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阴道病是一种混合性细菌感染,主要临床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恶臭,可伴有轻度外阴瘙痒或烧灼感,10%~40%患者无临床症状.细菌性阴道病是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RTI)综合防治工程4种目标疾病之一.现将本区在RTI综合防治普查中,诊断为细菌性阴道病的737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如下.
"十五"期间江苏省人口计生委为了配合国家人口计生委推进的"三大工程",树立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理念,建立项目促工程,工程促服务的工作机制,于2001年下半年成立了预防出生缺陷项目组,确定以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为主要内容:一级预防主要是通过全省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广泛开展出生缺陷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同时开展妇女孕(婚)前弓形体和风疹病毒的抗体检测,并在高危人群中开展外周血染色体检测,积极提倡并推广妇女孕前、孕期服用叶酸制剂;二级预防确定以开放性神经管缺损和先天愚型作为目标疾病,对孕妇进行检测,将筛查出的高危孕妇转诊到指定医院确诊.
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是严重影响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的疾病之一,是国家计生委生殖道感染(reproductive tract infections,RTIs)干预工程综合防治目标疾病之一.本站对573例在RTIs综合防治普查中被诊断为BV的患者进行了治疗,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细菌性阴道病是一种混合性细菌感染,主要临床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恶臭,可伴有轻度外阴瘙痒或烧灼感,10%~40%患者无临床症状.细菌性阴道病是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RTI)综合防治工程4种目标疾病之一.现将本区在RTI综合防治普查中,诊断为细菌性阴道病的543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如下.
染色体病会造成严重的出生缺陷。染色体核型分析作为产前诊断的金标准,是有效的出生缺陷干预措施,可检测出染色体数目异常以及大片段的缺失、重复等结构异常,但不能诊断片段大小<5000000 bp并且具有显著临床意义的微缺失综合征。基于液相芯片技术的开发的细菌人工染色体标记-磁珠鉴别/分离技术(BACs-on-BeadsTM,Bobs;Perkin Elmer公司)是一种新的用于快速产前诊断的检测方法,目标疾病是5种非整倍体异常(13、18、21、X和Y染色体)和9种最常见的微缺失综合征,包括 Wolf-Hirschhorn、Cri du Chat、Williams-Beuren、Langer-Giedion、Prader-Willi/Angelman、Miller-Dieker、Smith-Magenis 和DiGeorge 综合征。本研究通过回顾性检测10份阳性标本,并对401例孕妇的样本进行前瞻性研究,评估Bobs技术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通过对某船厂外协用工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体检,了解劳动者身体健康状况,为职业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某造船厂22家外协用工队930名劳动者的职业健康体检资料,对体检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某船厂外协用工930名劳动者中,目标疾病检查异常人数48人,异常率为5 2%,主要为高处和电工作业中的高血压,电焊作业中的电光性眼炎,非目标疾病检查异常人数为443人,异常率为47.6%,其中以尿常规异常、血压升高、心电图异常为主.结论:外协用工劳动者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加强对外协用工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的管理,提高劳动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做好定期体检工作.
自2002年起,我国启动了以唐氏综合征等常见染色体异常为主要目标疾病的产前筛查及产前诊断,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是确诊的“金标准”。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准确、可靠,但以手工操作为主,需要进行细胞培养,存在耗时长、检测通量低、需培养专业人员及实验室建设周期长等诸多问题,已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临床产前诊断需求。
目的 分析北京市怀柔区2010年粉尘与高毒物品危害治理专项行动中接害作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提出职业卫生管理相应对策.方法 对怀柔区45家存在粉尘及高毒职业病危害因素企业中接害作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怀柔区存在的印刷企业、家具制造企业数较多,经济类型多样,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数也较多,该区专项治理行动中苯作业目标疾病检出率7.6%,噪声作业目标疾病检出率3.8%.粉尘作业目标疾病检出率0.9%.结论 怀柔区粉尘及高毒作业危害状况不容乐观,职业卫生工作任重道远.
目的 掌握广东广州、佛山和珠海地区工业噪声暴露工人的职业健康现状.方法 分析2013-2015年44 028人次的心电图、血压和纯音测听结果,分层比较工人的听力异常率和职业健康监护中的目标疾病检出率.结果 心电图异常率为18.24%,高血压检出率为9.73%,听力异常率为34.55%,目标疾病检出率为3.40%.听力异常率地区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目标疾病检出率地区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整体上两者均呈逐年下降趋势(P<0.05);男性均显著高于女性(P<0.05);随年龄增加均呈递增趋势(P<0.05);各行业比较,金属制品业工人的听力损失最严重(P<0.05).听力正常组和异常组比较,高血压的检出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R值(95%CI)为1.63(1.529,1.737).结论 广东三地工业噪声对职业人群的听觉系统和心血管系统产生健康危害;大样本调查结果为珠三角地区工业噪声的职业健康危害研究提供数据参考和理论支持.
目的 回顾深圳市2013年职业禁忌证和职业病的检出情况,分析职业病发病特征,为制定职业病防治对策提供建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导出2013年深圳市有毒有害作业工人健康监护卡、职业病报告卡、尘肺病报告卡等有关资料,对其进行相应类别的统计,并进行职业病发病入口特征分析.结果 2013年深圳市共检出职业禁忌证1 909人,职业病发病人数为130人,发病例数最多的职业病类别前4名依次为: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45人)、职业性化学中毒(42人)、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22人)和职业性皮肤病(16人).发病例数最多的具体疾病是噪声聋(45人)和苯中毒(29人).发病例数最多的区域前4名依次为宝安区(52人)、龙岗区(24人)、光明新区(15人)、坪山新区(14人).发病例数最多的行业前3名依次为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44人),金属制品业(14人),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12人).结论 深圳市需继续做好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如噪声、苯系物、铅及其无机化合物)的职业禁忌证筛查,深圳市职业病发病人数处于较高水平,应将职业性噪声聋、职业性化学中毒、尘肺病及职业性皮肤病列为政府重点监管的职业病.
据Nature Materials(2017,16:537-542)报道,韩国首尔基础科学研究所(IBS)纳米医学中心的Cheon J教授领导的科研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的纳米MRI灯:只有在某种目标疾病存在的状态下,新技术平台才会"点亮"MRI信号. 这种纳米MRI灯可以克服现有MRI造影剂的局限.MRI是一种无辐射、很受欢迎的非侵入式诊断技术. 人体一些组织在MRI上有天然的对比度,但是对一些特别类型的组织成像时,需要使用一些造影剂来提高目标区域与身体其他部位间成像的对比度.
目的 分析承德市2008-2012年职业健康检查结果,了解目标疾病发生及其分布,揭示该市职业危害程度及职业健康检查工作现状,为控制职业病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承德市2008-2012年全部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分析目标疾病发生、构成及其分布.结果 2008-2012年平均总受检率97.68%,目标疾病平均总检出率2.18%.其中,疑似职业病检出率1.24%、职业禁忌症检出率0.94%.承德市辖8县3区,以平泉县平均总检出率最高(5.20%);其次分别是兴隆县和宽城县,检出率分别是4.42%和4.21%;其它县区处于一般检出水平.结论 承德市目标疾病检出率处于较高水平,疑似职业病检出率高于职业禁忌症检出率,揭示职业病危害因素导致职业病发生可能性高;目标疾病发生呈现地区分布的特点.今后应进一步研究危害成因,提高职业健康检查服务机构的能力建设,以实现早发现、早干预的目标.
目的:分析职业健康体检目标疾病结果。方法随机抽查4000名职业健康体检人员进行比对、分析。结果接害工龄超过30年且50岁以上的劳动者为目标疾病的高发人群。结论通过职业健康体检,可早期发现目标疾病的高发年龄段及工龄段,采取防范措施,使职业风险降到最低。
<职业健康临护技术规范>(简称<规范>)是对<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简称<办法>)附件修订后2007年10月1日起实施.该<规范>是在总结应用<办法>5年后修订制定的国家标准,充分体现与时俱进、适合国情.<规范>简明易懂,操作简单,应用方便易于掌握.但在实际操作方面有些问题尚需进一步完善,现总结如下.
对上海某区2002~2004年粉尘作业人员职业性健康检查应检项目实施前后1 000余例/年体检报告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显示,目标疾病中有尘肺表现的人员检出率历年无明显变化,而粉尘作业职业禁忌证的检出率从0.62‰~0.73‰增加至9.65‰,非目标疾病与职业无关的其他疾患检出率从4.97‰~5.11‰大幅度增加至338.42‰.假设应检项目中实验室检查、心电图、内科中的若干项目(血压、颈、腹、神经系统检查)未检查,其他疾患的检出率回复到61.9‰,而目标疾患的检出率不变.提示应用内科检查(询问病史、职业史、呼吸系统内科检查)、胸片、肺功能(通气功能、小气道功能测定)的组合可能是最佳的项目组合模式.
介绍了用特尔斐法确定我国现阶段产前诊断重点目标疾病的过程,共邀请了68位专家进行咨询,2轮回表率分别为82.4%和100.0%.在综合考虑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对疾病的三个指标计算了综合指数,提出了产前诊断的重点目标疾病.
肝脏是接受影像学检查最多的腹部实质性脏器,其中最主要的目标疾病是肿瘤及肿瘤样病变.本文主要向临床相关专业的医师介绍多排螺旋CT(MDCT)及MRI的常用技术在肝脏肿瘤及肿瘤样病变中的应用价值、限度,并对肝脏影像学检查手段的选择提出建议.
心电图是诊断心血管疾病的一种重要手段,具有简便、经济和安全等优点,对心律失常、心肌梗死诊断准确率高.十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我市市属企业在岗的3462名职工进行职业健康体检,以了解十堰市市属企业在岗职工的职业健康状况,为检出相关职业目标疾病或非职业性疾病提供依据.
麻疹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国家免疫规划控制的目标疾病之一.近年来,由于多种原因,各地时有麻疹局部暴发的报道.为了解通城县中、小学学生麻疹免疫现状,以制订相应防控对策,2007年春季在全县开展了1次中、小学生麻疹病毒抗体检测,现将检测结果报道如下.
21-三体和18-三体是常见的染色体病.目前医学上对这类疾病尚无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及时进行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是预防此类患儿出生的有效方法.我县自2005年6月起开展了以唐氏综合征(21-三体)、爱德华氏综合征(18-三体)、神经管畸形(NTB)为目标疾病的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2008~2011上半年共9268例孕妇产前筛查及诊断结果报告如下:
血清学产前筛查是通过定量测定孕妇的血清标志物(AFP、F-β-HCG、uE3、Inhibin-A)浓度,综合孕妇的年龄、孕龄、体重等信息,对胎儿患有唐氏综合征(21-三体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开放性神经管缺陷(ONTD)等目标疾病的风险进行筛查评估,从而筛查出需要做介入性产前诊断的高风险妊娠.质量控制良好的血清学产前筛查能够在妊娠15 ~ 20周筛查出约60%~84%的唐氏综合征[1-4],切实降低活产婴儿中目标疾病的患病率,在二级预防中起到关键作用,实现产前筛查的社会价值,提高出生人口质量.同时,高质量的产前筛查还能有效减少实验误差,减少由此而可能引发的医疗纠纷,保障受检查的医疗安全.
细菌性阴道炎是一种混合性细菌感染,主要临床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恶臭,可伴有轻度外阴瘙痒或烧灼感,10%~40%患者可无临床症状<1>.细菌性阴道炎是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RTI)综合防治工程四种目标疾病之一.为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巩固疗效,笔者对132例细菌性阴道炎患者在局部用药的同时进行健康指导,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目的 了解接触职业有害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状况,提出职业卫生保护措施.方法 收集2011年郑州铁路局黄河以北地区职工职业健康体检资料,对接触有害工种作业人员目标疾病检出率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该区职工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是特殊作业和噪声(60.46%、30.19%);有害工种作业人员目标疾病阳性检出率较高的工种是高温(16.23%)和毒物(14.89%);不同年龄组有害工种作业人员目标疾病检出率之间不同(P<0.05),随着年龄的增加,检出率呈升高趋势.但40~岁与50~岁年龄组之间没有差异(2.2773、P>0.05).结论 该区铁路行业的确存在影响职工健康的有毒有害因素及相关职业危害,必须做好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加强职业健康监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