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温针灸与低频脉冲电联合维生素B1与腺苷钴胺治疗腓总神经损伤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90例门诊及住院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维生素B1 20mg/次,3次/d;腺苷钴胺500μg/次,3次/d.治疗组45例温针灸,取穴: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太溪、血海、髀关;操作:采用30号40mm毫针,穴位局部行75%酒精常规消毒,针刺得气后留针于穴位,将清艾条剪成1cm长短,置于足三里穴位针柄上,温灸3次;温针治疗结束5min,采用KT-90A型低频脉冲神经损伤治疗仪,选取患侧下肢腓骨长、短肌、胫骨前肌等肌群,脉冲波形为双向不对称方波(矩形波),频率0.5~5Hz,电流50mA,输出幅度以患者受刺激的神经干所支配区域的肌肉有节律收缩或能耐受为宜;维生素B1与腺苷钴胺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4周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下肢功能与肌力、不良反应.连续治疗3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13例,显效2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治愈6例,显效26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71.1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温针灸与低频脉冲电联合维生素B1与腺苷钴胺治疗腓总神经损伤疗效显著,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腓总神经损伤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目的 综述近年来的以针灸为主治疗腓总神经损伤的临床常见疗法.方法 查阅整理有关针灸治疗腓总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文献,从针刺、电针、温针灸、穴位注射、电针配合温针灸、电针配合穴位注射、电针配合红外线、针灸配合中药、综合治疗等方面举例论证.结果 针灸治疗腓总神经损伤疗效较好.结论 针灸治疗腓总神经损伤有良好的疗效,但相关实验研究及机理探寻较少,提出应遵循循证医学,加强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的科学严谨性,进一步探寻其机理,优化治疗方案.
近10年我院骨科对膝周创伤的肢体出现足背、胫后动脉搏动消失,无论毛细血管试验是否正常,均及时手术探查,作出妥善相应处理,避免了牺牲肢体的不良后果.1 临床资料自1989年9月~1999年10月共收治12例动脉损伤患者.男9例,女3例;年龄23~42岁,平均29岁.开放性7例,闭合性5例.伴股骨干中段、胫骨上段骨折1例,股骨下端骨折2例,胫腓骨上段骨折3例,脱位合并胫骨平台骨折、半月板损伤、前后交叉和侧副韧带损伤3例,对侧肢体2例.合并胫后、腓总神经损伤3例,腓总神经损伤2例.
我院自1996年6月~2000年12月共收治胫骨多段粉碎性骨折患者13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3例,男8例,女5例;年龄18~56岁,平均年龄37岁,均为车祸所致,其中多段骨折6例,多段骨折合并碎骨块5例,多段开放性粉碎性骨折2例,其中1例合并腓总神经损伤.
我院自1992年引进单侧外固定支架以来,共治疗胫腓骨骨折400余例,其中因术后患肢外旋位放置致腓总神经损伤5例,报告如下.
上胫腓分离临床少见,文献中罕有报道.单纯上胫腓分离多因腓总神经损伤所致的胫前肌群和腓骨肌群瘫痪出现的马蹄足和疼痛就医,而髋关节脱位也易合并损伤坐骨神经而致足下垂,因此在髋脱位合并足下垂畸形者,往往不注意上胫腓关节部位的检查而被漏诊.
我科自1990年8月~1995年12月间共治疗股骨下端骨折并腘血管损伤、腓总神经损伤24例,现将资料完整并得到随访的18例报告如下.
目的:观察西药、西药加康复训练与西药加康复训练及针刺治疗外伤性腓总神经损伤的疗效差异.方法:将81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1组、观察2组,脱落3例,78例进入统计分析,每组26例.对照组口服弥可保(甲钴胺)500 μg/次,每日3次,服用60d;观察1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计算机辅助下可动式踝足关节计量矫形器(CMM-AFO)进行康复训练;观察2组在观察1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穴取患侧解溪、丰隆、阳陵泉、足三里等,留针30 min,每日1次,连续治疗60 d为一疗程.在治疗1个疗程结束后评价临床疗效,计算机评定足背伸和足趾屈的肌力大小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水平.结果:观察2组痊愈例数(20例)较对照组(8例)、观察1组(15例)明显增加(均P<0.05);观察2组计算机评定的肌力水平、MCV及SCV较对照组、观察1组明显提高(均P< 0.05).结论:针灸联合CMM-AFO治疗腓总神经损伤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肌力,提高MCV、SCV水平,较单纯西药和西药加康复训练疗效明显.
膝关节置换术后主动功能锻炼对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并发症的预防起非常重要的作用.若术前伴有腓总神经损伤,势必影响术后康复锻炼,并发症发生率也会大幅提高.本案例通过制定针对性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案,对一名伴有腓总神经损伤并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护理.结果患者术后恢复良好,住院期间无发生深静脉血栓、废用综合征等并发症.
腓总神经来自L4~S2神经,是坐骨神经一终末支,多半在腘窝上角处由坐骨神经分出,沿股二头肌的内侧缘斜向外下达股二头肌腱与腓肠肌外侧头之间,经腓骨长肌的深侧绕腓骨颈,在此处与骨膜紧贴并分为腓浅神经和腓深神经两终支.因腓总神经在腓骨颈处位置表浅,故易受伤[1].我科2002年1月收治医源性腓总神经损伤病人1例,采取多方面治疗护理措施,功能恢复较满意.护理体会如下.
外伤性膝关节脱位在临床上很少见,据文献[1-2]报道常合并动静脉损伤、腓总神经损伤、骨筋脉室综合征等,肢体致残率高.为预防严重并发症发生,一旦诊断明确,应尽早复位.本院从1997年9月至2005年9月共收治外伤性膝关节脱位5例,均采用手法复位成功,报道如下.
截石位是妇产科手术中常用的手术体位,摆放前其用物准备有腿架(带薄海绵、皮套)及约束带.手术窜巡回护士对手术病人进行手术体位摆放时,只需将病人的腿搁上腿架,并用约束带固定.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我们认为,对于手术时间较长的妇科阴式手术及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易发生腘神经血管损伤和腓总神经损伤.我院自1998年以来使用自制的棉脚套应用于截石位的摆放中,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在全麻下长时间的同一手术卧位及下肢约束所致腓总神经损伤属压迫性的损伤,其护理至今尚未有报道.我院2000年3月连续发生两例腓总神经损伤,经积极的治疗与护理,随访1年,均已痊愈.现把我们的护理经验报道如下.
我科自2003年以来,收治胫骨平台骨折44例,经治疗均取得了满意效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44例,男34例,女10例,年龄24~65岁,平均45.8岁.受伤原因:30例为车祸,跌伤8例,直接暴力6例.合并腓总神经损伤1例,韧带损伤3例,血管损伤1例,半月板损伤3例.
患者男,39岁.因左小腿疼痛、活动受限2个月,加重20 d入院.患者于2个月前出现左小腿上部外侧疼痛,进行性加重,并逐渐出现左小腿外侧麻木,于20 d前疼痛加重,左足不能背伸,既往无明确外伤史.在当地医院行肌电图检查示左腓总神经不全损伤,并诊断为腓总神经损伤,经理疗及对症治疗后无明显好转,为进一步治疗而来我院
目的 分析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迟发腓总神经损伤的原因.方法 对35例胫骨平台骨折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其中急诊手术14例,择期手21例.结果 急诊手术4例术后出现迟发腓总神经损伤,并伴小腿前侧肌间隔区软组织坏死,均出现在单纯外侧钢板内固定术后.结论 急诊手术及外侧放置钢板易引发术后迟发腓总神经损伤,可能是发生了前侧肌间隔区局部筋膜间隙综合征.
自1988~2004年8月,共收治腓总神经损伤30例,根据损伤情况采用非手术和手术方法治疗,配合营养神经药物,取得较好效果,疗效可靠.现总结如下.
1 病历介绍例1,女性,50岁.车祸致伤左下肢2 h入院.入院诊断:左股骨髁上及左胫腓骨上端开放性粉碎性骨折、失血性休克.即刻抗休克治疗,同时行手术内固定.术中处理胫骨上端骨折时,取髂骨及同侧上段腓骨植骨.术后次日查房,查见左足背伸肌力0级,左腓骨长、短肌肌力Ⅰ级.左足背及左小腿外侧面感觉迟钝.考虑为左腓总神经损伤,给予神经营养药物治疗无明显改善,半个月后,切口甲级愈合.在硬膜外麻醉下行神经探查术,术中见左腓总神经被首次手术取腓骨植骨时未取出之腓骨小头骨断端卡压,神经梭形肿胀,将腓骨头取出,神经予以松解.术后辅以神经营养药物治疗.1年后随访:左足轻度下垂畸形,左足背伸肌力Ⅱ级,左腓骨长、短肌肌力Ⅲ级,左足背感觉略减退.
1病例报告患者,男,41岁,11个月前因骑摩托车与电瓶车相撞,当时左膝外下方有伤口,左足及小腿麻木,摄X线片示左胫骨平台骨折,在外院行急诊手术切开复位双钢板内固定,但未植骨,切口选前外侧单独切口,术后诊断为左胫骨平台开放性骨折、左腓骨上段骨折伴腓总神经损伤.
我院自1996年~1999年采用北京贝尔公司生产的髁支撑钢板治疗股骨下端粉碎骨折18例,19个骨折,经10个月~4年随访,疗效满意。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18例中1例为双侧,男13例,女5例,年龄19~60岁,平均36岁。受伤原因:交通伤15例,砸压伤2例,高空坠落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 h~27 d。其中合并其它部位骨折8例,其中2例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合并内脏损伤5例,有5例合并失血性休克;合并坐骨神经及腓总神经损伤各1例,动脉损伤3例;合并膝关节韧带损伤3例。有2例陈旧性骨折入院前已接受手术治疗,因骨折未完全复位内固定不牢而再次手术。
桡神经损伤、正中神经损伤及腓总神经损伤是临床非常常见的几种神经损伤,对患者的工作、生活影响很大,也给病人带来了很大的痛苦。其发病年龄多以中青年人居多,男女均可发病,但以男性居多。笔者在临床实践中总结了一些治疗心得,愿与同道分享。
1病因病机
1.1临床表现:(1)桡神经损伤:桡神经在肱骨中下1/3处贴近骨干,此处肱骨骨折或手术时桡神经易受损伤,上臂桡神经损伤时,各伸肌属广泛瘫痪,导致肱三头肌、肱桡肌及腕伸、拇伸、指伸肌萎缩及功能受限,出现腕下垂、拇指肌各手指下垂,不能伸掌指关节,前臂有旋前畸形,不能旋后,拇指内收畸形。(2)正中神经损伤:正中神经在腕部较表浅,易被锐器伤及。肱骨髁上骨折与月骨脱位,常合并正中神经损伤,多为挫伤或挤压伤。此处正中神经可因腕部骨质增生、腕横韧带肥厚或旋前园肌的肥大,而产生慢性神经压迫症状。表现为屈腕及屈指肌、大鱼际肌萎缩形成猿手畸形,指骨萎缩,指端变得小而尖,拇指肌手指屈曲肌拇指对掌功能受限,第1~3指丧失感觉,手功能受到严重影响,拿东西易掉,无实物感,容易受到外伤及烫伤。(3)腓总神经损伤:腓总神经损伤是指腓总神经受损伤后引起其分布区的肌肉萎缩、功能障碍的一种病症。常表现为腓骨肌及胫骨前肌群瘫痪和萎缩,不能做伸足、提足、扬趾、外展及旋前动作,足下垂内翻,足趾第一节屈曲,走路呈跨越步态,小腿前外侧与足背感觉减退或缺失。多由创伤、挤压伤、腓骨上端等处骨折、缺血、间质性炎症等原因引起。
踝关节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病人的行走,给生活带来很多不便.临床上内固定、外固定、创伤、跟腱挛缩、腓总神经损伤等,造成踝关节强直、足下垂的病人很多,可供临床使用的功能练习器大多效果不理想.鉴于临床上的需要,我结合踝关节的解剖研究设计了此<踝关节功能练习器>经临床应用数例,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患者女,43岁,板车侧翻,热砖压于会阴、双侧大腿及腹部等处,全身多处外伤,被送至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烧伤科就诊.入院查体:会阴(包括耻骨联合上方及大阴唇后1/2)、双下肢(双大腿上内侧、左腘窝、左胫前)、双上肢及腹部(下腹部、脐周及剑突下)等处色苍白,皮革样改变,质地韧.左足下垂,背伸功能丧失.初步诊断:(1)失血性休克;(2)全身多处Ⅲ度热压伤25%全身体表总面积(total body surface area, TBSA);(3)左胫腓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4)左膝关节、左小腿及头部皮肤撕脱伤、裂伤;(5) 左腓总神经损伤.
目的 观察PBF生物电反馈结合医学训练疗法(MTT疗法)治疗腓总神经损伤的效果.方法 42例腓总神经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PBF生物电反馈及MTT疗法.治疗前后评定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MA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且实验组(74.3±17.6)分高于对照组(54.2±16.4)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BF生物电反馈结合MTT疗法治疗腓总神经损伤的临床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周围神经损伤临床病例较多,但很多病人早期得不到正确诊断、治疗或处理不当.后期严重影响肢体功能.我们对手术12例,腓总神经嵌压和损伤进行了报导,随访观察出一列要解决的问题.现报告如下:
目的 评估肌电图仪经皮神经肌肉定位定量电刺激对腓总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诊断为腓总神经部分损伤的患者6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3例,常规治疗,未接受肌电图仪电刺激;短程组24例,予以电刺激治疗,疗程为2周;长程组21例,予以电刺激治疗,疗程为1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比较三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感觉和运动功能改善情况,同时比较三组的神经传导速度(NCV)、趾短伸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及运动电位潜伏期(MEPLP)等腓总神经肌电生理数据.随访1个月比较三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三组的总有效率长程组>短程组>对照组(P<0.05).三组的感觉和运动功能优良率长程组>短程组>对照组(P<0.05).治疗后三组的NCV、CMAP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且长程组>短程组>对照组(P<0.05);治疗后三组的MEPLP均较治疗前减短(P<0.05),且长程组<短程组<对照组(P<0.05).三组患者治疗及随访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应用肌电图仪经皮神经肌肉定位定量电刺激能有效改善腓总神经损伤的恢复,长疗程患者恢复程度更佳且安全性好.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 186例,其中男 153例,女 33例;年龄最大 2岁,最小 5岁,平均 33.5岁.骨折部位:小腿 143例,大腿 20例,上臂 23例.其中双小腿骨折 10例,胫腓骨 3段骨折 7例.合并桡神经损伤 2例,腓总神经损伤 1例,胫后动静脉断裂 1例,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 1例.经手术切开复位 169例,闭合复位 17例.对合并神经血管断裂者,一期均行断裂神经血管吻合术,对神经功能预后不良者,二期行腓肠神经移植代桡神经 1例,胫后肌前移代胫前肌 1例.
患者,因被一块吨余重的大石头压伤左腿,急送某医院抢救.伤口内出血凶猛,远端血运较差,骨折端外露,皮肤及肌肉、肌腱挫伤严重,左足背动脉搏动消失,肢温下降,足趾不能活动.X片示上段胫腓骨粉碎性骨折.诊断:左胫腓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腓总神经损伤,大动脉挫伤?当天中午在手术室行急诊清创缝合、内固定术.探查时发现腘动脉、静脉完全断离,左足感觉、痛觉消失,左足趾、左踝关节不能活动,左腓骨小头约10cm左右显露在胫前伤口外,考虑腓总神经损伤的可能.从伤口内探查,发现左膝关节正常的解剖结构已破坏,腘叉韧带撕脱,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胫后肌群多处断裂,腘动脉、静脉完全离断.请医大附院急会诊,行腘动脉吻合术.
目的: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治疗腓总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对40例腓总神经损伤患者行穴位注射治疗,取穴足三里、下巨虚穴,1次/d,共治疗30次。分别于治疗前和疗程结束后予感觉功能评定(MS)、运动功能评定(SS)及肌电图(EMG)检查,比较受损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的变化及受损神经所支配肌肉EMG变化。结果经治疗,33例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至S3M3以上,有效率82.50%。神经电生理研究显示,治疗后31例患者出现再生电位,占77.50%;治疗后失神经电位少于治疗前失神经电位,具有显著差异。治疗后MCV平均值大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治疗使腓总神经损伤患者的感觉、运动功能有显著提高。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为腓总神经损伤后促进神经修复及肢体功能重建提供了一个有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