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观察PBF生物电反馈结合医学训练疗法(MTT疗法)治疗腓总神经损伤的效果.方法 42例腓总神经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PBF生物电反馈及MTT疗法.治疗前后评定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MA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且实验组(74.3±17.6)分高于对照组(54.2±16.4)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BF生物电反馈结合MTT疗法治疗腓总神经损伤的临床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目的 建立、实施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康复治疗的临床路径并评价其效果.方法 设定24例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患者为观察组,在营养神经及改善循环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其施行以医学训练疗法(MTT)为主,结合低频脉冲、电脑中频理疗、电针疗法、手法牵伸及推拿等手段的综合康复治疗,同时设定未实施MTT,其他康复治疗相同的50例病例为对照组,分别评价两组治疗前、治疗6周后、3个月后及6个月后患者小腿三头肌的疼痛评分(VAS动态评分)、四肢皮肤感觉、肌围度及主要关节肌肉力量、站立平衡能力、下肢功能状况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等指标,并对两组治疗后相同时间节点的治疗效果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1)两组病例治疗前存在不同程度的小腿三头肌疼痛,肢体远端皮肤感觉减退及肌肉萎缩,下肢运动功能受限或障碍,ADL下降等症状.2)分别治疗6周后,两组病例上述评价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治疗3个月及6个月后两组病例上述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上述评价指标在治疗3个月后、6个月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建立并实施以MTT为主康复治疗临床路径,对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患者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目的 探讨医学训练疗法(medical training therapy,MTT)配合以超声波理疗(ultrasonic therapy)及关节松动术(joint loosening therapy)的综合康复疗法(ULM)对肩袖损伤的疗效.方法 采用MTT配合超声波理疗及关节松动术为主的综合方法治疗59例肩袖损伤病人,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分别评价其肩关节疼痛、日常生活能力、肌力、关节活动度及医患满意度等指标,分析疗效.结果 57例肩伤患者完成6周的康复治疗,2例患者因疗效不佳中转关节镜手术治疗.完成治疗患者的肩关节日间痛可视化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由治疗前的(5.89±1.53)分降低至治疗后的(2.26±1.28)分,夜间痛VAS评分由治疗前的(7.30±1.70)分降低至治疗后的(2.67±1.66)分,两者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13.739、14.712,P<0.01).肩关节功能综合评分由治疗前的(32.47±11.96)分提高到治疗后的(91.75±3.34)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995,P<0.01).结论 以MTT配合超声波理疗及关节松动术为主的综合康复疗法对肩袖损伤的疗效较好,能全面促进患者肩关节功能康复.
目的 探讨医学训练疗法(Medical Training Therapy,MTT)结合理疗等对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改善情况,并评价其效果.方法 对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24例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住院患者(观察组)进行以MTT为主结合低、中频理疗、电针疗法、手法推拿等手段的综合康复治疗,评价治疗前、治疗6周、3月及6月后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状况,与本院2009年10月~2011年9月未实施MTT为主康复治疗的44例住院病例(对照组)作回顾性对照研究.结果 (1)治疗前两组病例各项指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分别治疗6周后评估,除下肢伸膝肌力、踝关节背屈肌力呈不同程度减弱外(P<0.05),两组病例站立平衡能力评分、优势侧单腿站立时间、4 m步行时间、3 m折返起走时间及30 s坐起次数等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3个月及6个月后两组病例上述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上述指标在治疗3个月后、6个月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MTT为主结合低、中频理疗、电针疗法、手法牵伸及推拿等措施的综合康复治疗可显著改善中后期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
目的 观察医学训练疗法(MTT)在柔道项目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山东省柔道队为样本持续跟踪观察2年,将柔道运动员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病人47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3例,采用常规方法(RICE原则处理、中药外敷、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绷带固定、电针)进行治疗;治疗组24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施加MTT干预治疗,比较两组病人运动能力恢复时间、再次损伤率、视觉模拟(VAS)评分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评定结果.结果 运动能力恢复时间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明显缩短,差异有显著意义(t=2.972~22.722,P<0.05).治疗组再次损伤率较对照组下降19.13%.治疗组治疗10 d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t =4.709,P<0.05);治疗2周后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uc=2.008,P<0.05).结论 MTT干预治疗可以缩短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恢复时间,降低再次损伤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