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高耳鸣学术研讨班的教学效果和培训质量,我们在耳鸣学术研讨班中应用师生互动式、兴趣互动式、问题互动式和多媒体互动式教学模式,比较培训前后,学员回答耳鸣试卷的得分情况,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7期227位学员,培训前耳鸣试卷得分39~73,平均47;培训后得分83~100,平均97;培训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456,P=0.00001).99.12%学员接受了耳鸣可治的观念,93.95%接受了耳鸣必须先找病因的观点,100%同意不再轻易下神经性耳鸣的诊断,90.75%认可适应和习惯是耳鸣对症治疗的重要目的,94.25%掌握了耳鸣习服疗法的适应证和禁忌证,100%认为耳鸣与心理问题密切地相关.耳鸣学术研讨班能够改变学员对耳鸣的错误认识,互动式教学有助于提高耳鸣学术研讨班培训质量.
医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基础扎实、善于思考,动手能力强,擅长沟通的复合医学人才。而耳鼻咽喉部解剖位置深在、结构复杂的特殊性,使鼻科学的临床教学成为一个难题。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教会学生了解鼻科疾病的本质特点及其处理原则,充分利用放射影像技术和内镜数字摄影技术使学生更直观的理解鼻科疾病,最终让学生建立对疾病本质的探求精神,实现对临床医学人才的全面培养.
耳鼻咽喉科疾病发病率高,慢性病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因此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是全科医师培训的重要环节.在培训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注重解剖基本知识的学习,遵循以门诊学习为主,病房观摩为辅的原则,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弥补教学时间短的不足,着重社区多发病常见病的培训,以培养出符合中国医疗现状和满足社区服务需要的合格的全科医师.
坚持以重点学科为核心,加强研究生培养基地建设,发展研究生教育事业.实验平台作为研究生培养的重点环节,在保证研究生教育顺利进行和实现创新性高素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头颈肿瘤分子生物学实验平台是专业性细化的、具有特色的实验平台.本文就如何加强头颈肿瘤分子生物学实验平台建设,发挥重点学科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研究生培养中的优势做一概述.
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是医学生进入临床工作的起始部分,是毕业后医学教育专科医师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从自身耳鼻咽喉科教学经验总结,住院医师的培养是全方位的综合素质培养,需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以适应现代医学迅速发展的需要。
临床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具有高水平临床诊疗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结合耳鼻喉科的学科特点,我们通过个性化规范教学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现代影像视频教学手段强化学生的临床技能,通过信息化教学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全面发展学生的临床技能.
近年来,科研与临床并重的教学理念已经逐渐被国内各大教学型医院接受并推广,在耳鼻咽喉科学研究生教学中探讨科研与临床并重的教学培养模式,让学生在临床学习中培养科研思维,提升科研能力,既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又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并促进专业技能的提高,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医学创新型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传统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实习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上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不足,基于循证医学的医学教育模式是近十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式教学模式。本文探讨了如何利用循证医学理念对传统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更新,以便在实习教学中实践应用,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自学能力及临床思维。
在学科教学工作中,尝试将思维导图应用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教学,利用其全景性和发散性特点,培养学生对本专业的整体思维能力和临床发散思维能力,丰富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
耳科副主任医师代表掌握耳科诊疗技术的新一代.针对日益增长的对听力的需求,耳科副主任医师在数量、质量方面均面临挑战.本文结合笔者自身成长经历思考一名耳科副主任医师培养的体会.
随着我国三级医疗体系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全科医学的社会需求量日益增高.由于耳鼻咽喉科疾病发病率高,常与系统性疾病密切相关,或提示潜在的系统性疾病;或可成为系统性疾病的源头;或与患者的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对全科医师进行系统的、有重点、有针对性的耳鼻咽喉头颈专科教学和培训,对于提高社区人群的医疗服务质量,降低误诊漏诊率,提高专科医院的诊疗效率,健全我国三级医疗网络和医疗转诊制度的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在留学生教学中,进行按需教学轮回实习的调查与分析,借鉴国内外医学教育领域的经验,并结合学科特点,将教学目标与留学生对教学的需求有机的结合起来,使留学生通过轮回实习,克服语言障碍,更好理解本专业常见疾病及本专业器材的使用,提高其临床技能及自主学习能力.教学需求在本科轮回实习中具有优越性和可行性,也为教师有针对性的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更合适留学生需求的教学方法提供理论依据及可借鉴的依据.
传统的鼻内镜教学包括理论教学,加上适当的手术录像观摩和大体解剖训练,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众所周知,鼻内镜技术培训中解剖训练尤为重要.近些年来,由于内镜下解剖教学的推广,以其更加接近真实手术解剖视野的优势,同样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主要通过探讨鼻内镜手术相关培训方法的特点,拟制定利于临床医师技能提高的最佳培训方法.
目前鼻内镜是鼻科主要手术方式;而鼻科学由于结构隐蔽,位于腔内,体积小、位置深,与周围重要结构毗邻,手术风险大.对于初学者,进行必要的鼻内镜解剖知识的培训,是十分必要的;而单纯的内镜教学,初学者往往容易造成对解剖结构知识的模糊.应用影像导航辅助鼻内镜,使得鼻科学的解剖及手术培训教学更为直观、更具吸引力,同时加深了学习者对解剖知识的深入理解.
多媒体教学有形象直观、动静结合、音画配合、信息量大及节省时间等优点,能较好的解决耳鼻咽喉专业解剖内容多、课时少的问题,成为首选教学形式.但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仍有不少学生认为这种教学方式不够直观,希望尸头现场示教.但尸头体积较小,可清楚、直接观摩的人有限,不适合大课堂教学,如果改为小组课,则会因为尸头有限,难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