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互助县是全国唯一的土族自治县,人口36万,全县80%的土地面积属山区,经济文化发展滞后,交通不便,居民保健意识较差,全县妇幼卫生资源缺乏,产妇死亡较高,是影响人民健康的突出卫生问题之一.本文对全县1989-2000年间发生的孕产妇死亡进行回顾和分析,从而为降低孕产妇死亡原因提供科学依据.
孕产妇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医疗保健的重要指标,也是反映母婴安全的重要指标,为研究分析孕产妇死亡状况、死因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以制订干预对策,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我省于1996年元月1日起实施监测,已顺利实施5年,获得了对河南省有代表性的、连续可靠的反映我省孕产妇死亡动态变化的资料,为政府部门制定决策提供依据,现将1996-2000年监测资料汇总分析如下.
产后出血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第一位原因,其发病率占分娩总数2%~3%[1],产后出血的预后随失血量、失血速度及产妇体质而异,其预后直接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和产后的康复,故预防和减少产后出血尤为重要,现就我院2005-2007年100例产后出血发生的原因及处理原则分析如下.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近年来孕产妇总病死率已大幅度下降,但产后出血仍然是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因此,严密观察产程,分析、预防高危因素,积极治疗和护理对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将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间的52例产后出血的情况报告如下.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且又严重的并发症,严重影响产后健康,是导致我国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了解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及时分析病因且成功控制产后出血,降低发病率是关系到产妇安危的重点.本文对我院妇产科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的产妇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产科出血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产后出血在产科出血中占首位,产后出血发生在产后2 h内,是产科常见而重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3.67%.胎儿娩出后2h内阴道出血量达400 mL者或24 h内达500 mL者,称为产后出血,按原因分为子宫收缩逐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及凝血功能障碍四大类.缩宫素与酚磺乙胺在胎儿娩出后的应用,使胎儿娩出后的阴道异常出血迅速得到控制,从而避免了产后出血的发生.
异位妊娠破裂或流产内出血是早期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其发生率近10年呈上升趋势,随着诊断技术的进步及医务人员对本病认识的提高,也使异位妊娠保守治疗呈上升趋势.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其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的2%~3%[1],而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占产后出血总数的70% ~80%[2].及时有效地处理产后出血,对降低孕产妇病死率十分关键.近年来,我院采用了改良式B-Lynch 缝合术配合米索前列醇治疗剖宫产时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取得了良好疗效,明显提高了产科质量,现报告如下.
产后出血是产科严重并发症之一,是产科切除子宫,甚至导致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1996-2000年全国孕产妇死亡原因分析,产科出血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平均占45.56%[1].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子宫收缩乏力,约占70%~80%[2].目前多数医院常用缩宫素和麦角新碱来加强子宫收缩防治产后出血的发生.用缩宫素因个体差异大,作用时间短;麦角新碱又有明显影响血压的不良反应.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产后出血量多少直接影响产妇产后恢复.近年来有报道应用妥塞敏S注射液可降低剖宫产术后出血量,但对减少正常分娩出血量的疗效安全性,副作用尚未见报道.
降低孕产妇死亡是我们产科工作者的最终目标.为此,产科工作者付出了大量的努力,我国孕产妇死亡47/10万(城市25/10万,农村53/10万),到2010年要在2000年基础上下降1/4达到39.8/10万,任务艰巨,这是一个系统工程,是我们产科质量的全面体现.
子宫破裂指在分娩期或妊娠晚期子宫体部或下段发生的破裂,是产科极严重的并发症,如未及时诊治可导致胎儿及孕产妇死亡,其发生率是衡量一个地区产科质量的标准[1,2].现分析本院32例子宫破裂病历,以探讨其发生原因、母胎结局及预防措施.
产后出血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而宫缩乏力性大出血又是产后出血的首位原因.剖宫产术中常因难治性宫缩乏力大出血而切除子宫,给产妇生理、心理造成巨大伤害.本院采用改良B-Lynch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中难治性大出血20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子宫瘢痕妊娠是剖宫产术后远期严重并发症,可致胎盘植入、子宫破裂甚至孕产妇死亡.由于临床少见,发病隐匿,早期易误诊.本文对本院收治的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探讨其有效的治疗方法.
产后出血是产科临床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我国当前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预防产后出血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的关键.我院以口服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到如下.
为贯彻实施以降低孕产妇死亡为目的,提高住院分娩率为手段的"母亲安全工程".本院于2001年6月1日成立了妇产急救中心,开通了急救热线,及时免费接送孕产妇,为孕产妇提供优质、安全的服务,提高住院分娩率,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收到良好的效果.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居我国孕产妇死亡首位.介入治疗因具有微创、止血迅速彻底、只需局麻、可重复、副作用小、恢复快、可保留生育功能等优点,易被接受,成为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的首选方法[1].笔者总结2010年10月~2011年6月在市医院进修期间,19例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异位妊娠包括输卵管妊娠、卵巢妊娠、腹腔妊娠、宫颈妊娠等,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发生率占妊娠总数的2%,死亡率约占孕产妇死亡总数的9%~10%[1].近年来异位妊娠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与过去20年相比,美国的发生率增加了6倍,英国增加了4倍[2].阴道超声和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测定的应用使得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率得到提高,为患者的非手术治疗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并发脑血管病(CVD)在临床上相对少见,却是引起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1],严重威胁孕产妇及围生儿的健康和生命.孕妇一旦发病,无论是对于母亲还是胎儿,远期治疗效果均不容乐观.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对于挽救孕产妇生命及提高生存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HDCP并发CVD的病理生理
在2009年7月各成员国要求给予明确指导的情况下,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为减少孕产妇死亡,米索前列醇在社区中用于预防和治疗产后出血的声明[1].世界卫生组织目前将米索前列醇归入基本药物标准目录用于中止早期妊娠、药物流产与引产治疗.将米索前列醇列入产后出血预防类目录的申请一直被推迟,直至一项在巴基斯坦的大型临床试验发表.
目的:通过对孕产妇死亡原因和相关因素的分析,提出干预措施,进一步降低台州市孕产妇死亡率.方法:对台州市6年来50例死亡孕产妇的临床资料和个案调查表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2年至2007年台州市孕产妇死亡率基本呈下降均势,平均死亡率13.59%;产后出血居死因的首位;孕产妇死亡与职业、经济状况、文化程度及产前保健等因素有关.结论:加强三级妇幼保健网络建设、强化产科质量管理、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充分发挥卫生行政部门作用,台州市的孕产妇死亡率将会有大幅度的下降.
1993年以来,金寨县的孕产妇死亡率一直在40/10万左右.本文分析1993年以来18例的死亡孕产妇的死因,以期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寻找突破口.
目的:为了提出和采取有针对性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干预措施.方法:对上饶市2004年-2006年孕产妇死亡监测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上饶市孕产妇死亡主要原因为产科出血、羊水栓塞、妊高症、妊娠合并心脏病、妊娠合并肝病等;65.3%是可以避免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个人家庭、居民团体的知识技能和个人家庭的态度问题、医疗保健意识薄弱、保健服务缺失等.结论:建设加大宣传,对计划外生育孕产妇和高危孕产妇重点管理,实行保健与临床紧密结合,提高住院分娩率和产科质量.
为了总结我市孕产妇管理的经验与教训,进一步提高全市产科质量.对2001-2005年全市44例孕产妇死亡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探讨,找出导致孕产妇死亡的相关因素,提出干预措施,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为常见的而又严重影响母婴安全的疾病;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因此,了解妊高征流行病学特点,对预防妊高征及降低妊高征发病率十分重要,从而有利于降低孕产妇死亡率.乐杰主编的<妇产科学>第5版指出约9.4%孕妇发生不同程度的妊高征.嘉兴市从1993年起参与北京医科大学项目合作,在全市建立围生保健监测系统.为制定预防妊高征干预措施,进一步降低妊高征发病率,我们对嘉兴市的相关围生保健资料进行分析.现把监测到的妊高征情况报道如下.
目的:分析2001-2009年通辽市孕产妇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探讨降低孕产妇死亡的对策与措施.方法:根据通辽市妇幼卫生监测报表和孕产妇死亡报告卡,对孕产妇死亡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87例死亡孕产妇中,产科出血为死亡的主要原因,占56.2%;内科合并心脏病和妊娠高血压疾病分别占17.9%和14.9%,是第二大死因.孕产妇死亡还与居住地区、交通状况、文化程度、孕产次、孕期保健、死亡地点等诸多因素相关.结论:提高政府支持,加强妇幼保健三级网建设,提高妇幼卫生服务能力;加强专业知识培训,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技能,加强产科能力建设,提高产科服务质量;加强孕产期保健,广泛开展健康教育,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有效控制产科出血等孕产妇死亡主要死因的发生率,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的重要措施.
多年来,为降低孕产妇及新生儿的死亡率,我省大力宣传并提倡住院分娩,但农村仍有相当一部分妇女非住院分娩.1998年全省住院分娩率为71.92%,城市住院分娩率为80.54%,农村住院分娩率为68.46%.1998年上报孕产妇死亡中,有孕产妇死亡报告卡的81例,其中死于家中14人,死于途中1人,共计15人,占18.52%.1998年全国"社区与家庭健康促进项目"在我省宁国、金寨、界首、霍山四县(市)对800名农村2岁以下儿童母亲进行了有关健康需求的问卷调查.通过调查,探讨这些地区农村妇女分娩地点及影响因素,从中找出存在的问题,为制定正确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目的:对每例死亡孕产妇病例进行了认真评审、分析,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四平市孕产妇死亡病例,明确根本死因,提出干预措施。结果:孕产妇死亡4例,死亡率62.06/10万。结论:采取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目的:分析讨论昭觉县孕产妇死亡的原因,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防治对策.方法:收集昭觉县死亡的26例孕产妇的资料并进行分析,研究死亡原因.结果: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为产科出血,其中胎盘滞留为死因第一顺位.其次是前置胎盘导致大出血、子宫破裂、死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晚期产后大出血、羊水栓塞、肝大产后出血、不完全流产.年龄以31~40岁间死亡人数最多,分娩方式以家中分娩导致死亡最多(57.7%).结论:应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孕产期保健系统管理,提高住院分娩率,降低孕产妇的死亡率.
目前随着剖宫产率的不断增高,术后大出血患者也逐渐增多,产后出血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1-4],为探讨基层医院大出血的预防措施,2005年9月~2011年7月收治分娩产妇7600例,选择大出血3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2005年9月~2011年7月收治分娩产妇7600例,年龄20~42岁,平均24岁,初产妇6600例,经产妇1000例;孕周32~42周,平均孕周37周.于产程中常规使用预防性宫缩剂,7600例产妇中,失血量>500ml 300例,出血发生率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