的50例神经内科留置导尿患者,将这50例患者均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的护理中,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治疗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同时进行康复护理,然后对这50位患者的康复情况进行统计,对患者的满意率进行调查.结果:在试验后发现,无论是患者的康复情况,还是患者出现并发症的状况,治疗组患者都要显著好于对照组患者,且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本次试验中我们可以证实康复护理神经内科患者的康复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因此在今后神经内科患者的治疗护理中,要对康复护理使用进行推广.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和有效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30例急性心机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急救及护理经验.结果 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28例患者康复,康复率93.33%,2例死亡,死亡率6.67%.结论 对急性心机梗死病人积极的急救措施和生理、心理方面正确护理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方法.
目的:探究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3年11月间收治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9例,对其实施一系列的临床护理,观察其护理效果.结果:通过积极治疗并实行科学的临床护理干预,患者病情得到明显改善,总有效率为94.91%,死亡率为5.08%,护理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必要的临床护理干预,可又有效促进患者病情尽快恢复,安全可行,值得临床中广泛应用.
本文针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基本问题出发,分析了临床再生障碍性贫血护理的基本目标,并在此基础上,从并发症护理、心理护理和生活护理三个方面对具体的护理措施进行了探讨.
本文探讨提高内科临床护理质量研究与实施.近年来,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特别是护理文书的重新规定,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护理管理模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使护理工作更加符合社会的需要,满足病人的心身需要提高护理质量是每位内科医护工作者当前探究的一项重要课题.根据笔者的多年内科医护实践经验提出提高内科临床护理质量以期与大家共勉.
目的:探究四肢多处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3年11月间收治的四肢多处骨折患者51例,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整体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骨折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8.33%)相较于对照组(25.92%)明显较低,骨折愈合时间短,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四肢多处骨折患者实施一系列的临床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安全可靠,值得临床中广泛应用.
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妇产科收治的正常产褥期妇女160例,并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产妇均给予常规护理,同时对观察组的80例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对16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观察组的平均住院费用为(2149.6±471.8)元,明显低于对照组(3347.2±216.4)元;观察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4.61±1.28)d,明显低于对照组(8.25±2.84)d;观察组孕妇的满意度为(98.51±2.46)%,明显高于对照组孕妇满意度92.38±3.48)%.以上数据均有较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作为一种新型的临床护理模式,临床护理路径在妇产科的护理工作中有着明显的效果和优势.妇产科的护理过程中有效地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对整个医院的临床护理也有着较高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妇产科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和效果情况.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06月-2012年11月妇产科产后出血患者48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4例和观察组24例,给予对照组产后出血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产后出血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系统护理,比较两种护理方法的效果.结果:经分组护理干预,观察组24小时出血量为(521.12±34.12)毫升,对照组24小时出血量为(678.32±62.19)毫升.两组在24小时出血量上有显著性差异(T=25.2716,P<0.05),有统计学意义;经分组护理干预,观察组满意22例,满意度91.67%;对照组满意19例,满意度79.17%.两组在满意度上有显著性差异(2=34.54,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妇产科产后出血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系统护理可显著降低出血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总结50例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皮肤血管瘤的临床护理,通过心率监测,观察有无口唇发绀、瘤体颜色及张力等措施,提高了口服普萘洛尔治疗血管瘤的疗效,保障患儿的用药安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本组住院7~15d,治疗效果显著.随访6~15个月,停药后效果恢复良好.
异位妊娠是指孕卵在子宫以外的部位着床发育,是危害女性生育和健康的常见疾病.异位妊娠破裂或流产后,可造成急性腹腔内出血,甚至危及患者生命[1].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我院治疗护理异位妊娠患者56例,临床疗效好,现就异位妊娠的临床护理报道如下.
目的:探讨分析产后大出血的原因及采取的及时抢救护理措施,以为以后同种病例的治疗提供经验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3月-2011年12月在我院出现产后大出血的病例的原因及抢救护理措施.结果:主要导致产后大出血的原因为子宫收缩乏力,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胎盘剥离不全,软产道撕伤或子宫破裂伤,妊高征,巨大儿等.结论:采取及时有效地护理抢救措施才能保证产后出血病人的安全.临床护士在抢救中具有重要作用,必须在短时间内做出正确判断和处理,配合医生,进行有效按摩子宫,清官术,宫腔填塞纱布,及时行次全或全子宫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