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床上常常可遇到不少对自己的错误与不良行为“难舍难分”、一错再错的例子.这不仅见于青少年、成年人,甚至老年人也不例外.不久前,一位70岁的老专家(教授)痛苦不堪地来找医生咨询,谈到他一生为了维护“面子”而掩饰错误的“悲情”故事.老专家在年轻时提出了一个学术观点,受到了当时学术界的关注和追捧,但后来他自己发现了其中引用的一组原始数据出现错误.这是一个致命的错误,而这个错误一旦公布出来的话就要推翻他原有的理论.那时的他年轻气盛,实在是“于心不忍”地去“暴露”自己的错误,于是就沿着自己的老思路错下去,而且不断地寻找证据来证明自己的错误观点.目前他的学生、他的学生的学生仍在沿用他的那个错误观点,因为他把那个致命的缺陷掩饰得越来越“天衣无缝”,别人很难发现.
大力倡导自愿匿名检测,提高人群对HIV/AIDS的认识,不但对自己有利,而且得到医务人员提供支持和帮助,并且建议解除心理负担,加强防范意识,改变不良行为,预防HIV的传播.近年来,随各种媒介对艾滋病知识的广泛宣传,特别是我中心开通热线电话值班及有关宣传资料等,大众对艾滋病信息的了解和对我中心保密原则信任度有所增加,自愿来检者逐年增加,现将2000年自愿匿名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在长期的犯罪学研究中,专家发现,大量青少年犯罪始于不良行为.为了深入研究和及早干预青少年不良行为,认识不良行为产生的原因、具体的应对方法以及预防策略,团北京市委联合首都师范大学少年司法研究与服务中心,共同就北京市青少年不良行为展开调研.
近几年,我国各级医院面临严峻的形势.一方面,在财政对卫生投入日益规范、医疗收费管理日益完善的情况下,医疗机构依靠高投入、高收入已经难以维继;另一方面,医院内部存在的一些不良行为所造成的巨大浪费,严重阻碍了医院的发展.因此,医院实行成本核算,加强成本管理工作,从内部成本支出层面进行有效率的管控,是目前改善医院经营管理、降低医院运营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提高内部资源配置效率的有效手段.
目的 根据上海口岸出境人群在美国不良行为情况,分析几种主要不良行为的人群结构,确定高危人群并探索干预措施.方法 选取2013年1月1日-2017年5月31日期间从美国领事馆转诊至上海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委托评估的261人,参照美国精神病学会《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及《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及诊断标准(第3版)(CCMD-3)》进行诊断评估.具体诊断结论及人数分布等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酒精相关不良行为占比最高,留学生占绝大多数,普遍存在低龄饮酒、过度饮酒等情况,不良行为一般出现在开始饮酒后7年内.家庭暴力占比仅次于酒精相关行为,男性远多于女性,以青年留学生为主,主要以针对恋人、配偶的肢体暴力为主.精神心理疾病也以留学生为多,半数以上主诉在境外遭遇巨大压力致适应不良.物质依赖案例主要为中青年,其中半数在境外首次接触毒品.情绪控制不良案例以出境旅游人群为主.结论 青年留学生是口岸出境人群中不良行为的高发人群,有必要在留学生出境前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宣教干预措施.
为了探索有效的预防干预模式,减少(爱滋病病毒)HIV感染的危险,我们选择了流行出现较早、HIV感染情况严重、吸毒人群广泛的某少数民族自治州的农村社区,在进行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和吸毒情况调查的基础上于2000年11月至2001年6月进行了预防艾滋病的干预工作,旨在通过综合干预措施的实施,提高目标人群的自我保护意识,减少毒品需求,促使其改变不良行为,降低HIV感染率.现将研究的结果报告如下.
目的:研究某机械厂健康促进干预内容.方法:采有问卷调查、查阅档案、现场观察进行调查.结果:该企业生产环境中的噪声、化学毒物污染超标,职工掌握的安全、卫生知识水平不高,工作与生活中的不良行为较多,以致各种工作相关疾病和生产事故发生率较高.结论:该企业应采取综合性的干预措施,促进安全卫生管理全面提高.
第一产程的心理护理第一产程为规律性宫缩开始到宫口开全的一段时间,一般初产妇需要11~12小时,经产妇需要6~8小时,在这段时间里,大多数产妇惧怕疼痛,十分紧张,烦躁不安.这种紧张和恐惧心情极易导致植物神经紊乱,出现一些有碍于产程进展的不利因素,而助产人员的某些言谈举止,以及一些不良行为,往往也加重产妇紧张和恐惧.
1906年,卡米洛·高尔基和被誉为现代神经科学之父的圣地亚哥·拉蒙-卡哈尔同时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他们虽然因为同一领域的成就分享诺贝尔奖,但是彼此对神经生理的观点却大相径庭.放荡不羁却才华横溢的卡哈尔1852年卡哈尔生于西班牙的阿拉贡自治区.他在青年时代放荡不羁,才华横溢,是个颇具艺术天分的狂热的画家、艺术家和体操运动员,他善于速写,理想是做一个杰出的艺术家.卡哈尔曾因为不良行为而多次转学,个人简历上的记录大概可以用“劣迹斑斑”来形容,其中最糟糕的情况是他在11岁时,用自己制造的大炮,毁坏了邻居家院子的大门.卡哈尔的父亲是一名应用解剖学教授,为了改变卡哈尔好斗的性格,就让他在鞋匠和理发师那里当学徒.父亲的教育起到了效果,最终,卡哈尔回到学校,继续完成学业.
学龄儿童正处在一个特殊成长时期,心理与生理上发生巨大变化.生理发育速度前移与心理成熟滞后造成明显的落差,加之阅历相对简单,社会经验不够丰富,鉴别是非的能力也较弱,比较容易受到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和社会不良行为的伤害.我国疾病监测和伤害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表明:我国 0~14 岁未成年人意外死亡占这一年龄段人口总死亡人数的第一位.我国 14 个省调查表明:约有 35%~50% 的学龄儿童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发生过伤害[1]. 2006 年,全国各地上报的各类中小学校园安全事故中,43.75%发生在小学,34.82%发生在初中,9.82%发生在高中.相对于高年级学生,低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安全知识都比较欠缺,安全意识相对淡薄,自我防护能力也比较差,更容易受到意外事故伤害[2].每年约有 16 万名 0~14 岁儿童死于意外伤害,约有64万名儿童因意外伤害致残[3].
健康教育是健康管理的重要步骤.疗养院健康教育课后,结合住院期间护理人员督导有利于健康行为标准化的落实.我们对1200名疗养员进行健康宣教后,对其生活不良行为改变情况总结分析如下.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营养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我国中小学生中不良饮食行为依然普遍,由此产生的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如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1];此外,有报道指出成年期的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往往源于儿童青少年时期的不良饮食行为[2,3].膳食营养是人体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而中小学阶段正是个人体格和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行为和生活方式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建立的饮食行为对其心智的健康成长以及成年期良好的生活质量具有深远的意义.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在流行病学研究中采用心理测验作为评价指标的研究与日俱增.仅就2003-2005年中华流行病学杂志发表的论文统计,涉及心理测验的研究论文共计105篇,平均每期2.92篇,而10年前同期(1993-1995年)相同性质研究论文仅3篇,平均每期0.17篇,增幅17倍.流行病学研究中采用的心理测验有多种,按其功能主要可概括为:能力测验(智力、认知功能、体力活动等)、人格测验(性格、气质、情绪、态度、信念、价值观等)和学绩测验(如健康知识等).知识-信念-行为(KAP)、生存质量(QOL)、健康状态、心理压力、自杀意念、不良行为、感觉统合等均可看作是多种心理现象的综合评定.
护理质量是医院护理管理的核心,过去往往只注重质量检查而忽视过程管理.临床护理路径是运用全面质量管理和戴明的"PDCA"持续质量改进理论,通过质量控制、预防、阻止和改变不良行为的护理管理,使预防、健康、保健、康复等方面服务达到最佳状态.
目前,全国陆续组织实施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试点工作.通过湖北省卫生主管部门及省内几家基层医院组织招标活动实践来看,我们认为限制药品采购中的不良行为并非"一招就灵",降低药品成本并非"一降到位",还应从招标形式、内容、运作过程的环节以及医疗机构改革导向等方面加以研究.
目的 考察自我监控对初中生不良行为的影响.方法 对482名初中生施测自我监控量表和不良行为调查.结果 ①初中一、二年级学生在自我监控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危害社会的不良行为上有非常显著的差异(t=-4.10,P<0.000);②自我监控对不良行为总分有显著影响(F=3.29,P<0.05),对危害社会的不良行为有非常显著的影响(F=4.77,P<0.01),在危害他人的不良行为上,自我监控的影响接近0.05显著水平(F=2.59,P=0.076);在危害自己的不良行为上,自我监控的影响不显著(F=2.19,P>0.05).结论 自我监控对初中生不良行为有显著影响,其中自我导向者易诱发危害社会的不良行为;总体上来说,他人导向者不良行为最为严重.
血防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目标、有评价的一系列干预措施,促使人们自觉纠正不良行为,从而达到控制和阻断血吸虫病流行的目的.为观察血防健教对控制血吸虫病流行的效果,于1 991~2000年选择南京市雨花台区江心洲乡作为试点组,对其实施血防健教干预措施,并进行了跟踪调查和效果评价,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
目前对高中的学生来说,社会经济最关心的是学生所受的学习压力,因学校的录取只依靠考试的成绩来做决定,父母对他们的孩子有强烈的期待与压力.老师们为了他们的表现与学校的成绩,亦会对学生要求很高.那么对学生来说,又会采用什么样的应对方式,其应对方式与学生的个性因素有何关联呢?近年来,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对他们的心理咨询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应付行为的干预和调整,消除应激的不良影响,维护身心健康.研究不同个性高中生的应付方式特点,对不良行为的干预,提高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有积极的意义.
健康教育作为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护理领域已得到广泛的开展,它在为患者传播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改变不良行为、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受到广大患者与家属的欢迎,为护理工作赢得尊重与信赖,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患者及施教者的诸多因素,给健康教育实施增加难度,同时给效果评价带来一定的影响.
脑出血是当前威胁人类生命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其致病因素、发病机制、治疗及预防措施的研究极为重要,而从人类白身素质方面的深入研究则意义更加深远.近年来,A型性格对脑血管的影响已受到国内外重视,A型性格具有许多不良行为,如争强好胜、情绪不稳、易急躁等,这些行为是A型性格易发生脑出血的重要因素.笔者现对通过心理康复矫正A型性格不良行为而影响A型性格脑出血病人的发作情况作一调查研究,现报告如下.
护士不良行为是指缺乏严谨科学的工作态度、责任心差、服务态度差等,它能滞后个人乃至整个护理事业的发展.注重护理人员人文素养、服务意识、慎独精神的培养及有效地对病人运用人文关怀,可提升护理人员整体素质,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并能缓解护患之间的矛盾.
目的:观察阳性强化法改善慢性分裂症患者不良行为的效果.方法:对59例住院5年以上的慢性分裂症患者在保持药物治疗不变的同时采用阳性强化法5个月,用护士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作为评定工具,于治疗前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采用阳性强化法后,NOSIE评分积极因素分、病情总估计分高于治疗前,消积因素分低于治疗前.结论:阳性强化法能有效改善长住优抚慢性分裂症患者的适应不良,矫正患者不良行为,能激起病人的原始行为,延缓了病人的衰退.
目的:探讨行为训练对矫正流浪精神病患者不良行为的效果.方法:将50例流浪救助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均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研究组同时进行为期4个月的行为训练.采用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和住院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进行疗效评定.结果:行为训练前后,两组NOSIE、IPROS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行为训练能够有效矫正流浪救助精神病患者的不良行为,改善社会功能,促进患者早日回归社会.
目的:探讨行为治疗对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不良行为的作用.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5例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研究组病人同时进行12个月的行为治疗,而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治疗和护理模式.分别于研究前、研究后6个月末、12个月末运用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和住院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进行评定.结果:行为治疗6个月、12个月后两组NOSIE、IPROS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 <0.05,P<0.01).结论:行为治疗能够矫正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不良行为,是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另一种有效手段.
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大部分遗留缺损症状,部分病人以衰退为归转[1].一般表现为思维贫乏,情感淡漠,孤独退缩,接触被动,生活不能自理等.为提高病人的生活能力,社交能力,改变不良行为,减轻社会家庭的负担,我们从2000年3月~2000年7月对4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进行健康行为培养,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我院是一所民政优抚精神病医院,住院患者中多数为部队转业的男性精神病患者.由于药物治疗往往不能完全治愈,长期处于慢性精神衰退状态,加之家庭和疾病原因需要长期住院,导致患者精神衰退,出现孤僻、懒散、少语、少动、退缩等不良行为.为减缓住院患者的衰退,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对42例男性慢性衰退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综合康复护理指导,取得满意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长期住我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42例,并处于慢性精神衰退状态,全部为男性复退军人.
随着医学的发展,现代医学模式已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一心理一社会综合模式.这种医学模式认为现代疾病是多种综合因素致病,要进行全方位诊断治疗,必须注意情绪、个性、不良行为、心理应激这四大因素.无数研究已充分证实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中均起到重要作用.心理护理干预可培养患者积极的心理对应能力,调整其负性情绪,增强与疾病斗争的信心[1],心理护理在患者的康复过程中无疑起着重要作用.
目的:探讨影响小学生学习成绩的有关因素,了解儿童的心理卫生状况.方法:选取与儿童心理卫生有关的11个问题自拟调查表,对昆明市红联小学1~3年级学生进行调查,由班主任或任课老师根据该生的学习成绩、平时表现完成做答工作,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一年级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以注意力不集中最多,共出现119人,占47.0%;其次,多动80人,占31.6%;爱哭或气愤60人,占23.7%,独处49人,占19.4%;其余依次为依赖、咬笔、口吃、咬指甲等不良行为.二年级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以注意力不集中最多,共出现56人,占20.4%;其次,多动28人,占10.2%;其余依次为咬笔、口吃等不良行为.三年级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以注意力不集中最多,共出现96人,占41.2%;其次,多动76人,占32.6%;其余依次为咬笔、口吃、依赖、爱哭等不良行为和不良情绪.注意力不集中男生多于女生(P<0.05).不良行为男生多于女生,如咬衣角或上课时紧张、口吃(P<0.01)和口吃不清(P<0.05),三年级学生学习成绩越差出现的频率越高.结论:1~3年级小学生的心理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其影响因素较多,表现复杂,应当引起家长、教师和心理工作者的重视.
目的 调查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学生不良行为现状.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中学生常见行为问卷,对广西医科大学附设护士学校442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中职生不良行为检出率为56.79%,主要不良行为是自我中心、逃避学校和家庭教育、不良饮食习惯、消极的课堂行为、不健康的消费方式、违反纪律和道德规范;总体上一年级学生不良行为得分低于二年级(P<0.05).结论 护理专业中职生出现一定不良行为,教师应根据其身心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教育,并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凝成合力,共同行动起来,为中职生创造良好的环境.
药物滥用和毒品犯罪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的全球性问题.吸食毒品虽然是一种不良行为,但目前研究已经证实,吸毒成瘾后却是一种反复发作性脑病.研究表明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是药物奖赏效应产生的神经解剖学基础[1],国内外对该系统从各个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但有关成瘾患者脑部(PET),分子代谢水平的研究报道鲜见.本研究选取5名吸毒患者,采用Philip ADAC C-plus PET(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扫描,观测成瘾患者脑部代谢性改变,从分子代谢水平探讨成瘾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