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通过了解新会区噪声作业人员上岗前的职业禁忌证检出的特点,促使企业重视、开展职业健康检查并完善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最大程度防止或减少职业病的发生.方法 收集新会区2013年噪声作业人员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所检出的职业禁忌证人数按年龄段及种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噪声作业人员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人数3162例,共检出职业禁忌证559例,检出率17.68%,且检出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禁忌证以双耳高频平均听阈≥40dB检出比例最高.结论 切实、严谨地做好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把好职业病预防的首道防线,对防止职业病的发生有积极意义.
目的:了解杭州市余杭区2015年职业健康监护的开展情况,为行政部门制定卫生政策和职业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余杭区2015年度职业病与职业卫生信息监测系统年度报表,使用Excel录入并整理数据库,按不同规模、不同经济类型、不同行业、不同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余杭区2015年度开展职业健康监护的用人单位有450家,对接触有毒有害作业的30 901人进行健康检查,占职工总数的33.89%;检出职业禁忌证113例,检出率为0.36%;检出疑似职业病25例,检出率0.08%.不同规模、不同经济类型、不同行业的实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疑似职业病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杭州市某区职业健康监护情况不容乐观,应提高用人单位尤其中小规模私营企业的职业病防治意识,重点关注非金属采矿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计算机等行业的职业健康监护工作,提高企业职业健康监护覆盖率,规范开展职业健康体检工作,以尽早发现职业病和职业禁忌证,减少职业人群的健康损害.
目的:了解街道噪声作业人员上岗前检查检出的职业禁忌证特点,指导企业开展职业健康体检,以保护劳动者的健康,防止职业病的发生.方法:用流行病学描述性研究方法,对某街道预防保健所检出的噪声作业人员上岗前检查检出的职业禁忌证病例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①噪声作业人员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人数3362人,共检出职业禁忌证296人,检出率8.80%.各年龄组别检出职业禁忌证主要在20岁~(57.43%),但检出率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②检出的职业禁忌证:器质性心脏病4例,Ⅱ期和Ⅲ期高血压1例,双耳高频平均听阈升高154例,永久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137例,以双耳高频平均听阈升高、永久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的检出为多.结论:各相关部门在开展健康教育、健康监护时,要抓住其特点,有所侧重,更好地防止职业病的发生.
目的 了解衢州市开展职业健康监护工作的现状,为制定相关政策以保护工人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信息系统,结合《职业健康检查报告书》,对2015年衢州市职业健康监护的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衢州市2015年开展职业健康监护的企业有183家,实际体检总人数21708人.不同行业性质、经济类型、企业规模的体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共检出137例职业禁忌证,检出率为0.63%.检出15例疑似职业病,检出率为0.07%.结论 衢州市职业健康监护工作亟待加强,应不断加大职业病防治法宣传教育,并对重点企业开展专项督查.
目的:探讨噪声岗前职业禁忌证的发生原因.方法:对282名拟从事噪声岗位人员岗前听力测试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受检对象282名,听力异常21例(7.4%).达到岗前职业禁忌证标准9例(本组职业禁忌证发生率3%),戴耳机收听是引起听力异常的主要原因.结论:戴耳机收听所造成的听力损伤是缓慢发展的,争取早发现早治疗,以尽力保护和改善听力.
目的:了解某电解铝厂2004-2010职工职业健康监护情况,分析职业禁忌证人群分布、职业病患病种类、患病率及特征,为进一步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2004-2010连续6年对某电解铝厂铝电解作业接触职业病危害人员开展健康检查。结果体检24,540人次职业禁忌证136人。提示职业健康检查人数较稳定,职业病防治重点在于加强在岗期间及上岗期间职业禁忌证检查。
目的 分析某企业叉车作业职业禁忌证情况.方法 依据GBZ-188<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中规定,对133名叉车作业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筛出职业禁忌证.结果 该企业共检出3人不宜继续从事叉车作业,为叉车作业岗中目标疾病,即职业禁忌证.占总检人数的2.3%.结论 充分体现出<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中对有毒有害作业人员岗前岗中体检的重要性.
目的 了解某市有毒有害作业工人职业健康监护的开展情况,为制定该市职业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17年1月,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2010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该市在岗有毒有害作业工人职业健康监护数据,分析该市职业健康监护情况的变化趋势,并比较不同经济类型、企业规模、行业性质及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工人的健康监护情况.结果 该市2010至2016年接触粉尘的作业工人职业健康监护实检率总体呈上升趋势(t=3.607,P<0.05),接触化学因素的作业工人职业禁忌证检出率总体呈上升趋势(t=3.071,P<0.05);疑似职业病检出率和职业禁忌证检出率在不同经济类型、企业规模、行业性质及职业病危害因素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职业禁忌证检出率在国有经济(1.49%)、大型企业(1.24%)和制造业(0.84%)较高;物理因素致疑似职业病检出率(0.04%)和职业禁忌证检出率(1.15%)均较高.结论 该市职业健康监护情况不容乐观,应重点关注制造业从业人员的职业健康监护工作,提高疑似职业病的检出率,规范开展职业健康检查工作,以保护职业人群健康.
目的 分析噪声作业工人疑似职业病和职业禁忌证的检出水平及其分布特征.方法 依据GBZ 188-2014《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49-2014《职业性噪声聋的诊断》和GBZ/T 260-2014《职业禁忌证界定导则》,收集江苏省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重点职业病监测的149 271名噪声作业工人职业健康检查个案资料,对检查结果进行判定,计算出职业禁忌证和疑似职业性噪声聋检出率,分析检出率在不同性别、年龄、工龄、行业、企业规模等的分布特点.结果 噪声作业工人职业禁忌证检出率为2.08%,疑似职业病检出率为2.03%.疑似职业性噪声聋检出率离岗时(2.13%)略高于在岗期间(2.03%).职业禁忌证检出率在年龄≤20岁、41~50岁以及接触噪声工龄<1年组较高(分别为2.64%、2.48%、5.35%);疑似职业性噪声聋检出率;随年龄、工龄增长而升高(均P<0.05).职业禁忌证检出率最高的行业是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行业(10.46%);疑似职业性噪声聋检出率最高的行业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5.88%).职业禁忌证检出率最高的企业规模是中型企业(2.27%),最低的是微型企业(1.60%);疑似职业性噪声聋检出率最高的企业规模是大型企业(3.21%),最低的是微型企业(1.33%).结论 应按规范加强噪声作业工人上岗前职业禁忌证以及在岗期间、离岗时疑似噪声聋的筛检.提高对非传统噪声行业噪声危害防治的重视程度和防治力度.
人在热环境下长期工作和生活,可因热的远期慢性作用而使健康受损,影响循环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多系统的功能[1].为了解我县司炉作业工人的健康状况,制定完善、合理的保护措施,控制不良因素,保护工人的健康,我县对全县778名司炉作业工人进行了健康检查.
目的 分析深圳市光明新区2011年1 239名接触粉尘、噪声和苯系物劳动者的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结果,了解该区接触常见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者的职业健康状况.方法 搜集该区6家存在具有代表性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业企业2011年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报告,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 6家工业企业2011年共进行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1 239名,职业禁忌证检出率为5.6%(69名),其他非目标疾病指标异常检出率为12.1%(150名).结论 该区噪声作业者职业健康检查人数和职业禁忌证检出人数所占构成比均较高,噪声对职业健康的危害不容忽视,应加强对其预防控制.
为了解定陶县机动车驾驶员的综合情况,于2000年2~11月对全县辖区内的机动车驾驶员进行健康查体,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职业禁忌证的检出是产业工人职业健康监护的重点之一,及时在就业前或就业后检出职业禁忌证并有效处理,无疑减轻和治理了职业危害.我们对12家企业的尘毒等作业工人常规进行职业性健康检查,结果检出职业禁忌证94人,现分析如下.
目的 了解职业禁忌证者的职业卫生知识、态度及需求情况.方法 对2010年1月-2014年12月在乌鲁木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检出的职业禁忌证者共计167人开展追踪随访和问卷调查,收集到相关信息者146人作为观察组.另按照年份抽取岗前健康检查非职业禁忌证者150人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在性别、年龄、民族分布、文化程度方面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在9个职业病相关知识中,观察组仅对“职业病的治愈”1个知识点的认知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4.52%和78.00%,2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对“签订劳动合同和“职业卫生知识培训”的需求率为91.10%和87.67%,高于对照组的95.33%和86.4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职业禁忌证者对职业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普遍较低.态度的认知要好于知识的知晓率.对签订劳动合同、职业卫生知识培训的需求较高.
目的 了解上岗前工人健康状况,为进一步开展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和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病防治所体检中心2015-2016年接触职业病有害因素作业的2 236例上岗前工人体格检查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 236名上岗前工人检出高血压514人(22.99%),肝功能异常332人(14.85%),血常规异常258人(11.54%),尿常规异常205人(9.17%),高仟伏X线胸片异常143人(6.40%),心电图异常97人(4.34%),肝脏B超异常55人(2.46%),肺功能异常29人(1.33%),电测听异常61人(26.87%),并发现粉尘、苯系物和噪声职业禁忌证.高血压、血常规、肝脏B超、高仟伏X线胸片、电测听和肺功能异常检出率在上岗前有无接触有害因素的人群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心电图、血尿常规、肝功能、高仟伏X线胸片和电测听异常检出率在不同年龄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1 247名上岗前有接触职业有害因素的工人中,高血压、心电图、血常规和高仟伏X线胸片异常检出率在不同年龄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岗前工人常见异常情况位居前5位的依次是高血压、肝功能异常、血常规异常、尿常规异常、高仟伏X线胸片,高血压、肺结核是严重危害随州市工矿企业上岗前职工主要疾病,发现上岗前职业禁忌证主要以粉尘、苯系物和噪声为主,应采取积极有效干预措施.
目的 为安全监管和科学指导职业病防治工作、合理制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GBZ 188-2007《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根据不同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选择健康监护项目,对四川省内5个地区132家企业2 972名接触有毒有害工种作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受检对象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包括粉尘、噪声、高温、苯系物、铅、汞、锰、酸等.检查出职业相关性疾病共44人,其中职业禁忌证37人,疑似职业病7人,均发生在26家企业中.结论 小型个体私营矿山企业职业健康监护现状令人担忧.部分企业存在明显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粉尘所致职业病危害最大.噪声对劳动者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企业必须采取有效的职业病防治措施,预防控制职业病的发生.
目的 掌握广州市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工人健康状况.方法对广州市职业病防治院2006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受理的282家企业46162名接触粉尘、噪声、苯系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人,按照《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 188进行评价和分类整理.结果共发现疑似职业病937人,检出率为2.03%;职业禁忌证125人,检出率为0.27%.结论广州市职业健康状况仍然不容乐观,职业病危害因素暴露人群的职业健康状况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目的 了解上岗前的职业健康检查对拟从事噪声作业人员的意义,为企业用工及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卫生部令第23号和《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和GBZ 188-2014《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对2014年度沈阳市某汽车制造企业1 227名拟从事噪声作业人员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在所有受检对象中共检出职业禁忌证28人,检出率为2.28%.其中单耳感音神经性耳聋6人,检出率0.49%;双耳感音神经性耳聋3人,检出率0.24%;双耳高频平均听阈≥40 dB的16人,检出率1.30%;中度以上传导性耳聋3人,检出率0.24%.结论 开展噪声作业人员上岗前的职业健康检查对有效预防职业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 掌握张家港市部分企业职业健康检查人群健康状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为地方政府的相关决策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整理2012-2015年张家港市疾病预防控制(疾控)中心职业健康监护资料,分析职业健康检查人群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情况及职业健康检查情况.结果 2012-2015年张家港市疾控中心职业健康检查共计146 464人,接触粉尘类、化学因素、物理因素、放射因素分别占比29.6%、29.4%、22.3%和4.1%;岗前、在岗及离岗职业健康检查构成比分别为26.2%、71.2%和2.6%.4年共检出职业禁忌证人员3 866人,物理因素、放射因素、化学因素、粉尘类作业人员检出率分别为64.9‰、12.1‰、10.7‰和2.8‰;检出需观察复查人员6 012人,接触物理因素、放射因素、化学因素、粉尘类作业人员检出率分别为159.5‰、119.2‰、38.1‰和14.9‰;检出疑似职业病18人,包括粉尘类7人、化学因素8人、物理因素3人.结论 张家港市职业健康检查人群主要接触粉尘类、化学因素、物理因素、放射因素等职业病危害因素;需加强离岗职业健康检查;部分人员已引起健康损害,应加强相关危害因素接触人员的职业健康监护.
目的 探讨上岗前噪声作业人员听力状况.方法 对965名拟从事噪声岗位人员上岗前听力测试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上岗前农民工的听力异常阳性检出率为51.09%,达到上岗前职业禁忌证标准266人,检出率为27.56%.听力损失以高频为主,隐性职业病群体和戴耳机收听是引起听力异常的主要原因.结论 对农民工的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很有必要.
目的 在噪声作业岗前人员中进行职业禁忌证的筛查,为企业做好职业健康监护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GBZ 188-2007《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的要求,对2012年度天津市某汽车制造企业的3 551名噪声作业岗前人员的职业性岗前健康检查结果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共检出职业禁忌证67人,检出率1.89%.男性检出率为2.09%,女性为0.25%,男性职业禁忌证检出率高于女性.结论 在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之前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对有效预防职业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 了解和掌握南通市区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企业的职业病危害现状及其趋势,为该市制定职业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职工职业健康检查信息系统中2010-2013年在岗职工的健康检查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和分析.结果 2010-2013年,4年间共有1 615名在岗职工患有职业禁忌证,检出率2010年最低(2.65%),2013年最高(4.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3.26,P<0.01);408名在岗职工患有疑似职业病,病例数呈逐年增加态势;职业病高危行业仍然集中在传统的接触粉尘、化学毒物、噪声、高温等作业.结论 该市越来越多的职工暴露于有毒有害的环境当中,疑似职业病人数呈逐年增加态势,企业应改善职工工作环境,定期为职工进行健康检查,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
目的 了解矽肺监测哨点接尘工人的发病状况和影响因素,分析其危害因素对特定人群健康影响及发病的热点、规律和趋势,制定矽肺防治策略和措施.方法 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的要求,对河北省矽肺监测哨点接尘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职业健康检查涉及38家哨点企业共3 394人,检出疑似职业病89人,检出率2.62%;职业禁忌证56人,检出率1.65%;疑似职业病检出涉及21家企业,占总调查企业的55.3%.结论 该省大部分矽肺监测哨点企业职业病危害比较严重,接尘工人的健康问题不容忽视,应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
目的 通过调查2014年盐城市职业健康检查工作开展情况,为行政部门制定职业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2014年度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系统数据,统计分析盐城市不同行业、规模、经济类型等企业开展职业健康监护工作的状况.结果 该市年度开展职业健康监护的用人单位有408家,以中小企业为主,主要分布在化工、汽车制造、机械制造和纺织业;对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39 257人进行健康检查,占职工总数的55.84%.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以噪声、苯系物和粉尘为主;疑似职业病检出率为0.01%,职业禁忌证检出率为0.14%,禁忌证人员以接触噪声(39例)、苯系物(7例)和水泥尘(4例)为主.结论 提高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意识刻不容缓,扩大职业健康监护覆盖面,及早发现职业病和职业禁忌证.
目的 回顾深圳市2013年职业禁忌证和职业病的检出情况,分析职业病发病特征,为制定职业病防治对策提供建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导出2013年深圳市有毒有害作业工人健康监护卡、职业病报告卡、尘肺病报告卡等有关资料,对其进行相应类别的统计,并进行职业病发病入口特征分析.结果 2013年深圳市共检出职业禁忌证1 909人,职业病发病人数为130人,发病例数最多的职业病类别前4名依次为: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45人)、职业性化学中毒(42人)、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22人)和职业性皮肤病(16人).发病例数最多的具体疾病是噪声聋(45人)和苯中毒(29人).发病例数最多的区域前4名依次为宝安区(52人)、龙岗区(24人)、光明新区(15人)、坪山新区(14人).发病例数最多的行业前3名依次为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44人),金属制品业(14人),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12人).结论 深圳市需继续做好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如噪声、苯系物、铅及其无机化合物)的职业禁忌证筛查,深圳市职业病发病人数处于较高水平,应将职业性噪声聋、职业性化学中毒、尘肺病及职业性皮肤病列为政府重点监管的职业病.
目的 评估江山农药化工厂职工职业相关疾病及其健康状况.方法 利用职工职业健康检查信息系统中近5年检查数据,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 江山农药化工厂2010-2014年3 631人次职工检查发现疑似职业禁忌证290人次(7.99%);职工患高血压的风险较大,主要影响因素有年龄、性别和接触有害因素的年限,年龄每增加l岁,风险增加1.07倍,男性患病风险是女性的1.59倍,且随着接触有害因素的年限增加而增加.长期接触有机磷等农药的工人除了对肝功能造成一定损害之外,对心脏和造血系统的影响并不大.结论 全血胆碱酯酶活力检测是发现农药化工厂职业禁忌证的重要指标之一,职业健康检查能够筛查出高血压等常见病,是职工最重要的健康保障.
目的 了解辖区内噪声作业工人职业禁忌证出现的规律,以期为该地区噪声危害因素的有效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张家港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3年度噪声作业职业健康监护资料,归纳职业禁忌证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张家港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共检查噪声作业工人6 225人次,检出职业禁忌证935人次.不同性别工人检出噪声职业禁忌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年龄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检出噪声职业禁忌证的工人中,上岗、在岗及离岗检查在性别分布上没有统计学差异,在年龄分布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开展噪声作业职业健康监护,发现噪声作业职业禁忌证,对有效控制噪声聋发生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目的 了解深圳市某街道噪声作业工人职业禁忌证检出情况,为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判断抽样方法,以深圳市某街道18 881名噪声作业工人及862例噪声职业禁忌证工人为研究对象,收集工人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6年深圳市某街道噪声作业工人的职业禁忌证检出率为4.5%,上岗前噪声作业工人的职业禁忌证检出率(7.4%)高于在岗期间(2.5%)(P<0.01);男性工人的检出率(5.3%)高于女性(2.6%)(P<0.01);上岗前和在岗期间噪声作业工人的职业禁忌证检出率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升高(均P<0.01);噪声联合其他危害因素组的检出率(4.9%)高于单纯噪声组(4.3%)(P<0.05).结论 深圳市某街道噪声作业工人的禁忌证发生情况不容乐观,开展噪声作业工人的职业健康检查有利于早期发现职业禁忌证,保护工人的身体健康;应重视男性、年龄较大以及接触噪声联合其他危害因素工人的职业健康检查,预防职业性噪声聋的发生.
目的:了解某轧钢厂高温作业禁忌证,为早期发现高温作业工人职业健康损害和职业禁忌证,为高温作业危害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保障劳动者的身体健康。方法根据《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 B Z188-2007,对某轧钢厂高温作业工人392人进行职业健康监护,通过对高温作业人员职业禁忌证检出率、高温作业人员疾患检出率、不同工龄职业禁忌证的构成情况和不同工龄患病构成情况的分析。结果分析显示高温作业职业禁忌证、患病构成情况与接触工龄呈线性正相关。结论建议用人单位在采取消除高温危害的技术措施和环境监控的基础上,还须对高温作业的劳动者加强健康监护和个人防护,并做好高温作业工人的职业健康监护。
目的:调查岗前接触噪声作业人员听力状况,为职业健康监护提供数据支持.方法:调查2010年度在江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岗前作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的数据,分析接触噪声的岗前作业人员听力状况.结果:本次职业健康检查岗前总体检人数8 276人,岗前接触噪声的作业人员3 276人,发现因听力损失引起的噪声职业禁忌证90人,其中各种原因引起永久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56人,双耳高频(3 000Hz、4 000Hz、6 000Hz)平均听阈≥40dB 24人.结论:职业健康监护是以预防为目的,岗前纯音听力测试是筛选出噪声职业禁忌证的重要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