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作业场所的职业卫生监督管理,促进尘毒危害治理,该文阐述了作业场所尘毒危害实行分级管理的条件和要求.依据作业场所尘毒危害种类的性质,空气中的浓度和接触人数等指标,将企业作业场所尘毒危害分为三级进行监督管理.对尘毒危害严重的企业列为一级管理,进行重点监管;对存在一般危害的企业,列为二级管理,进行日常监管;对危害较轻的企业列为三级管理,进行定期监管.作者从职业卫生监管的角度,探索了对企业作业场所尘毒危害的科学监管方法.
目前大量农民进城务工,对尘毒危害知识缺乏,导致急性中毒事件时有发生,近期我们收治了2例急性锰烟热中毒患者.
调查了石河子垦区职业卫生现状及监督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建议我国除颁布<职业病防治法>外,还应有与之相配套的实施细则和办法,使法规更具有可操作性.
目的 了解荧光增白剂生产线技术改造前后尘毒危害控制效果.方法 对某化学厂荧光增白剂生产线技术改造前后尘毒职业病危害因素和防护设施效果进行现场调查和检测.结果 该项目存在的尘毒危害因素主要为粉尘和甲醇,其中在技术改造前成品车间装袋机岗位粉尘为12.1 mg/m3,缩合车间精品和粗品压滤岗位甲醇为353.1 mg/m3和1 401.4 mg/m3,超标严重.通过对生产车间内配备可移动的大功率风机以及安装密闭隔离排风装置和布袋除尘器等措施后,相应岗位的粉尘为2.0 mg/m3,甲醇为12.0 mg/m3和29.3 mg/m3,浓度明显低于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结论 该项目对尘毒危害关键控制点的改造是有效的.
1 职业病临床现状1.1 职业病发病率逐年下降.由于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与应用,生产工艺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程度的明显提高,机器取代了大量的手工作业,繁重体力劳动减少,职业卫生法制管理力度加强,作业环境得到显著改善,严重的尘毒危害基本上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因此职业病率明显下降,例如北京1986~1998年年间职业病检出率平均已降低到1%以下(见表),如职业中毒已降低到0.05~0.07%,可以说基本上得到了控制;重度噪声性听力损伤(噪声聋)检出率更低,为0~0.05%,但中轻度听力损伤明显上升;可见90年代职业病发病率基本稳定在1%以下的水平[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