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增白剂】相关文献(33)
  • 食用菌安全事件解析

    食用菌的出现对于消费者来说是健康食品.它对人们的诱惑不仅仅在于色香俱佳,老幼皆宜.更重要的是它安全、优质、保健、无污染,高营养的天然绿色食品.保健性能突出的食用菌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类、无机盐、维生素和活性酶,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但如今,这个被消费者认为低脂肪、高蛋白、低热量的健康食品在2011年发生蘑菇检测出荧光增白剂污染事件,2012年又有蘑菇里测出甲醛、用工业柠檬酸炮制金针菇等事件,联合国粮农组织曾经提出,21世纪的健康饮食理念应当是“一荤一素一菇”,作为人类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食用菌食品安全备受关注.

    食用菌 安全事件 健康食品 联合国粮农组织 消费者 天然绿色食品 荧光增白剂 营养物质 健康饮食 污染事件 食品安全 蘑菇 保健性能 无污染 无机盐 维生素 柠檬酸 金针菇 活性酶 高营养
  • 食品纸质包材中荧光增白剂的仪器检测方法综述

    荧光增白剂是一种荧光染料,在我国,荧光增白剂并非食品添加剂,而是被划分为精细化工产品;在国际上,荧光增白剂被认定为具有潜在的致癌性,其使用应当受到一定的限制.我国相关标准明确规定:食品中严禁违法添加,且在食品包装用原纸、餐具洗涤剂、食品工具设备用洗涤剂与洗涤消毒剂中均不得使用荧光增白剂.

    非食品添加剂 纸质 荧光增白剂 仪器检测 餐具洗涤剂 精细化工产品 洗涤消毒剂 荧光染料 致癌性 包装用 原纸 违法 设备 工具 标准
  • 昆明市市售纸巾荧光增白剂含量调查研究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了解昆明市市售纸巾中11种荧光增白剂的添加情况.调查方法为,从昆明市各超市、市场采集不同品牌的纸巾,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经40% 乙腈-水对纸巾进行超声提取,并洗脱分离、紫外检测,然后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昆明市市售各品牌纸巾中共检出9种荧光增白剂,阳性样品检出率达16.95%,其中C.I.71的检出率最高,为3.39%;C.I.113的平均值最高,为6.0mg/kg;C.I.85最高检出为38.6 mg/kg;且同一样品存在检出多种荧光增白剂的现象.由此得出结论,昆明市市售纸巾中存在添加荧光增白剂的情况,为减少其对市民身体健康的危害,相关部门应该予以重视并加强监管.

    纸巾 超高效液相色谱 荧光增白剂 调查
  • UPLC-FLD/ PDA双检测器串联测定纸质食品包装材料中11种荧光增白剂

    《卫生研究》 CSTPCD 北大核心 2016年4期

    目的 建立一种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仪(UPLC)-FLD/PDA双检测器串联快速测定纸质食品包装材料中11种荧光增白剂的新型检测方法.方法 样品经40%乙腈水溶液提取后,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柱(1.7μm,2.1mm×100 mm)分离,流动相梯度洗脱,荧光检测器(FLD)激发波长350nm,发射波长430nm,二极管阵列检测器(PDA) 350 nm波长,串联荧光和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进行双检测器定性定量测定.结果 在纸杯、纸碗、纸盘、纸盒4种基质中,11种荧光增白剂得到良好分离,荧光检测器与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在25 ~ 1000 ng/mL线性范围内,相关系数均大于0.99,加标回收率为82.2% ~ 104.1%,RSD均小于10%(n=6).11种荧光增白剂检出限:荧光检测器为0.20 ~0.28 mg/kg,二极管阵列检测器为1.4~2.5 mg/kg.结论 UPLC-FLD/PDA法可以分离11种荧光增白剂,且峰形较好、回收率高、易于操作,是测定纸质食品包装材料中荧光增白剂的有效方法.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 食品包装材料 荧光增白剂
  • 纸质食品包装材料中荧光增白剂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卫生研究》 北大核心 CSTPCD CSCD AJ CA CBST 2014年1期

    双三嗪氨基二苯乙烯型荧光增白剂(DSD-FWAs)是纸质食品包装材料中常见的化学添加剂.由于DSD-FWAs对人体健康可能产生潜在的风险,我国国家标准禁止除了C.I 220外的其余各类DSD-FWAs的使用.本文简要介绍了常用DSD-FWAs的有关信息,总结了纸质食品包装材料中DSD-FWAs的提取和净化方法,系统地概述了当前DSD-FWAs检测方法的新进展和存在的不足,并展望了今后有关DSD-FWAs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荧光增白剂 食品包装材料 检测方法
  • 纱布吸附-紫外灯照射法测定食品接触纸及其制品中荧光增白剂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CSTPCD 2016年3期

    目的 建立食品接触纸中荧光增白剂国家标准检测方法.方法 当样品有不太明显的蓝色或紫色荧光时,样品中的荧光增白剂用碱性提取溶剂提取,调节提取液为酸性,纱布吸附,在波长365 nm紫外灯照射下测定纱布的荧光强度.结果 紫外灯照射法能定性判定样品中高含量的荧光增白剂.纱布吸附结合紫外灯照射法能定性判定样品中低含量的荧光增白剂,排除样品荧光本底或者其他荧光污染物的干扰,荧光增白剂的检出限为10 mg/kg.结论 该法适合定性测定食品接触纸中荧光增白剂,操作简单,结果可靠.

    纱布吸附 紫外灯照射法 荧光增白剂 食品接触材料 检测
  • 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纸质食品包装材料中的荧光增白剂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CSTPCD 2014年1期

    目的 建立纸质食品包装材料中荧光增白剂(FWAs)快速筛选的荧光分光光度测定方法.方法 以C.I.220为定量标准,试样用重蒸无水乙醇-水(1∶4,V/V)经三次超声提取,提取液在激发波长为350 nm和发射波长为430 nm条件下用荧光分光光度仪测定.结果 C.I.220在12.5 ~ 400 n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相关(r=0.999 7),3个添加浓度水平(1.5、2.5和6.0 μg/g)的平均回收率为84.4% ~90.9%,定量限为1.2 μg/g.结论 该方法简便、灵敏和准确,适合纸质食品包装材料中FWAs的快速筛选检测要求.

    荧光增白剂 双三嗪氨基二苯乙烯 荧光分光光度法 纸质食品包装材料 食品安全
  • 市售纸质食品包装材料中荧光增白剂含量的调查研究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CSTPCD 2014年6期

    目的 调查市售纸质食品包装材料中11种双三嗪基氨基二苯乙烯型荧光增白剂(DSD-FWAs)的含量.方法 从福州、厦门的市场采集食品用纸样品,样品中的DSD-FWAs用乙腈-水-三乙胺(40∶ 60∶1,V/V)提取,在Symmetry C18上分离,二极管阵列检测器(PDA)串联荧光检测器(FLD)检测.结果 样品中DSD-FWAs的检出率为41.4% (36/87),检出的DSD-FWAs总量为0.20 ~2 027 mg/kg,4类样品中纸袋和方便面纸碗的问题较大;11种DSD-FWAs均有检出,其中C.I.220的检出率和平均值均最高,分别为40.2%和75.3 mg/kg,有6种DSD-FWAs的检出率>10%;同一份样品存在检出多种DSD-FWAs的现象.结论 市售纸质食品包装材料普遍存在非法添加DSD-FWAs的情况,因此政府部门需要加强其风险监测与监管.

    纸质食品包装材料 高效液相色谱 荧光增白剂 调查
  • 2015-2016年抚顺市售纸质食品包装材料中荧光增白剂含量检测结果

    《职业与健康》 CSTPCD 2017年24期

    目的 调查抚顺市售纸质食品包装材料中11种双三嗪基氨基二苯乙烯型荧光增白剂(DSD-FWAs)的含量.方法 从抚顺市场采集纸质食品包装样品,样品中的DSD-FWAs用乙腈-水-三乙胺(40∶60∶1,v/v)提取,在Symmetry C18上分离,荧光检测器检测.结果 共检测5类样品69份,11种DSD-FWAs中检出4种,分别是C.I.220、C.I.90、C.I.24和C.I.264.检出率分别为17.4%、10.1%、4.3%和2.9%.在5种纸质食品包装材料中纸杯的问题最大,检出率达到了52.9%,且存在同一样品检出多种DSD-FWAs的现象.结论 抚顺市售纸质食品包装材料存在非法添加DSD-FWAs的情况,相关部门应加强卫生监督管理.

    纸质食品包装材料 高效液相色谱 荧光增白剂 调查
  • 如何使衣服从发黄回归到白色

    《健康向导》 2011年5期

    衣服会变黄,多半是因为荧光增白剂变弱所致,想要衣物恢复洁白亮丽,就得想法子.洗米水、橘子皮简单又有效:保留洗米水或是将橘子皮放入锅内加水烧煮后,将泛黄的衣服浸泡其中搓洗就可以轻松让衣服恢复洁白.不但简单,也不像市面贩售的荧光增白剂会对皮肤产生不良反应且不伤衣料,是值得一试的好方法.

    衣服 发黄 回归 荧光增白剂 洗米水 橘子 恢复 不良反应 衣物 衣料 皮肤 浸泡 加水 锅内 方法 泛黄
  • 这些卫生习惯其实“不卫生”

    《人人健康》 2016年6期

    饮食篇随手用白纸包食物 路边摊上的煎饼、自己烤的小饼干、午餐准备的三明治……随手就能用的白纸包装整洁又好看,但你能确定手上白白净净的纸真的就能用来包食物了?要知道,为了白纸的“白”,许多厂家在生产过程中往往使用漂白剂、荧光增白剂等各种添加物,所以看着干净的白纸却极易对食品造成污染.因此除了少吃随意包装的路边摊外,你还是备好多个保鲜盒和食品用包装纸吧,环保之余更健康!

    卫生习惯 纸包装 荧光增白剂 食物 食品 生产过程 添加物 三明治 漂白剂 保鲜盒 包装纸 整洁 饮食 午餐 污染 健康 煎饼 环保 饼干
  • 纸杯虽小影响很大方便时尚的一次性纸杯令人堪忧

    针对一次性纸杯质量良莠不齐现象,国际食品包装协会2012年5月~8月对京、津、冀地区部分超市及农贸批发市场售卖的一次性纸杯产品进行调查.其调查区域涵盖了京、津、冀8家超市的34个纸杯品牌,计47个品种,4个农贸市场的16个纸杯品牌共16个品种.调查发现,农贸市场所售卖的无证产品标识信息不清,产品原材料不明,甚至有些产品打开包装后,杯子图案颜色鲜艳,杯体发黄发暗,有的又异常发白,疑似生产过程中添加了潜在致癌物荧光增白剂.调查中还发现一次性纸杯市场鱼龙混杂,企业多执行行业标准QB2294-2006《纸杯》,而该行业标准中对油墨没有要求,致使有些企业使用含有苯、甲苯等有毒溶剂做油墨印刷纸杯.

    一次性纸杯 时尚 行业标准 农贸市场 调查 产品 荧光增白剂 有毒溶剂 油墨 颜色鲜艳 食品包装 生产过程 企业 品种 品牌 批发市场 超市 标识信息 致癌物 原材料
  • 荧光增白剂技改工程的尘毒危害关键控制点分析

    目的 了解荧光增白剂生产线技术改造前后尘毒危害控制效果.方法 对某化学厂荧光增白剂生产线技术改造前后尘毒职业病危害因素和防护设施效果进行现场调查和检测.结果 该项目存在的尘毒危害因素主要为粉尘和甲醇,其中在技术改造前成品车间装袋机岗位粉尘为12.1 mg/m3,缩合车间精品和粗品压滤岗位甲醇为353.1 mg/m3和1 401.4 mg/m3,超标严重.通过对生产车间内配备可移动的大功率风机以及安装密闭隔离排风装置和布袋除尘器等措施后,相应岗位的粉尘为2.0 mg/m3,甲醇为12.0 mg/m3和29.3 mg/m3,浓度明显低于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结论 该项目对尘毒危害关键控制点的改造是有效的.

    荧光增白剂 尘毒危害 关键控制点
  • 2014年吉林省市售纸质食品包装材料中11种荧光增白剂含量分析

    目的 了解吉林省内市售纸质食品包装材料中荧光增白剂含量情况,为食品包装材料的安全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4年从全省9个地区采集60份纸质包装材料样品,粉碎后经40%乙腈提取(含1%三乙胺)、超声、离心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结果 43份纸杯样品中荧光增白剂检出率为23.2%,4份纸碗中无检出,7份纸浆快餐具中荧光增白剂检出率为14.3%,4份纸袋中荧光增白剂检出率为100.0%,2份纸桶中荧光增白剂检出率为50.0%.结论 市售纸质食品包装材料中荧光增白剂检出率比较高,应采取针对措施,以提高食品包装材料安全性.

    纸质食品包装材料 荧光增白剂 监测
  • 你身边可能致癌的卫生用品

    《科学养生》 2014年5期

    卫生纸让所有人始料未及的首先是我们须臾不可离的卫生纸。目前,一些厂家生产的卫生纸多为再生纸,为了美化外观,生产者会在生产过程中添加染料,包括荧光增白剂或滑石粉。颜色越白的卫生纸,可能加有更多的荧光增白剂或滑石粉。

    致癌 卫生纸 荧光增白剂 生产过程 滑石粉 再生纸 生产者 颜色 外观 染料
  • 市售馒头漂白添加剂的调查

    1 材料和方法1.1 现场调查.我们于2000年9月份对大庆辖区内的馒头加工部逐个进行监督检查,无菌采样,重点查找荧光增白剂、吊白块、硫磺及使用情况,并按正规监督程序无菌采样、书写执法文书.现场调查发现,杜蒙县兴隆、家家等3个馒头加工部存有吊白块1.6kg,9个馒头加工点有硫磺粉(块)13kg及熏制容器.

    馒头加工 漂白 添加剂 现场调查 吊白块 荧光增白剂 材料和方法 执法文书 无菌 使用情况 硫磺粉 监督检查 监督程序 采样 加工点 熏制 兴隆 辖区 书写 容器
  • 荧光增白剂致中华仓鼠肺细胞染色体畸变研究

    [目的]荧光增白剂是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2011年颁布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表》中定性的化学毒物,本研究探讨荧光增白剂染毒对体外哺乳动物细胞的染色体的影响,为荧光增白剂遗传损伤机制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不同浓度的荧光增白剂28处理中国仓鼠肺细胞,通过体外哺乳动物染色体畸变实验检测细胞的染色体畸变程度.[结果]在有代谢活化系统条件下,各剂量染毒组结构畸变细胞率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未显示荧光增白剂28造成体外哺乳动物细胞染色体损伤.

    荧光增白剂 体外哺乳动物细胞染色体畸变实验 遗传物质损伤
  • 应用UPLC-FLD技术检测食用菌荧光增白剂

    《预防医学》 CSTPCD 2018年10期

    目的 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UPLC-FLD)技术检测食用菌中多种荧光增白剂.方法 从超市、 农贸市场和网络商店购买蘑菇、 杏鲍菇和金针菇等新鲜散装菌菇150份,样品粉碎后采用水浴加热超声法提取,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1.7μm,2.1 mm×100 mm)进行分离,流动相为乙腈/甲醇混合溶液和含20 mmol四丁基溴化铵的甲醇水溶液,梯度洗脱,应用UPLC-FLD进行分析.结果 在25~1000 ng/mL浓度范围内,该方法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均>0.99;方法的检出限为0.20~0.29 mg/kg,定量限为0.67~0.97 mg/kg;在1.0、5.0和10.0 mg/kg三个水平条件下,加标回收率为81.6%~103.5%,相对标准偏差(RSD)均<10%.结论 应用该方法测定食用菌中荧光增白剂的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回收率和线性也均符合检测要求.

    食用菌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 荧光检测器 荧光增白剂
  • 藏在卫生间的五大健康隐患

    了解一下隐藏在卫生间的健康隐患,让我们的生活更健康.1.卫生纸很多女性便后都习惯用卫生纸擦拭阴部,其实卫生纸多为再生纸,为了美化外观,多数卫生纸添加了染料,包括荧光增白剂或滑石粉.颜色越白的卫生纸,可能加有更多的荧光增白剂或滑石粉.而这些添加剂多含有化合物苯;有些质量欠佳的卫生纸,还含有甲醛、大肠杆菌、肝炎病毒等.这些物质长期与皮肤接触可能引发白血病和癌症.温馨提示:在购买卫生纸时,一定要选用品质可靠、未经漂白的卫生纸.用纸后再用温水冲洗更佳.

    卫生间 卫生纸 荧光增白剂 滑石粉 皮肤接触 健康 肝炎病毒 大肠杆菌 再生纸 添加剂 水冲洗 化合物 白血病 质量 阴部 颜色 物质 外观 染料 品质
  • 2007年广州市市售一次性使用妇幼卫生用品荧光增白剂使用状况调查

    [目的]了解广州市市销售的一次性使用妇幼卫生用品中荧光增白剂的情况.[方法]2007年,在广州市抽取销售的一次性使用妇幼卫生用品,检测荧光增白剂.[结果]抽检一次性使用妇幼卫生用品109份,荧光增白剂检出率为10.09%,其中,婴幼儿纸尿裤、妇女卫生巾、卫生护垫的检出率分别为8.33%、10.42%、12.00%(P>0.05).检出荧光增白剂的11份样品中,9份检出迁移性荧光物质.[结论]广州市市售一次性使用妇幼卫生用品部分添加了荧光增白剂,其中多数为迁移性荧光物质.

    一次性使用妇幼卫生用品 荧光增白剂 迁移性荧光物质
  • HPLC-FLD法测定美白类面膜中5种荧光增白剂

    《药学研究》 2017年6期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分离测定美白类面膜中5种荧光增白剂FWA85、CBS351、FWA393、FWA378和FWA368的方法.方法 采用Agilent Zorbax Eclipse XDB-C18 (4.6 mm×250 mm,5 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20 mmol·L-1醋酸铵溶液进行梯度洗脱,激发波长为365 nm,发射波长为430 nm,成功地将待测荧光物质进行分离.结果 5种荧光增白剂在0.05~30 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方法的检出限(S/N=3)在5.00~13.25 ng·g-1间;方法的定量限(S/N=10)在10.04~53.15 ng·g-1之间.添加水平为0.02~1.5 mg·g-1时,平均回收率在92.8%~108.8%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在1.8%~7.3%之间.结论 该方法前处理简单,回收率高,适用于美白类面膜中5种荧光增白剂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 荧光增白剂 美白类面膜
  • 2016年北京市食品用纸制品中荧光增白剂检测结果分析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STPCD 北大核心 2017年22期

    目的 了解北京市当前食品用纸制品中荧光增白剂的使用情况,为制定食品安全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采集北京市2016年市售食品包装用纸样品100份进行分析,对二磺酸型(C.I 71、C.I85、C.I 90、C.I 113、FWA5bm)、四磺酸型(C.I 24、C.I210、C.I 220)和六磺酸型(C.I 263、C.I 353、C.I357)共11项指标进行检测.结果 纸袋中增白剂的检出率最高,达75.0%,而纸盘检出率最低,为0.0%.各种荧光增白剂检出率在0.0%~13.0%.结论 目前北京市食品用纸制品荧光增白剂的使用不规范,荧光增白剂的检出率高,相关部门应增大监督管理力度,采取相应措施提高食品用纸制品的安全性.

    食品用纸制品 荧光增白剂
  • 陕西省纸质食品包装材料中荧光增白剂的使用情况调查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STPCD 北大核心 2016年14期

    目的 了解陕西省市售纸质食品包装材料中11种荧光增白剂的污染情况.方法 采集陕西省10个地市的76份纸质包装材料,样品中的DSD-FWAs采用乙腈水溶液提取,在BEH C18上进行梯度洗脱分离,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进行检测.结果 11种荧光增白剂在0.90 ng/ml ~ 146 ng/ml时,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均>0.993,检出限为0.1 mg/kg~0.2 mg/kg.在低、中、高3种浓度水平下,11种荧光增白剂的回收率为80.5%~ 109.0%,相对标准偏差为2.1% ~8.9%.在检测的76份包装材料中,共检出阳性样品7份,检出率为9.21%;共检出8种荧光增白剂,并且有多份样品存在检出多种荧光增白剂的现象,其中C.I.220的检出率(8.11%)和平均值(2.670 mg/kg)均最高,且检出的最大值为192 mg/kg.结论 陕西省纸质食品包装材料中荧光增白剂的污染普遍,特别是C.1.220滥用较为严重,相关部门应该予以重视,加强对纸质食品包装材料的监督管理.

    纸质食品包装材料 荧光增白剂 超高效液相色谱仪
  • 食品及相关产品中荧光增白剂检测技术现状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STPCD 北大核心 2014年24期

    荧光增白剂是一种色彩调节剂,具有增白增艳的作用,广泛应用于纺织、造纸、洗涤剂等领域,同时也应用于很多高科技领域,例如荧光探测、防伪印刷等,连高空摄影使用的胶片为达到提升感光胶乳的感光度效果,也会用到荧光增白剂.目前国内使用最多的行业依次为洗涤剂、纸张、纺织品,使用最多的种类为荧光增白剂VBL和荧光增白剂DT[1].

    荧光增白剂 食品 检测
  • 荧光增白剂Tinopal LPW对蜀柏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增效作用研究

    《中国病毒学》 CSTPCD CSCD AJ CA 2006年3期

    用1%TinopalLPW荧光增白剂作为蜀柏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增效剂对蜀柏毒蛾2龄幼虫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1%Tinonal LPW对Parocneria orienta NPV有较强的增效作用.使用3.6×1011PIB/hm2+1%TinopalLPW、1.8×1011PIB/hm2+ 1%TinopalLPW、9.0×1010PIB/hm2+1%TinopalLPW和3.6×1011PIB/hm2、1.8×1011PIB/hm2、9.0×1010PIB/hm26种处理对林间越冬代2-3龄幼虫进行超低容量喷雾防治,结果表明除9.0×1010PIB /hm2+1%TinopalLPW 表现出显著的增效作用外,其余剂量有增效作用但不显著.

    荧光增白剂 Tinonal LPW 蜀柏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 增效作用
  • 喝水用具首选玻璃杯

    《家庭医药》 2010年8期

    一次性纸杯宜少用因为使用方便,一次性纸杯已成为家庭、餐馆、办公室等场所必不可少的日用消费品.纸杯不属于环保用品(纸杯和贺卡一样都用木浆制造),目前市场上的一次性纸杯质量也是参差不齐,有的纸杯生产厂家为了使杯子看上去更白净,加入了大量的荧光增白剂.这种荧光物质可使细胞产生变异,一旦进入人体就会成为潜在的致癌因素.

    一次性纸杯 荧光增白剂 日用消费品 致癌因素 荧光物质 生产厂家 环保用 办公室 质量 制造 细胞 市场 人体 木浆 家庭 贺卡 餐馆 变异 杯子
  • 市售纸质食品包装材料中荧光增白剂分布调查

    《现代预防医学》 CSTPCD 北大核心 2017年11期

    目的 了解市售纸质食品包装材料中荧光增白剂的分布情况.方法 从福州、漳州等地的超市、农贸市场、批发市场等地采集纸质食品包装材料,用40%乙腈水溶液提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梯度洗脱分离,荧光检测器检测.结果 11种荧光增白剂在0.025~1.0mg/L时,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检出限为0.12 ~ 0.24 mg/kg.75份样品中共检出阳性样品26份,检出率为34.7%;共检出8种荧光增白剂,并且有多份样品同时检出多种荧光增白剂的情况.结论 纸质食品包装材料存在违法添加使用荧光增白剂的情况,和往年监测情况对比没有减少的趋势.有关部门应加强监督管理,规范市场.

    纸质食品包装材料 荧光增白剂 高效液相色谱法 调查
  • 纸质食品包装材料中荧光增白剂含量调查

    《现代预防医学》 北大核心 CSTPCD AJ CA 2015年23期

    目的 了解和掌握市售纸质食品包装材料中11种二苯乙烯型荧光增白剂的含量水平.方法 从河南各地市的市场、超市等采集纸质食品包装用品,采用“2014年国家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中的“食品包装材料有害物监测的标准操作程序”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检出8种荧光增白剂,其中C.I.85的检出率和平均值最高,分别为12.9%和6.65 mg/kg;样品检出率为12.9% (15/116),平均含量为13.2 mg/kg.结论 食品包装用纸存在违规添加使用荧光增白剂的情况,为减少其对人民健康的影响和危害,有关部门应加强监督管理.

    纸质食品包装材料 荧光增白剂 调查
  • 荧光增白剂对人体皮肤的安全性分析

    《中国美容医学》 CA 2016年3期

    荧光增白剂的人体安全性问题一直广受关注,本文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就荧光增白剂的皮肤刺激性、致敏性、光过敏性、致突变性、致癌性以及对伤口愈合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对荧光增白剂添加于美白化妆品中的人体安全性提出了作者的观点。

    荧光增白剂 美白 化妆品 安全性
  • 纸质食品包装材料中DSD-FWAs的含量调查

    目的 调查甘肃省白银市市售纸质食品包装材料中11种双三嗪基氨基二苯乙烯型荧光增白剂(DSD-FWAs)的污染现状. 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FLD)法对市售纸质食品包装材料中11种双三嗪基氨基二苯乙烯型荧光增白剂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 108份样品中21份样品检出荧光增白剂,检出率19.44%;11种荧光增白剂均有检出,其中C.I.113检出率最高(10.19%)、C.1.220检出均值最高(117.01 mg/kg). 结论 白银市市售纸质食品包装材料DSD-FWAs检出率较高,政府部门需加强其风险监测和监管.

    食品包装材料 纸质 荧光增白剂 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FLD) 污染
查看更多
爱学术网-期刊论文服务平台 2014-2022 爱学术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22 爱学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2020050931号 版权所有:南京传视绛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