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知道微生物致病的年代,人们的观念中,干净不过是视觉上的干净而已.连医生也一样,当年美国一位名医是这样说的:医生是绅士,绅士的手是干净的.自从列文虎克在显微镜下看到微生物,巴斯德、李斯特等人又建立了消毒法,全社会开始培养起讲卫生的习惯.但是近年来,不干不净才没病的说法突然抬头,还找到了理论依据,教导父母们在照料孩子时不要太讲卫生,究竟是怎么回事?
100多年前,医生们虽然能够进行外科手术,但是死亡率却非常高.十个手术病人中,有一半以上的病人会感染死去.明明手术很成功,但伤口却发红发肿,化脓溃烂,最后病人痛苦地死去.医生们不知道这是什么原因,也不知道怎样防止感染.
有一件事情是许多人都知道的,被人称誉为乐圣的贝多芬,到了晚年耳朵完全聋了,他指挥着交响乐队在演奏,自已却没有听到什么.听众向他发出雷般的掌声,他也不知道,到了同伴向他示意的时候,他才猛醒地向听众致谢.匈牙利著名的音乐家李斯特曾经在贝多芬面前演奏钢琴,李斯特接受了这位长者的命题,奏出了一串串美妙的乐音,但是贝多芬却一点也听不见,他只是从李斯特的面情和手指动作理解到他的造诣,并据此吻贺他罢了.
患者31岁,孕1产0.因宫内孕33周,胎动减少4 d,发热1 d于2007年11月5日急诊入院.入院前4 d感胎动明显减少,1 d前发热,体温最高达39℃,去外院就诊查血常规:白细胞16.4×109/L,中性粒细胞0.82.胎心监护无应力试验(NST)为无反应型,经抗感染及肌内注射柴胡注射液对症治疗后热退.并应用地塞米松促胎肺成熟.11月5日胎心监护提示胎心基线平直,急诊转入我院.
4.4.3食品安全事件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但食品安全事件还是时有发生.如1999年欧洲四国的"二恶英"、1999年的"法国疯牛病葡萄酒"、2000年的"日本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奶粉"以及"法国李斯特杆菌污染肉食品"等.尤其是2006年比利时、荷兰、德国又发生了"二恶英污染猪食品"事件,时刻说明食品安全不可松懈.
人类赖以生存的水、植物和食品中的有害物质的浓度与日俱增,食品安全危机的警钟声在全球各地此起彼伏.法国的李斯特杆菌污染事件、比利时小学生可口可乐中毒、欧洲"疯牛病"风波、我国的"毒大米"和"汤山中毒案件"等等,引起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状况的担忧和焦虑.
匈牙利钢琴家李斯特说"音乐是人类的万能语言,用这种语言可以和任何人沟通."的确是这样,音乐不仅像一股潺潺的清泉,陶冶性情,使受伤的心灵得到抚慰,还在临床医学与古今养生领域具有着医药无法代替的价值!蒲松龄在年轻时,就注意到了音乐的这个特殊价值,不但创作了<抱病>、<病足>、<病中感赋>等三十多首养生诗歌,还在<聊斋志异>中写了反映音乐使人健康延寿的<粉蝶>等多篇小说.
在经济全球化高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医学领域在微创外科道路上走过艰难的历程.正如李斯特无菌技术引入医学领域,在此期间外科学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外科学的概念仍以手术作为治疗方法,但在工具和操作上却发生了质的飞跃,很多外科手术的侵入性或创伤程度大大减小,从而使手术的效果显著改善,存活率上升,住院时间缩短,康复时间大大提前,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存信心,合并症下降.追求更小或最小创伤是外科发展的必然方向,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外科医生做手术时不再直接触摸或用肉眼直视术野,而是可以通过内镜技术及手术器械来完成较复杂的手术操作.
重组载体疫苗是目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疫苗的研究热点,近几年来不仅在病毒载体和细菌载体选用的种类方面有了新的突破,而且对载体疫苗的组合免疫策略和最佳免疫的选用方面已有全新的认识.本文就用于该病毒重组疫苗的病毒载体(包括痘病毒、α病毒、仙台病毒、甲型流感病毒、腺病毒、狂犬病病毒、疱疹性口炎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载体)以及细菌载体(包括卡介苗、李斯特单胞菌、沙门菌和布氏杆菌载体)等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为了保证食品安全,美国FDA于2004年9月建议采取必要措施减少沙门肠炎杆菌感染或污染鸡蛋白措施,其内容包括大量生产蛋的工厂应遵守的生物安全、保存记录及控制啮齿类的项目.此外,对禽舍的清扫和消毒措施以保证沙门肠炎杆菌不致污染蛋类.另外,在Purdae大学正在设计一种敏感的有鉴别功能的生物传感器以测定食品中的李斯特单胞菌,食品包括肉及鸡等.该方法为用特异性抗体包被纤维,然后再用第2抗体测定细菌是否存在.第2抗体带有一种颜料,在激光下可发荧光.
1 临床资料例1,女,1日龄.因气促、发热入院.G1P1,35+5周早产,因官内窘迫行破腹产,羊水Ⅲ度污染.出生体质量2 250 g,Apgar评分8分、10分、10分,无窒息抢救史.母产前因胎膜早破入当地医院抗感染治疗.
李斯特氏杆菌(李氏杆菌)是人兽共患病原菌,上杭县近年来持续发生家畜感染,致使大量猪牛突然死亡.为了解李氏杆菌在我县畜、禽间的感染状况和种别分布,为该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1997~1999年,在全县范围内随机抽取5个村作调查点,采集496份畜、禽标本分离李氏杆菌.
食品安全性是越来越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全世界的政府都致力于改善食品安全性.这些努力是对不断增长的食品安全问题以及消费者的日益关注作出的反应.全球食源性疾病的发病率难以估计,但曾有报道,只在1998年一年就有220万人(包括180万儿童)死于腹泻病.这些病例中的大部分可归之于食品和饮水的污染.此外,腹泻是婴儿和幼儿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在工业化国家患食源性疾病人群的比例每年报告达30%,以美国为例,约有7 600万食源性疾病,估计每年有3 215万人住院和5 000人死亡.虽然报道不全,发展中国家由于各种食源性疾病(包括寄生虫疾病)在食品安全性问题上首当其冲.在许多发展中国家腹泻的高发病率主要由食品安全问题引起.绝大多数食源性疾病是散发性的,并且常不报告,食源性疾病暴发可能是群体性的,例如1994年美国由于冰淇淋污染的沙门氏菌病估计使2 214万人患病.1998年,一次由于消费污染的毛蚶造成的甲肝暴发流行使中国约有30万人患病.1.来自微生物的主要食源性疾病(1)沙门氏菌病是工业化国家的一个主要问题.沙门氏菌病是沙门氏细菌引起,主要症状为发烧、头疼、恶心、呕吐、腹痛及腹泻,与沙门氏菌病暴发有关的食物有鸡蛋、家禽和其他肉食、生奶和巧克力.(2)螺旋杆菌病是一种广泛分布的感染,它是由某种螺旋杆菌引起,病例报告数超过沙门氏菌.食物性病例主要由食物如生牛奶、生的或煮得不熟的家禽和饮水引起.螺旋杆菌病的急性健康影响包括有严重的腹痛、发烧、恶心和呕吐,在2%~10%的病例中此种感染可导致慢性健康问题,如反应性关节炎和神经性疾患.(3)肠道出血性(引起肠道出血)E-Coli和李斯特菌引起的感染是重要的食源性疾病,它出现于近几十年中,虽其发病率较低,但有着严重的甚至是致命的后果,特别在婴幼儿、儿童和老年人,因此,被列为最严重的食源性感染.致病性埃希氏菌Coli菌株(如E-ColiO15),它产生强烈的毒素,引起直肠出血性感染,导致出血性腹泻或威胁生命的并发症,如肾衰.E-ColiO157暴发主要与牛肉有关.但豆芽、莴苣和果汁也可引起暴发.李斯特单细胞基因是李斯特菌病的致病因素,其死亡率高达30%,最常见的作用是脑炎、流产或胎儿及新生儿脑炎,很多食物与李斯特病例有关,长期冷冻往往可导致暴发.霍乱是发展中国家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此病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除水以外,污染的食品可成为感染的载体.不同的食品包括大米、蔬菜、小米粥和各种海产品都涉及霍乱的暴发.其症状有腹泻、呕吐和大量水泻,可导致严重脱水以致死亡,除非补充液体和盐.2.其他食品安全问题一些主要例子有:(1)天然毒素,如真菌毒素、海生物毒素、氰化糖苷和发生于毒菌中的毒素,有时可引起严重的中毒.真菌毒素如黄曲霉毒素等在许多大宗食品中均可发现有可测定的水平,而且对这种接触的长期健康影响所知甚少.(2)非常规的因素,如朊病毒与疯牛病有关,被怀疑在人类中引起变种克雅氏病,肉和卤制品的消费是将病毒传播给人的潜在途径.(3)持续性有机污染物(POPO),二恶英和多氯联苯存在于环境和人体中,二恶英是工业废物处理的副产品,接触多氯联苯可对人导致广泛的不良影响.(4)金属,如铅和汞,引起婴幼儿及儿童的神经损伤.接触镉可引起肾脏损伤.常见于老年人.这些金属及多氯联苯可通过空气、水和土壤污染食品.3.食源性疾病的代价食品污染对社区及其卫生系统产生大量的社会和经济负担,在美国仅主要病原体引起的疾病估计每年因医药费和缺勤损失就达371亿美元.于1991年在秘鲁重新出现的霍乱,在渔业及渔产品出口方面损失7亿美元.4.WHO食品安全性的将来方向在和其他部门建立合伙关系时,WHO正在制定促进食品安全性的政策,这政策将包括从生产到消费的整个食物链并将发挥各类专业技术的作用.WHO食品安全规划今后的工业将包括加强食品安全性系统、促进生产规范、教育零售商和消费者正确加工贮藏食物.对消费者的教育和食品处理人员在食品安全性处理方面的培训,是预防食源性疾病最关键的干预措施.(1)WHO正在促进国家内部对主要食源性疾病的实验室监测,以及食物中毒病原的监测.WHO正在与其成员合作,编写国际上一致同意的数据收集的指导原则,WHO也正在编辑暴发和监测的数据库,并正扩大其流行病监测能力,包括食源性疾病的暴发监测.(2)WHO正在扩大其参加机构的全球网络,来监测食品供应的化学污染,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3)WHO正在促进采用所有有利于公共卫生的食品技术,如消毒、巴氏灭菌、食品放射和发酵的技术.(4) WHO正提出重要的新倡议,通过建立WHO/FAO专家顾问组评价食品中微生物危险性,来加强食品安全活动的科学基础.(5) WHO正在积极参与FAO/WHO食品法规委员会的工作,它的标准、指南和建议被视为世界贸易组织(WTO)对食品安生性要求的国际参考.(6) 在生物技术方面,WHO与FAO一起提出了物质等同的概念评价遗传性改变机体(CMOs)的食品安全性.此方法确定CMOs与传统食品机体(动物、植物或微生物)的差异,并且其信息评判CMOs消费的安全性.但是,还需要有关遗传改变的更多信息,因为它使新的机体不同于传统的有机体.WHO及其合作伙伴正在研究有关检测和评价CMOs健康效果的方法.
患者男,63岁. 2014年10月9日上午出现发热、头痛、颈项痛,下午至我院. 既往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反复应用广谱抗生素, 发病前到过农村. 查血常规:WBC 16.74 × 109/L,胸片提示左下肺轻度炎症,颅脑CT未见异常. 给予头孢曲松钠抗感染,10月10日患者高热(39℃),查体:急性热病面容,神志清,淡漠,反应迟钝,双瞳孔等大等圆,眼球运动正常,伸舌居中,鼻唇沟对称,颈部抵抗明显,颏胸距3横指,Kernig 征(+),Brudzinski (+),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双Babinski (-).查血象及炎症指标均明显升高. 腰穿:脑脊液无色透明,压力290 mmH2O,白细胞计数 20 × 106/L, 潘氏蛋白试验(+);葡萄糖5.16 mmol/L,CSF氯离子115.5 mmol/L,蛋白 1 748 mg/L;一般细菌涂片未发现细菌;抗酸染色未发现抗酸杆菌;墨汁染色未发现隐球菌. 诊断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膜症状为主,细菌感染可能性大,给予头孢曲松抗细菌,阿昔洛韦抗病毒,甘露醇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