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高耳鸣学术研讨班的教学效果和培训质量,我们在耳鸣学术研讨班中应用师生互动式、兴趣互动式、问题互动式和多媒体互动式教学模式,比较培训前后,学员回答耳鸣试卷的得分情况,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7期227位学员,培训前耳鸣试卷得分39~73,平均47;培训后得分83~100,平均97;培训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456,P=0.00001).99.12%学员接受了耳鸣可治的观念,93.95%接受了耳鸣必须先找病因的观点,100%同意不再轻易下神经性耳鸣的诊断,90.75%认可适应和习惯是耳鸣对症治疗的重要目的,94.25%掌握了耳鸣习服疗法的适应证和禁忌证,100%认为耳鸣与心理问题密切地相关.耳鸣学术研讨班能够改变学员对耳鸣的错误认识,互动式教学有助于提高耳鸣学术研讨班培训质量.
综合医院中焦虑抑郁的患者可使用心理量表进行评估.心理量表可以对人心理活动予以量化,使测量准确、客观和可靠,所获资料便于比较和交流.常见量表有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症状自评量表以及临床总体印象量表.量表使用中的注意事项为所有的心理测查量表在临床工作中仅供参考,它不能作为诊断疾病的唯一标准;量表的实施都应该按照其使用手册规定的步骤严格进行,每一个量表都有独特的要求;评定者对各种来源的依据材料,对照评分标准进行评分.
近年来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症状发生更加频繁、复杂及严重,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质量.近几年的研究发现,一些新的危险因素对变应性疾病的发生及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其中社会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本文着重讨论社会心理因素与变应性疾病的关系,将有利于更新现有的变应性疾病临床诊治工作.
变应性鼻炎是目前最常见的呼吸道慢性炎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现已知变应性鼻炎与多种精神心理紊乱症状密切相关,如焦虑、抑郁、睡眠障碍及注意障碍等症状,甚至可能是自杀的危险因素之一.本文综述了变应性鼻炎与精神心理学相关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近年,不断有鼻腔疾病患者鼻内镜手术后发生严重心理障碍或疾病的报道,因此而发生的医患纠纷,甚至暴力伤医事件也时有发生.能否在术前筛查出严重心理障碍的潜在患者,有效规避鼻腔疾病患者鼻内镜术后的医患纠纷,是许多鼻科医师,甚至耳鼻咽喉科医师急需面对和思考的问题.我们在心理学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下,初步筛查了1 1例患者,得到比较好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