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木对我来说,曾经一直是言词最恳切感人的传教士.当它们结成部落和家庭,形成森林和树丛而生活时,我尊敬它们.当它们只身独立时,我更尊敬它们.它们好似孤独者,它们不像由于某种弱点而遁世的隐士,而像伟大而落落寡合的人们,如贝多芬和尼采.世界在它们的树梢上喧嚣,它们的根深扎在无垠之中;唯独它们不会在其中消失,而是以它们全部的生命力去追求成为独一无二:实现它们自己的、寓于它们之中的法则,充实它们自己的形象,并表现自己.
传统的医学模式是"生物医学模式",其重点是对某一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而不太重视与疾病有关的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但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生物医学模式已日益显示出它的局限性.现代医学显示,心理因素、社会因素是决定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那些家庭稳定,婚姻美满、人际关系和谐、具有真正可信赖亲友的人,其患病的发病率大大少于生活孤独者、心理压力重的人.一些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的疾病,如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意外伤害等,当其心理社会因素恶劣时,其死亡率也显著升高.
国内一项针对糖尿病与心理健康关系的调查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发生精神抑郁状况的比较普遍.研究者通过对68例(年龄39~72岁)非依赖性糖尿病患者,采用“抑郁自评表”测定抑郁指数的方法观察研究后发现:有46例患者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郁状况,占总病例的66.2%,其中属中、重度抑郁者15人,占1/3.那么你家中的老人是否经常情绪低落?他们健忘、失眠、吃不下,同时不愿参与活动.请别掉以轻心,老人很可能是患上老年抑郁症.世界各地老年人精神疾病调查显示,抑郁症发病率最高(16% ~ 26%),其次才是老年痴呆症.被孤立者、孤独者、失业者或刚遭遇哀伤事件的人,都是老年抑郁症的高危险群.此外,20%的中风或心脏病患者,也会陷入抑郁状态,女性患病的比例是男性的两倍.
百度有个孤独吧,孤独吧中的孤独驿站写着这样的欢迎词:“因为同一种感觉,我们相聚在一起,即使你的心再感觉冰冷,无数颗孤独的心灵碰撞在一起,产生的火花也是惊人的,足够温暖每一颗心灵。我能够体会大家孤独的心需要温暖,需要交流,需要找到彼此能够珍惜的缘分……”这段文字真挚感人。想一想,为什么会有孤独者?又为什么他们来到了“孤独驿站”呢?人是社会型动物,社会交往是人的本能,而且发展成为人生活中的能动活动。远离了这片人群,就势必要回到另一片人群中。我们不可能离开人群,我们要做的就是如何能适应更多的人群,让自己的生存空间变得宏大光明。
老年抑郁症是老年期最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老年人抑郁症发病率为7%~10%;患有躯体疾病的老年人,发生率可达50%.临床主要表现以抑郁综合征为特征.世界各地老年人精神疾病调查显示,抑郁症发病率最高(8%~15%),其次才是老年痴呆症.国内资料表明老年期抑郁症的患病率北京为7.57%,上海为5.28%,且近年来有逐步升高趋势.被孤立者、孤独者、失业者或刚遭遇哀伤事件的人,都是老年抑郁症的高危险群.此外,20%的中风或心脏病患者,也会陷入抑郁状态,女性患病的比例是男性的两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