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灸】相关文献(2168)
  • 温针灸与低频脉冲电联合维生素B1与腺苷钴胺治疗腓总神经损伤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目的]观察温针灸与低频脉冲电联合维生素B1与腺苷钴胺治疗腓总神经损伤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90例门诊及住院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维生素B1 20mg/次,3次/d;腺苷钴胺500μg/次,3次/d.治疗组45例温针灸,取穴: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太溪、血海、髀关;操作:采用30号40mm毫针,穴位局部行75%酒精常规消毒,针刺得气后留针于穴位,将清艾条剪成1cm长短,置于足三里穴位针柄上,温灸3次;温针治疗结束5min,采用KT-90A型低频脉冲神经损伤治疗仪,选取患侧下肢腓骨长、短肌、胫骨前肌等肌群,脉冲波形为双向不对称方波(矩形波),频率0.5~5Hz,电流50mA,输出幅度以患者受刺激的神经干所支配区域的肌肉有节律收缩或能耐受为宜;维生素B1与腺苷钴胺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4周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下肢功能与肌力、不良反应.连续治疗3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13例,显效2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治愈6例,显效26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71.1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温针灸与低频脉冲电联合维生素B1与腺苷钴胺治疗腓总神经损伤疗效显著,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腓总神经损伤 温针灸 低频脉冲电 维生素B1 腺苷钴胺 腓骨长肌 腓骨短肌 胫骨前肌 中西医结合治疗 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 温针"阿是穴"对坐骨神经痛患者疼痛、β-EP、CRP、PGE2的影响

    《健康大视野》 2013年18期

    目的:观察温针"阿是穴"对坐骨神经痛患者疼痛以及血浆β-EP、CRP、PGE2的影响.方法:将94例坐骨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探讨温针灸和单纯针刺"阿是穴"对坐骨神经痛患者疼痛以及血浆β-EP、CRP、PGE2的影响.结果:治疗后温针灸组疗效优于针刺组,患者血浆β-EP水平高于针刺组,血浆CRP、PGE2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阿是穴" 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其机制可能与提高患者血浆β-EP水平,降低血浆CRP、PGE2水平有关.

    温针灸 阿是穴 坐骨神经痛
  • 温针灸结合推拿治疗髌骨软化症72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温针灸结合推拿治疗髌骨软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髌骨软化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采用温针灸结合推拿治疗,对照组采用推拿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后分别予以疗效对比.结果:试验组治疗后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结合推拿手法治疗髌骨软化症疗效确切有效.

    髌骨软化症 温针灸 推拿
  • 温针灸+委中穴拍打放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1例效果观察及CRP、IL-1、IL-6水平分析

    《健康大视野》 2018年1期

    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委中穴拍打放血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对IL-6、IL-1、CRP的影响.方法:用双色球分组法将2016.05.02日-2017.12.02日在本院就诊的8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分成41例一组.对照组:温针灸治疗,观察组:温针灸+委中穴拍打放血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和炎症因子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12%)更高,疗程结束后,IL-6(95.56±8.52μg/ml)、IL-1(270.58±105.31μg/ml)、CRP(4.63±2.03μg/ml)更低(p值<0.05).结论:温针灸联合委中穴拍打放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理想,可减轻炎症反应程度.

    腰椎间盘突出症 温针灸 委中穴 拍打放血
  • 温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效果分析

    《健康大视野》 2018年24期

    目的:分析温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我科室收治的膝骨性关节炎110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在足三里、阳陵泉、血海、内膝眼、外膝眼等穴位处进行针刺,留针15 min后给予提插捻转刺激穴位,后继续留针15 min.1次/日,15天为一疗程,间歇7天后行第二疗程,针刺3个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取艾柱于针柄上,每次艾灸2壮,留针40min,此外要注意避免烫伤皮肤,且每壮之间配合提插捻转手法,疗程同上.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前的疼痛评分为(16.52±5.32),对照组治疗前评分为(16.41±5.42),经统计学分析t=0.1074,P=0.9147,P>0.05,无明显差异.治疗后治疗组疼痛评分为(7.32±3.47),对照组疼痛评分为(10.31±3.54),t=4.473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在治疗前的关节日常活动症状评分为(46.34±6.93),对照组治疗前评分为(45.77±7.21),经统计学分析t=0.4227,P=0.6734,P>0.05,无明显差异.治疗后治疗组关节日常活动症状评分为(27.35±4.35),对照组疼痛评分为(33.71±5.24),t=6.9258,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温针灸在膝骨性关节炎中的治疗效果比针刺治疗更明显,更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温针灸 治疗 膝骨性关节炎 效果
  • 温针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80例疗效观察

    《健康大视野》 2019年4期

    目的:观察脑卒中痉挛性偏瘫进行温针灸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选取同期收治的另外80例作为试验组,分别予以电针治疗和温针灸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1个月的治疗后,2组患者的ADL评分、FMA评分均比治疗前明显提高,其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方法有利于显著改善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临床借鉴和大力推广价值.

    痉挛性偏瘫 脑卒中 温针灸
  • 穴位埋线辅助温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疗效分析

    《健康大视野》 2019年5期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辅助温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30例单纯性肥胖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温针灸治疗,观察组给予穴位埋线辅助温针灸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BMI、FAT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BMI、FAT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辅助温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症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BMI、FAT,调节血脂水平,使患者获得更好的美观效果.

    穴位埋线 温针灸 单纯性肥胖 体脂占比 血脂
  • 温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评价

    《健康大视野》 2019年5期

    目的:探究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采用温针灸的治疗效果.方法:本次在2016年5月至2018年6月时间段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共150例作为调查研究对象,将150名患者的病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有患者75例、实验组有患者75例,对照组进行单一的药物治疗,实验组在药物的基础上增加温针灸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和评价.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更具有优势,两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温针灸能够有效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温针灸 急性期周围性面瘫 临床效果
  • 温针灸联合中药熏洗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疼痛临床探究

    《健康大视野》 2019年6期

    目的:本次研究分析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疼痛患者中采用温针灸联合中药熏洗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样本从本院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疼痛患者中选取100例,将治疗方式的差异作为分组依据,实验组患者采用中药熏洗联合温针灸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扶他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结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实验组患者治疗前疼痛评分与对照组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疼痛评分远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远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本次研究得知,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疼痛患者中采用温针灸联合中药熏洗治疗,能对患者疼痛症状进行改善,并提高治疗效果.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疼痛患者 温针灸 中药熏洗
  • 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后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健康大视野》 2019年8期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后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10月至2018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腰椎间盘突出后坐骨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实验组给予温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与治疗前后疼痛程度.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治疗后,实验组VA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后坐骨神经痛疗效确切,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

    温针灸 腰椎间盘突出 坐骨神经痛
  • 温针灸治疗腰椎退行性骨关节病患者的临床疗效

    《医疗装备》 2018年18期

    目的 观察温针灸治疗腰椎退行性骨关节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择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于谷城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腰椎退行性骨关节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针刺配合电针治疗,试验组则予以温针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指地距离(FF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腰椎退行性骨关节病患者的治疗中应用温针灸可显著改善治疗效果,推动患者康复,临床应用效果较好.

    温针灸 腰椎退行性骨关节病 疗效观察
  • 温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效果

    《医疗装备》 2018年21期

    目的 分析温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医院门诊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温针灸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试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6.0%,高于对照组的8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温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疗效显著,其可以通过针刺、留针、艾熏、按捏等,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

    温针灸 膝关节 骨性关节炎 临床效果
  • 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0例疗效观察

    《健康大视野》 2012年12期

    目的:探讨中医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方法:应用温针灸疗法治疗3个疗程.结果:治愈60例,好转1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5%.结论:温针灸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的疗效.

    腰椎间盘突出症 温针灸
  • 心腧穴温针灸治疗低血压25例疗效分析

    《健康大视野》 2013年13期

    目的:观察针灸疗法与药物治疗低血压临床效果.方法:对48名低血压患者分别采用温针灸,药物口服治疗作对比.结果:经过统计学处理,温针灸疗法治疗低血压具有显著意义.结论:心腧穴温针灸具有安全、副作用小、价格低、疗效稳定,适宜推广.

    心腧穴 温针灸 低血压
  • 温针灸加电针治疗气虚血瘀型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临床效果

    《医疗装备》 2018年1期

    目的 探讨温针灸联合电针治疗气虚血瘀型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3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98例脑卒中后遗症患者,中医辨证为气滞血瘀,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对症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温针灸及电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试验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温针灸辅以电针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神经功能,温通经脉,提高临床疗效.

    神经功能 温针灸 气滞血瘀
  • 温针灸腰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突出患者的临床效果

    《医疗装备》 2016年1期

    目的:探讨和研究使用温针灸腰夹脊穴方法来治疗腰椎间突出所得到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就诊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观察组采用温针灸腰夹脊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推拿按摩方法治疗,疗程为2个月,疗程结束后,采用疼痛量表(VAS)评分视觉模拟以及《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有所降低,观察组降低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腰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时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提高治疗效果,不失为治疗腰椎间盘患者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

    温针灸 腰夹脊穴 腰椎间盘突出症
  • 温针灸在胃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中的作用

    《医疗装备》 2018年4期

    目的 探讨温针灸在胃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接受胃癌术治疗的患者2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处理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温针灸治疗,对比两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手术前后外周白细胞计数变化情况.结果 试验组首次排气时间(70.88±9.65)h、首次排便时间(81.08±16.94)h、肠呜音恢复时间(34.51±11.78)h均短于对照组[首次排气时间(87.76±14.02)h、首次排便时间(103.58±18.12)h、肠呜音恢复时间(47.42 ±13.75) h],且白细胞计数(8.82±1.50) ×109、淋巴细胞计数(1.93±0.42)×109、中性粒细胞计数(6.16±1.22)×109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白细胞计数(7.23±1.12) ×109、淋巴细胞计数(1.48±0.68)×109、中性粒细胞计数(4.97±1.03)×1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胃癌手术患者术后实行温针灸可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调节外周白细胞计数变化,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温针灸 胃癌 胃肠功能恢复
  • 利肾逐瘀饮联合温针灸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疗效观察

    《医疗装备》 2016年14期

    目的:探讨温针灸联合利肾逐瘀饮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月1日接受治疗的60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手段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普适泰片口服治疗,试验组采用温针灸联合利肾逐瘀饮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上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采用温针灸联合利肾逐瘀饮治疗成效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 利肾逐瘀饮 温针灸
  • 温针灸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性瘫痪的临床观察

    《健康大视野》 2013年15期

    目的:分析温针灸治疗在中风后下肢痉挛性瘫痪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2月到2013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中风痉挛性偏瘫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共50例.将其随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中病人予以传统针法治疗,而观察组则选择温针灸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病人在治疗前后的临床效果(包括: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其组间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风后下肢痉挛性瘫痪治疗中,选择温针灸进行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针法.

    温针灸 中风痉挛性瘫痪 临床效果
  • 盘龙针刺颈夹脊穴联合温针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医疗装备》 2018年14期

    目的 探讨盘龙针刺颈夹脊穴联合温针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10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试验组采用盘龙针刺颈夹脊穴联合温针灸治疗,3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Bath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指数(BASDAI)、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Bath强直性脊柱炎测量学指数(BAS-MI)、脊柱炎症、总体评价等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P<0.05).结论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采用盘龙针刺颈夹脊穴联合温针灸治疗的效果优于常规西医治疗.

    盘龙针刺 颈夹脊穴 温针灸 强直性脊柱炎
  • 针刀整体松解术配合温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通过针刀整体松解术配合温针灸综合治疗膝骨关节炎,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将164例研究对象划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82例。对照组给予温针灸治疗,试验组基于对照组,给予针刀整体松解术配合温针灸综合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100.00%(82/82),明显高于对照组89.02%(73/82)(P<0.05)。结论针刀整体松解配合温针灸综合治疗对膝骨性关节炎疗效佳,是临床首选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膝骨性关节炎 针刀整体松解术 温针灸
  • 围刺法联合温针灸治疗寒湿型肩周炎疗效分析

    目的 对寒湿型肩周炎患者应用围刺法联合温针灸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4例寒湿型肩周炎患者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观察组采用围刺法联合温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灸治疗,记录和比较两组患者各项临床评分及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压痛程度、活动程度、怕冷程度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愈率、好转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寒湿型肩周炎患者应用围刺法联合温针灸进行治疗效果较好,临床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寒湿型肩周炎 温针灸 围刺法
  • 温针灸治疗拇指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温针灸对拇指狭窄性腱鞘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5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温针灸方法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小针刀松解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经治疗两组患者疼痛及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且观察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温针灸可以显著改善拇指狭窄性腱鞘炎患者的疼痛及临床症状,且费用低、创伤小.

    温针灸 拇指狭窄性腱鞘炎 临床观察
  • 周围性面瘫患者经温针灸分期治疗的临床效果

    目的 分析周围性面瘫患者经温针灸分期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76例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38例)与对照组(38例).研究组患者给予分期温针灸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不分期温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神经麻痹程度评分、House-Brackmann分级及FDI评分.结果 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3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32%(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麻痹程度评分、House-Brackmann分级评分及FDI评分明显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周围性面瘫患者经温针灸分期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运用.

    周围性面瘫 温针灸 分期
  • 温针灸联合刺络拔罐法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温针灸联合刺络拔罐法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36例我院收治的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8例.对照组患者单纯予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温针联合刺络拔罐法治疗,均于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面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治疗后评定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ouse-Brackmann分级均降低,FDI评分均升高,且治疗组的House-Brackmann分级低于对照组,FD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8.89﹪,高于对照组的77.78﹪(P<0.05).结论 采用温针灸联合刺络拔罐法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治疗效果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

    周围性面瘫 温针灸 刺络拔罐法
  •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温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温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42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1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牵引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温针灸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腰椎活动能力及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腰椎活动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腰椎活动能力明显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腰椎活动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81%(201/2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02%(176/2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温针灸治疗临床效果显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愈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腰椎间盘突出症 温针灸 腰椎活动能力
  • 温针灸结合经筋刺法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温针灸结合经筋刺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86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电针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温针灸结合经筋刺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后疼痛、膝关节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35%、69.77%,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Lequesne-Mery膝关节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VAS评分、Lequesne-Mery膝关节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给予温针灸结合经筋刺法治疗,临床效果显著,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血清炎症程度显著减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温针灸 经筋刺法 膝关节 骨性关节炎
  • 温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临床效果

    目的 分析温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2016年收治的60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温针灸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辨证分型温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与FDI躯体、社会功能评分.结果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较,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更高(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FDI躯体、社会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辨证分型结合温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值得在临床治疗工作中推广运用.

    辨证分型 温针灸 急性期 周围性面瘫
  • 温针灸对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下肢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究温针灸对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68例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电针疗法,观察组采用温针灸法,比较两组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肢体运动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下肢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电针疗法相比,温针灸疗法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脑卒中 恢复期偏瘫 温针灸 下肢功能
  • 温针灸联合藏药治疗藏区高原风寒痹阻型腰痛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究温针灸联合藏药治疗藏区高原风寒痹阻型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16年10月阿里地区改则县医院收治的70例风寒痹阻型腰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口服藏药(如意珍宝丸和二十五味儿茶丸)治疗,观察组给予温针灸联合口服藏药(如意珍宝丸和二十五味儿茶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JOA评分、临床疗效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JOA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JOA评分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29%,高于对照组的77.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症状改善率为35.24%,评定为有效;观察组的症状改善率为83.39%,评定为显效.结论 温针灸结合藏药疗法治疗藏区高原风寒痹阻型腰痛可有效缓解疼痛,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温针灸 藏药 风寒痹阻型 腰痛
查看更多
爱学术网-期刊论文服务平台 2014-2022 爱学术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22 爱学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2020050931号 版权所有:南京传视绛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