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作为医学科学的二级学科,在临床理论课教学和临床实践教学中均占有相当数量的学时;在基础教育和继续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就如何根据不同医学教育阶段,不同的学生类型,设计不同的教学侧重点,激发学生对耳鼻咽喉科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谈几点想法.
为了提高耳鸣学术研讨班的教学效果和培训质量,我们在耳鸣学术研讨班中应用师生互动式、兴趣互动式、问题互动式和多媒体互动式教学模式,比较培训前后,学员回答耳鸣试卷的得分情况,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7期227位学员,培训前耳鸣试卷得分39~73,平均47;培训后得分83~100,平均97;培训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456,P=0.00001).99.12%学员接受了耳鸣可治的观念,93.95%接受了耳鸣必须先找病因的观点,100%同意不再轻易下神经性耳鸣的诊断,90.75%认可适应和习惯是耳鸣对症治疗的重要目的,94.25%掌握了耳鸣习服疗法的适应证和禁忌证,100%认为耳鸣与心理问题密切地相关.耳鸣学术研讨班能够改变学员对耳鸣的错误认识,互动式教学有助于提高耳鸣学术研讨班培训质量.
耳鼻咽喉科疾病发病率高,慢性病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因此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是全科医师培训的重要环节.在培训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注重解剖基本知识的学习,遵循以门诊学习为主,病房观摩为辅的原则,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弥补教学时间短的不足,着重社区多发病常见病的培训,以培养出符合中国医疗现状和满足社区服务需要的合格的全科医师.
耳科主治医师是耳科病房工作主力军,是耳科发展的动力.耳科主治医师的培养属于继续教育,无既定教科书.耳科学的发展,医疗模式的转变,对耳科主治医师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对耳科医师的培养旨在通过临床技能的提高,提高他们对疾病处置能力,增强他们与患者交流能力,塑造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职业素养,进而构建耳科学未来.
医学研究生培养具有特殊性,要深刻领会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思想,充分发挥导师作用,正确处理好课题研究和临床能力培养的关系,实现临床能力、科研素质的同步提升,才能真正为临床培养高层次人才.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在本科阶段作为选修课,且该科室不作为实习常规科室导致作为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业硕士研究生新生伊始对此专业知识及临床技能操作的能力知之甚少甚至缺乏兴趣,这就对导师如何引导学生入门、培养直至成为一名合格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师以及研究者提出了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