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亢进症,尤再是腺发性甲亢, 一旦确诊,需要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分泌.在国家基本药物中,能起到这个作用的药物有两种:甲巯咪唑(Thiamazole)、丙硫氧嘧啶( Propylthiouracil).
甲状腺功能亢进(hyperthyroidism)又称甲状腺毒症(thyrotoxicosis),简称甲亢.指由多种原因引起血中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导致机体出现代谢亢进和自主神经系统紊乱.一般可分为三类:①原发性甲亢:最常见.在甲状腺肿大的同时,出现功能亢进症状.腺体呈弥散性肿大,两侧对称,可伴有眼球突出.病人年龄多在20~40岁.男女之比约为1∶4.②继发性甲亢:一般在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基础上出现甲亢,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肿大腺体呈结节状,两侧多不对称,无眼球突出,容易发生心肌损害.③高功能腺瘤:是继发性甲亢的一种特殊类型,少见,腺体内有单个的自主性高功能结节,常无眼球突出.
目的:探究分析甲硫咪唑与丙基硫氧嘧啶在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状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到2018年期间所收治的共计60名患者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随机分配方式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甲硫咪唑口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之上给与丙基硫氧嘧啶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在临床治疗的总体效率上存在显著的差异,观察组的总体效率达到了96%,对照组的治疗效率为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临床的可比性.结论:在临床上甲硫咪唑联合丙基硫氧嘧啶能够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对于治疗甲状腺亢进症状来说能够起到良好的作用,在临床上值得进行推广和普及.
目的 探究分析在育龄期妇女甲状腺功能亢进临床治疗中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院就诊的78例育龄期妇女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分为西药组和联合组,比较两组用药效果与失眠、月经失调、心率失常等临床表现改善所用时间.结果 联合组总有效率、月经改善时间、心率正常、症状改善时间以及睡眠改善时间等各项临床表现改善所用时间高于西药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育龄期妇女甲状腺功能亢进使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效果理想,恢复速度快,值得推广使用.
心房颤动为一种突发性心律失常,主要表现为心悸、气短及忧虑不安。患者房颤发作时,常出现心慌气喘,严重者出现浮肿、心绞痛[1]。笔者采用稳心颗粒配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收集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医院就诊患者78例,均经体表心电图或 Holter 监测确诊为阵发性房颤。排除心功能 NYHAⅢ级以上,或瓣膜性心脏病,左房内径≥55 mm;或病窦综合征、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者,以及伴发肝肾功能损害,或甲状腺亢进症者。全部患者均治疗方案均知情同意。按病例尾号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中,男性20例、女性16例;年龄24~42岁、平均(32±1.1)岁;病程(1~6)d、平均(2±0.5)d,其中属扩张性心肌病10例,瓣膜性心脏病11例、高血压性心脏病7例,冠心病8例。对照组42例中,男性28例、女性14例;年龄21~45岁、平均年龄(33±1.2)岁;病程(2~5)d、平均病程(3±0.4)d,其中属扩张性心肌病9例、瓣膜性心脏病13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5例、冠心病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甲状腺具有高选择性摄取131I的能力,甲状腺亢进时甲状腺浓聚的碘化物可高达血浆的几百倍.131I治疗可使部分甲状腺组织受到β射线的集中照射,使甲状腺组织细胞产生炎症、萎缩、直至功能丧失等变化,从而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形成,达到治疗的目的.
目的 分析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的外科治疗疗效.方法 以我院住院部收治的 80 例确诊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病患,给予全部病患外科手术治疗.在手术之前,全部患者均给予静滴卢戈耳氏溶液,进行术前准备工作.基于气 管插管的全身麻醉情况下,展开双侧甲状腺的次全切除术,保留病患 6g 左右的甲状腺.给予术后 1w 时间的观察,记录术后患者腺体的出血量以及引流管的液体量、疼痛、甲状腺的危象、呛咳以及声嘶之类的情况.结果 80 例患 者无 1 例出现手术死亡;1 例病患在术中喉返神经受钳夹,可术后半年,病患发音基本恢复正常.全部病患在术后的 甲亢症状全都得到很好的改善,均停止服用了甲亢类的药物.结论 采用外科手术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做好术 前准备工作以及选用合理的手术方法十分关键,临床需引起重视,这样才可以有效提高外科手术治疗甲状腺功能亢 进症的临床疗效.
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多见于青壮年,常在暴饮暴食后发病.其病因及病理复杂,主要原因为胆系感染或酒精中毒,其次与外伤、甲状腺亢进、流行性腮腺炎及败血症有关.由于上述原因,激活胰腺消化酶,使胰腺组织自身消化.另外亦与循环、免疫因素有关.笔者讨论我院92例急性胰腺炎的超声表现,以期提高诊断的正确率,以免延误病人治疗.
目的研究不同服药方式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6月间接收的100例甲亢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方案,研究组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和甲状腺激素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0%高于对照组72.2%,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 FT3、FT4、TSH 水平均有所改善,治疗组效果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西医联合治
疗甲状腺功能亢进效果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与甲状腺激素水平。
甲状腺机能亢进合并周期性麻痹临床上并不少见,我国和日本为高发区.但是对周期性麻痹症状明显,而甲亢症状不典型的患者易被漏诊.现将1998年4月至2006年4月收治的45例患者的甲状腺亢进合并周期性麻痹资料报告如下.
目的 探讨分析妊娠期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临床治疗观察.方法选取2010 年6 月~2011 年9 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诊断为轻中度妊娠期甲状腺功能亢进的70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自愿是否接受正规治疗,将其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孕妇的病情变化情况以及妊娠结局情况.结果治疗组的甲状腺功能的各激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组的妊娠结局较对照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尽早的治疗妊娠期甲状腺功能亢进,有利于母婴的身体健康,在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目的 总结甲状腺亢进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与相关护理探讨.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我科收治的甲状腺亢进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其中50例患者给予药物干预治疗(药物组),余下50例患者不作任何处理(空白组),总结两组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并进行护理探讨,比较两组护理后的睡眠质量.结果 空白组患者因疾病因素、心理因素、环境因素引发的睡眠障碍显著高于药物组(P<0.05),而两组在用药因素和个人因素引发的睡眠障碍上,则无明显区别(P>0.05),空白组患者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评分上均显著高于空白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疾病、心理、环境变化是导致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发生睡眠障碍的主要因素,根据相关因素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是由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所引起的症候群.临床上以基础代谢率增高,神经兴奋性增强,相应脏器与组织机能加强为特征.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和游离甲状腺素(FrT4)升高,显著地影响血脂代谢,使血清甘油三酸(TG)、胆固醇(TC)水平低于正常血清TG、TC水平,同时,也引起血糖(GLU)升高,应引起临床重视.
为保证劳动者的权益和身心健康,为了职业健康监护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分析了苏州工业园区近3年来高温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监护资料,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资料:苏州工业园区2008至2010年高温作业人员岗前、岗中、离岗职业健康监护资料.高温作业人员主要涉及出炉工、浇铸工、炉前工、熔炉工、机动锻工等.2.方法:根据GBZ 188-2007《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对2008至2010年高温作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检查项目包括:(1)症状询问:重点询问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及神经系统症状,如心悸、胸闷、恶心、呕吐、腹痛、反酸、上腹部疼痛、多饮、多尿、血尿、头痛、晕眩等;(2)体检:内科常规检查,重点进行心血管系统检查;(3)实验室检查:进行血常规、尿常规、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心电图、血糖检测,有甲状腺亢进病史或检查有异常者进行血清中游离甲状腺素(FT4)、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促甲状腺激素(TSH)检测.
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重症肌无力是甲状腺亢进性肌病(甲亢性肌病)的1个类型,甲亢性肌病一般分为五型[1-2]:(1)甲亢伴周期性麻痹;(2)甲亢伴重症肌无力;(3)慢性甲亢性肌病;(4)甲亢突眼性眼肌麻痹;(5)急性甲亢性肌病.甲亢合并重症肌无力临床上比较少见,我科诊治1例,现报道如下.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煎剂甲亢平对甲亢大鼠模型甲状腺功能及肝组织Na+-K+-ATP酶的影响,进一步确定其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作用机制及疗效.方法:用甲状腺素片饲服的方法制作大鼠甲亢模型,将大鼠随机分成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甲亢平组、甲亢平加小剂量他巴唑组和他巴唑组.14 d后测定血清总三碘甲腺原氨酸(TT3)、血清总甲状腺素(TT4)及肝组织Na+-K+-ATP酶活性.结果:甲亢平组大鼠血清TT3、TT4含量及肝组织Na+-K+-ATP酶活性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两者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中药复方煎剂甲亢平能有效降低实验性甲亢大鼠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和肝组织Na+-K+-ATP酶活性.
一位农业系统的公务员喜欢饮酒,特别是退休以后,只要没有大事儿,中午和晚上必喝两盅,喝得他面色总是红彤彤的,别人夸他脸色好,他也以为是健康。一日回农村老家,在村里高低不平的土道上一个趔踞摔倒了,就腿疼得不敢动了。亲友们赶紧就近把他送到乡镇卫生院,一做X光检查,小腿骨折了。医生说他缺钙,属于严重的骨质疏松症。这位患者除了嗜酒以外,还患有甲状腺亢进等疾病,常年服药。医生认为,常年服药也是导致骨质疏松的原因之一。
目的:分析研究妊娠剧吐孕妇甲状腺功能变化.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2月-2016年11月90例怀孕15周的孕妇,依据其妊娠反应将其分为妊娠剧吐组(n=37)与妊娠正常组(n=53),抽取其静脉血,检测其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血清促甲状腺素水平(TSH)、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与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的浓度,观察妊娠一过性甲状腺毒症和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raves)病情况.结果:经过检测发现,妊娠剧吐组孕妇的FT3、FT4、TgAb与TPOAb的浓度明显高于妊娠正常组孕妇,血清游离甲状腺素的浓度明显低于妊娠正常组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妊娠剧吐组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及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的阳性例数多于妊娠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剧吐组孕妇的妊娠一过性甲状腺毒症和Graves病例数多于妊娠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剧吐孕妇甲状腺功能呈现出亢进变化.
甲状腺亢进伴急性冠脉综合征为甲亢较少见的心脏表现,本文报告近3年收治的6例,对其发病情况,诊治经过,预后进行探讨.1.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甲亢6例,男4例,女2例;年龄22~54岁.诊断为甲亢合并不稳定心绞痛5例,急性心肌梗死1例.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丸对甲亢阴虚小鼠肝钠钾泵功能的影响,探讨六味地黄丸对甲亢阴虚小鼠的作用机理.方法:用甲状腺素300mg/kg和2mg/kg利血平饲服的方法制作大鼠甲亢模型,将小鼠随机分成5组:空白组,模型组,六味地黄丸低、中、高剂量组.连续给药治疗14d后处死小鼠.用放免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的FT3、FT4、TSH的水平、肝钠钾泵的活力及线粒体呼吸链ATP酶的活性.结果:小鼠FT3、FT4、TSH水平及外观显示具有中医阴虚证的临床表现,制备的阴虚症动物模型成功.各六味地黄丸组小鼠血清FT3、FT4含量及肝组织肝钠钾泵活性、线粒体呼吸链ATP酶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两者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中药六味地黄丸能有效降低实验性甲亢大鼠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和肝组织钠钾泵活性.
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简称甲亢心)在临床上极为多见.心脏与甲状腺亢进症之间有着密切关系,甲状腺素持续性增多,使心脏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因而造成心脏疾患,心脏改变又较为突出,易被误诊为其他心脏病,且治疗效果不佳.本文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疗水平.
临床资料 先证者男,42岁.自15岁起背部、臀部反复出现皮肤损害,以后发展至腹部、四肢和面部.最初局部皮肤红肿、硬结,逐渐变成脓肿,直至窦道形成,有脓血流出,夏季皮损加重.曾多次在当地卫生院行脓肿切开引流及抗感染治疗,但愈合缓慢,最终形成大小不等的瘢痕.既往无糖尿病、高血压、甲状腺亢进等病史.患病以来,无发热及其他明显的全身症状.体检:各系统检查无异常.
甲状腺亢进简称甲亢,是一种常见病,患者多在遗传基础上,因感染、精神创伤等应激因素而诱发.以往对甲亢一直是对症治疗,上世纪80年代放射性碘用于治疗甲亢,方法简便,治愈率高,复发率低.但如治疗不当,会导致永久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因而主要用于难治性甲亢的治疗.对于一般患者,首选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如果方法得当,80%左右的患者可通过药物治愈.近年来,由于甲亢动物模型的制备成功,对甲亢的药物治疗产生重要影响,其中靶向治疗的兴起,堪称是甲亢治疗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快节奏的生活,无处不在的压力,环境中大量拟激素类物质……在诸多不利因素的围攻下,一些人的甲状腺强烈"反弹",分泌大量甲状腺素,这就是甲状腺亢进,简称甲亢.甲亢引发的后果可谓是灾难性的--轻则导致手抖、眼凸、脾气暴躁;严重时可引发心脏等重要脏器的病变,甚至致命.
甲状腺抑制剂在临床上用于治疗甲状腺亢进症,因其具有增进蛋白质代谢的作用而被非法地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用,属于兽药中的禁用化学药品.
目的:分析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HHD),心脏彩超的特点.方法:选取2008年5月到2011年5月期间到我院治疗的HDD患者62例,设为观察组:选取62例无甲亢及心脏病的设为对照组;分别从HDD患者心脏彩超的变化及两组患者心脏参数的比较,来分析HDD患者心脏结构特征和功能改变.结果:HDD患者彩超改变主要包括心脏扩大、二尖瓣脱垂、瓣膜反流、心包积液和肺动脉高压等;LA、LV、RA、RV、AO、MPA等心脏参数都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DD患者彩超图及心脏指数有异常变化,彩超有助于早期发现,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目的 探讨甲亢性心脏病的超声心动图特征. 方法 回顾性分析97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患者超声检查资料,分析其超声心动图特征. 结果其超声心动图主要表现为:房室扩大;左室壁厚度改变;心室收缩与舒张功能异常;瓣膜改变;心包积液、右室流出道增宽等异常改变. 结论 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超声心动图有异常改变,彩超有助于早期发现,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我们用禁食疗法治愈顽固性腹股沟多汗症1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8岁,退休公务员,住院号8951751,因反复腹股沟处多汗10余年入院,既往有颈椎病、高脂血症、脂肪肝病史多年,否认甲状腺亢进症、2型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肿瘤、卒中病史,无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无手术、外伤史,有吸烟饮酒史30余年,无相关遗传性疾病病史,患者1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逐渐出现腹股沟处多汗,以中午及晚上明显,不能自行缓解,可伴有腹股沟处异味,无伴心悸、头晕等症,经过多方治疗未见缓解.
甲状腺功能低下或亢进,可分别导致体内甲状腺水平低下或过高,都会引起各种症状产生.甲状腺制剂和左甲状腺素钠主要用于甲状腺功能低下症,而抗甲状腺药则用于治疗甲状腺亢进症.
5不良反应5.1临床上的:特布他林的应用已被建议慎用于心血管病,糖尿病或甲状腺亢进病人,在同用拟交感神经药病人也慎用.用班布特罗0.34 mg·kg-1·d-1,与特布他林0.071mg/kg相比,在第4天,心率可增加4~6次/分,舒张期血压下降3~4mmHg[7].用班布特罗20 mg者与安慰剂相比,24小时后,舒张压下降3 mmHg,而心率加快3次/分[20].用药后心率略加快,舒张压下降据称是剂量依赖性[14].用班布特罗4~6小时后,即在稳态达到后,即达特布他林峰浓度时,舒张压的下降见于年青或年老的哮喘病人.老人用本药后又见心悸计分增加,但幅度很小,亦未见严重反应[8].曾见1例有室性早搏的70岁老人,用10 mg/d后症状加剧,因此停药[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