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已成为衡量老百姓生活幸福的重要指标,但近些年,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担忧程度日益增加。食品添加剂的滥用是食品安全中的一大突出问题,如瘦肉精、三聚氰胺和苏丹红等问题的出现使人们对添加剂产生恐惧感。面多市场上品种繁多的食品,人们从标签上无法辨识食品质量的优劣,也不懂如何去选择食品,这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因此,只有加快我国食品添加剂检验技术的发展,从源头上控制食品添剂的使用,避免滥用添加剂及使用违法添加剂的食品流入市场,才能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本文对目前的食品添加剂安全现状及检验技术研究进展综述,旨在为食品添加剂的监管和食品添加剂技术的研究提供参考。
控制医药费用增长、保障有限的基金使用安全、最大限度发挥其使用效率已成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new rural cooperative medical schema,简称New-CMS或“新农合”)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1-3].鉴于医疗服务过程中供方主导的特征,通过对供方支付方式的变革,积极引导、规范供方服务行为,成为控制医疗费用风险的突破点和关键点[4].为了有效缓解广大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不少学者就New-CMS中实施按病种付费的支付方式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实践与探索,笔者就New-CMS实施按病种付费的支付方式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据估计世界上有1/3人口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在大多数情况下,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者是无症状和没有传染性的,即潜伏性结核感染.为何机体免疫反应可使绝大多数人免患活动性结核病,而又不能完全清除这种感染呢?研究表明,巨噬细胞在控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中起着重要作用,而结核分枝杆菌本身也已产生了逃避巨噬细胞杀灭的机制.本文就以上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由于全球范围内肺结核及非结核分支杆菌病的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准确而快速的菌种鉴定技术对结核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及有效化疗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目前国内外采用传统的分支杆菌菌种鉴定方法需依据细菌生长速度、色素产生及多种生化试验等结果综合分析才能获得结果;而BACTEC TB460、TB960培养基系统虽快速(2~6d),但只能初步鉴定结核分支杆菌复合群和非结核分支杆菌,不能将细菌鉴定至种.近年来建立的色谱方法虽能达到部分菌种鉴定的目的,但需特殊仪器,临床尚未普遍开展.目前国内外研究者都致力于使分支杆菌菌种鉴定从细胞表型水平进入分子基因水平.现对分支杆菌分子菌种鉴定方法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治疗至今仍然十分棘手,原因之一就是复发问题[1].本文就近10年研究进展综述如下.一、复发率(一)药物治疗后的复发率EMS是卵巢激素依赖性疾病,异位内膜与在位子宫内膜一样,受卵巢分泌的雌、孕激素的影响,因此学者们一直探索应用性激类药物治疗.
近年来,剖宫产瘢痕妊娠(CSP)发病率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及诊断率的提高而逐年增加.虽然CSP易漏诊、误诊而导致难以控制的大出血、子宫破裂、子宫切除等严重后果,但若临床医师能提高警惕,做到早期诊断并给予恰当的治疗,其后果会得到明显改善.国内外有关CSP的发病机理、高危因素及治疗预防措施等方面的相关研究较多,本文就CSP的临床诊疗进展综述如下.
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CSP)是指妊娠组织着床种植于既往剖宫产瘢痕处,是一种较为少见的异位妊娠类型,也是剖宫产术后远期潜在的严重并发症,一旦发生可能导致胎盘植入、子宫破裂、大出血甚至危及孕产妇生命.因其发病率较低,临床医师对其认识及重视不足可能导致误诊,引发严重后果,现将近年来剖宫产瘢痕妊娠的临床诊疗进展综述如下.
先天性小耳畸形是指源于胚胎期第一、二鳃弓、第一咽囊、第一鳃裂和颞骨原的颅骨结构发育不良而表现出的一组先天性畸形,其特征性的表现是:耳廓发育不良,并常伴有外耳道闭锁,中耳及颌面部畸形[1].该病可以单独发生,也可以作为综合征序列症状的重要表现.人们对先天性小耳畸形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现将有关进展综述如下.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是导致孕产妇和围生儿病率及死亡率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1].流行病学资料表明,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家族史的孕妇较无家族史者发病率高8倍[2],说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有家族遗传倾向.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 System,RAS)是体内调节血压和水电解质平衡的主要系统,其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密切相关.因此,该系统的基因如:肾素(rennin)基因、血管紧张素原(angiotensinogen,AGT)基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基因、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ngiotensin Ⅱ Type 1 Receptor,AT1R)基因和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Angiotensin Ⅱ Type 2 Receptor,AT2R)基因等,均成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遗传学研究中的主要致病候选基因.本文就ACE基因和AT1R基因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综述了新生儿生理特点,临床静脉输液过程中穿刺工具、穿刺位置以及穿刺方法的选择等.观点认为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新生儿生理特点,合理选择静脉输液的方法 、途径,科学利用先进的静脉输液工具,有效进行外周静脉输液,以减少静脉损伤、静脉炎、局部组织坏死发生的几率,促进新生儿觉得健康成长.
脾转移癌(metastatic carcinoma fo the spleen,MCS)很少见,国内、外文献偶见病例报告,大组临床病理研究资料甚少,临床误诊漏诊率高[1].为提高对MCS发病情况和临床病理特征的认识,现就国内、外文献有关MCS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以期对临床上有所帮助.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ml.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1].为了确保产妇的生命安全,促进产后康复,国内学者报道了很多关于产后出血的护理方法,现对产后出血的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百草枯(PQ)化学名1,1'-二甲基-4,4'-联吡啶二氯化物,属有机杂环类触杀、灭生型高毒性除草剂,PQ对人毒性较强,口服致死量20mg/kg,其死亡率25%~80%,无特效解毒剂.本文就近年来PQ中毒肺损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不孕症是妇科的常见病,其重要病因是输卵管炎症引起输卵管阻塞.据报道因输卵管因素引起育龄妇女不孕占不孕症的30%~50%,在继发性不孕症中80%,其中非特异性输卵管炎引起70.5%[1].根据中医学理论,输卵管阻塞属于"瘀证"范畴,多为脏腑失调、气血不畅或感受外邪、血瘀阻络、脉络不通所致.近年来多数医家主张采用综合方法进行治疗.本文就输卵管炎性阻塞性不孕症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子宫内膜癌,又称子宫体癌,一旦发生转移或复发,预后较差.因此寻找可靠、有效的早期诊断、治疗、预防复发的方法已成为目前研究子宫内膜癌的首要任务.现就近年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与治疗进展综述如下.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方法
乳腺癌是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明显上升,且日趋年轻化.最近的调查表明,乳腺癌发病率居大城市女性肿瘤第1位[1].乳腺的原位癌是可以治愈的,Ⅰ期乳腺癌5年生存率97%,Ⅱ期乳腺癌75.9%,Ⅲ期仅45%.因此,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是提高乳腺癌患者生存率和降低死亡率的关键[2].目前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已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超声检查作为诊断乳腺癌的主要影像学方法之一,经历了从常规的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近年来的超声造影、超声弹性成像、三维超声及介入性超声的发展过程,使乳腺癌的诊断水平不断得到提高.本文就其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局限于结肠黏膜及黏膜下层、非特异性炎性病变为主的肠道疾病.现将近年来该病病因、发病机制、诊断、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老年高血压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目前老年高血压已超过8000万人,数量占世界各国首位[1].本文对近年来老年高血压的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帕金森病(PD)又称震颤麻痹,是一种好发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变性疾病.其病因尚不清楚,主要病理改变是黑质多巴胺(DA)能神经元变性缺失;左旋多巴一直是治疗PD的金标准,但长期使用会出现开关现象甚至出现运动障碍或精神改变.因此PD的研究也就成了国内外研究热点课题之一,现就PD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长期应用激素替代治疗(ERT)所带来的危险性相对增加,天然的植物雌激素作为一种甾体激素以外的性激素替代物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研究表明,植物雌激素在改善围绝经期症状、降低血脂水平、防止骨质疏松、预防尿失禁等方面有着有益作用,并且对于动脉粥样硬化、肾脏纤维化、肝纤维化有预防作用.由于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小,相信其在疾病的防治方面有着更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现就植物雌激素与器官纤维化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碘是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是合成甲状腺素的重要原料.妊娠妇女是对碘缺乏最敏感的人群之一,妊娠期缺碘不仅可造成母体甲状腺肿大、流产、早产、死胎和死产等危害,而且在胚胎发育期,由于缺碘引起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引起脑发育分化不良,导致智力障碍、运动障碍及体格发育障碍,这些障碍的发生是不可逆的,以后即使甲状腺素不再缺乏,仍会在出生后出现无法弥补的终身痴呆.因此,孕母的碘缺乏应引起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现将妊娠期碘缺乏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外源核苷酸由于具有改善肠道菌群,维持肠道的形态学和功能,促进生长发育,提高免疫力等功能,因此近年来被广泛添加到婴幼儿配方奶粉中.尤其对于早产婴儿来说,食用补充核苷酸的奶粉更为重要,因为未足月的新生婴儿在代谢功能和接受母乳喂养的机会方面是有限的.现将已有文献报道的核苷酸营养作用及安全性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自2002年11月中旬我国广东省出现首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病例,至2003年6月9日,全球共有32个国家和地区出现SARS病例,确诊8 421例,死亡784例,治愈出院6 280例[1].在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协调下,全球9个国家13个实验室共同努力,仅用3周时间就分离出SARS病毒,并完成全基因组测序,为诊断试剂和疫苗研制、药物筛选、新药开发等奠定了基础[2-6].现将近期有关SARS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职业性体液接触指在医疗过程中无意间接触到患者的体液,特别是血液和(或)含有血液的体液[1].该种接触(或称暴露)存在接触者感染血源性病原体的危险.目前,至少有20种病原体可以通过该种途径传染给接触者,其中以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最为常见[2].医务工作者及所有能够接触到患者体液的人均是高危人群.现将这方面的进展综述如下,希望能对广大医务工作者有所帮助.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的传播途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经围产期母婴传播感染者中,90%以上发展为慢性、通常是终身感染,而成人期水平传播者发展为慢性感染的比例通常小于5%[1].因此,阻断围产期HBV母婴传播意义重大,笔者对该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千里光(climbing groundsel herb),又名九里光、千里及、千里明等,是菊科千里光属植物Senecioscandens Buch-Ham.的干燥地上部分,始载于<本草拾遗>,其味苦、性寒,可清热解毒、明目、杀虫止痒,用于风热感冒、目赤肿痛、泄泻痢疾、皮肤湿疹、疮疖等.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分析方法、安全性、临床应用等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现将其近十年来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细辛属于马兜玲科细辛属植物,主要功效为祛风、散寒、行水及开窍,是临床上常用的中药,主要用来治疗风冷头痛、齿痛、风湿痹痛、鼻塞、鼻渊、痰饮咳喘等症.中药细辛的种类繁多,功效较广,并且具有很强的毒性,其用法与用量十分考究,临床上的用途也越来越广,现将中药细辛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简称内异症.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将其归于中医“妇人腹痛”、“带下病”、“月经不调”、“不孕”、“癥瘕”等范畴.目前对于内异症尚无有效疗法,笔者就其中医药治疗内异症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中药理气类药物多用于对胃肠运动障碍疾病的治疗中.随着对胃肠动力疾病研究的深入,理气药对胃肠运动功能影响的研究正在不断深入,现就其改善胃肠动力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肺部感染是急性脑卒中患者不良转归的独立危险因素[1].急性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患者在一月内的病死率是无感染患者的3倍[2],因此,降低肺部感染率意味者提高急性脑卒中的救治成功率.本文仅就脑卒中急性期并发肺部感染的中西医研究进展综述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