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麻醉方法是外科手术中常用的一种保障手术顺利进行的麻醉方式,但其手术的顺利进行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如患者手术期间对手术体位的不适应感,此外还有全身麻醉药物的残留作用所引起的疼痛感、躁动等[1].在全身麻醉术后的苏醒期,由于切口疼痛、麻醉减浅以及气管导管的刺激等原因,影响患者的麻醉苏醒质量,导致恶心、呕吐、疼痛、缺氧、二氧化碳蓄积、躁动等反应,若不好好处理将会危害患者的机体健康,导致术后的住院时间延长[2-3].为此,选择何种麻醉用药方案最佳,且可使患者的麻醉苏醒质量得到有效提高,保障患者在全身麻醉后苏醒期平稳度过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拟探讨不同给药速度和方法对舒芬太尼诱导全身麻醉患者苏醒质量的影响,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手术创伤所致的疼痛能诱发机体不同程度的应激和炎性反应,从而可能使机体产生相应的不良反应或并发症。近年来多种途径平衡镇痛或规范化超前镇痛的应用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1],超前镇痛以“中枢敏感化是术后疼痛的重要机制之一”为理论基础,在伤害性刺激发生前给予镇痛药物治疗,以减少神经末梢和中枢敏感化,从而起到减轻术后疼痛、延长镇痛时间和减少术后镇痛药物用量的作用。围术期多模式镇痛被看作是加速术后康复的“快通道”[2]。本研究观察手术结束前静脉注射舒芬太尼联合手术后双氯芬酸钠栓塞肛超前镇痛的效果及对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影响。
本研究对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患者以舒芬太尼靶控输注(TCI)复合七氟醚或异丙酚TCI维持麻醉,对其血流动力学、外科手术条件、苏醒情况以及麻醉术后并发症进行临床观察及比较,旨在为该术式提供一种血流动力学稳定、可控性好、苏醒迅速平稳的麻醉方法.
本文研究氟比洛芬酯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用于泌尿科高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并观察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对术中芬太尼及术后舒芬太尼用量的影响.
小儿唇腭裂整复术主要是唇裂整复术和腭裂整复术,虽为短小手术,约40 min左右,但麻醉要求较高,既要保证麻醉平稳,肌肉松弛良好,又要求快速苏醒和呼吸循环稳定,即要求麻醉诱导迅速,术中镇痛充分,术毕清醒迅速,无躁动和呼吸抑制,并保留保护性反射.舒芬太尼是新型阿片受体激动剂,七氟醚是一种新型吸入麻醉药.本研究旨在观察七氟醚复合舒芬太尼在小儿唇腭裂整复术中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及术后麻醉恢复质量.
本文研究氟比洛芬酯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用于泌尿科高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并观察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对术中芬太尼及术后舒芬太尼用量的影响.
近年来有研究显示,小剂量阿片类药物与局麻药伍用可有效提高椎管内麻醉的感觉阻滞效果并延长镇痛时间[1].本研究旨在观察舒芬太尼复合布比卡因在子宫下段剖宫产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本试验旨在观察比较全身麻醉术后应用不同阿片类药物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以探讨舒芬太尼在术后镇痛方面应用的可行性.
咪达唑仑和舒芬太尼均为麻醉科常用药,二者联合应用具有优势互补的效果.本研究力求探索咪达唑仑和舒芬太尼联合应用时的最小有效剂量,使麻醉更安全.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择100例择期下腹部手术,手术时间在1.5~2.5 h的女性患者,年龄40~55岁,体质量5~70 kg,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无长期服用镇静药史.
上腹部手术创伤较大 ,术后疼痛较为剧烈 ,麻醉苏醒期间常因镇痛不全而发生术后躁动.氟比洛芬酯是新型的静脉注射用脂微球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 ,能否减轻上腹部手术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 ,少有文献报道.本研究旨在比较氟比洛芬酯与舒芬太尼在预防上腹部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效果 ,以探寻一种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减少全麻患者苏醒期尤其是拔管期躁动的发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在第一产程活跃期实施硬膜外镇痛麻醉许多产妇不能忍受从潜伏期到活跃期的疼痛,而选择了剖宫产,限制了分娩镇痛的临床推广.在长达数小时的潜伏期中缓解了孕妇的产痛,真正可以做到全产程镇痛.但自潜伏期开始分娩镇痛,最佳药物浓度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故本研究将不同低浓度的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全产程分娩镇痛,进一步全面研究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依据.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收集我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10月的拟行自然分娩的足月单胎头位150例,要求行分娩镇痛的患者或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疼痛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活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临床疼痛治疗逐步普及,经静脉自控镇痛技术(PCIA)广泛使用,且所用药物也较多.本文旨在比较吗啡、舒芬太尼和地佐辛用于静脉持续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
超前镇痛是指阻止外周损伤冲动传向中枢,在伤害刺激作用于机体之前通过给予一些药物来防止中枢神经敏化达到消除或减轻术后疼痛,并可以减少术后镇痛药物用量[1]。阿片类药物作用于μ受体,以超前镇痛的方式有效地阻止痛觉过敏的发生。舒芬太尼是芬太尼的 N-4位衍生物,主要作用于μ阿片受体。其亲脂性约为芬太尼的2倍,对其临床应用已有大量报道,但其用于超前镇痛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见。
目的:观察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在剖宫产麻醉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单胎、足月产妇98例,ASA 分级1-2级,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感觉和运动阻滞时间、产妇血压及心率变化和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阻滞平面、运动恢复时间、血压及心率的变化和恶心呕吐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但观察组的镇痛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手术麻醉具有麻醉效果好、术后镇痛时间长、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在妇科手术术后镇痛的临床应用情况,为临床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方法:选择30例妇科手术后的患者,并随机将其分为两组进行镇痛,每组15例.第一组采用舒芬太尼,第二组采用芬太尼.比较两组镇痛的效果以及反映情况.结果:第一组比第二组获得良好的镇痛效果,而且伴随的恶心呕吐发生率较低.结论:舒芬太尼用于妇产科手术术后镇痛的效果确切,且不良反应少,值得在妇科手术术后镇痛得到推广.
目的:研究分析舒芬太尼复合七氟烷麻醉在小儿扁桃体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10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64例小儿扁桃体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并按患者住院尾号将其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疼痛发生率及苏醒期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患者(53.13%、31.25%)同对照组患者(0.00%、0.00%)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时间SBP、DBP及HR变化状况,治疗组患者同对照组患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复合七氟烷麻醉在小儿扁桃体切除术中具有显著效果,具有苏醒快、术后镇痛效果较好,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目的:观察地佐辛联合舒芬太尼用于股骨骨折术后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ous analgesia,PCIA)的效果.方法:选择ASA Ⅰ~Ⅱ级择期行股骨骨折手术的患者90例,均采用气管插管全凭静脉麻醉,术后行PCIA.患者随机分为地佐辛组(D组)、舒芬太尼组(S组)、地佐辛联合舒芬太尼组(DS组),每组30例.3组PCIA配方分别是:(1)D组:地佐辛0.8 mg/kg+盐酸昂丹司琼8 mg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2)S组:舒芬太尼2.5 ug/kg+盐酸昂丹司琼8mg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3)DS组:地佐辛0.3 mg/kg+舒芬太尼1 ug/kg+盐酸昂丹司琼8mg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观察3组患者术后4、8、16、48 h痛觉评分、48 h内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PCA)按压次数、患者总体满意度及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3组配方均能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3组患者总的PCA按压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S组患者的痛觉评分及患者术后的总体满意度显著优于D组和S组(P<0.05),且不良反应更少.结论:地佐辛联合舒芬太尼用于股骨骨折术后PCIA, 镇痛效果确切可靠且不良反应少,可用于临床.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用于妊娠糖尿病产妇分娩镇痛的可行性和效果,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方法 将自然分娩的妊娠糖尿病产妇分为两组,行分娩镇痛的产妇为观察组,自然分娩的产妇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两组产妇心理状况比较,对照组焦虑紧张抑郁心理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5).两组新生儿Apger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剖宫产及助产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产后出血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 监测好产妇血糖的条件下,无经阴道分娩禁忌的妊娠糖尿病产妇行分娩镇痛是可行的.它可以降低剖宫产率和助产率,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探讨舒芬太尼对产妇分娩镇痛的疗效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300例产妇(均为足月初产妇,且为单胎)作为观察对象,其中140例自愿接受分娩镇痛,另外160例则未采取镇痛举措,前者为观察组,后者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均采用常规产科治疗及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进行SA联合EA镇痛.结果:300例患者均顺利分娩,分娩后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比较两组患者各产程所用时间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出生1-5min),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应用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进行镇痛的观察组患者,第一、二产程的VAS评分更低(P<0.05).结论:应用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对产妇进行分娩镇痛,不仅镇痛效果好,而且对母婴的影响少,可有效减少剖宫产发生率.应推广于临床.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用于外科术后静脉镇痛的临床效果及副反应发生率.方法:外科手术后病人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术后行持续静脉镇痛,药物配方:芬太尼组(F组):芬太尼1.0mg+咪唑安定5mg+氟哌啶5mg+生理盐水至100ml.舒芬太尼组(S组):舒芬太尼1ug/kg+氟哌啶5mg+生理盐水至100ml.观察术后的镇痛评分、副反应.镇痛效果采用四级评分法:I级为完全无痛;II级为轻微疼痛;III级为疼痛,可以不用镇痛药;IV级疼痛明显,需另用镇痛药.同时记录48h内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嗜睡等副作用.结果:舒芬太尼组镇痛效果高于芬太尼组,副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F组有3例发生皮肤瘙痒,均无呼吸抑制.结论:舒芬太尼作为新开展使用的强效镇痛药,在静脉自控镇痛领域确实优于芬太尼,且副反应率低,值得推广.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联合肋间神经阻滞在小儿NUSS手术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行NUSS手术病人30例,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10例,A、B组行单纯静吸复合麻醉;C组行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麻醉.术后A组采用芬太尼,B、C两组均采用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观寨患者气管拔管、入PACU后10min及术后4h、8h的HR、MAP变化及入PACU后10min的Ramsay镇静评分;评估术后4h、8h、12h、24h、48h疼痛评分(CRIES镇痛评分).结果:与A组、B组相比,C组患者各时点MAP、HR值明显降低,入PACU后10min的Ramsay评分明显升高,术后各时点CRIES评分也显著降低(P<0.05).结论:舒芬太尼联合肋间神经阻滞应用于小儿NUSS手术术后镇痛,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更稳定,并能提供术后早期有效的镇静和镇痛.
目的 观察低浓度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腰麻联合分娩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足月妊娠初产妇200例-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注射舒芬太尼+低浓度罗哌卡合液2ml继之以0.125%布比卡因+舒芬太尼0.4ug/ml行CSA-PCEA至产程结束.对照组未行任何镇痛处理.结果 与观察组所有产妇全产程VAS评分≤4分.对照组随产程的进展疼痛程度加重,到第三产程减轻,每个产程的VAS评分都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偶有皮肤瘙痒和下肢麻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未发生低血压、呼吸抑制、恶心呕吐、麻醉后头痛.结论 低浓度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腰麻联合分娩镇痛能有效降低三个产程的疼痛情况,同时无明显不良反应,是良好的联合镇痛模式.
目的:通过研究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对腹部手术病人呼吸与镇静、镇痛的影响及术后苏醒和恢复情况,以了解在全麻中舒芬太尼与芬太尼的效价比.方法:对40例择期腹部手术后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舒芬太尼组(S组,n=20)与芬太尼组(F组,n=20),预定舒芬太尼与芬太尼的等效剂量比为1:10,麻醉诱导术中维持均按此给药,观察麻醉诱导前、麻醉诱导时、拔管时的血流动力学指标SBP、DBP、HR、RR、BIS,记录患者清醒时间、气管拔管时间,记录麻醉苏醒期有无躁动以及可能与舒芬太尼或芬太尼有关的其他反应.结论:按1:10等效的舒芬太尼与芬太尼静脉注射用于腹部手术后病人切口镇痛及镇静,舒芬太尼的镇静镇痛作用强于芬太尼,而呼吸抑制比芬太尼者弱,24h并发症比较舒芬太尼的躁动发生率低于芬太尼,恶心呕吐率相同.舒芬太尼是新的高脂溶性的阿片类药,镇痛作用较芬太尼强5~10倍,而且由于它对μ1受体的镇痛作用较μ2受体的呼吸抑制作用有高的选择性,与芬太尼相比,舒芬太尼虽然镇痛时间长,但呼吸抑制作用更短更弱.本研究在保持循环稳定的前提下,观察了舒芬太尼用于腹部手术麻醉效果以及术后恢复情况,并与芬太尼进行比较,结果 报道如下.
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与咪达唑仑应用于剖宫产麻醉中寒战和牵拉痛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进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120例,平均分成两组,即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产妇使用咪达唑仑+葡萄糖进行麻醉,研究组应用咪达唑仑+舒芬太尼+葡萄糖麻醉,比较两组产妇麻醉中寒战和牵拉痛的发生状况.结果 :在产妇寒战方面,对照组产妇寒战总发生率为71.66%,研究组为31.66%,研究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在产妇牵拉痛方面,研究组麻醉效果同样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手术领域对于进行刨宫产手术的产妇应用舒芬太尼联合咪达唑仑有利于缓解产妇在麻醉过程中存在的寒战与牵拉痛状况,临床上应当推广应用.
目的 :评价分析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复合依托咪酯在老年患者全麻诱导中对SBP、HR影响.方法 :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中抽选60例作为本研究的观察对象,上述患者的收治时间为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所有患者均接受全麻诱导,根据麻醉药物的使用剂量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0.2ug/kg舒芬太尼,观察组为给予0.4ug/kg舒芬太尼,两组患者的依托咪酯使用剂量均为0.3mg/kg.对上述两组老年患者各时间点的SBP、HR水平进行比较,对比两组患者的诱导后低血压发生率、插管后高血压和心动过速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T0时、T4时和T5时的SBP和HR比较,均未有明显差异存在,P>0.05;观察组患者的T1时、T2时以及T3时的SBP与HR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患者的诱导后低血压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高,其插管后高血压发生率以及插管后心动过速发生率则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在老年患者全麻诱导中使用0.4ug/kg舒芬太尼复合依托咪酯的安全性较高,其对患者的HR与SBP水平存在的影响较小.
目的 :分析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在老年骨关节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涉及的患者例数为60例,入院治疗时间为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硬膜外麻醉,对照组患者术后用舒芬太尼镇痛,观察组患者则在术后用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镇痛,并观察在术后4、8、12、48小时的镇痛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数据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镇痛效果与对照组相比,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对照组比,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说明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能够在老年骨关节术后更加有效的发挥镇痛作用,效果良好,更具有安全性.
目的:分析讨论对产程潜伏期分娩孕妇采用不同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阻滞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产程潜伏期分娩孕妇70例,根据入院先后将其均分为两组,每组35例,1组为对照组,使用罗哌卡因4mg和舒芬太尼3mg进行联合阻滞;2组为观察组,使用罗哌卡因3mg和舒芬太尼4mg进行联合阻滞.比较两组孕妇视觉模拟(VAS)评分.结果:阻滞前,两组孕妇VAS评分无差异,P>0.05;阻滞后,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产程潜伏期分娩孕妇采用罗哌卡因3mg和舒芬太尼4mg联合阻滞效果明显,可显著降低疼痛,具有在临床上推广使用价值.
目的:观察小剂量舒芬太尼复合布比卡因用于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 Ⅰ-Ⅱ级 无椎管内麻醉禁忌,单胎足月妊娠剖宫产患者90例,随机分为 3 组,每组30例:A组(布比卡因9mg),B组(布比卡因9mg+舒芬太尼2.5 g),C组(布比卡因9mg+舒芬太尼5 g).分别于注药前及注药后记录:收缩压(SP)舒张压(D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感觉神经阻滞效果测定(起效时间、最大感觉阻滞平面、最大阻滞时间、感觉恢复时间);运动神经阻滞效果测定(运动阻滞时间、运动恢复时间、Bromage评分)、术中肌松效果,不良反应以及术后镇痛效果评定.结果:与A组比较,B、C组在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和最大阻滞时间显著加快,以及最大阻滞平面更高,明显延迟术后第一次按镇痛泵的时间,而且运动神经阻滞及恢复时间短,肌松评定和Bromage评分分值均高于A组,其中B组与C组在感觉阻滞时间上有差异,在不良反应方面,A组寒颤、恶心发生率明显高于B、C组,而C组皮肤瘙痒发生率最高.结论:小剂量布比卡因复合2.5?g舒芬太尼用于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
目的:分析不同镇痛方式在无痛人流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1月至2013年8月期间,我院行无痛人流术的患者320例,随机均分为Ⅰ组、Ⅱ组、Ⅲ组、Ⅳ组,Ⅰ组应用丙泊酚与氯胺酮,Ⅱ组应用丙泊酚与芬太尼,Ⅲ组应用丙泊酚与舒芬太尼,Ⅳ组单独应用芬太尼,对比分析4组的镇痛效果以及手术情况.结果:Ⅰ、Ⅱ、Ⅲ组的镇痛效果、术后苏醒质量、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均显著优于Ⅳ组,其中,以Ⅰ组的效果最为显著,P<0.05.结论:在无痛人流术中,应用氯胺酮联合丙泊酚进行镇痛,可取得较好的镇痛效果,术后苏醒快且麻醉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目的:探讨地佐辛用于全身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时应激反应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全麻下行气管插管的择期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A、B、C三组,诱导时分别给芬太尼2ug/kg、舒芬太尼0.2ug/kg、地佐辛0.02mg/kg,给药后5min行气管内插管,观察麻醉诱导前(T0)、插管前(T1)、插管即刻(T2)、插管后1min(T3)、插管后2min(T4)、插管后3min(T5)、插管后(T6)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在T2、T3、T4时间点C组和B组的血压和心率明显低于A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和B组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时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比较平稳.结论:地佐辛0.02mg/kg用于全身麻醉气管插管的诱导,能够达到有效的麻醉深度,且有效的抑制气管插管诱发的应激反应.