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一次性纸杯质量良莠不齐现象,国际食品包装协会2012年5月~8月对京、津、冀地区部分超市及农贸批发市场售卖的一次性纸杯产品进行调查.其调查区域涵盖了京、津、冀8家超市的34个纸杯品牌,计47个品种,4个农贸市场的16个纸杯品牌共16个品种.调查发现,农贸市场所售卖的无证产品标识信息不清,产品原材料不明,甚至有些产品打开包装后,杯子图案颜色鲜艳,杯体发黄发暗,有的又异常发白,疑似生产过程中添加了潜在致癌物荧光增白剂.调查中还发现一次性纸杯市场鱼龙混杂,企业多执行行业标准QB2294-2006《纸杯》,而该行业标准中对油墨没有要求,致使有些企业使用含有苯、甲苯等有毒溶剂做油墨印刷纸杯.
在病理制片过程中,组织的透明、切片的脱腊、切片的透明、封固剂的制备都离不开透明剂的使用.长期以来,在病理制片过程中,二甲苯由于价格便宜,透明效果好,作用时间短而被广泛采用.苯是一种有毒溶剂,对人的造血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具有毒害作用,是致癌物质之一[1,2],长期接触会出现头痛、失眠、肢端震颤及机体免疫力下降等症状,对病理工作人员的生命健康构成了潜在的威胁,所以寻找一种无毒的、能替代二甲苯的透明剂是广大的病理工作者一直在做的工作.
二硫化碳(CS2)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当前主要应用于粘胶工业.1856年,Delpech首先提出CS2是有毒溶剂.1904年,Koster从神经病学的角度指出CS2具有神经毒性.大剂量CS2短时间暴露可导致死亡,高浓度CS2接触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中毒,表现为精神神经症状.近年来,随着工业卫生条件的改善,高浓度CS2所致的急性中毒现象已不多见.长期低浓度CS2接触能否导致接触工人神经系统功能的改变的问题已引起各国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现从两方面综述如下.
异烟酸-吡唑酮法测定水中氰化物是GB 5750-85方法之一.显色剂异烟酸-吡唑酮所用溶剂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一种挥发刺激性有毒溶剂.同时,该试剂保存时间短,水解为棕黄色沉淀影响方法的测定.作者尝试用与DMF极性相近、稳定的无水乙醇来替代[1].同时,加入强络合剂EDTA[2],以利于络合氰的释放,一般较澄清、无明显杂质的生活饮用水可直接测定[3].
车间空气中酚含量的测定,是为正确评价作业场所劳动卫生条件和空气质量以及作业人员接触毒物程度的重要内容.目前测定车间空气的方法有:分光光度法和气相色谱法.此法需用有毒溶剂显色或解吸,操作繁琐,耗时长.荧光光度法直接测定车间空气中酚尚未见有文献报道.本文研究所建立的方法快速,不需有机溶剂显色或解吸.通过控制溶剂pH进行测定,干扰物少,方法简便,精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